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湘诗集《练习册》的情感表达艺术探究

2021-01-17万志全

河池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狂想假想练习册

万志全

(河池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广西 河池 546300)

田湘是近40年间活跃于广西诗坛的著名诗人,现任广西作协副主席。他的诗集《练习册》是其创作成熟期的代表作。在其148首诗作中,“爱”是贯穿于诗集之中的情感脉络。而在抒发对“自然的爱、生活的爱、亲人的爱、命运的爱”等爱的感悟之际,他启动了诚挚的浪漫想象,展现出意象上的多样化形态,并在抒情与描述中触发议论,进而彰显出其诗歌创作“情景相生”的情感表达特色。而《练习册》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其构思方式的多样化,二是其创作手法的融合化。下面将按照“情感表达、情感凝练、情感呈现、情感风貌”的顺序逐一论述之。

一、对自然、生活、亲人及命运之爱的情感表达

有学者认为,诗歌作为抒情言志、写心境者,实为灵魂的清音与神韵[1]。这句话用在田湘的作品上尤为恰当,品读他的诗作,可以感受到其灵魂深处的清音与神韵,那便是各式各样的爱的感悟,其中包括对自然、生活、亲人与命运的爱。

(一)对自然的爱

在其诗集《练习册》中,有一部分诗是诗人发自内心的对江河的吟诵与挚爱。比如在《一把无形的刀让我格外小心》中,诗人一开始就表白道:“我是河流养大的/终将回归河流”[2]14,对待有着养育之恩的河流,诗人是不吝赞美之词的。接下来他写道:“河流一直在我的身体里/歌唱,直到我的生命终止”[2]14,原来诗人对于河流之爱已经变成了一首赞美的歌,并将一直吟诵到生命的尽头。由此可见,要成为一位真正的诗人,必须热爱大千世界,对大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才能像唐代大诗人李白那样“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才能像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那样“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在诗的末尾,田湘道出了他对河流的爱是多么深厚:“我听从河流的召唤/河流之外,没有我要去的地方”[2]14,一辈子不离不弃,一直生活在河流的怀抱里,这种爱是多么的坚贞,又多么感人啊!又如在《练习册》这首诗中,诗人用艺术假想的手法道出他热爱河流的内在原因:“我对河流一直怀着敬畏/逢山绕行,遇崖就跳,又总是绝处逢生/牙齿都没了,每天还在练习啃石头/与坚硬的事物打交道。活着就认下奔波的命/常常泥沙俱下,浊泪横流,越老越能包容/谁投入怀里,都像他生养的,以此练就/悲悯之心。认准一条路就走到底,一生都在练习/跌跌撞撞,且乐在其中,像个长不大的孩子。”[2]39原来河流是其人格追求的象征,他要学习河流的不懈拼搏,不辞辛劳,毫不退缩,永远前进,因为那弯弯曲曲的河岸和坑坑洼洼的河床,就是河流终其一生的“练习册”。而诗人之所以怀有如此深沉的感悟,就在于他对大自然充满挚诚的爱。

田湘在徜徉于神奇的大自然之际,会吟唱出各种各样的爱的恋曲。比如对于鸟鸣,诗人并未把它描述为烦人的噪音,而是当作一种神奇的呼唤:“每天清晨/都有几只鸟在窗外鸣叫/在叫我?//十年前,或许更加久远/就是这些声音,一直在我窗前,挥之不去/一半真实,一半虚无。像天上的神/更像祖先在世外的呼唤。”[2]26-27为什么鸟儿会呼唤“我”?在此,诗人把鸟儿想象为离世之人灵魂的化身,于是,鸟鸣声就成了灵魂深处的呼唤,于是便有了:“每天清晨/我都是在鸟鸣声中醒来/此时,万物露出了它们的棱角/云彩聚散,花朵开合,山峦起伏/鸟鸣声越来越大,我顺着声音望去/只见,神的手正把朝阳托起。”[2]26-27正因为有了这种神秘的交流,才有了诸多神奇美妙的想象,而这些交流其实不过是一种诗意的假想而已,这其中,使得这些假想能够顺畅运转的便是诗人对于这世界深情的爱恋,倘若没有这种爱恋,是断然写不出这些奇词妙句来的。

(二)对生活的爱

生活主要指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而它其实是非常有趣的人生之旅。比如在《嗍螺蛳》中,诗人表达了温情脉脉的生活之爱:“美味总是让人垂涎/年轻时,我带上你/在路边摊嗍螺蛳//我告诉你嗍螺蛳的诀窍/最爽口的,就是掀开螺盖/嗍螺肉上的那点汁/你照我的方法嗍了起来/多么鲜美啊,你一口一口地嗍/唇与舌忘情地游动/坚硬的壳里竟如此柔软/你一口一口地嗍/那种幸福感,那种满足感/我看见你的样子多么美//从此,每晚你都让我带你去嗍螺蛳/我也总是乐此不疲/但我却从未告诉你/这就是我的初恋。”[2]138在一连串嗍螺蛳细节的描写中,有着诗人对于美食的爱,有着他对初恋的美好回忆,而当美食与爱情兼而得之的时候,那种对生活的爱确实令人终生难忘。

当然,生活中不但有衣食住行与爱情,还有现代化的劳动创造;而当这种现代化的生活降临之际,诗人对它是赞美有加的。在《高铁之美》中,他写道:“把它当作闪电的影子/我们坐在闪电里/身体与思想轻了起来/我们追上了一座座城市/然后退去,喧嚣也退去//一场雨洗净了窗外/江山无边无际/永恒的风景瞬间滑过。”[2]102高铁的美首先在于它的快捷,它快如闪电般地在城市之间穿梭,它让我们能够快速欣赏风景。当然,它的美远不止于此,诗人继续写道:“车厢内如此安静/世界在等待我们/借助闪电的光芒/我们正在抵达,灵魂追赶/我们伸开双臂,把地球紧紧抱住/我们听见了地球的心跳/诗和梦想在远方/我们用手中的笔画着弧线/跟随太阳去揭开黑夜的谜底。”[2]102原来高铁还能帮助我们更快捷地环游世界,这样一来,远方的诗和梦就可以轻易地实现了。这种发自心灵深处的赞美是高铁带给人们更深层次的美感。

(三)对亲人的爱

作为诗人的田湘不但是性情诚挚的人,而且是一位抒情高手。比如他时常会透露出对亲人的关爱,在《杞人》中,诗人就表露了这种对亲人的爱:“高考前一夜,天花板掉下一物体/砸在我身上,一惊:怎么回事/难道是流星陨落?天真的垮塌了吗/我猛喝一声:悟空,擎天柱在哪/又吼道:女娲,快去补天/我的十指幻化成十路天兵/站立两旁,护卫惊魂未定的我/忽然听到:爸,怎么了/我定神一看,是女儿/于是淡然一笑,说/多么的荒诞和没完没了/你的高考竟是我的天/好在天没垮塌,而是天上掉馅饼/是瓜熟蒂落。说明你好福气/一定会榜上有名。”[2]20能整天把女儿的高考放在心上,为之担忧,以至于梦中都担心天似乎要塌下来的父亲,一定是位有着满满爱心的好父亲。这种围绕着亲情而展开的有趣梦幻,能让许多为人父母者感同身受,读后为之会心一笑。

而整本诗集读罢,可以发现,诗人不但是位好父亲,而且是个好儿子。在《去人间》中,他首先描述了父亲的患病:“88岁的父亲第三次脑梗死/活过来后,不再认识我,和这个世界”[2]22。虽然父亲得病后失忆了,但作为儿子,诗人并未厌弃父亲,而是像慈父一样照顾着患病的父亲:“一个长满皱纹的婴儿,他生养的儿女/更像他的父母:教他说话,打手语/为他更衣,擦去身上的不洁”[2]22。虽然俗语有云:“久病床前无孝子。”但诗人却能跳出这种怪圈,从生活和语言上给予父亲无微不至的关爱,这确实令人感动。由此可见,作为诗人,有什么样的德行,方能写出有什么样境界的诗来。

(四)对命运的爱

“没有人听见过蝴蝶歌唱/可蝴蝶是最好的演员/关于生死、爱恨、悲喜……/它无声的剧目一直在上演/并将延续。”[2]4在《蝴蝶》这首诗中,诗人对于命运有着深沉的感悟,他借助蝴蝶的意象衬托出关于命运的感触,那就是由“越过生死的藩篱”而走向“蝴蝶不死”的境域,就像庄周梦蝶、梁祝化蝶般实现生命的永恒。

诗人还告诉读者,每天应参悟生老病死,并依靠内心萌发的爱的力量来超越之,从而以爱心去“默迎朝阳升起/也必会静观夕阳西沉/在通往死亡的路上,万物照例生长”[2]10。因此,只有积极乐观,才能明白“太阳在天空爬行,这是我们的太阳/它刚遭遇雷电与黑云的劫掠/像我一样大病一场”[2]10之理,并在病后重新积聚力量,以爱心去“守候最后一缕光明”[2]10,这样一来,即便是“太阳熄灭了”[2]10,“病中的我/依旧在黑夜里独坐”[2]10。这里的“在黑夜里独坐”是诗人运用炽热的爱心,表达出挚诚的对命运的爱。因为只有热爱命运,才能坦然面对病灾,并依靠爱的力量而从病灾中逃脱出来。

二、好奇、假想与狂想的情感凝练

《练习册》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构思方式的多样化,二是创作手法的融合化。先来看其构思方式的多样化。有学者认为,动情和想象是诗人创作诗的两个重要元素,也是诗人创作必备的潜质和才能。没有动情,诗难以萌发;没有想象,诗难以建构[3]。如果将上述论断用于对《练习册》的解读,可以发现,在其构思方式中,不但有着丰富的、为爱而动情的描述,而且有着许多生动形象的浪漫想象式构思方式,这其中包括好奇、假想与狂想。

(一)触景生情的好奇

诗人有时会启动“好奇”的想象,去打量世界的一切事物与现象。比如在《那些空里隐藏着什么》中,诗的开场白便是“天空的魅力,在于它的空”[2]13,这一下子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为什么天空的魅力在于它的空?在攫取了读者的好奇心之后,诗人便来了一句好奇的想象“再大的星球,也如微尘/神秘就在这里”[2]13,原来天空中有许多像微尘一样神秘的星球,虽然人类无法登临,但想象却能触及之。因此,好奇可视为诗人展开艺术想象的基本功,如若缺乏这种基本功,那只能以散文的形式,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来展示自己的文学创作功力了。又如当诗人好奇地打量着盆景之际,他有了一个尴尬的发现:“相比被修剪的完美/我更倾向于它们自然的样子/枝条任意长,枯萎的花和叶/继续留在枝上。如此/我才不会为偶尔的病句/和无能为力的表达,自责/更不会为受过的伤害/和无法挽留的美好,悲切。”[2]31原来盆景并不喜欢被修剪,虽然常人无法感知这些植物的情绪,但诗人却能将自己移情于盆景之中,发现它们更喜欢顺其自然的样子,而不是人为修剪的完美形态;而待触发了好奇的想象之后,诗人便联想到自己的诗句,如果这些诗句也可被视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的话,那它们也不喜欢被反复加工修改,虽然其外在形式也许会变得更漂亮,但其内在的美好和悲切却被无端地切除了,这便导致得不偿失的窘境发生了。由此可见,好奇是诗人施加陌生化手段演绎而成的浪漫想象。

(二)清纯的假想

诗人有时也会启动“假想”来设定某些情景与结果。比如在《与自闭的仙人球谈命运》中,他把自己想象成怯弱者,把仙人球想象成自闭者,于是,被设定为自闭者的仙人球“最有效的自卫方式莫过于/用满身的刺来拯救将要堕落的灵魂”[2]11,仙人球似乎做到了,成功了;而被设定为怯弱者的我“试图以流血的方式来测试/自己的胆量,同时唤醒自闭的仙人球”[2]11,这种荒唐的假想当然需要用结果来验证其想法的幼稚单纯,但是我“每次都无功而返。那些刺隔绝了尘世/阻止了绽放。而生性怯弱的我/总是一而再地退却,担心陷入/刺从中的悬崖与深渊。在可望/不可即的境遇中徘徊和沉沦。”[2]11作为普通人,也许会觉得诗人有点幼稚可笑,为什么要去触碰仙人球的硬刺?但作为诗人,却需要以假想的勇气介入之,惟其如此,才能迸发出各种不可思议的浪漫想象来,而这种想象似乎与古代文论家刘勰的《文心雕龙》提倡的“神思”,以及陆机《文赋》所描述的“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颇为相似,它们都道出了对奇思妙想的挚爱。比如关于风,我们都听过它的歌唱,但你知道风的出路在哪里吗?诗人说“风的出路在于自由”:“风离开了旷野/就走得很小心//这些围得严密的墙/开出一个口子/风的这点自由/也来得不易。”[2]59在旷野里,风是自由的,它哪儿都可以去,可以去到四面八方;但在被高墙严密围着的弄堂里,它却小心翼翼地走着,认真地寻找出口处,因为它知道,自由是来之不易的。这种假想既有趣(风走得很小心),又包含一定的哲理(自由是可贵的,必须小心呵护)。由此可见,假想是诗人开启的一种颇显清纯的浪漫式想象。

(三)超凡的狂想

而当诗人启动“狂想”之后,那就连他自己也刹不住车,他竟然把花朵想象成燃烧的蜡烛,“花朵也想燃烧,它让自己/开出蜡烛的样子,从此/它有了虚幻的火焰。这火焰/冰凉,却传递暖意,像假的真理”[2]8,有谁见过虚幻的火焰,又有什么能在冰凉中传递暖意,又有什么是假的真理呢?这些在现实中无法接触与感知的东西,在诗人的狂想中却完全有了可能,而且非常逼真,恰似虚幻的火焰在我们眼前燃烧着,冰凉的暖意融入我们的心中,假的真理植入我们的脑海一般,这大概是诗的神奇魅力之所在吧!又如在《俗事缠身》中,诗人对着天上的一群云展开狂想,他先是想象着“一群云放弃了优雅,不做神仙/入俗,来到尘世/跑进森林、村庄、稻田/跑进城市的污水沟”[2]79。在这里,诗人便把云狂想成天上的神仙下凡,它铺满了森林、村庄和稻田,甚至连污水沟里也铺满了,它喜欢上了尘世的自由生活;接着他想象着“一群云落到海里,变成鱼/即刻被大鱼吃掉/变成波浪,又被更大的波浪推到沙滩”[2]79。在这里,诗人把云狂想成海里的鱼和波浪,此刻的想象比先前更为狂野了;可接下来他又想象着“一群云落到草原,变成马群/顾不上吃草,就遇见狮群虎群/于是狂奔。草原广阔起来”[2]79,在这里,诗人又把云狂想成草原的马群,它在草原上狂奔,这时,诗人的想象已经变得非常狂野了。最后,他想象着“一群云最后落入水井/被取来做饭、炖羊、酿酒/此时炉火正旺”[2]79,在这里,诗人更是把云狂想成落入水井的动物,它和井水一起被人们以各种方式吃掉了,至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诗人那非同寻常的想象力。由此可见,狂想是诗人开启的非凡的、超脱常态的浪漫想象。

三、抒情、描述与议论相结合的情感呈现

诗歌是一种纯粹的语言艺术,宛如文学的“狂想曲”[4]。通读田湘的《练习册》,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诗歌艺术手法的纯熟运用,他能将抒情、描述与议论巧妙地交融在一起,组构出一首首美妙有趣的诗。比如在《我惊叹于榕树细密的气根》中,诗人先对榕树的生命进程展开假想式叙述:“把自己从身体里抛出去/抛出,那隐藏的孤独与痛苦/还有内心的欲望//无数线条在风中飘/跟空气商量转世的秘密/往下的力量竟如此强大——/天啊,它竟找到了入世的捷径/把不断繁殖的气根抛向泥土/长出新的枝干,又抱成一团”[2]16。通过这些叙述,尤其是从“跟空气商量转世的秘密”这一句中,我们似乎明白了榕树为什么要长出气根来,原来它是为了生命的不断壮大。当然,这些叙述中也夹杂着抒情(比如“天啊”)和议论(比如“那隐藏的孤独与痛苦”),而更为集中的抒情则是接下来的一段:“它横下一条心:掏空自己/甚至拼出老命,不舍不弃/为生命打开更大的空间”[2]16。榕树以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壮烈情怀,换来了更大的生命空间。接着,诗人在最后一段又展开形象化议论:“也不怕树大招风,不,它搂住了风暴/从不抱怨命运:满脸胡须,披头散发/未必,不是一个好父亲”[2]16。在诗人看来,做个好父亲的根本要求不在于外表是否长着父亲的威严和容貌,而在于其内心是否有着父亲博大的爱心和奉献精神。吟读这类诗作,我们不但可以感受到诗歌叙述的故事性和趣味性,而且可以感受到其中情感的炽热性和真挚性,及其议论的精警性和深刻性。这可谓一举三得、受益匪浅啊!

有时,诗人能在想象中同时运用抒情、描述与议论手法,以便把“想象的大厦”盖得特别漂亮。比如在《愧疚》中,诗人写道:“一棵树一生只做一件事:生长/除此之外,盘踞小小一隅/餐风露宿,连房子也不盖/更不写诗,玩小情调,为情所伤所困/孤独时,就与众多的树在一起/比赛谁活得更长。至于岁月留下的刀痕/常常忽略不计。如此简单,如此快乐。”[2]28在此,诗人将树拟人化,把它们想象成一个人,但却是情感和生活追求与我们不一样的人。他用抒情的笔调写出树的“盘踞小小一隅,餐风露宿”,树似乎比我们可怜得多了;他又用描述的笔调写树的“一生只做一件事:生长,……连房子也不盖/更不写诗,玩小情调,为情所伤所困/孤独时,就与众多的树在一起/比赛谁活得更长”[2]28,这便把树的单调生活给模拟出来了;他还用议论的笔调感叹道:“至于岁月留下的刀痕/常常忽略不计。如此简单,如此快乐。”[2]28至此可知,原来诗人采用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以增强诗的丰富性。最后他对树致以崇高的敬意:“唯这千年老树仍在生长,并无更多奢求/相反,无尽的贪欲让我愧疚不堪。”[2]29在诗人看来,简单的快乐才是最值得追求的。由此可见,现代诗的写法可以多种多样,唯有深谙诗道者,方可“六经注我”般地将各种手法信手拈来,让它们相得益彰,让每一首诗熠熠生辉。

四、情景相生的情感风貌

“情景相生”属于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关于“意境”创造的理论[5]。中国古代诗论特别讲究“情景相生”,而“情景相生”的创作理据就在于诗人深刻领悟了“感悟与想象的辩证法”。在这方面,田湘可谓是颇具代表性的诗人。在《入口与出口》中,诗人对入口与出口展开了多种多样的感悟,而且伴随着感悟而来的,是其浅近但又贴切的想象:“世间最辉煌的两极:日出与日落/对应着:生与死、白与黑、开与合//时常感慨:天空高远,大海辽阔,群山肃穆/这里有我的大情怀/又感慨:居无定所,秋风无情,草木枯荣/这里有我的小悲悯//还在世间有两极,让写诗的人找到入口与出口/芸芸众生伴着朝阳风华入世/也将伴着夕阳悠然谢幕。”[2]9诗人以世间常见的“日出”与“日落”意象为契机,来感悟生与死,并生发大情怀和小感慨。这是关于自然现象的情绪化想象,也是一种意象化象征。同时,诗人还生发出高度浓缩的哲理来。比如崇高和荒诞是并立而生的,哪里有崇高的“天空高远,大海辽阔,群山肃穆”,哪里就有荒诞的“居无定所,秋风无情,草木枯荣”,而诗人则以此为情感倾注的入口,在情感抒发之后,又淡然释怀,从而找到情感宣泄的出口(那便是完成了诗作,让情绪得以宣泄,心境达到了新的平衡)。而作为读者,同样可将欣赏诗歌作为情感宣泄的入口,在辩证的感悟和情绪化想象中找到情感宣泄的出口。

在《两难》中,诗人列举了三个例子,形象地告诉读者,诗歌应如何情景相生而营造佳句。第一个例子是:“消防队员拟定水攻火的方略/火总是无辜和被动好像犯了错/谁点燃了火,难道火也有攻水的图谋/到底是水攻火,还是火攻水?不断地讨伐/以至水火不容,令我在其间,左右为难。”[2]30这个例子把灭火场面拟人地展现出来:刚开始火被动挨打,但到后来,火也愤怒了,它要与水拼个你死我活。在这个例子中,想象大于感悟。第二个例子是:“太阳和雨,常发生水火之争/两种相克物质同为诗歌古老元素/它们在同一时空探寻相融的可能性/使彩虹得以诞生。而相互构陷/又是不争的事实。让我的语言/处于两难的胶着状态。”[2]30这个例子把彩虹挂在天空的场景形象地展现出来:太阳像火,它要和雨争夺天空,但最后两者却由争斗变为和平共处,这时便有了彩虹的出现。在这个例子中,想象与感悟并重,两者之间实现了“情景交融”(此处的情是抽象的情怀感悟,景是具象的想象之景)。第三个例子是:“我内心的火焰,也总是遇到/你舌尖不明不白的冷雨/让我在熄灭与燃烧间/进退两难。”[2]30这个例子把热情遭遇冷漠的场景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我的热情像一团火焰,而你的冷漠却像一场冷雨,我在是否熄灭还是燃烧的考量中进退两难。在这个例子中,感悟大于想象,这里的想象只不过是寥寥两笔而已。通过以上三个例子可以发现,诗人在处理感悟与想象时是循序渐进的,他先是构置两者之间的不平衡,然后是两者之间的平衡,再往后则是两者之间又出现新的不平衡,如此循环往复,展现出矛盾双方斗争与统一的动态过程。

总之,田湘的《练习册》致力于发掘爱的诸多内涵,他运用好奇、假想与狂想,在叙述、抒情与议论中,让人品味到感悟与想象的辩证法,从而彰显出“情景相生”的艺术特色。这部作品值得人们细细品读,而待品读过后,人们必将获得像是品尝一小坛沉香美酒般的芳香沁人、持续迷醉。

猜你喜欢

狂想假想练习册
练习册
练习册忘带了
《惊鸿 · 澎湃狂想》
假想防卫过当的罪过形态研究
假想防卫过当的对策研究
——以明某某案为例
练习册忘带了
中国未来航母狂想篇
别怕,那是孩子的“假想朋友”
混搭狂想
节日狂想,爱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