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农机流通企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2021-01-18江记中

湖北农机化 2020年22期
关键词:流通农机生产

江记中

(湖北省农业机械总公司,湖北 武汉 430060)

1 五年态势变化

1.1 农机客户主体产生显著变化

这类变化主体是农机购买群体的显著变化,由原零星用户中小马力需求客户转向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场,并且对大功率农机具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小农经济体自发“捆绑”发展,而成为了新兴的农业主体。

表1 各类经营主体分布

1.2 行业竞争加剧,品牌集中度出现明显变化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7-2018年,规模以上农机生产企业由2396家减少到2225家,而到了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农机生产企业仅有1883家,相对于2018年度减少342家。与此同时,我省农机流通企业从2016年的1120余家,下降至约800家,从业人员减少近1000人。虽然“十三五”期间农机行业的整体下行趋势明显,农机流通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发展,但是农机行业的竞争环境更加激烈。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逐步出台以及市场的冷淡表现,农机流通企业利润和业务量逐渐萎缩,而主力农机产品受到各类因素影响销售出现下滑。尤其是一线产品,除谷物收割机产品外,其他一线主力农机产品的品牌集中度均有明显下降。

1.3 企业类型发生重大的变化

大批民营科技型企业跨行入驻农机行业,尤其在农业植保、经济作物等行业中迅速成长,新兴科技型企业的入驻加快了行业的升级换代过程,并催生了各类新兴的农机农业主体,繁荣了农机市场。

表2 主力产品市场表现

1.4 农机流通企业的经营方式的变化

传统经营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变,逐步产生了现代流通方式,基本实行了代理制,流通业态更加多元化,特别是农机有形市场发展迅速,如农机超市、农机大市场、电子商务进驻农机等,为农机流通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农机企业的业务类型逐步由传统营销型向服务型企业转变,无论是生产还是流通企业,现在都能紧紧围绕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以服务“三农”为中心,紧紧贴近市场、适应市场、服务并驾驭市场,努力为广大农村、农民提供先进、适用、可靠的农机产品。

1.5 运行机制和产销关系的变化

现阶段,国内初步建立了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机制。不管是改制、重组还是新兴的企业,大部分企业在用人、分配和产权制度上基本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引入了新型营销管理模式,逐步开始进入良性循环。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生产与流通已基本形成了唇齿相依、相辅相成的关系,流通服务生产、流通促进生产、流通指导生产的功能正在逐步显现,如4S专卖店、旗舰店和各类形象点的兴起,正是这类营销、服务道路的有效探索。虽然仍未改变生产与流通企业发展不平衡的关系,但发展趋势已然出现。

1.6 农机流通企业的服务模式的变化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适度规模化经营是基本趋势,不少流通企业正在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发展农事服务中心+全面全程机械化的探索也进入了有愿景农机流通企业的发展规划中来。同时,松滋、襄阳、安陆等多地10余家流通企业开始进驻农业生产,形成农业生产、农机流通、农事服务一体化发展趋势。

2 行业面临问题

2.1 农机流通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

现阶段仍是生产企业强势、流通企业弱小的态势,在行业发展中存在严重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直接表现就是流通企业几乎缺失行业话语权,在生产过程中总是处于被动状态难以改变,一切生产活动需要配合强势的厂家进行,难以发挥区位优势。

2.2 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模式滞后

散、乱、差等局面仍未发生根本改变。一方面取决于自有资金规模,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行业本身的低效能,这都将导致其难以获得足够的生产资源扩大企业规模,赢利能力也相对不足,难以留住高质量人才。

2.3 无序竞争激烈,监管缺失

流通企业主体仍以小规模纳税人为主体,为了追逐短期利益往往牺牲长久的发展,不注重对市场建设以及服务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升,导致各种坑农、伤农市场现象频发,难以根治。同时,其也往往追逐短期利益恶性竞争而牺牲市场的整体性,导致各类问题和矛盾凸显。

2.4 区域保护壁垒难以破除

区域保护壁垒对有抱负的企业形成各种制约,企业难以破除地方区域保护壁垒。社会资本也畏难而不前,行业受制于资源有限而难以发展。

2.5 产业融合不足,行业门槛高树

行业发展离不开资源与资金支持,但农机流通行业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度较低,各类规章秩序尚未形成规范,无形中提升了行业门槛,难以让行业得到其他产业的关注。

2.6 农副产品价格低迷,农机供销不均衡

农机行业整体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需方市场开始左右行业发展。但受到持续的农副产品价格低迷、数量庞大的低效能农机产品的市场保有量及农机作业效率低收益低等因素影响,农机的购买需求并不旺盛。

3 行业发展方向

3.1 智慧农业,并不遥远

在当下各个层次的会议、媒体及企业推荐中都能看到智慧农业话题,这个已然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智慧农业不仅仅出现在各类话题中,植保无人机、无人驾驶系统、智慧农业设施和北斗终端等产品已经走在了前面,未来智慧农业产品将更加丰富和廉价,市场潜力巨大。

3.2 农机金融,赋能终端

当前虽然出现数量繁多的金融服务公司,除个别生产企业强力推进外,其他均难以落地,其核心影响因素在于农业行业的各类规范不足和思维观念短时间难以转变。但随着社会进步,农业行业各类行为规范得以落地实行,农机金融服务将进入快速发展期,这必然将促进行业的繁荣发展。

3.3 转型升级,服务优先

随着农业主体的变化,能够实时高效满足作业需求的服务型企业将获得更多的订单,订单服务或能成为未来农机发展的主题。

3.4 平台优先,丰富资源

从现状来看,农机流通行业前端市场整合还不具备条件。为快速满足后期各类农业作业需求,需要企业拥有强大的资金、服务和资源整合能力。能够发展成为服务平台的企业将能在未来农业行业中获取更优质的资源,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服务平台也需要快速高效地整合资源,能一专多能快速响应并配合各层级的政府做好基础专业服务工作,成为农机企业的另一重大业务板块。

4 工作意见建议

4.1 农机购置补贴方面

一是进一步完善并充分发挥“一站式”补贴窗口作用,让经销商与农户少跑路、少走流程,便捷通畅地办理补贴手续;二是加快补贴资金的结算周期;三是稳定补贴政策,科学制定补贴范围;四是进一步规范、完善新型农机产品的归档方案与方法;五是完善报废更新补贴机制。

4.2 对农机金融方面

可联合银行、保险机构设立农机发展基金,简化农机金融办理流程,在风险可控范围内降低农机刚需用户的购机成本和门槛,助力湖北农机化实业的发展。

4.3 农机合作险方面

适当创新农机互助险的经营模式,纳入市场模式,或将农机互助险与农机维修服务等有机融合等等。

农机流通行业自计划经济以后其市场地位呈现逐步下降趋势,时至今日仍未能有明显改善,其发展受到多方面的钳制,但其在行业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时下农机行业持续低迷行业大洗牌的前提下,适度宽松的刺激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农机流通企业的成长。而创新型理念也将能改变会由市场企业领头先行,彻底带动行业的转变。

猜你喜欢

流通农机生产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沃得农机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CHAME 丞华农机展
用旧的生产新的!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美国的蔬菜流通
国务院决定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
如何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