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超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观察

2021-01-18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福建厦门361004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24期
关键词:硬化剂泡沫下肢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福建 厦门 361004)

内容提要:目的:观察彩超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效果。方法:纳入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病例资料来源于2019年1月~2019年6月厦门某三甲医院收治患者,共计100例,随机分为例数均为50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实施彩超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与常规剥脱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C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临床疗效,随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VCSS评分治疗后降低,生活质量评分提高,与治疗前比较P<0.05,且较对照组好(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0%、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低(6.0%VS18.0%),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超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对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升作用显著,安全可靠。

作为血管外科常见病,下肢静脉曲张主要指的是因下肢表浅静脉瓣膜功能障碍导致的静脉血流反流、压力升高现象,受累静脉表现为膨出、扩张及迂曲等,发病率高、病因机制复杂,轻则会影响腿部美观,诱发腿部水肿、溃烂等的发生,重则会形成静脉血栓[1],影响患者正常工作与生活,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传统临床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多以剥脱术为主,尽管能够对疾病起到控制作用,但创伤大、术后恢复慢,且存在较高并发症发生风险[2]。随着现代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以其安全、高效等优越性被应用于下肢静脉曲张治疗,在彩超引导下能够扩大注射范围。为探究其临床有效性,收集下肢静脉曲张病例100例,并总结汇报研究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按照纳入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6月厦门某三甲医院下肢静脉曲张病例共10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人数比例为1:1(即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患者28例,女患者22例,年龄31~74岁,均值为(53.63±4.72)岁,病程从8个月~13年不等,平均(7.28±1.24)年。对照组:男患者26例,女患者24例,年龄30~75岁,均值为(53.53±4.59)岁,病程范围为9个月~12年,平均(7.31±1.25)年。统计学检验两组间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经超声诊断、CT检查均确诊为下肢静脉曲张[3];(2)调查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研究目的及相关注意事项,征得家属及患者知情同意,医学伦理委员会表示认可,并予以支持。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心肝肾功能障碍;(2)合并精神异常、心理障碍或意识丧失患者;(3)患者存在恶性肿瘤疾病;(4)听力丧失、无法正常语言沟通或难以配合患者;(5)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免疫系统疾病患者;(6)处于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剥脱术治疗,对大隐静脉主干及属支实施高位结扎,采用剥脱器剥脱大隐静脉至内踝上方,常规压迫止血后,选择下段曲张血管行一切口,对曲张血管进行剥脱,术后对切口予以缝合,使用弹性绷带实施加压包扎。观察组:给予彩超引导下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将患肢垫高,将装有0.5mL的聚多卡醇注射液通过2mL空气无菌注射器与三通接头连接,混合均匀,直至颜色变为浓密白色泡沫混合物,注射后加压包扎。完成治疗后穿弹力袜。过程中彩超监控,见出现烟雾状强回声且显示扩散到静脉腔,硬化剂均匀分布表示注射成功。指导患者以0.55~0.75米/秒速率绕病房行走20min。

1.4 观察指标

评估患者VC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评估治疗效果,随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VCSS评分用于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包括炎症、静脉水肿等10个维度,分值为0~30分,分值越高越严重[4]。(2)生活质量评估采用GQOLI-74量表,包括生物质、心理、身体及社会4个维度,总分为100分,高分值代表更好的生活质量[5]。(3)疗效标准。患者治疗后2周症状显示、溃疡及色素沉着消失表示显效;经过治疗症状减轻、色素沉着及溃疡改善表示有效;治疗后无明显变化或加重表示无效[6]。

1.5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录入SPSS21.0系统,利用统计学软件计算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表示方法为率(%),组间比较用卡方(χ2)进行检验;采用平均值±标准差(±s)的形式对正态分布计量资料进行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 两组患者VC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比较

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治疗后VCSS评分降低,生活质量评分提高,优于治疗前(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前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不同方式治疗,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患者VC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比较(±s)

表1.两组患者VC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比较(±s)

组别 例数 VCSS评分 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0 12.15±1.36 3.86±0.53 64.15±5.36 84.62±6.53对照组 50 12.18±1.27 7.17±0.16 64.21±5.28 72.47±4.16 t 0.925 8.352 0.664 10.314 P>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76.0%,前者较后者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下肢静脉曲张病因机制复杂,现有研究证实其与静脉壁结构异常、静脉高压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患者多伴随不同程度肢体酸胀、沉重感以及皮肤色素沉着等[7],随着病情进展会逐渐发展为皮肤慢性溃疡,增加了患者身心痛苦,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高位结扎剥脱术是临床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常见术式,其能够将大隐静脉主干完整抽除,疗效得到了医学界的一致认可,但也存在创伤大、并发症多、患者体验感不理想等缺陷。

此次研究观察组患者接受的是彩超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其作为一种微创术式,具有价格低廉、痛苦小等优势,药物用量少,能够减轻对患者的刺激,其中聚多卡醇是最为常用的泡沫硬化剂,其能够促进曲张静脉周围纤维化,压迫曲张静脉,达到较好的止血效果。泡沫硬化剂进入机体,能够对静脉内皮受损牵连,诱发血栓形成,使得病灶位置静脉处于闭塞状态。在彩超引导下能够提高操作准确性,准确定位,且泡沫硬化剂注入后能够通过彩超观察其扩散情况,当发现泡沫硬化剂进入深静脉后,应立即暂停注射,指导患者抬高患肢,避免对深静脉的破坏[8]。聚桂醇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硬化剂,其进入血管腔,能够对损伤血管内产生直接作用,促使无菌性炎症病变后组织纤维化,进而引起病理性血管永久闭塞,达到硬化的目的。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注射为术中超声引导定位提供了可能,有利于提升泡沫硬化剂注射靶向准确性。术中给予X线造影,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对硬化剂用量做出合理的调整,使得硬化剂能够注射在适宜位置,在减轻手术创伤的同时,准确反映病变程度。以往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泡沫硬化剂硬化机制主要是通过与血管内皮细胞细胞膜脂相互作用实现的,其能够促进局部血管血栓化,使得注射部位血管炎性病变与组织纤维化加快实现。聚桂醇主要成分聚多卡醇与空气混合后,会形成一种既非液体也非气体的泡沫,将同容积血液从病变血管中排出,且不容易被血管稀释,与血管内皮表面充分接触后,有利于保持表面硬化剂分子浓度,诱导血管痉挛,提高硬化效力。而超声技术的支持,更是在曲张血管高度及均匀闭塞实现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次研究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VCSS评分治疗后降低,生活质量评分提高,对照组两项评分尽管也有所改善,但与观察组相比仍存在较大差异,体现了该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彩超引导下能够清晰显示出下肢静脉曲张的范围,操作医师能够准确掌握泡沫硬剂的量,避免进入深静脉,在充分治疗的同时防止与静脉的损伤。从本次研究结果看,观察组总有效率、并发症率分别为96.0%、6.0%,与对照组差异显著,体现了该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但由于样本少、精力有限,研究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在后续研究中应加大样本、增加随访指标,进一步探究彩超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更多可靠的依据。

综上所述,针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给予彩超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路径,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猜你喜欢

硬化剂泡沫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废弃的泡沫盒
“搞死”国家的泡沫
有趣的泡沫小实验
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肝囊肿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致纵隔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特征
对于静脉曲张微创疗法的研究与设想
好泡沫与坏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