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运用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思修道德教育研究

2021-01-15汪季石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大别山思想道德革命

夏 雪,汪季石

(1.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2.黄冈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能够培养高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大别山红色文化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大别山革命老区高校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能够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一、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概况

大别山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大别山区军民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是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

文化资源的类型包含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包括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艺术文化。大别山红色物质文化包括纪念馆、名人故居、革命遗址以及烈士陵园等,它运用非常直观的形式展现出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内涵。大别山物质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大别山区纪念馆、博物馆很多,例如黄麻起义、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王树声纪念馆以及黄冈市博物馆,等等。大别山区烈士陵园、就义地也非常多,例如大别山烈士陵园、红安烈士陵园、杜皮烈士陵园、麻城烈士陵园、英山烈士陵园、王树声大将墓、张体学烈士墓、三百烈士英勇就义地,等等;大别山区名人故居、旧居有陈潭秋故居、李先念故居、郑位三故居、高敬亭故居,等等。

非物质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族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指导人民互动与解决困难的知识、信仰价值和规范[2]。大别山地区有着自己的红色制度文化,一般以政策、理论、方针作为等为其主要的内容。例如,在土地革命时期,黄麻起义胜利后,黄安农民政府制定了《土地问题决议案》,规定了“取消一切剥削制度”“没收豪绅地主的剥削土地及一切不法财产”“耕者有其田”等土地政策[3],还有《临时土地政纲》与《鄂豫边革命委员会土地政纲实施细则》等。大别山地区的红色艺术作品是非物质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大别山红色歌谣、红色电影、红色人物传记、红色小说,以及红色舞蹈。大别山地区产生了超过一千多首的红色歌谣,例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八月桂花遍地开》等;大别山地区的红色传说体现出大别山地区革命先辈的不可撼动的革命信仰,例如《何大妈》《老道传书》;大别山地区的红色电影有《大转折——挺进大别山》《八月桂花遍地开》等;大别山地区的红色舞蹈代表性作品有《葡萄仙子》《梅花落》。“大别山精神,是指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在大别山这一特定区域,由大别山地区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在长期革命斗争的过程中,用鲜血和生命拧成的一种以为共产主义奋斗为价值取向的革命信念、革命意志、革命意识、革命品质和革命行动的总和”[4]。大别山精神是在艰苦的革命斗争过程中大别山人民形成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内涵丰富的中国革命精神。

二、大别山红色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价值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资源,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程中,在举旗帜、育新人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捍卫中国“文化强国”“文化大国”地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红色文化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育人元素,非常具有思想道德教育价值。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是大别山革命老区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珍贵的教育资源。具体而言,大别山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政治导向价值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斗争的进程中所形成的文化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弘扬红色文化,能够使大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同时能够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提高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理解,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大别山先进群体充分发挥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大别山革命老区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弘扬大别山精神、发扬红色传统,可以促进红色基因的传承,加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加强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文化代表的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推动者”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观点,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中先进群体的代表站在群众的立场,为人民群众而奋斗。大学生接触到这些先进的人物事迹,可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理解。红色文化发扬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大别山革命老区高校每年都会组织大学生去大别山烈士陵园、革命烈士陵园、红安烈士陵园等陵园扫墓,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文化传承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5]。人类把在实践活动中取得的经验、技能等一代又一代地一脉相承,使得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发展。高校可以在节假日组织大学生到本地的红色文化景点进行参观和学习,当高校大学生怀着景仰的心态参观革命圣地、红色文化景区、纪念馆时,红色精神将会潜移默化深入内心,随之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认知、认同,深化对革命精神的理解把握,从而推进红色基因的代代传承。

(三)创新引领价值 把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别山革命老区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体系,具有时代性、实践性以及先进性。大别山红色文化中包含着创新精神,大别山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克难攻坚、英勇斗争,200万人先后参军参战,数十万人牺牲,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奇迹,为我国革命事业发展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有着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不怕失败与挫折,根据实际情况从过去的实践经中及时的总结经验教训,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坚持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依据新的形势变化适时调整战略思路、创新战术。例如:黄麻起义失败后,党组织创造性地把队伍拉上了木兰山,及时地开辟了柴山保红色区域;1931年10月,红军粉碎敌人第二次“围剿”后,根据当时敌我态势,提出以外线出击的新策略,结果连续取得了黄安、商潢、苏家填和潢光四大战役的巨大胜利。又例如,主力红军长征后,红二十八军坚持游击战争,探索出便衣队这种新的斗争形式,为红军在恶劣环境中领导群众进行斗争闯出一条新路。敢于创新和善于创新,这是大别山红军取得革命胜利的宝贵经验之一[6]。大别山革命者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构成了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创新特质。

(四)精神激励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教化思想等,当中核心的内容已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与辨识符号,是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建功立业进程中渐渐形成的独特的标志。大别山红色文化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内在的一致性,都具备正向激励功能,大别山精神蕴含的时代价值是激励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大别山是座红色之山、英雄之山,更是转折之山,是我国革命的策源地、解放战争的转折地,在中国革命关键时期,大别山根据地军民体现出骁勇善战、积极进取的精神。大别山人民用自己辉煌的历史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全过程,在28年的奋斗进程中,许多革命先辈为坚持斗争、革命火种不灭作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大别山奇迹。大别山人所创造的英雄之举为人广为传颂。这种英雄主义精神对高校大学生非常具有激励价值,激励着高校大学生们刻苦学习、珍惜时间、不负韶华、敢于攀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掌握扎实的学识,做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早日成长为可堪大任的优秀人才,以一己之长奉献于国家和人民。激励高校大学生胸怀报国之志、勇成大器、勇于追梦、奉献国家,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光荣使命。大别山红色文化的道德教育功能中体现了催人奋进的新时代精神内涵。

三、运用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推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路径分析

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丰厚,为了充分发挥大别山红色文化对大别山革命老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应当深入挖掘大别山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从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教育方式、打造人才队伍这几个方面大力推进大别山革命老区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一)完善体制机制 为使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更好地发挥其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应当重视规范体制与创新机制。通过规范的体制与创新的机制,促进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得以高效、快速的发展,从而提升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有效性。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弘扬需要科学性、长远性的顶层设计,政府与高校在运用红色文化资源推进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应发挥主要作用。

首先,政府在这项工作中应全面规划、统筹推进,形成政府主导的红色资源开发投入机制。政府的支持有利于大别山红色文化的资源整合与开发研究,政府主导下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可以有效引导旅游业的发展。应当坚持在政府的主导下,社会、市场、企业共同推进红色资源的开发,从而为红色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全面的保障。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要想发挥其作用,必须有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资金方面的投入,政府应当建立相关的资金预算投入机制,资金预算上,应全方位的兼顾,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同时,鼓励大别山红色文化区聚居地居民的积极参与,也有利于大别山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政府也应当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利益,如协助当地居民修好公路,帮助推销当地特产等等。与其它自然、人工风景区相较而言,红色文化旅游景点更能带给人心灵上的启迪,应该作为爱国教育资源对学生及全社会适时免费开放。并且,红色文化旅游景区的建设应该秉承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不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忽略对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对社会责任的承担,这都需要政府从中干预、引导。

另外,大别山革命老区高校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应当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建立完善高校与红色旅游景点等红色资源的对接机制,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善于用活生生的事例来作教育素材,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在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中,大别山革命老区高校应当不断挖掘身边可以运用的红色资源,把大别山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优质教育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教学、日常管理、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环节,全方位推进大别山革命老区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二)创新德育方式 运用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大别山革命老区高校思修道德教育工作,提高大别山革命老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对于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具有重大意义。为了增强高校思修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应当创新德育方式。

首先,应当把红色文化资源引入校园。高校课堂与高校校园是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因此,要重视通过思政课程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同时应注重以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活动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高校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应当融入一些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元素在思政课程当中,把大别山红色文化合理运用于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丰富思修道德教育内容,思政课教师可以把红色文化当中的教育资源运用于理论、实践教学环节。除了把大别山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高校还可以举行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校园活动。同时,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要注重丰富校园红色文化要素,推动高校形成健康的校园文明风尚和育人环境。

其次,运用网络教育形式。网络影响面较广,运用网络文化为载体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把红色文化传播延伸到虚拟世界,增强互动性,会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高校应当重视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品质的影响。高校要遵循网络传播规律,要加速德育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推进红色文化教育联网上线,多开展网上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可以利用网络传播及时快捷等特点,拓展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播途径,例如,大别山革命老区高校可以建立一些大别山红色文化网站,创建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网络内容,应融学术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真正做到雅俗共赏,将德育教育与文化艺术能够完美结合,使红色文化能够起到怡情养志、益德益智的作用,并使这些网站与本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相连。也可以运用网络报刊、网络电视等新媒体,开拓大别山红色文化的传播渠道,充分发挥大别山红色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大别山革命老区高校应当将大别山红色文化与校园网络文化相结合起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大学生运用大别山红色文化网络平台,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

最后,开展实践教育和情感教育。高校应当多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参观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等,运用红色文化的科学内涵了解这个社会,在实践去体验社会的真、善、美,感受社会的正能量。在零距离与大别山红色资源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能够使大学生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大别山革命老区高校可以把握时间节点,在五四、八一、十一等节日或重要纪念日,在思政课中设置参观大别山红色文化遗址的教学活动环节,组织学生到大别山红色旅游景区参观,充分挖掘红色教育资源。在假期期间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课堂内外相互融合,能够让大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大别山红色文化蕴含的丰富历史意义与独特的时代价值。同时大别山革命老区高校可以组织一些红色主题的社会调查与志愿服务活动,以此来开展红色教育,从而加强高校大学生对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了解和领悟,让高校大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红色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打造大别山红色文化教育队伍 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德育工作中起着核心作用,因为教师的高尚道德品质、崇高的精神境界、渊博的知识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把大别山红色文化融入大别山革命老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需要打造一批运用红色文化资源推进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思政教师队伍,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应当注重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思想道德素养。作为立德树人的主力军,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全方面提升自身素养。教师应当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信念,要有“滴水穿石”的坚定信念,做到永远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同时思政课教师还应当深刻理解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内涵,承担起弘扬、发展大别山红色文化的职责。思政课教师还应当涵养深厚的家国情怀与高尚的道德情操,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应当做到正人先正己,注重提升自身思想道德修养与道德境界。

其次,高校应当注重激发思政课教师队伍开展红色教育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注重提升其教学能力。作为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应当注重教育教学观念的创新,改变教育理念,充分挖掘思政资源,深度拓展教学内容,打破传统的道德灌输模式,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以此提升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与说服力。教师在运用大别山红色文化教育资源进行教学工作时,不能仅仅空洞讲授理论,在结合具体案例时应当深入挖掘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教师还应当结合大学生专业特长与身心发展特点,丰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引导大学生理解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内涵。

再次,应当提升高效思政课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思政课教师应当能够运用互联网来进行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工作,以此来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科技革命的主流,信息技术的多媒体化已经成为思政课教学过程当中重要的工具,互联网的应用使得思想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因此,思政课教师应当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互动性,创设趣味性情境,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思政课教师也可以运用互联网和大学生及时沟通,通过与学生的接触、了解,掌握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

另外,大别山革命老区高校还可以给思政课教师提供各种相关学习、交流的机会,加强骨干教师培训工作,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保证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全面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发挥其立德树人、固本铸魂的育人功能。

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是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是无数革命先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是大别山革命老区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工作育的宝贵资源,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作用。所以,大别山革命老区高校应当正确认识大别山红色文化的价值,把大别山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猜你喜欢

大别山思想道德革命
大别山的早晨(油 画)
又见大别山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中国的出行革命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评选“三好标兵” 创新思想道德建设
颜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