APP下载

馆藏故事

2021-01-20

美术馆 2020年2期
关键词:尺幅开山美术史

关于冯法祀《开山》及其手稿的收藏钩沉

STORIES BEHIND THE COLLECTION WORK OF FENG FASI’S “CUTTING INTO MOUNTAIN” AND ITS MANUSCRIPTS

作为收藏美术作品的专业公共机构,美术馆在收藏优秀艺术家名作的同时,挖掘和征集那些被遮蔽的、具有历史价值的经典作品也是重要责任之一。中央美术学院于2015 年执行的冯法祀先生的作品捐赠项目,作为“国家美术作品收藏与捐赠奖励项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一项目收藏了冯法祀先生的油画、素描等作品55 件,其中《开山》及其28 件手稿的收藏受到格外关注,为重新认识抗战时期的美术史和美术创作带来了新的材料。

《开山》高278 厘米,宽203 厘米,是冯法祀根据随抗敌演剧五队赴黔桂铁路沿线进行慰问的写生素材创作,其尺幅之大、耗时之长,在冯法祀四十年代“急行军”式风格为主的作品中是少见的。“开山”题材是他的导师徐悲鸿为他选择的,彼时,正值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运艰难,在这种情况下大后方人民不畏艰难,开始了开山造路的宏大工程,显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在当时的抗战语境下具有极为现实的意义。

30 岁的冯法祀为了这幅作品,投入了巨大的精力,1944 年开春创作到冬季,从目前共留存的各尺寸画稿27 张(其中油画创作稿4件,素描草图和模特写生23 张),从中可以看出画家不断深入研究和推敲作品构图的过程。

这样一幅珍贵而特别的油画自问世以来却被长期忽视,直到创作完成的70 年之后,2014 年冯法祀先生百年诞辰展览上,才得以在中国美术馆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向公众展出,一经展出便引起了学界的重视。2015 年,冯法祀先生家属将这些手稿连带原作全部捐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作品长期被忽视或许有几点原因,一则这是一件未完成的作品。我们现在通过画面上残留的粉笔痕迹,可以看出画家继续修改的想法。冯法祀先生对此幅作品有更高的期望,一直放在身边,但从未展示过。二则,黔桂铁路建设的历史意义未在历史上得到重视,历史语境发生变迁,才使得这件作品有了展示的机会。三是,这幅作品因尺幅过大,创作后一直是卷成一卷存放并且被多次搬运,保存状况并不好,直到冯法祀先生的儿子冯世光先生自研油画修复后,对这件作品进行了精心维护,这件作品才得以被打开、装框,从而达到了展示的基本要求。

这件作品在题材、尺幅、构图、绘画技艺等方面都有丰富而可挖掘的信息,它在抗战美术史、中国现代油画史、在历史画创作等方面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这幅作品的挖掘对于我们而言是对这段美术史认识的一种革新。在征集过程中,这件作品逐渐成为了整个捐赠项目的重点,也成为展览“冯法祀的开山途”核心作品。在收藏过程中,专业人员对于作品美术史价值的敏锐嗅觉以及艺术家及家属对于珍贵作品的悉心保存,使得被遮蔽的作品有机会重新被挖掘出来。作品的保护和整理对于作品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冯世光先生对作品的修复以及对冯法祀先生相关作品手稿的系统整理对美术馆的征集起到了关键作用。

美术馆的收藏工作是一个历史寻迹的过程—不断地发现被遮蔽的作品,向社会提供更加真实和鲜活的美术史—在《开山》这套作品的收藏过程中,都很好地体现出来了。(文/李垚辰)

① 冯法祀,《开山》,278×203cm,布面油画,1944 年

② 冯法祀,《开山素描创作稿之3》,77.8×54.8cm,纸 本木炭笔素描,1944 年

③ 冯法祀,《开山素描创作稿之1》,80×53cm,纸本木 炭笔素描,1944 年

猜你喜欢

尺幅开山美术史
八大山人的大尺幅行草立轴书法探析
开山号子喊山歌
遍地青春不开门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中外美术史
骋无穷之路 饮不竭之源
少林功夫拳(二)
车欲开山辟路 新概念必先行
郭诗奇作品
徐悲鸿师生作品聚首
观《建党伟业》(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