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失学无业青年就业的培训研究

2021-01-17石中璧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失学职业技能技能

石中璧

(江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近年来,我国正处在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期,青年本就不成熟的心理极易被外界变化着的环境所影响,我国的失学无业问题愈发突出。失学无业青年因学历较低、经验不足不能及时就业。如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实现就业,成为一个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问题。联合国将15至24周岁之间的人定义为青年,但标准不同对青年年龄的界定也不同。[1]本文把“失学无业青年”这一群体界定为16至24周岁左右,初中或高中以后由于失学或辍学没有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业,目前尚未正式开始职业生活或没有稳定从业领域的年轻人。[2]终身学习是指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进步,每个社会成员都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学习和培训,力求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以顺应时代潮流,即“活到老,学到老”,终身教育的思潮给失学无业青年提供了再发展的契机,使他们能够在学校之外通过培训学习,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成长。

一、失学无业青年的特征

(一)生活状况懒散,缺乏人生目标

青年期是一个人迈向社会的开端,这一阶段意味着青年要做出职业选择、磨炼技能、获取经验,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一时期得以建立。在这一重要且特殊的时期,由于家庭、学校及社会予以引导的方法不当, 失学无业青年感到迷茫,找不到人生方向, 生活态度消沉。[3]他们或三五成群穿梭于大街小巷、娱乐场所;或整日无所事事而游荡街头,甚至招惹是非引起争端,影响社会治安;或深陷虚拟的网络世界和游戏世界无法自拔;或因缺乏谋生本领,没有生活来源,只能长期寄居在父母的屋檐下靠“啃老”生存。

(二)身心状态失衡,心理极度脆弱

大多数失学无业青年在校期间学习成绩欠佳,应试教育背景下学业的挫败使他们感到自己被学校所抛弃,对学习和生活产生失望情绪。进入社会之初,由于自身能力不足,社会经验缺乏,短时间内找不到工作,这就加剧了他们的自卑心理,一次次的打击使他们认为自己无能,于是逐渐放弃尝试,开始逃避就业。但同时这群青年又十分敏感,在自尊心的驱使下急于证明自己的能力,以求获得尊重、赢得地位,这种自尊心和自卑感的强烈失衡极易导致他们偏离正常的人生轨道。[4]与此同时,他们不愿降低自己的职业标准故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容易感到颓废,为自己的处境愤愤不平。别人的点滴评论以及对失学无业青年这一群体的刻板印象也常使他们感到苦闷和压抑。

(三)文化知识不足,职业技能有限

就失学无业青年这一群体整体的文化学历程度而言,尽管也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但大多数青年止步于初、高中阶段。他们的知识技能主要是在校期间获得的,由于其学习成绩不理想而无法进入高一级的学校继续学习,因此他们没有足够的科学文化知识。他们很少受过专门的职业技能训练,很多青年没有任何技能证书,缺乏进入职场的竞争能力。他们还缺乏工作经验,习惯于将所学的课本知识照搬于生活实践中,不能灵活地应对工作中的问题,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因此在择业选择中处于劣势,这也是他们很难找到合适工作的重要原因。

二、失学无业的原因分析

(一)失学的原因分析

1.经济资源的欠缺是造成无业青年失学的原因之一。他们大多父母双方都为务农或只有一方有工作,家庭收入较低,经济相对困难。有的失学无业青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每个月仅靠微薄的补贴维持生计,生活困苦。对于这些贫困家庭而言,九年制义务教育有国家财政支持,学业得以勉强维持,但之后的教育阶段对他们构成了较大的负担。经济贫困使他们被迫中途停学,闲散于社会之中。有一部分失学无业青年想早日进入社会,学些技能打工挣钱,贴补家用。

2.大多数青年辍学是因为学习跟不上学校的进度,对自己丧失信心,一段时间的努力后学习成绩仍未得到提高,这更加打击了他们脆弱的心灵。尤其在遭到老师的批评或同学异样的看法后,自尊心受伤,就会自暴自弃。在以升学为取向的学校教育中,教师把目光更多地集中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对后进生缺乏关照,无形之中忽视了他们的内心感受,他们逐渐成为孤立、无援的群体,产生强烈的逆反情绪和抵触心理。学校对于一些青年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只是简单地记以处分或开除,没有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和针对性的管理,造成他们辍学流入社会。

3.青年辍学、失学与其家庭氛围是分不开的。有些文化程度低的家长教育观念比较落后,认为“读书无用”“读书好坏不影响赚钱”,无形中削弱了孩子求学的动力。家庭结构缺失,父母离异导致家长对子女的学业和生活疏于关心;家庭成员关系紧张,青年长期处于家庭纷争与恐惧的阴影之下,往往丧失求学的积极性;家庭教育功能弱化,父母不能正确引导孩子,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的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一些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文化程度仅限于识字、算数,对孙辈的教育效果欠佳。因此,家庭角色的缺失不利于青年身心健康的发展,也导致他们对受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清,从而草草中断学业。

4.青年时期是人一生中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青年的三观尚未成熟,极易被复杂的社会环境影响。酒吧、舞厅、游戏厅等场所对于懵懂的青年来说无疑是诱人的陷阱,他们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对流行的、刺激的、暴力的娱乐性文化狂热追求,而对正统的、实用的、严肃的知识性文化兴趣索然。[5]久而久之,在这种格调低下的娱乐场所的熏染下,他们逐渐迷失方向,致使他们陷于闲散的生活状态,最终游离于学校之外。

(二)无业的原因分析

1.文化程度低。根据迈克尔斯宾塞的筛选假设理论,雇主总是希望从众多的求职者中选拔有才能的人,教育水平反映了求职者的工作能力,文凭是雇主筛选求职者的有效信号。人力资本理论也认为,工资收入水平与教育程度成正相关,教育程度越高,工资越高。[6]失学无业青年在各种内外因的作用下,求学道路被中断,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由于受教育水平较低,又缺少相应的技能,他们在就业市场上自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甚至遭到排斥,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人才市场中找到一份工作较为困难。

2.职业技能低。失学无业青年对职业生涯的观念非常模糊,不能充分利用职业系统,他们通过职业系统获取经济资源的渠道十分有限,双方的资源交流只停留在浅层。[7]他们缺少对自己职业进行规划的能力,焦虑迷茫却找不到未来的出路,极需对其职业生涯进行规划与指导。我国职业教育需要较好较快发展,一方面,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要求课程推陈出新,很多职业学校的科目设置不符合市场要求。另一方面,社会更加注重职业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很多职业学校缺乏实操环节,学生得不到专门的职业技能训练,学到的东西很难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去。

3.就业预期高。有些失学无业青年虽然也尝试过一些工作,但因不愿接受工作对个人的约束和限制,再次失业。就业意味着要在工作过程中遵守各种规章或准则,按点出勤、按时完成工作任务,还要接受同事的监督和领导的管制。除此以外,有些无业青年在择业选择中比较看重工作性质,要求和自己的兴趣爱好相一致,认为随意找一份不喜欢的工作是没有意义的,但他们对自己的兴趣认识得并不够清晰。还有些无业青年的就业预期较高,一心想从事体面、稳定、高收入的工作,不能正确把握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4.缺乏吃苦精神。一些青年从小在父母的溺爱和娇宠下长大,形成了懒散的行为习惯,选择工作时不愿吃苦,只愿坐享其成。父母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只考虑到物质条件的供给,而忽略了对孩子自制性、坚持性等意志品质的培养,导致孩子独立性差、抗挫折能力弱,凡事心理上依赖父母,行为上贪图享受,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求职过程中遇到阻碍就习惯性选择逃避。对于那些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工作,他们又抱怨工作负担重、薪酬低,稍微流点汗就叫苦连天,不堪忍受。[8]

三、基于失学无业青年就业的培训策略

(一)提升文化技能

1.学习工作技能,提高自身竞争力。失学无业青年文化技能的欠缺成为他们向上流动的制约因素,他们比同龄人更加需要主动学习,完成基础知识与能力的补充与提升。知识经济时代和终身教育的时代背景也要求人们与时俱进,一生都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包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生活技能、人文素养和社会规则等。青年要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下生存就要抓紧时间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他们之前在校的学习生涯可能并不顺利,但是通过终身学习的方式能够再次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在教育资源多元化的今天,青年可以通过接受继续教育来给自己“充电”,如电大、自学考试、网络教育等,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利用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他们不仅要学习通史类的文化知识,还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信息更新的能力,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

2.调整就业观念,获取求职技巧。青年要想改变就业难的局面,就要增强自己的职业适应性,做到先谋生存,再谋发展。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的就业能力,找准市场定位。第一,调整薪资预期。初入职场,要以经验积累为主。第二,寻找工作不必过分强调完全符合个人兴趣。就业初期,能否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领悟能力、创新能力、发展能力这些因素更加值得考虑。[9]第三,青年面试时表现不佳也会影响成功就业。青年要具备一定的求职技巧,如一份完美的简历、流畅自如的表达,扬长避短,才能增加求职成功的概率。

(二)增强职业技能

1.进行职业指导。职业生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自己的职业道路进行规划和设计是失学无业青年迈向就业的第一步。第一,建立就业信息网,为缺少信息来源和就业途径的青少年提供信息支持,包括就业渠道和背景信息,如就业政策、市场就业走向、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就业岗位的变化等。第二,要帮助失学无业青年认清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性格取向,正确评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制定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计划。第三,为失学无业青年设立职业生涯指导中心,使他们树立职业意识和职业信心,帮助他们掌握职业规划的知识和方法。

2.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职业培训对失学无业青年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就业前的培训能够使培训者更加符合劳动力市场的要求,失业后的培训能够缓解培训者的压力,在短期内更新知识和技能,为再次进入劳动力市场做准备。失学无业青年可以根据自身能力的缺失和需求,参加不同水平的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学历水平较高的青年可以进行职业技能强化培训,取得与市场需求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得实用技术学习机会以锻炼自己,还可以考虑自我创业。学历水平较低的青年,应参加补偿性高中学历教育和初等的职业技能培训,完成高中基础教育,提升自身学历和人力资本竞争力。学习力严重缺失,或具有一定学习能力,却因种种主客观因素被迫中断学业的青年,应参加系统的文化知识课程和职业岗位针对性较强的就业培训,如家电维修、家政服务、保安、保姆等技能培训,使自己习得一技之长,扩展就业渠道。[10]

(三)提供实习机会

缺乏社会经验也是失学无业青年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的一个重要原因,尽管一些学校如专科学校、职业学校已经设置了职业技能的有关课程,但这些课程大多重理论传授,很少涉及实践操作。在就业之前,青年可以通过实习提前获得一些工作经验,增强自身的职业竞争力。社会应为失学无业青年提供实习的机会,充分利用各职业部门、企业部门的资源, 在就业准备阶段,安排他们到一些行业和部门参加实训,让青年提前进入职业环境,在体验职业角色之余演练工作技能。[11]青年应充分利用实习机会,把在职业技能培训中所学的知识和企业的实际操作相衔接,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不断改进,增强专业适应性,满足雇主的要求。

(四)整合社会多方力量

整合促进失学无业青年向上流动的社会力量,建立完善的青年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政府应该推动制定面向失学无业青年群体的政策法规,继续完善我国的劳动预备制度。社会要通过舆论引导尽力消除人们对失学无业青年的偏见,反对就业歧视,[12]维护这一群体的自尊心,帮助他们树立自我价值感。营造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让失学无业青年学会自主学习,激发他们学习和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企业应该完善用人机制,为他们敞开就业大门,并为他们建立岗前培训、在职进修等一系列支持环节。[13]

猜你喜欢

失学职业技能技能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英政府要给“失学”儿童请私教
劳动技能up up!
世界多半失学儿童在尼日利亚
从失学现状窥探乡村教育
拼技能,享丰收
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