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主流媒体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舆论引导功能探究

2021-01-15张毓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主流媒体舆论引导新冠肺炎疫情

张毓

摘 要:主流媒体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舆论引导功能,归根结底是为了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也能更加理解国家对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的合理性,最终打赢这场“抗疫”攻坚战。我国主流媒体如何宣传“抗疫”知识,如何引导疫情期间人们正确的思想导向,以便引导人们采取一系列正确的“抗疫”行动,呼吁每个人都为抗击疫情做出自己的贡献。在此基础上来探究我国主流媒体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舆论引导功能。

关键词:主流媒体;新冠肺炎疫情;舆论引导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03.054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原本有序的生活节奏,新冠肺炎疫情从爆发到峰值,再到如今的被控制,离不开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以及全国人民上下齐心,共同“抗疫”的所作所为。而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起到很好导向作用的主流媒体功不可没。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人民网、央视网等为代表的主流媒体以更多元化,人民群众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更便捷的传播渠道,使得此次对疫情的舆论宣传更快更好的被人民群众接受。主流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舆论引导功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1 提高人们的认知水平

认知过程是人们获取知识的过程。在认知过程中有的知识是正确的,有的知识是错误的,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人们首先要做的是获取正确的知识。一直以来,主流媒体的宣传就是以准确、客观报道新闻事实为导向,因此通过主流媒体宣传的正确认识更容易被接受。

1.1 知识类认知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人们对新冠肺炎的认知从无到有,从浅入深,都离不开主流媒体的宣传。各类主流媒体也相继开通“战役”专区,为了更好的向人们传递信息,提高人们的认知水平。例如央视网开通热点专题“战役最前线”“够科普”等及时向人们传递有关新冠肺炎的知识,其中还通过视频专区、图解专区等形式,满足各类人群选擇学习。从2020年1月24日开始,人民网、人民视频发起《人民战“疫”》特别直播节目,及时向人们传递最新信息。相关知识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们的恐慌。

在防疫措施方面,主流媒体充分发挥了宣传的功能,通过各种渠道宣传防疫知识。例如,央视新闻的微博视频:朱广权教你戴口罩洗手的正确姿势、朱广权教你如何做好居家隔离的自我防护等系列视频,一时间,正确佩戴口罩的方法、正确的洗手步骤以及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如何正确的居家隔离等视频被人们大量转发。主流媒体发布的科学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公民依照于此积极配合,科学预防,才有效地阻止了疫情扩散,这都与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分不开。

1.2 信息类认知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及时准确地公布各类信息,相对于瞒报、谎报更能减轻人们的恐慌。信息公开才能防止谣言。从一月中旬开始,国家卫生健康委每天对全国各个省的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和疑似新冠肺炎病例以及各地死亡人数向全社会公开,通过人民网、央视网,甚至微信里的健康服务等各种渠道让群众掌握这些最新信息。例如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1月25日的一篇推文:紧急扩散!急寻18日K1366次列车4号车厢乘客。该推文的阅读人数达到10万以上。由于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性,主流媒体及时公开确诊患者的行程,可以对无意接触到患者的人起到提示作用,一旦发生接触,要自觉居家隔离,防止大规模感染。在疫情爆发的高峰期,确诊人数急剧增加的情况下,国家仍然没有瞒报数据,反而对隐瞒行程,知情不报等行为问责。很明显,这些信息公开的好处是使人们意识到这种肺炎是可以控制的,党和国家,以及相关政府机构高度重视此次疫情,都在积极应对。

1.3 政策类认知

在此次疫情期间,主流媒体不仅要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知识以及防疫手段进行报道,对国家相关政策的报道也至关重要。人民群众对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直接决定“抗疫”行为,进而影响“抗疫”效果。由于武汉属于疫情的严重区,在经过反复斟酌之后,决定对武汉“封城”。“封城”必然会对人员流动以及武汉乃至全国的经济带来消极影响。央视网2020年1月24日发布标题为武汉“封城”原因何在?的视频,使人们更好的理解“封城”是降低感染人数的必要之举,是国家经济长期向好发展的必然之举。这些政策都是有效降低感染人数的有效政策,但是解释不当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通过主流媒体的宣传,这些政策获得人们的理解,这些宣传引导了人们的思想转变,肯定了国家政策的正确性。如今,随着疫情的稳定控制,人民网、央视网等又开始报道复学复工复产的相关情况,国家对小微企业采取的减税帮扶政策,能够鼓励因疫情影响的企业稳定复工复产。

2 增强人们的共情能力

共情又译作移情、同感、同理心等。“共情”指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的处境,对他人情绪情感具备感受力和理解力。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主流媒体通过专业的团队与内容进行舆论宣传,很好的增强了人们的共情能力。

2.1 明确共情目标

一个人共情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新闻事件的传播效果。在疫情期间,主流媒体充当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中介,人们共情能力的提高依赖于主流媒体的报道。首先,主流媒体通过报道,使人们明确共情的目标。在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中,对无数不顾自己安危、自愿奔赴一线的医护人员、志愿者的报道,对不计回报的捐赠者的报道,甚至对隐瞒行程,致使多人感染的“超级传播者”的报道。1月29日到3月2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推出了特别策划《天使日记》,邀请抗“疫”一线医护人员以语言自述的方式讲述发生在战“疫”最前线的故事。通过这些真实事迹的报道,把人们共情的目标自然的引到这些典型事迹的人物身上,能够设身处地的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如果是我,我会这样做吗?我能坚持住吗?由此引发思考,更好的调动自己的敬佩之情、感激之情以及愤怒之情。

2.2 营造良好的共情氛围

除了明确共情目标,主流媒体还发挥着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共情氛围,使人们的情感更容易被激发出来的功能,这种共情氛围主要通过网络体现出来。首先是宣传方式多样,主流媒体通过各种渠道,例如电视新闻、微博、微信、自媒体等,对能够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新闻事件反复报道,全网范围内覆盖,满足各个年龄段人们的需求,增加人们对这些事件的接触概率。其次是要有针对性的选择能够吸引人们眼球的新闻事迹,很明显,人们的从众心理会使某一新闻事件掀起“关注热”。霸屏你微信朋友圈的钟南山院士的图片;中国移动联合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平台全程直播雷神山医院修建过程,连续数日微博热搜的整个界面都是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报道。这些效果之所以产生,归功于主流媒体营造的良好的共情氛围,充分调动了人们的共情能力。

2.3 提升公民的共情素养

确立共情目标、营造共情氛围是前提条件,通过主流媒体的催化剂作用,提升公民的共情素养才是最终目的。主流媒体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来提升公民的共情素养。首先,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主流媒体的报道要能够激起人们的共情意识,用真实感人的故事,激昂奋进的语言,使人们产生感同身受的效果。例如今年唯一没有彩排过的春晚节目《爱是桥梁》,六位主持人饱含深情地朗诵,“我们在这儿过年,你们却在帮我们过关”一句句话语引起无数网友的共鳴,该视频仅微博播放量就超过千万次。其次,要通过加强共情训练的方式提升公民的共情素养。主流媒体要引导人们理解、领悟、感知,要以“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的姿态来参与疫情防控。例如在被称为最强“云监工”的项目中,中国电信和央视频合作推出“疫情24小时”,对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的建设进行全程高清直播,同时在线观看的全球网友超过8000万。主流媒体的这些举动让人们有了亲身参与的感觉,每个人都是抗疫的主体,通过这些间接的互动,提升公民的共情素养。

3 增强人们的抗疫意志

意志:意,心理活动的一种状态。志,对目的方向的坚信、坚持。意志,即对实现目的有方向、有信念地坚持的一种心理活动。抗疫意志就是指人们在参与疫情联防联控实践中,确定抗疫行动的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抗疫胜利这一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3.1 明确行为动机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意志品质各有不同,意志的本质就是人对于自身行为关系的主观反映。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全社会都积极参与,投身到自己力所能及的防控措施中。在实践过程中,主流媒体要通过宣传使人们明确行为动机,让人民理解我们做的每一件大事、小事都关乎抗疫胜利的目标。央视网共同战役专题中肯定了农村大喇叭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宣传中发挥了“最后一公里”的作用。“各地村干部大喇叭喊话PK”不是作秀,不是蹭热度,是实实在在的防疫必要之举。“封村”“封路”以及呼吁人们减少外出,居家自我隔离。除了对正面行为的报道,对瞒报行程造成多人感染的负面事件的报道,更加使人们明确个人的行为可能对抗疫结果造成的影响。因此,抗疫期间,在明确自己的行为动机之后的行为,更能体现人们的抗疫意志。

3.2 坚定必胜决心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主流媒体的相关报道对增强人们的必胜信心发挥了关键作用。例如,2月1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用16分40秒播报习近平在北京市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主流媒体对相关政策性信息的报道使人们明确党和政府正在做什么,将要做什么,这些舆论引导人们理性思考,正确看待和分析国家的相关政策,使人们明确这些都是在为疫情的最终胜利夯实基础,党和国家完全把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放在首位,最终这场战“疫”的胜利属于人民。全国各省市派出的援鄂医疗小组壮大了湖北一线的医疗队伍,展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疫情的胜利需要的是群防群控,只有具有百折不挠的抗疫意志,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产生正确的抗疫行为,战胜疫情一定是可能的。

3.3 确立胜利希望

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的好转,是对我国各项防控工作的有效性的肯定。这样的形势为打赢这场抗疫攻坚战确立了胜利的希望。其中,在这一过程中,主流媒体的相关报道发挥了极大的影响力。境内新冠肺炎新增病例0增长、各地援鄂医疗队陆续返回,各地陆续复工复产。4月22日钟南山说我们挺过来了登上微博热搜榜。这些振奋人心的消息都在向我们传递这场抗役攻坚战即将取得胜利。

4 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行为选择才是主流媒体宣传的最终目的。知识水平、情感能力、抗疫意志的提高都指向人们能够采取正确的行为,共同战胜疫情。

4.1 逆行

由于行为选择会直接影响最终的抗疫效果,在抗疫情感、抗疫意志转化为抗疫行为的过程中,主流媒体的宣传显然起到了“催化”作用。人民网的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专题栏,央视网的战疫最前线专栏报道,人民日报、人民网评发表多篇文章歌颂逆行的医护人员、党员干部、普通的志愿者等。在“抗疫”期间,人人自危,但无数医护人员却选择舍小家为大家,自觉请愿奔赴“抗疫”一线,为了节省口罩、防护服等紧缺商品,在隔离区连续工作数十小时,不进食、不喝水,还穿着尿不湿,眼睛鼻子周围被护目镜、口罩勒出一道道伤痕,这都是他们为我们战斗过的痕迹。钟南山院士是最典型的逆行者,他呼吁人们“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在第一时间毅然逆着人流,即使高铁餐车,也不能阻止他投身一线。在火神山医院修建过程中,建筑工人不顾劳累,彻夜施工,席地而睡以缩短工期;有基层工作人员超长时间工作,为了保卫大部分人的安全。“最美逆行”的他们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行为选择,和长期以来我国主流媒体宣传的主流价值观离不开。在“疫情”期间,主流媒体的宣传对人们的行为选择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4.2 顺行

正是有前线战士的顽强战斗,才能保证后方大部分群众的安全。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我们能做的就是响应政府的号召,顺势而动。主流媒体在报道紧张的一线情况的同时,也对人们宅家的有趣事件进行报道,人民网

Wingdings 2VB@ 人民健康发起居家健身系列活动,为人们的居家生活质量提供了多种选择。云游览、云赏艺、云阅读、云自习等也成为宣传的热词。作为普通民众,服从政府的抗疫安排,自觉居家隔离,就是对抗疫的最大贡献。

在抗疫过程中,主流媒体的宣传发挥了很好的舆论引导功能,人们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水平的提高,对此次疫情的稳定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正是这种全民一心,共同抗疫的意志与行为,使我国的抗疫成果显著。通过主流媒体的相关报道,也确实可以看出我国人民群众的道德水平显著提高,并通过主流媒体显现出来。这种双向作用正是我们想要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效果。

参考文献

[1]周钱.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共情”运用探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2.

[2]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新闻发布与舆论引导[N].人民日报.舆情报道,2020-04-09.

[3]陈晓晶.媒体迭代视域下辅导员网络舆情引导探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5):64-66.

[4]孙宏艳.网络道德建设:知情意行一个都不能少[N].中国青年报,2019-11-25(002).

猜你喜欢

主流媒体舆论引导新冠肺炎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主流媒体互联网思维的现状与实现路径探讨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