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课堂中信息技术辅助适切教学的实例分析

2021-01-19关敬章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3期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策略信息技术

关敬章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习理念等。然而,无论教学手段、方法或理念如何改变,适切性都是实现有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根本。本文结合多个课例,通过确定教学目标、创设语境、提供素材、实现互动学习、及时评价等五个方面的分析,对在初中英语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进行适切教学提出了有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英语;信息技术;适切性;教学策略

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多模态的手段、平台和空间,还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跨时空的语言学习和使用机会,促进了英语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轻视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呈现出“形式大于实质”的现象,对于信息技术课堂的选择和运用认识有限,缺乏适切性。

一、初中英语课堂中信息技术运用的适切性

(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适切性的含义

张铁道将“适切性”理解为,“某事物与其所处环境中的因素的相关程度,通常表现为适当、恰当或适合需要等方面的特征。”适切性具备两重含义,一是事物与事物所联系的方式,二是各事物本身具备的特征。因此,适切性的探讨是用联系的、全局的观点认识和研究事物的基点。

初中英语课堂适切教学中的适切性(context appropriate),是课堂教学基于学生真实情况,教学的实施目标、手段切合学生学情,教学效果及课堂产出尽量适合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应场合运用。因此,不论是教材的选择及加工或教学工具的使用,还是教学目标、内容、重难点的确定或教学流程的设计,都离不开教学对象的切身实际。

(二)信息技术辅助英语课堂教学的适切性

信息技术运用的内容、方式、时间、形式等教学要素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情况,要适应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教学需要。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使用的适切与否直接影响学生语言学习体验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一方面,教师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如,黑板、白板、卡片、简笔画、教学挂图、模型、实物等教具)。同时,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开展主动、个性化的探究活动,实现深度学习。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恰当使用给学生与语言学习相关的视听感受,如使用与目标语言相关的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导入课堂。在视听的过程中,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使学生快速进入英语学习的状态,激活主题相关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辅助适切教学的实践

(一)精准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取决于学生学情分析和教学分析。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精准获取学生学情,包括学生个人喜好、群体流行信息、校园班级事件等基本背景信息,学习动机、学习难点、课堂活动的评价等学习情况信息。结合互联网技术,教师通过大数据筛选、问卷调查等方式,快速有效地了解学生学情,有助于教学目标更精准,更贴近学生实际。

课例1:外研版八年级上册Module10 The weather. Unit 2 The weather is fine all year round.

本单元阅读课教学中,学生在课前完成在线问卷调查,收集个人推荐的当地景点、旅游时间等信息。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数据,结合国家旅游局相关信息,设立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根据具体地区气候写出最佳旅游时间建议,并说明理由;能运用所获取的知识介绍家乡的气候和旅游最佳時期,培养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之情。

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生的选择、偏好得到尊重,学习目标定位(介绍的景点及旅游时间)既满足课本的要求又符合当地学生的实际,最终教学目标的实现能让学生有话可说,且输出有功能意义的内容。

(二)创造真实语言环境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英语课程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要尽可能接近现实生活中使用的实际情况,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目标语言项目的真实意义和用法。”

教师在课堂中应尽可能地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形式,借助多媒体把真实生活的情景搬入课堂,创设丰富的语境,增强语言实践的真实感,设计接近真实交际的任务,为学生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

课例2:外研版八年级下册Module10 On the radio. Unit 3 Activity 8-11.

本单元的综合任务课的教学任务是,学生能综合运用本模块所学的语言知识、电台(话题)知识,完成模块任务,制作一期校园电台节目分享到网上。

教师结合信息技术构建真实语境。首先,学生自行浏览网页,完成教师布置任务:浏览搜索信息,了解世界各地的广播或电台的概况(每个组选择一个非国内地区进行研究)。学生对初步了解全球广播的现状。接着,教师展示Children's Radio Foundation官网,并介绍其中一个功能——为非洲乃至全球青少年提供发声及创作自己电台节目的机会。学生通过阅读网站简介的英语文章,了解广播在非洲及全球范围内的需求及制作节目的可行性。最后,教师综合学生背景知识、课前调查信息,提出制作校园电台节目,并分享到网页这一教学目标。该目标真实有趣,可操作性强,学生在完成节目制作过程中,综合使用听、说、读、看、写技能,隐性地学习了语言。

(三)提供适切教学素材

教师通过互联网技术、信息化平台为学生提供基于课本话题、切合学生实际的拓展性材料,包括从网站下载或引用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教师与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行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的Flash动画、学生Role-Play录像、外教录音、V-log录像等多媒体素材。教学素材通过信息技术的制作和加工,能够突出教学重难点,适应学生的年龄、兴趣,增加师生的参与度,提高课堂活动的趣味性、真实性。

(四)创设互动学习平台

信息化互动学习平台为教师监督学生学习效果提供过程监控、节奏控制、反馈收集、结果分析的工具。多元化的评价活动,满足了教师对学生语言学习全方位的评测,更加有针对性地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效果和发展潜能。

信息化互动学习平台提供师生和生生互动的渠道。在课堂上,学生利用iPad等智能媒体终端,与教师进行实时互动,提高课堂效率,帮助教师掌控课堂节奏,把握学生课堂动态。网上互评互动等功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多元评价学习效果

借助信息技术平台,教师把评价活动融入课堂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将平时测验、成长记录袋、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密切结合起来。课堂活动的评价反馈,从传统的教师评价为主转变为学生同伴评价。例如,课堂学生展示分享环节后,通过网络投票,可以实时产生评分,直观地展示全班学生对展示作品的基本评价,基于评价结果,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分析与评价展示作品。

通过信息技术辅助,学习效果监控从课堂上延伸到课后,结合课堂过程评价和课后学习监控数据进行分析,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表现,为教师调整课堂教学提供有力的依据。

三、信息技术辅助适切教学的课例分析

(一)课例教学设计

1.基本信息

外研版八年级下Module10 On the radio. Unit 3 Activity 8-11综合任务课。

2.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所涉及的第8-11个活动指整个模块的任务,即制作一期校园电台节目,体现整个模块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模块包括三个单位:第一单元是关于教材学生人物参观广播电台的对话;第二单元是来自一名播音员的自述,通过插叙的手法紧凑地展开了播音员朝着自己的梦想不断努力的过程,要求学生模仿过去重要经历完成写作练习;第三单元包含了语法和词汇的活动。

3.教学重点

学生综合运用前两个单元所学,完成模块任务。如,校园电台的采访环节需要学生在第一单元中锻炼的对话问答的听说能力,经历/故事分享环节需要学生在第二单元中积累输出的文本基础。

4.教学难点

制作校园电台节目所需除了语言能力以外,更需要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录制成品的操作能力。

5.教学目标

(1)语言能力目标:运用宾语从句描述事件及个人观点,并选择正确的时态描述事件;学会用恰当的用语进行电台节目对话、报道等活动。

(2)文化意识目标:了解世界其他地方的著名电台;有意识地向外国人宣扬中国特色事物。

(3)思维品质目标:理解、分析阅读语篇结构,并模仿语篇制定输出内容的框架。

(4)学习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协作完成任务;利用多元化评价手段指导、反思小组任务完成情况;学生能综合运用本模块所学的语言知识、电台(话题)知识,完成模块任务,制作一期校园电台节目分享到Children's Radio Foundation网站。

6.基本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活动

学生在信息技术平台上完成关于本班最热话题调查问卷(Chinese culture/ music/ sports/ news等);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布置任务:学生通过网络浏览搜索信息了解世界各地的广播或电台的概况(每个组选择一个非国内地区进行研究);学生举实例说明观点广播在生活中的作用、意义。

(2)活动一:引出情景任务

以Activity 7的Around the world为过渡内容,引出组织Children's Radio Foundation,它为非洲乃至全球青少年提供发声及创作自己电台节目的机会;通过情景引入,布置本课任务,制作一期英文校园电台节目,用以与全球青少年分享;分組及分解、明确任务。学生每4人组成一个小组,选择自己的组名。了解并协调组内分工。

(3)活动二:制作节目的准备工作

学生通过观察课前调查结果,小组讨论,初定电台节目的主要话题;学生通过阅读课本Activity8内容以及教师提供的文本及图表分析,讨论确定5分钟节目的结构。

(4)活动三:电台节目的制作

明确分工,学生根据兴趣及特长,进行小组电台节目的不同环节制作。环节由学生选定,如,新闻、故事、天气预报、采访等。教师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本模块前两个单元所学(语言知识及技巧),如,加工第二单元的输出成果,创作对话等。教师引导学生练习录制,并根据评价表改进小组作品。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平台的录音功能录制校园电台节目。

(5)活动四:展示及评价(评选奖项)

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展示部分小组的节目。(展示6个小组的第一个部分,每组一分钟,耗时6-8分钟)师生共同根据评价表评价展示作品,通过信息技术平台选出最佳播音员。学生进行同伴评价,讨论最佳作品的要素。以此示范,帮助学生课后进行更多的收听和评价。

(6)作业:通过信息技术平台上传小组作品,收听其他小组的作品,并通过平台进行评选,获奖作品将通过网络上传到Children's Radio Foundation网站。

(二)课例评述与建议

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通过网络问卷工具,帮助学生锁定最终任务(制作电台节目)的内容;学生使用平板浏览网页,完成电台节目的素材收集,语境真实,内容丰富;在录音制作环节,学生分工分别录制节目,任务真实有趣;通过投票平台,学生可以及时反馈成果展示的评价结果,并在此基础上由教师引导进行深入的学习。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实际应用中也有一定的限制。首先,网络及硬件的局限会影响到一节课的实际效果;其次,对教师和学生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再次,由于信息量大,对如何聚焦于教学相关内容有一定难度。这些限制因素直接影响到教学的铺垫、教学的时间、教学实施。

四、结语

为了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效果,教师应从确定教学目标、创设语境、提供素材、实现互动学习、及时评价五个方面充分考虑适切性原则,从而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鲁子问,张荣干.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理论与实践[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3]张铁道.亚洲发展中国家普及教育中的课程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1997.

责任编辑  罗燕燕

猜你喜欢

初中英语教学策略信息技术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