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爱丁堡大学动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启示

2021-01-15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动画英国院校

陈 曦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提出坚持内外统筹、主动引领、有序开放等方针。提倡中外合作办学,着眼加快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和培养更具全球竞争力的人才。英国作为全球率先提出“创意产业”的国家,从老牌“世界工厂”转型为“世界创意中心”后,成功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升级,占据世界创意产业的高点,而身为教育强国的英国,在创新思维的培养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以爱丁堡大学为代表的英国动画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专业特色明显,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能力,以学生为中心打造教学设施等特点,对我国现阶段创意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正在从“山寨”向原创过渡,关注创意过程,培养创意人才是我国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新冠疫情后我国提出下大力气完善“平安留学”机制,足见国家对于留学人才的重视度。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应积极学习借鉴英国的创意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对高质量创意人才的需求。

目前有关英国人才培养的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从专业、文化创意产业、培养定位、办学特色等角度对英国多所知名高校进行研究,提出针对我国本科硕士阶段人才培养计划的建议[1-2];二是多国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3-4];三是关于英国学徒制的研究[5-8];四是对英国创业教育的研究[9-10];五是从校企协同育人角度对英国三明治教育的研究[11-12]。

近年来针对英国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模式本身的探索,对于艺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文献偏少,且缺乏新时代背景下对于英国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国的适应性借鉴的分析研究。2015-2016年期间,笔者赴爱丁堡艺术学院深造,亲身体会了英国高校以过程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本文将基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从课程设置、教学制度、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模式与教育评价等维度对以爱丁堡大学为代表的英国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结合当代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需要,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动漫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提供借鉴。

一、爱丁堡大学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特点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明确 基于英国的文化氛围和英国院校极大的自治权,各大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上具备很强的个性化,即使在动画专业的名称设置上趋同,课程内容与体系的差别也很大。爱丁堡大学侧重于传统定格动画与二维动画的实践传承与发展,一方面致力于面向世界顶尖的工作室培养高端的动画人才培养,包括英国阿德曼动画工作室,加入蒂姆伯顿等导演的团队工作,以及Rush、Framestore和MPC等后期制作公司等;另一方面也培养学生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制作独立影片,成为获奖的独立电影制片人。

英国秉持着一切为学生服务的培养理念,注重批判性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爱丁堡大学也贯彻了这一理念,注重创新思维、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同时也注重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积极引进企业、政府和社会机构等真实项目,让学生参与项目竞标会以及投标方案的制作等环节,关注学生在课程中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为了践行这些培养目标,院校采取系列教学与管理举措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二)课程安排紧密合理,理论联系实践,专业性强 英国动画相关专业本科通常为全日制三年,硕士研究生分为全日制生一年与兼职生两年。在英国一学年通常分为三个学期,学制虽短,但专业课很集中,与专业关联性极强。

爱丁堡大学的动画专业硕士课程分为文学硕士(简称MA)和艺术学硕士(简称MFA)两种。MA为一年制(三个学期),偏重于实践,毕业主要参考毕业作品,MFA为一年半(四个学期),偏重于研究,毕业主要参考论文。

课程设置关注过程,注重跨学科与协作。课程设置体现了两大原则:第一,对过程的强烈关注。第一学期的学术类课程“调研方法”系统介绍了适合影视及设计类的调研方法和案例,为后续课程做了基础理论铺垫,也是为设计打下基础。第二学期的理论课程“文化传播”有了一定程度的进阶,要求理论联系实践,结合并行的专业项目完成作业。第二,学科专业交叉与协作原则,分别体现在跨校合作,跨学院合作以及跨学科协作。跨校合作是指爱丁堡大学联合英国其他院校以及独立工作室共同开展“10x10”项目,涉及专业主要包括动画专业与影视配乐专业,以2016年爱丁堡大学动画专业开展的“10x10x16”项目为例,动画专业学生每天完成一部短片,上传至Facebook和Vimeo平台,影视配乐专业学生阅览并选择而为喜欢的影片配乐,这样学生不仅通过实训锻炼了专业能力,而且还可以结识跨院校跨学科的合作伙伴;跨学院合作是指爱丁堡院校内部学院间的项目合作,比如2015年爱丁堡生物学院带着经费来到艺术学院参加宣讲会,招募团队制作关于细胞分裂的视频;跨学科协作体现在选修课上,以游戏设计和网页设计课程为例,选报课程的以艺术学院学生和计算机设计学院学生为主,通过专业分工实现优势互补。

(三)真实项目引入 爱丁堡大学还会安排设计学院学生参与真实项目招标会,将与艺术学院吻合的项目引进,项目负责人公开宣讲,学生制作方案公开竞标。项目合作不局限于学校内部,还有企业、政府以及社会组织。这里谈到的项目合作是以项目招募人才,宣讲人介绍自己的项目,由学生自主竞标,通过项目磨合,工作室可以招募人才,学生也可以了解市场动态。

鼓励学生参与真实项目是英国教育培养的重要内容,与国内的项目与课程结合的形式不同,学生需要从接触项目,了解项目,组成团队,研讨后策划竞标方案,执行竞标方案等全部需要自主自发地参与。不同于国内大多只有导师的研究生才有项目参与资格,英国的本科生与硕士生都可以参与,淡化年级与年龄的概念[13]。

(四)教学管理制度以人为本

1.注重三个“培养”。一是注重培养知识获取方法。大学新生教育中重要的一课是在图书馆,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图书馆、如何在群书中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图书馆不仅有工作人员耐心详细地向学生介绍校图书馆的使用方法,而且还有详细的说明折页指引学生获取图书馆的各项资源,例如:如何使用图书馆系统检索文献并下载,如何跨校跨地区借阅书籍,如何催还热门读物,如何利用学校资源进行免费的proofreading等。这样,学生在遇到相应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求助自己或者找到最高效的解决方式[14]。

二是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理论课一般与学术讨论课(seminar)配合进行,一门理论课由多个专业的学生汇集在阶梯教室进行每周一次的授课,每周大课结束后,进入十余人的辅导课和学术讨论环节,一方面对大课内容进行答疑,另一方面学生间互相交流彼此对课程的理解和感触。不同于国内大多依靠课堂内完成理论教学的方式,英国课程前需要大量阅读文献,课程资料与课件可在系统查找下载,在授课前后分别给出阅读清单,学生上课前需要自行阅读消化,理论课结束后的学术讨论须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三是注重培养学生时间管理的能力。爱丁堡大学课程系统有清晰的时间安排和任务检查节点说明,学生自行在教务系统查看,另外,学校对学习工作效率和时间管理能力要求较高。一方面,工作时间和休闲时间严格区分,教师拒绝在工作外的时间给学生批改作业,迫使学生合理安排课堂内外时间,学会适应计划安排,提高效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另一方面,从制度上限制学生作业拖延问题,作业拖欠有标准的惩罚制度,每延迟一天扣除5%分数,教师不会花时间在催学生交作业上,而是专注于学术交流与指导,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提升了教学公平性。但并非说学校不人性化,学校成立相关部门帮助学习跟不上或课业压力过大的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辅导和心理辅导,学生可以随时上网预约,可以得到专家详尽和耐心的帮助。

2.打造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教学设施。爱丁堡大学在教学设施的建设上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学生日常学习生活需求,既包括图书馆、专业工作室、学生宿舍公共学习区域,还包括学习帮助中心,通过硬件设施,软件系统,管理制度,外部资源等,为学生打造便利的学习条件。

英国学生享受广泛福利,学校wifi账号及图书馆使用权限遍布英国各大高校,除了学习基础设施外,学校还设有学习帮助中心,提供时间管理,论文写作,语言等支持,提供语言教学以及提高学习效率等的免费辅助课程。另外,还有就业中心和心理辅导中心,提供工作指导和心理辅导。值得一提的是学联互助的模式,爱丁堡大学的学联实力雄厚,在爱丁堡城市内设有多处专门的学生活动中心,供学生学习交流、自习以及组织课外活动。此外,学院长期保持与动画、艺术、设计产业一线联系。学校每周四邀请知名设计师或艺术家来学院做访谈或讲座,学生自由选择参与。专业内部也不定期安排学术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外出与知名导演会面,面对面访谈[15]。

3.重视学生体验,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爱丁堡大学学制结束并不意味着大学服务的结束,学校在课程、项目、学年结束后会有专人来收集学生的评价,意见革新会直接反映在下一届的招生、课程设计等方面,以2015届爱丁堡大学动画专业为例,学生反映学校课程设置中缺乏选修课,于是在2016届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一门选修课,选修课程范围广泛,涉及商学院、工程学院、人文学院等多个学院的课程。

4.营造平等的师生氛围,培养学生对专业的敬畏之心与认同感。基于西方的文化氛围,英国的导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像是同事关系,授课以交流和讨论为主,这样的氛围下,学生敢于表达和创作,更容易产出创意艺术作品[16]。

在专业认同上,一方面,日常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学生作品首映,还是参与导演影片交流活动时,只要涉及影片播放,现场无人使用电子产品,在放映结束后集体鼓掌表示尊重。教师通过行为向学生传达对专业的敬畏态度,学生通过日常学习生活感受发自内心尊重自己的专业。另一方面,英国极其重视学位授予仪式,英国大学毕业典礼的“仪式感”源于古典宗教仪式,如今部分大学的毕业庆典仍保留部分宗教元素。英国大学的毕业典礼一般选在学校比较有历史感的大礼堂举行,比如,布里斯托大学的毕业典礼在大学的标志性建筑Wills Memorial Building礼堂举行,有的学校还会租借当地知名的教堂或礼堂来举办毕业典礼,比如伦敦的Westminster Abbey(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和Royal Albert Hall(皇家阿尔伯特纪念堂)。爱丁堡大学毕业典礼选取在市中心的大礼堂举行,除了正式的邀请函、发放校友卡外,还有专业团队全程摄制的毕业典礼全过程,邀请学生家长朋友参与,由校长亲自授予每位毕业生拍头仪式以示毕业。在这样正式而且庄严的氛围下毕业,会使学生油然而生对学校与专业的认同感与骄傲感。毕业后,学生还可以在图书馆领取校友卡,终身可以免费在图书馆借阅图书,校友卡每十年换新一次,学校也会在学生毕业后定期举行校友活动,加强校友的粘性。

(五)评估标准明确,公开透明

1.招生评估注重学生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的考查。报考英国大学的硕士的主要评判标准是作品集和雅思成绩,作品集的评判标准异于国内以美术基础论成败的标准,虽然录取时同样会参考美术功底,但是更多看的是学生个人的兴趣、对于影片创作的想法与热情,学生的社会经历也是院校着重考查点之一。换句话说,即使没有扎实的美术功底,只要对影片有独到的见解与想法,敢于创新和打破常规,学校依然会青睐。

这样的招生方式很大程度是受英国本土文化价值观影响,在整个英国教育史,始终提倡自由教学,教师重视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主张学生通过调研去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反对抄袭模仿[17]。在影片创作过程中,教师往往给学生足够的创作空间,不以自身的思维、好恶来影响学生的判断或决定,而是利用自身经验去引导学生,提醒应该思考的细节和推荐应该阅读的资料,并提供各种启发性的方向和思路,让学生自己选择[18]。

2.课程与学位评估公开透明。课程评估办法可以在学校官方的学生系统中查询,不同课程基于统一的评分规则,奖惩制度透明公明。

毕业设计课程贯穿MA全年三个学期,每学期设置相应课程,每学期分别打分,参与学位成绩评定,具体内容包括定期交流+实践+呈现;项目实践类课程,根据学生项目过程中的表现,汇报陈述的表现,最终提交的项目作品综合评价后给出分数,不参与学位成绩评分,具体内容包括授课+实践+汇报;理论课程阶段性作业打分一次,最终论文打分一次,最终分数占比100%,作业延迟提交每天扣除5%的分数,参与学位成绩评定,具体内容包括讲座+课后学术讨论+论文;

学位等级由参与学位评定课程平均分决定,爱丁堡大学对应的评价分数等级如下:

70-100为杰出(A1,A2,A3);60-69为优秀(B);50-59为良好,可获得学位(C);40-49为允许毕业,但不能获取学位(D);0-39为不合格(E)

二、我国动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高等院校自主权小,培养方案缺乏个性

相较于英国,中国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自主性较小。院校专业的培养方案容易趋同,缺乏院校专业的特色定位,学生毕业后容易出现一窝蜂争抢同样岗位的现象,而相关用人单位又觉得高校培养的学生与岗位不适配。相对整齐划一的培养模式,忽视学生的个性的培养,教师对于培养形式的可控性有限,层次较低的学校,学生可选择的课程空间几乎为零,潜能和兴趣开发受到限制。跨学科选课学习流于形式,除了国内少数顶尖学府,例如北京大学,学生可以跨专业修习课程并取得学位外,大多学校的选修课程未涉及到专业核心课程,只触及皮毛。

国内课程大多为传统理论授课,缺乏配套课程。英国的理论型课程配套有课后的学生讨论课,通过师生交流互动,专业教师答疑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课上内容,但国内的理论型课程缺乏学术讨论课支撑,教师课堂讲授知识消化率低。

英国的项目实践型课程模拟企业真实项目的发布形式,在教务系统公布项目要求,截止日期,提交方式等关键信息,国内高等教育虽然正在加强项目实践与课程的结合,但是大多缺乏实际项目的全程参与的条件,项目实践课程还是存在理论说教式教育。

爱丁堡大学跨学科在课程设置时即考虑到院系,跨校间的联动,但国内高校大多缺乏系统规划,国内美术专业和音乐专业大多分校而立,且缺乏跨学科先例,课程搭建程序复杂,较难以推广[19]。

(二)招生模式单一 国内动画专业的研究生考查主要通过统考+院校专业考试的形式,除了英语和政治科目外,学生的专业能力考查主要通过专业笔试,真实的专业能力很难全面地体现,英国则通过作品集+面试的方式,全面考查学生的主题选择能力,调研能力,材料实验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成品展示能力等,重视学生对于专业的兴趣度,在入学考查前就将学生当做动画设计师来考量,作品集相较于现场笔试试卷可以提供更全面的专业能力参考。但是由于国内考生基数大,为了保证国内高等教育入学的公平性,入学考查标准相对整齐划一,个性化考查因素偏弱。

(三)教学管理随机性强,课程以结果为导向

研究生课程安排相对松散,学生就读期间的课业是否紧密合理,很大程度上由导师的习惯决定,随机性很强。另外,国内教学对于结果的关注远大于对过程的关注,教学制度更关注短期内的成果,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20]。

(四)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 教学管理过程中以被动管理为主,除了少数顶尖院校能够照顾到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大多院校主要通过直接的惩罚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教学过程中缺乏兴趣培养以及启发式教育,学生找工作向钱看齐。此外,学生时间管理能力较差,多线工作处理能力不足。

(五)学生评价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改革

由于学生的教学评价向上反馈率低,机构冗杂,现有专业课程体系更新滞后,师生意见反馈后执行度不高,也因此缺乏实质性的改革。

(六)国内院校设施资源分化严重,资源利用率低 国内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层次越低的院校放在硬件资源的配置、分享与管理的成本预算越低,也因此水平越差。国内高校图书馆大多开放时间到晚上9点,除了少数院校寒暑假对学生开放外,大多院校在长假期间不对学生开放,且缺少对图书等学习资源的专门培训教学环节,有的学生大学毕业了都不知道如何使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源。

国内除了顶尖学府,工作室的设备更新与维修大多不及时,学生除了上课与毕业设计期间,基本不允许使用实验室的资源。学校硬件配备一方面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另一方面使用时间控制严苛,缺乏实验员,有的学校工作人员担心设备损坏承担责任,干脆在课后紧锁实验室大门,资源不能有效利用,高昂的设备宁愿放在实验室闲置到过时,也不愿给投入专业使用。

(七)师生地位失衡,毕业生专业认同度低

国内的硕士学习中,师生地位大多失衡,学生毕业基本由导师说了算,学生在校的命运大比例取决于导师的习惯,缺乏科学的培养体系平衡学生与导师的关系,缺乏对导师的制约手段。英国每年会有专人来询问学生对于概念学习体验的评价,并且高效地反馈在下一年的教学中;美国则有严格的评教机制,教师的职称评定与学生的教学评价挂钩,学生对课堂的满意度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晋升。

英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身体力行向学生传达出对本专业的尊重与敬畏,英国市场对于动画设计师也有了相对较高的反馈,但是由于国内动画产业仍处于发展中阶段,收入水平处于兄弟行业的中低水平,因此,国内动画专业的学生大多会选择收入更高的兄弟行业,比如游戏,影视,广告设计等,动画专业就业率作为教学的考核内容之一长期处于垫底状态,加上教学过程中缺乏培养专业敬畏之心的教育,国内动画专业学生大多缺乏对于专业的敬畏之心。

国内的毕业季也是每年的大事,但是关注度大多还没有上升到公众级重视程度,部分院校还存在毕业典礼档案安排过多的毕业生离校手续,学生因为办手续而错过典礼的情况,缺乏对毕业典礼的重视度,毕业学生缺乏院校归属感。

三、爱丁堡大学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一)有计划赋予院校自治权,特色化办学

英国开设动画专业的院校有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爱丁堡大学、伦敦艺术大学圣马丁学院、伦敦艺术大学传媒学院、伯恩茅斯大学、邓迪大学等,但各学校下设的动画专业培养内容各有侧重,由学校拟定,即使是重名的专业教授的内容差别也很大,这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毕业后一窝蜂涌向同一岗位上,造成劳动力市场饱和的现象。这主要得益于英国高等院校拥有自治权,能够根据院校发展需要实时调整发展方向,制定相应的人培计划,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应有计划地局部赋予高等院校更多的自主权,为部分符合条件的高等学校提供建立专业特色的便利条件,院校也应充分考虑不同层次院校人才的优势与定位,条理清晰地制定培养目标与路径,避免人云亦云。

(二)强化专业入学考试的个性化 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性,高等院校入学考试大多趋向于统一的考核模式,对专业的兼顾性有限,考查内容局限于绘画能力,缺乏对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的考查,我国应该鼓励院校根据专业人才特点建立综合入学考查标准,以动画为例的艺术类专业应当注重学生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的考查。借鉴英国的招生考核标准,学生在申请英国院校艺术类专业时,被要求提供动画作品集,作品集大多包含四个或以上的项目(项目这个概念在国内的学生阶段鲜少提及,影片项目包含的是从一个影片的主题创意产生、调研、试验、优化、成片的全部过程,以动画项目为例,即包含灵感版、调研、剧本、实验过程、分镜头脚本、角色和场景设计稿,效果图和影片在内的一整套具有逻辑性的影片创作过程的呈现),既可以是动画也可以是能体现学生专业素养的相关专业作品,比如插画、漫画以及摄影等,递交格式大多为PDF或动态影片。

参考湖北美术学院2019年的动画专业硕士专业考核试题为,素描考试半身带手4开,时间3小时,色彩考试为对开,不少于6格的多格漫画创作,命题“在雨中”,时间六小时。

广州美术学院动画专业分为两个方向,专业一的考核内容为使用命题“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时间三小时,六张A3复印纸;专业二的考核内容的题目为动容,六张A3复印纸。

以这两个院校为例,国内的硕士专业考试大同小异,考试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定标准大多不足。

其实在影片制作中,比起影片本身,更可贵的是将影片制作出来的方法,只有找到这个方法,才能使影片制作可复制和可优化,借鉴英国的入学考查标准更有利于我国筛选出高等创意人才。虽然中国人口基数大,以作品集的方式递交申请的方式在审核效率上难以与传统的艺术硕士专业入学考试相比,但是将专业综合能力的考查纳入艺术类高等院校的专业考核势在必行,且在公平性上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已经率先做出表率,要求学生在申请时需要同时提交一份需要本人出镜的自我介绍的影片以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值得我国高校借鉴与学习。

(三)建立以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管理与评估体系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创意型人才的要求逐步增强,为了适应国内市场以及国家战略部署的需要,应借鉴英国以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具体体现如下:

第一,重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既要符合专业特点,也要符合设计思维发展规律,突出过程为导向的思维培养模式,建立以设计过程为导向的评估体系。一部优秀的创意作品,其结果的呈现在于从观察生活,灵感产生到主题凝练,深入调研再到反复实验,沟通分析,其结果的呈现只是将前期的努力做了浓缩,我国高校艺术相关专业大多以结果为导向,忽视了对设计形成过程的分析与教育,许多学生将优秀作品略作修改,或者将作品混搭一番便为己用,而误以为这就是设计。提高国内高校人才创意能力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将主题、调研、实验、沟通、分析、展示等全体系环节全部纳入课程考核内容中,参考英国的具体做法可以是,每个学生将设计过程记录在素描本或者个人线上博客上,使学生在日常课程学习中形成重视设计的形成,而非只关注结果。

第二,做好专业配套课程服务,增设或增加实验员,匹配常设基础课程与设备使用介绍课程。基础写生绘画能力在学生的学习与专业生涯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常设基础课程对学生专业基础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我国高校动画专业的设备损坏率普遍偏高,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大多高校缺少专业实验员对学生进行设备实操培训与实时指导,增加实验员或者定期开设实验室培训课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提高实验室的使用寿命十分重要。

第三,注重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作弊与抄袭行为的普及教育,树立高标准设计道德标准,对疑似行为提前进行警告,对发生该行为的学生进行严厉的处罚。

第四,设立严格的课程与项目执行截止时间,建立科学、标准化、细致化的课程模式与奖惩机制,逾期提交作业的惩罚制度,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第五,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技能,注重启发式教育,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督促学生加强时间管理。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意思维的培养,加强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加强校企合作,引入真实项目 我国动画专业于2018年被教育部亮红牌(红牌专业是指失业量较大、就业率低、薪资及就业满意度综合比较低的专业),许多院校被要求停办动画专业,究其原因在于学生的设计能力与市场需求脱轨,教学内容设置上存在想当然的问题,教学团队单一,与企业的合作体系不够成熟。

我国应当借鉴英国教学经验,加强校企合作,调整人培以适应企业用人需求,增强学生的实操能力,加强实际项目的引入。以爱丁堡大学的动画专业为例,学院长期与专业相关的企业,社会组织以及艺术家等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在课程中引入,让学生有机会全程参与项目的竞标、团队策划、预算、设计、产出以及演说等环节,课程与项目相结合,增强实践应用性。英国艺术学院也大多与美术馆以及画廊建立合作关系,学生在校期间就参与到实际的展览中,从形成展览团队,策展,实施作品,布展,直到撤展,让学生充分了解和熟悉作为一名职业艺术家的完成的工作流程体系[22]。

(五)打造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教学设施 在英国接受教育,享受的不仅仅是专业教育本身,还有附带的一整套教育服务和相应的社会地位,这些渗透在图书馆的设施、运动场、健身房、宿舍、娱乐、生活服务、景区景点等生活的各个细节,因此校园的设施质量也应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学校应当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更新校园学习设施,建立合理科学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参考爱丁堡大学动画实验室的配置,为实验室配备两名实验员,采取轮班制,一方面看护设备,另一方面为学生答疑,服务学生学习需要,提高资源利用率。学生的质量才是一个学校树立口碑的根本,是一个国家的强国之基础,国家和学校应提供以学生为中心价值观,保证学生的学习诉求[23]。

应当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教学设施进行升级,延长图书馆开放时间,建立通宵自习室;图书馆系统升级优化,增设Request系统,定期开设图书馆资源使用教学指导课程,增加免费交换书籍区域,增强学习资源交换率和利用率。

另外,针对学校学科专业特点,为图书馆建立功能分区,比如,适合团队创作的小组讨论区、分类机房等,充分发挥高校为学生创造有利学习条件的职能。

学生宿舍也应增加基础设施,增设拓展项目,加强学习氛围,增强凝聚力,重视院校文化活动的举办,提供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机会,增加学生外出参与社会活动的频率,定期邀请影视方向专业人才来校分享经验。

强化学生会以及其他学联组织的作用和职能,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近年来,中国高校自杀事件频发,包括专业心理辅导中心在内的职能部门不仅应当建立,还应该加强日常管理。

最后,积极提高高校学生社会地位及福利,建设全国高校校园网平台,共享学术资源,共享项目资源和教学资源,各学校、各专业课程共享。

政府也应加强对学院基础教学设施的督建,对不符合基本授课需求的院校专业采取停办整顿。注重学生评价反馈与执行,简化流程,重抓教学与管理落实。

(六)科学的师生管理体系,提高学生专业认可度 在文化氛围上,我国受儒家文化影响较大,我国从义务教育开始就大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因此学生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进入高校后惯性地“以教师为尊”,而教学管理上,硕士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毕业与否导师占据了极大的决定权,因此学生硕士阶段的学习内容也与导师的主观行为相联系,具备很大的不确定性,高等创意人才的培养体系上存在不足。

动画专业需要学生有想象力与创造力,需要宽松的文化学习范围,我国应借鉴英国的师生管理体系,打造自由平等的大学校园氛围,共建良好的校园交流环境。通过建立科学的可执行度高的管理体系平衡学生与导师的关系,一方面保证教师在学生中的权威性,另一方面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与教师的晋升挂钩,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

此外,我国在专业认可度方面的教育上有所欠缺,学生普遍缺少对于专业的敬畏之心,我国应当注重专业认可度方面的教育,通过学院和教师在课堂教学和专业的正式活动中传递出的尊重态度,逐步影响和感染学生,培养和树立学生对专业的尊重与认可的意识。

在新时代文化强国背景下,我国迫切地需要提升文化软实力,而提升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首先要加强教育,教育不仅需要立意高远,立足民族,还要能走向世界。国家文化自信的建立,不仅是靠一两个创意文化作品,更重要的是文化创意人才,因此,树立符合我国国情和具备国际化视野的教学理念,建立能源源不断培养优秀的创意文化人才的教育机制,提供先进的教育设施,才是提升我国国民文化自信的长远之计。

中英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很大程度上是由两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国情以及国家体制决定的。英国在创意人才的培养上有其优势之处,但也应认识到英国的教育体制也是动态发展变化的,在当代背景下,我国国际办学势头正盛,中国文化经济在高速发展上升期,对具备设计思维能力的高端人才需求迅速增加,一方面要引进外来人才,另一方面也要选择符合我国当下国情的英国以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学习借鉴,自发地培养符合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猜你喜欢

动画英国院校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英国的环保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我的动画梦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