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的理想信念教育价值及应用
——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

2021-01-17梁建华

河池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榜样理想信念党史

梁建华,赵 飞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900)

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信念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思想的坚信不疑并坚定践履,信仰是信念的升华,是信念的最高表现形式。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思想灵魂和精神支柱,理想信念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意义重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而理想信念教学一直以来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点和难点。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1921-2021)是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发展、壮大到实现长期执政的历史,它记录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发展历程。百年党史蕴含着生动、丰富的理想信念教育资源,与理想信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逻辑高度吻合,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1]。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在理想信念教学上合理而充分的运用,可以有效提升说服力、引领力、亲和力和感染力。

一、百年党史的理想信念教育价值

从哲学的视角解读,价值是指客体能满足主体需要的效能属性。作为客体,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能够满足作为主体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哪些需要?而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又有哪些基本需要?对这些问题,有必要进行系统梳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有三部分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个人理想教育(主要包含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教育(主要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学的基本目标就是使大学生确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具体而言,就是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牢固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2]35。教学逻辑体现为“理想教育——信念教育——信仰教育”这样一个由低级到高级渐次螺旋式上升的教育进程。大学时期是选择、确立和坚定理想信念的关键期,大学生只有解决好理想信念问题,才能健康成长成才。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3]54梳理理想信念教学基本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逻辑可知,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有四个基本问题(又是重点难点问题)需要解决:第一,大学生需要确立什么样的个人理想?个人理想如何融入社会理想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第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第三,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第四,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以“事实胜于雄辩”的丰富史实和历史逻辑很好地解答了这些基本问题,其教学价值有三个基本表征:昭示崇高价值、释疑解惑价值、导航增信价值。

(一)昭示崇高价值

昭示崇高价值是指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能够昭然和示范大学生确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把个人理想有效融入社会理想的价值。从性质看,理想信念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从层次看,理想信念有崇高和一般之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启发和引导大学生确立科学而崇高的理想信念,把个人理想有效融入社会理想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百年党史的主线,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百年党史的主题。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不懈奋斗以及新时代的接续奋斗中,一路披荆斩棘,铸就了百年辉煌。期间,涌现出许许多多领袖人物、英雄人物、英雄团体,他们秉持“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情怀,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老一辈革命家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新时代的楷模们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些榜样因此也实现了自己人生的最大价值,获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和尊重,他们能做到这一点,“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4]116。这些榜样本身就是最经典、最鲜活、最具说服力的理想信念教育案例。榜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阐释了一个人只有确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险阻,一往无前;榜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出崇高的理想信念不能只着眼于追求个人、小家庭的荣华富贵,更要着眼于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社会的发展进步,因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501。人的本质属性的社会性,决定了大学生只有确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最大程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榜样的所作所为昭示大学生如何把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中,当前,就是要融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共同理想中,并为之不懈奋斗,才能在报国兴国的使命担当中,通过奉献社会来成就自我。

(二)释疑解惑价值

释疑解惑价值是指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能够解答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的疑问和迷惑之价值。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难点。当前,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危机”。他们的疑惑集中表现在:“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有没有过时?”“诞生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能够继续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吗?”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和壮大休戚相关,命运与共。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自觉地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至今从未动摇改变。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开拓创造百年辉煌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正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并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点结合起来,才能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和新时代的接续奋斗中取得辉煌成就。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100年间改写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基本走向。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的成功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只要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就具有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就具有永恒的时代价值,因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6]38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和伟大成就,是破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危机”最好、最具说服力的历史素材,它能够帮助大学生解开心中的疑惑,使他们在史实中深刻领悟和体认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信服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从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增强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7]的信心。

(三)导航增信价值

导航增信价值是指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能够指引正确的前进方向,增强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价值。当前,国内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从国内形势看,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型、改革攻坚克难时期,在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思想多元和价值观多元的复杂状况,贫富差距、住房医疗等社会问题仍未得到完全解决。在国际上,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世界社会主义遭受重挫,陷入发展低潮,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也同样遇到了困境,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得最好。此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当前对我国经济上遏制、政治上污名化,还制造各种事端阻挠中国的发展,加之鼓吹自由主义和私有化的新自由主义等国外社会思潮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在国内国际多种因素的叠加影响下,一些涉世未深、理想信念还未成熟定型的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三信危机”,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的危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的危机、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危机。

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自己的远大理想。在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持续奋斗的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推进改革开放,实现全面脱贫、走向共同富裕,所取得的非凡成就令世人瞩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7]。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体现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正确性,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揭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光明前景。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科学的思想体系和美好的社会形态,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现实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每向前发展一步,都是在日益向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靠近。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的实践主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实践主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的发展逻辑,为帮助大学生理解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强化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认同,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提供了严密的历史逻辑和深厚的历史依据。“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能够帮助大学生“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8]32。

二、百年党史的理想信念教育价值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的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得到充分应用,其基本的路径就是要利用百年党史资源建构好理想信念教育三维立体课堂。三维立体课堂是由线下课堂、线上课堂、实践课堂有机统一而组合成的课堂,三种课堂上下联动、里应外合、理论与实践贯通,在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下,共同推进理想信念教学的发生、发展和完成。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中的基本史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会议、重要文件、伟大精神、历史场景、历史节点、场馆遗址等都包含着理想信念教育元素,蕴含着丰富的理论资源、生动的实践经验和伟大的精神力量,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不可多得的宝贵的优质资源。如何才能有效地利用百年党史资源建构好三维立体课堂?下面分别对此进行探讨。

(一)线下课堂的建构

线下课堂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实体课堂,属于主课堂阵地。其教学主线是大学生应该确立什么样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教学主题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仰。教学主要任务是向大学生介绍、阐释与理想信念教学主线、主题相关的理论及要义,以启发引导大学生确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成长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利用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资源建构好线下课堂,关键点就是要在百年党史的宏大叙事中精选出与理想信念教学主线、主题和主要任务相匹配的资源,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法去建构线下主课堂,诸如启发式灌输法、问题讨论法、经典案例分析法等。此时,百年党史的选择和利用有三个指向:其一,作为理论启发应用时,可重点选择百年党史中能够揭示出社会理想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资源,以作为理论启发的论证和支撑材料,因为掌握理论是坚定科学崇高理想信念的基础。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等基本史实;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全面脱贫等重大事件;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要会议。这些资源的有效应用,深刻揭示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科学性和现实性,以丰富生动的史实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光明前景,能帮助大学生透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能,马克思主义的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其二,作为问题讨论指向应用时,可在百年党史中重点选择与理想信念教学主线、主题、主要任务相关的疑点、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讨论,以达到明辨是非曲直,坚定科学崇高理想信念的教学效果。如个人理想能否脱离社会理想而存在?为什么个人理想要和社会理想同向同行?为什么要选择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在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为什么说共产主义不是渺茫的,它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必然趋势?为什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百年党史能够以其深厚的史实资源和历史逻辑回应和解答这些疑点、重点、难点问题。其三,作为案例分析指向应用时,可重点选择百年党史中与理想信念教学主线、主题、主要任务相关的重大事件、榜样人物和英雄团队、伟大精神等相关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度分析。诸如,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精准扶贫等重大事件;领袖人物、英雄人物和英雄团体等榜样;红船精神、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通过对这些典型案例的深度分析,增强大学生对科学崇高理想信念的情感认同、思想坚定以及行动自觉。

(二)线上课堂的建构

线上课堂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网络课堂,它是对线下主课堂的补充和扩展,它对线下主课堂起辅助教学作用。线上课堂的建构要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突出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基调的自主学习特色。线上课堂的建构包括教师导学、学生自主探究、检视评价三个基本模块。在教师导学模块,与教学专题或教学单元(章、节、目)相对应,教师要围绕理想信念教学的主线、主题和主要任务,利用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的丰富资源生成探究学习主题并发布。如从百年党史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共同理想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从百年党史看崇高科学的理想信念对人生价值实现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以领袖人物、英雄人物为例);百年党史中的领袖人物、英雄人物的理想信念有哪些共同特质?从中国全面脱贫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伟大成就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探究主题。教师还要列出阅读书目和相关文章,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书目和相关文章、红色经典书籍、中央重要决议和文件等。同时,发布导读指引、开辟读书体会交流角,让学生通过阅读吸取书籍中的智慧和力量,通过读书体会的分享交流,加深对理想信念相关理论的透彻理解,提升坚定科学崇高理想信念的理性自觉。在学生自主探究模块,由教师发布自主探究学习话题,并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中精选上传与理想信念自主探究学习相关的视频、文字、历史图片等资料,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基础上,发布自己发现的问题、产生的疑问、获得的结论和感悟,并就此开展师生和生生网上对话与交流。也可由学生发布自主探究学习话题、上传学习资料、分享探究所得、开展互动交流,但教师要始终注意网络引导和舆情调控。在网络上通过与历史的对话,使大学生在思想的激荡中形成对科学崇高理想信念的理解、认同和坚信。在检视评价模块,教师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中与理想信念相关的知识点、重点、难点等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形成问卷或测试题,学生通过完成问卷或测试题检视自主探究的学习成果,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通过检视评价模块,肯定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成果,检视存在的问题,纠正认识偏差,调整原有的教学方案使之达到最优化。

(三)实践课堂的建构

实践课堂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社会课堂,属于实践拓展课堂,它是对以理论启发为重点的线下课堂和以自主探究为重点的线上网络课堂的延伸拓展。它通过社会实践这座“桥梁”,把学生通过线下课堂和线上网络课堂获得的与理想信念相关的知识、理论、感悟和现实之维打通,使大学生在社会场域中,通过亲身的实践体验,确证真理与谬误,纠正认识偏差,强化对科学崇高理想信念的情感认同、知性解读、理论转化、思想坚定、知行统一。

实践课堂的建构有三个基本向度:其一,把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中的重要遗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遗址等)、重要场(展)馆(毛主席纪念堂等场馆,航母、宇宙飞船等展馆)开发成理想信念教学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定期开展走访参观实践,让大学生在历史场景中,了解历史、把握未来、体察经验、感悟理想信念的真谛及力量。其二,把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中有关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各个时期的代表性场所,开发成理想信念游学(旅游性学习)、研学(田野式研究学习)线路或基地,以寓教于游,寓学于研究中。如针对革命时期,可开展重走长征路、重上井岗山等游学研学活动;针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可开展红旗渠、塞罕坝林场等游学研学活动;针对改革开放时期,可开展凤阳小岗村、深圳特区等游学研学活动;针对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时期,可开展十八洞村等脱贫地游学研学活动。其三,围绕理想信念主题开展采访英雄榜样、对话英雄榜样、学习英雄榜样的实践活动。采访和对话英雄榜样可以围绕以下话题展开:英雄榜样在理想信念方面有哪些表现特质?英雄榜样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怎么形成的?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对英雄榜样自身以及社会的发展进步有什么积极作用?学习英雄榜样的实践活动有两个基本指向:一是反思指向,即反思大学生自身与英雄榜样在理想信念方面的差距,为在思想上向英雄榜样看齐、行动上向英雄榜样学习提供认识基础。二是行动指向,即在行动上向英雄榜样学习,确立起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并见之于人生实践。通过“行走在大地上、求真于场景中”的社会实践,以增强大学生理解、认同并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在利用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资源建构三维立体课堂时,有两个根本的问题需要面对和解决:其一,教师要向学生澄明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的主线、主题、主流和本质,以促使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社会主义、知史明责、知史增信(信念、信仰、信心)。其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以及当前的社会现实问题,以全面、辨证、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内在联系,自觉抵制和摈弃历史虚无主义。

猜你喜欢

榜样理想信念党史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