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研究

2021-01-18汪沅

红豆教育 2021年27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研究互联网+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势所趋,符合教育本身的发展规律;是科技革命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发展趋势,也是党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要求,我们应该加快改革的脚步。本文通过对“互联网+”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发展过程、发展趋势和改革必要性进行全方位探索,形成“互联网+”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全方位思考,以新的教学理念代替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为实践奠定基础。在实践层面,分析了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几个着力点,从传播理念、教学资源和教学话语体系几个方面构建改革体系,处理好三对关系:体系化和碎片化传播理念的关系、教学资源和网络资源的关系、网络流行语言和规范表述的关系,改变传统观念,取长补短,辩证对待。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研究

“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势所趋,符合教育本身的发展规律;是科技革命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发展趋势,也是党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要求,我们应该加快改革的脚步。

第一,“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含义及其由来。

“互联网+”具体指的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其含义是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将互联网的最新发展成果运用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中,使发展呈现新的面貌。是2012年易观国际首席执行官于扬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发言中提出了这个概念;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思想;同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在此基础上,各个行业开始思考“互联网+”时代自身的改革问题,教育行业尤其如此。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八次提到互联网、网络强国和网络安全等相关内容,并且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作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是指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互联网在教学中得到充分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使之具有时代气息,建立“互联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新教学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应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代之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授课,对这个问题学者还没有达成共识,众说纷纭。

第二,联网+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必然性。

互联网+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媒介技术作为一种根本性力量,一直在推动着人类教育不断朝着新的方向发展前进。人类已经见证并经历过三次教育革命,而第四次教育革命正在悄然开启。原始部落氏族社会向以农耕为主的农业社会的漫长的转进过渡期,各个文明所创造的文字(作为抽象媒介),以及出现了各种形式学校(作为有形媒介)成为第一下次教育革命的显著标志,计划制定、安排组织和专门的教育者成为教育最初形态的基本配置。第二次教育革命发生在农业社会的漫长发展阶段,其显著标志就是造纸术(作为新媒介载体)和印刷术(作为新媒介技术)的发明,由此使书籍印刷出版的数量大幅上升,同时储运难度和成本下降,知识、技术、文化等得以更广流传开来。在工业社会隆隆的机器轰鸣声盖过农业社会铁犁牛耕的过程中,传统的师徒制逐渐被班级授课制所取代,成为第三次教育革命的标志,人才培养效率和学习效果大大加强。现在,第四次教育革命随着工业社会迈向信息社会的节奏,使教育再次发生质的飞跃:传统的线下现场教学,逐渐发展演变成为线上线下互相结合、互为补充的方式;教学资源也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从单一的纸质版转向电子化、云端化;教学模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在众多学校和师生的共同探索实践下,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也不再是新鲜话题。

互联网+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是提升教学时效性的要求。在“互联网+”时代,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应该随着互联网的进步和普及而改革,而作为引领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意识、丰富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精神内涵的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也需要改革创新,张开双臂拥抱网络技术,在互联网+时代进行改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更是确保教育时效性的重要途径,2016年12月习近平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他还指出:“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在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樹人的关键课程,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满足了大学生喜欢互联网的实际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就找到了和青年一代相随相伴的关键“公约数”。思政课的教育对象是信息时代出生与成长的一代,几乎随时随地在网上交流。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到2020年12月,中国已经有9.89亿网民,20岁~29岁的网络使用者占到了3成以上,其中大专院校的学生又是其中比例最大的部分,移动平台和网线终端是他们交流思想、分享信息、互换思想的基本平台。在大学生学习与生活中,对互联网参与度非常高,他们占领网络平台,掌握虚拟平台的使用空间和话语权,在网络条件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容易遭到弱化,教育目标难以实现、教师已经丧失了信息的垄断地位、课程的主导地位及其话语权遭到强烈冲击;以往教育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低位,学生的主体性被严重忽视,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大学生内在精神的发展水平,难以对大学生有吸引力。

第三,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的着力点。

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对互联网的运用也不断深入。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不断翻新,但是,这些改革还局限在教学方法层面,还没有形成互联网思维,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对观念的创新和塑造,对内容的影响及引导还没有实质性突破。

从传播理念、教学资源和教学话语体系几个方面构建改革体系,处理好三对关系:体系化和碎片化传播理念的关系、教学资源和网络资源的关系、网络流行语言和规范表述的关系,改变传统观念,取长补短,辩证对待。

在传播理念方面,在对待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碎片化传播方式上,改变以往的态度,充分运用和肯定。学生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对这种碎片化传播策略非常熟悉和认可,影响较为深刻,在他们形成知识体系和认知方式上,也或多或少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教师应该运用这种传播策略,变劣势为优势,在教学实践中,不应该忽视这种方式,本着为我所用的原则,取长补短,因势利导,为传播新思想,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奠定基础,探索实现系统化转化的方法和目标。

在教学资源方面,充分运用网络资源为教学内容服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如果脱离时代和生活,那就失去了学生的热情,互联网+时代,网络新闻层出不穷,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等新兴技术让社会热点新闻资源及时而广泛传播,极大吸引了大学生的注意力,大学生时刻关注、乐于接受。对网络空间热点新闻资源的运用,也要具有扬弃的态度,批判和运用相统一,学习和辨别相统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依据,使之成为大学生信服的可靠的论据,增强思政课的可信性。

教学话语方面,巧妙运用网络流行话语为传播新思想服务。网络传播语具有更新快、形式多样、表达简练的特点,在大学生中运用广泛,成为他们之中流行的时髦文化。任何文化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也不例外,他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和表现。思政课的课堂如何引入网络流行语,使之成为教育者日常工作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为思政课教师提出问题。首先不能持有排斥的态度,在网络流行话语和传统的课程话语体系之间存在着很大差距,把二者结合起来,使思政课的话语体系既有严肃性和规范性,同时,又接地气,与大学生完美互动,提升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2]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9-08-15.

[3]张雷声等.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J].理论与改革,2020(01).

[4]佘双好等.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历程及趋势[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0(01).

[5]张雷声.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2).

[6]乔湘平,万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共享实践教学的困境及其应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9).

[7]梁红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的新趋势[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8).

作者简介:汪沅,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项目来源:本文系2017年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研究”理论成果(项目编号:ZD17057)。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研究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实施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研究
创新视域下的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改革探析
依托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群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