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合作办学中的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评《食品学科本科专业英语》

2021-01-18李丹

食品工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专业英语英语课程办学

书 名:食品学科本科专业英语(第2版)

主 编:陈宗道,刘雄

ISBN:978-7-5655-1543-9

出 版 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8-01

价 格:¥45.00

随着食品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新产品的不断推出,促使我国食品行业近年来实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与全球各国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在食品贸易及技术发展方面的国际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而英语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查阅与食品相关的英文资料和文献,与国外同行进行专业交流,并且在国际贸易中可无障碍地交际,所以高校设立食品专业英语课程尤为必要。在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不仅要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还要充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而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有力补充,近年来收获了十分可观的成果,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中外合作办学的重中之重为外语教学,而结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情况而言,食品专业英语可为后续开展专业课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不仅是一门实现国内与国外专业学习有效衔接的必修课,还是影响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目标可实现与否的重要元素。因此,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食品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探索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是当前食品专业英语教师所需开展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对《食品学科本科专业英语》一书的评述出发,阐述了中外合作办学设立食品专业英语课程的必要性,分析了现阶段中外合作办学中食品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外合作办学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策略,以期为培养复合型的食品专业英语人才提供一些帮助。(接后一页)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显然对食品专业英语教学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正是基于这一要求,陈宗道、刘雄合作编著了《食品学科本科专业英语》一书。从具体内容而言,本书共分为15章,第1章“Abstract”,介绍了“The pediatric burden of rotavirus disease in Europe”“Safety and keeping quality of pasteurized milk under refrigeration”等内容;第2章“Review”,介绍了“Hazards of packaging materials in contact with foods”“Iron deficiency and iron fortified foods”等内容;第3章“Teaching Material”,介绍了“General processing concepts”“Membrane separations”等内容。另外几章还论述了“Title,Abstract and Keywords of Article”“Introduction of Article”“Materials and Methods of Article”“Results and Discussion of Article”“Conclusion of Article”等内容。《食品学科本科专业英语》一书系统地介绍了食品科技论文的基本专业词汇和常见语法现象,以期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撰写食品科技论文的能力。另外,考虑到部分学生的实际需要,书中还设置了出国留学申请、缩略词和听力提高等内容。本书既可以作为食品相关专业本科生及硕士生的学习教材,也可供食品企业和食品贸易工作者学习参考。

《食品学科本科专业英语》指出,具备一定的食品专业英语读、说、听、写的能力,是对食品企业技术和安全管理工作者、食品科学研究工作者和食品类专业师生的一项基本要求。因而,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学生应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化接轨的一项重要标志,近年来在我国众多高校中得到了推广。相较于普通的大学英语教学,食品专业英语对于中外合作办学有着更为重大的意义,不仅可满足学生对出国学习的需求,还可满足学生对国际化课程学习的需求。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国际化课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大量的英语专业词汇等相关知识,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设立具有专门用途的专业英语课程显得尤为必要。

现阶段,中外合作办学食品专业英语教学中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高校对食品专业英语课程缺乏足够重视。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推出了一系列专业英语课程,食品专业英语便是其中之一,设立该门课程旨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然而相较于大学英语课程,食品专业英语课程并未得到师生的足够重视。《食品学科本科专业英语》一书指出,食品专业英语涉及内容十分复杂,可涉及到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加工工程、食品贮藏工程、食品物流学等多个领域,知识系统十分繁杂。在学习知识面覆盖范围大的食品专业英语时,要求学生掌握各式各样的专业术语。然而,由于高校对该门课程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课时安排十分有限。在有限的课时中,学生却要学习大量的食品专业词汇,难度极大,加之学生不仅要学习各种词汇,还要提高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语言应用能力,这使得学习食品专业英语的效果不尽人意。二是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阶段,中外合作办学课堂主要推行教师讲授、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以教师为中心的机械式灌输依旧是主要的教学模式。该种教学模式单一、呆板,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加之课堂教学只能为学生传授有限的教学资源,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三是课堂教学活力不足,教学内容与学生今后的国外学习不匹配。食品专业英语教学要得到教材的有力支持,然而当前采用的教材内容却难以跟上食品产业的更新速度,教材内容较为陈旧,且知识面过于狭窄,难以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影响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教师教学过程中鲜有考虑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将来去国外学习进行有效衔接,经常出现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兴趣爱好相偏离的情况。再者中外合作办学的一大特征即为外教教学,然而在食品专业英语教学中,外教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十分有限,使得教学中难以实现中西方教学方式的有效结合。四是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有效了解,没有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进行密切跟踪。在中外合作办学食品专业英语教学中,一些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片面认为英语各方面能力只可通过在国外学习得到培养,在国内只可学习一些基础性的知识,所以对于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很难进行调动。又由于有别于高中时期,教师与学生进行接触的时间十分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师有效了解学生的难度。另外,一些教师认为大学教师只需要负责课堂授课,课前课后的学习全凭学生的自觉性,从而缺乏与学生的紧密沟通,对学生的了解仅限于课堂。五是评价方式不够科学,难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为中外合作办学中的教学方式、评价方法要与国外合作高校接轨,因而大多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然而在实际评价中常流于形式。特别是对于课程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及评价标准缺乏明确规定,难以有序地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语言能力,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

通过对中外合作办学食品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基于对《食品学科本科专业英语》一书的通览,为切实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食品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笔者认为应提高对食品专业英语教学的有效重视、完善教学条件的保障体系、完善教学内容体系、推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第一,提高对食品专业英语教学的有效重视。高校应调整食品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时间,并合理安排教学课时,注重为学生营造和谐的食品专业英语教学环境。同时还可与合作企业一同举办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比赛,以激发学生学习食品专业英语的兴趣。第二,完善教学条件的保障体系。教学条件的保障体系与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成效密切相关。因此,在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应构建健全的教学条件的保障体系:首先,加强食品专业英语师资队伍的建设。不仅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适时选派一批英语基础好、具有一定食品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师参加国内外同食品相关的师资培训;还要积极组织专题讲座,从国内外邀请一些食品专业英语教学专家、学者到学校开展讲座,从教师理论、研究方法等方面为学校教师提供有力的指导;还可引导学校教师相互间进行积极交流,适时组织教师开展教学互评,参加公开课及交流教学心得,并借助传、帮、带等方式推动食品专业英语教师的不断成长。另外,还应当注重对外教资源的合理应用。中外合作办学中都有外教,且大多数外教都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及实践背景,所以应邀请外教积极参与食品专业英语教学,与学生进行紧密的交流互动,为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可靠的师资保障。其次,推进食品专业英语教材的开发编写。优秀的教材对于食品专业英语教学至关重要,因为现阶段采用的教材难以充分满足教学的各方面要求,因此高校应寻求各方帮助,邀请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教师开展教材的编写工作,或是邀请有留学经历的食品专业教师,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教材编写,并做到在教学实践中对编写教材进行不断地修订,进而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另外,还可对国外食品专业英语教材进行改编,以满足学校的实际教学需求,如此一来,不仅可做到对国外优质资源的引进利用,还可满足中外合作办学食品专业英语教学对专业教材的需求。第三,完善教学内容体系。在构建教学内容体系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中外合作办学食品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也就是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此,在构建教学内容体系时,首先基于学校制定教材,还应注重对相关背景、场景的配套介绍。比如,在讲授产品加工工艺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可引入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工艺流程设计案例等相关英文资料;在讲授食品安全法相关内容时,可引入合作国家的食品行业法律法规作为补充材料等。并且,教学内容还应涵盖具有一定专业性的食品技术发展前沿、食品国际会议等内容,紧随食品行业前进的脚步。如此一来,不仅有助于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为学生将来出国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除去对于专业教材的学习,教师还应当加强对互联网、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比如,可在教学中引入合作国家网络上用英语授课的视频公开课;又如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一同观看合作国家企业的现代化食品生产线等,在观看这些视频前,教师可预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自主思考,视频播放结束后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讨论,并要求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教师则对学生表达的内容做最终总结。通过这一过程,可有效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势,使教师扮演好教学引导者的角色,并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第四,推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在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过程中,为适应“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复合型食品专业英语人才的培养,应注重对学生食品专业英语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于食品行业从业者而言,食品专业英语通常会应用于从事食品生产、食品研究、商业活动等领域。首先,对于从事食品生产的人员而言,所需具备的专业知识包括了解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了解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依据规程开展实验操作等。为此,教师可组织学生学习了解国内及合作国家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引导学生结合该部分内容,制定相关话题开展讨论,并用英语展示讨论结果。还可引入相关产品,引导学生分小组设计各种研发方案,并要求学生以研发人员的身份进行介绍,以此在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的同时,为学生将来从事食品专业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对于从事食品研究的人员而言,通常会涉及查阅英文资料、撰写科研报告等工作。为此,教师可采集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中与食品相关的科研文献,要求学生进行阅读、思考,并对文献的主题、内涵、意义等进行总结,教师则指导并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再次,对于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员而言,他们涉及的工作包括有食品展销、新产品宣传、国际贸易合作等。为此,教师应注重从不同层次、方面开展好教学工作,比如,不仅要向学生讲授产品展销、营养保健等专业知识,还要向学生介绍餐饮礼仪、饮食文化等相关知识,以满足学生商务交际的需求。除去课堂上的教学辅助,教师还可为学生安排相应的课外阅读作业,比如可以对合作国家的食品行业商务合同签订、商务信函、广告等体裁内容进行阅读,让学生熟悉各式各样应用文的书写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专业英语英语课程办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食品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长学制医学生全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探讨
高职轮机专业高中职衔接专业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