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精准有效为基本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思维创新

2021-01-15郭亚亭曲翃佼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教育者精准

郭亚亭,曲翃佼

(1.郑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2.河南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0)

0 引言

思维是行为的先导。 精准有效的思维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率和水平的关键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从细处着手,养成精准思维习惯,“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要“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1]等等。 基于思维创新应保持客观性和先进性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要求, 结合当前社会现实, 应以精准有效为基本导向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者思维创新。

1 以精准有效为基本导向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思维创新保持客观性的根本保障

1.1 精准定实:立足具体实际,杜绝主观主义

思维创新要以事实为依据,不能违背事实,更不能凭主观“编造”事实。 恩格斯曾说过,“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却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2],这句话强调了物质对精神的决定性作用,也就是说,客观事物的存在状态直接影响着人的思维的变化发展。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时, 要从客观事物的实际出发, 在精准把握实际情况的条件下实现思想认识的新飞跃。

同样,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其思维创新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想,而是建立在“思想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基础之上的一种观念和理论的创新。 “思想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是指,思维的内容符合客观事物的实际。 具体来说,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思维的内容要符合社会生活的实际。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恩格斯提出,“我们的主观的思维和客观的世界遵循同一规律,因而两者在其结果中最终不能互相矛盾,而必须彼此一致, 这个事实绝对地支配着我们的整个理论思维”[3]。 这段话强调了思维和存在统一的必然性,并且指出,我们思维的发展会受到这种统一性关系的支配。 那么思维和存在关系的统一性基础和前提是什么呢?马克思把它看作是“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这里“现实的人”指的是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人与社会共在,人生活在社会之中,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不能孤立地看待两者的关系,而且人的思维也是在不断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变化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想精准研判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客观环境,其思维活动必须立足于社会生活实际,并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勇于创新。另一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者思维的内容要符合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受教育者作为思维着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他们对教育者所传递的思想道德教育信息不会无条件地照单全收, 而是会依据现阶段自身的需求有选择地加以取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想状态,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也会有不同的思想状态,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从每个人的思想现实出发,关注个体发展的差异, 而不是将对人的教育局限于一个统一的模式。

思维的创新只有实现主观意志与客观实际相统一,才能真正体现具有客观性的新思想,而只有致力于解决现实问题,才能有的放矢,才能避免犯主观主义的错误。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书中指出,“主观主义态度就是对周围环境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就是割断历史,对于中国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团; 就是抽象地无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不是有的放矢,而是无的放矢”[4]。 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者不顾客观实际,单凭想象或一时的热情去认识和思考问题,脱离实际、脱离历史甚至脱离受教育者个体的实际情况,其所做出的判断和得出的结论也只能是主观臆断,而失去了客观性, 自然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思维创新。

1.2 精准定时:顺应时代变化,反对经验主义

思维的创新还要顺应时代变化,要与时俱进。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 包括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5]。 也就是说,人们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还创造了精神财富,但他们不随意创造,他们只能在自己所属的时代中创造, 创造出来的思想成果的内容和形式都打着时代的烙印。

针对不同社会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与时俱进地推动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改革创新, 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贯要求。 比如, 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采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去帮助犯错误的同志改正错误,开展了“整风运动”“反右派斗争”等教育活动,并通过广播宣传,召开报告会、座谈会,读报、出黑板报等多种宣传教育形式, 帮助人民群众学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在改革开放时期,一些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趁机传入中国,因此,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对人民群众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迫在眉睫。 中国共产党运用瞻仰革命圣地、 请革命前辈作报告等多种实践形式去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 充分发挥革命先辈们的示范引导作用。中共十九大以来,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今天, 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条件已大不一样了,有些做法过去有效, 现在未必有效; 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6]。 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不断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载体等进行调整,使之与不断变化的社会条件相协调。为了完成培养“时代新人”这一新的使命任务,在育人内容方面,就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夯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思想根基。 在育人方式上,既要利用各种公开的手段、场所,有组织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又要利用各种隐性的资源和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类型不断丰富, 同一类型载体又具有不同的形态。 比如,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主要使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进行舆论宣传,随着新媒体的逐渐兴起,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开设官网、官微等媒体平台,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思维的创新是“既立又破”的过程,新思想、新观念的建立不是空中建楼阁, 还需要破除旧观念和旧理论的束缚,避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毛泽东在批评经验主义者的时候指出,“那些具有一成不变的保守的形式的空洞乐观的头脑的同志们, 以为现在的斗争策略已经是再好没有了, 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本本’保障了永久的胜利,只要遵守既定办法就无往而不胜利”[7]。 这些经验主义思想既天真可笑,又极其错误。他们没有从鲜活的斗争实践中创造出所需要的思想路线, 而是根据现有的事物片面地坚持原来的思想路线,不顾时代的发展变化,生搬硬套,加剧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恶劣影响。倘若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维创新过程中也是如此, 思想上受到平常思维、惯性思维等经验主义思维的束缚,就会很容易陷入消极思维定势的漩涡之中, 有碍于新问题的解决。

2 以精准有效为基本导向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保持思维创新先进性的必然之举

2.1 精准定位:坚持无产阶级立场,及时纠偏

立场是人们观察、理解和处理问题的落脚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 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8]。 这段话揭示了无产阶级与其他一切阶级相比更先进、更有发展前途的根本原因,即做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过去一切统治阶级总是希望整个社会按照它们的要求进行生产和生活,其阶级性与人民性明显脱离。而无产阶级的阶级性与人民性紧密结合,这正是其先进气质的体现。

先进性是无产阶级立场的本质特征, 这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方向。 孙其昂教授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正义的工作, 它高举正义的旗帜,从正义出发,向着正义的目标,为正义的实现而努力”[9]。 这里的“正义”就是指先进性,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考虑问题时, 应自觉地从无产阶级和整个人类的根本利益出发, 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整个人类的解放,通过传播、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说,使其转化为无产阶级自身的革命力量,因而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正义的工作”,是具有先进性的工作。为保证思想的先进性,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思维创新时应坚决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讲好“大政治”,树立“无产阶级需要什么就做什么”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者谈论的政治是一种宏观政治,即主动关心国家事务,关心国家利益、政治政党、人民民主等大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者因时常“讲政治”,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时就会自觉地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运用科学的阶级观念和方法认识、 处理问题, 思维上呈现出鲜明的阶级导向。

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 保持其思维的先进性面临颇多问题和未知的挑战。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 个别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想受到西方一些腐朽思想的影响, 不能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 理想信念的动摇使其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宗旨意识淡薄,个人意识增强,更注重个人利益的得失,较少体会人民群众的疾苦。针对这些思想上的问题和挑战,要进行“靶向治疗”,创造性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作全新思考, 坚决批判错误认识,坚守正确阶级立场,抵制和批判不良意识形态,以正视听。

2.2 精准施策: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有的放矢

规律是立足于事物发展全过程总结出的必然趋势,是指导实践的科学认识成果。把握规律能使人少走弯路,瞄准问题所在,提高做事效率。 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其阶级性的本质, 还体现在它所传递的思想是科学的,是“讲规律”的。思想政治教育传递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它的科学性在于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10],它不但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规律,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满足人类全面发展的需要和诉求。 因此,“人的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着重讲的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人、关照人、服务人”[11],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认真遵循人的发展规律, 从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出发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念的实现是人类发展所追求的共同目标,这是一项神圣的事业。为了完成这一神圣的事业, 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深入研究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及思想行为特点, 正确认识并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及思想行为活动规律,不断创新育人思维。具体而言,受教育者生理发展总的特点是趋于稳定和成熟, 而生理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心理发展,其逻辑思维水平也逐渐提高、情感逐渐趋于深沉和稳定、意志自觉性不断增强等。 同时,随着知识和社会经验的增长, 受教育者的思想变得越来越复杂,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而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其行为表现出自发性递减和自觉性递增的趋势。针对受教育者在不同阶段所呈现出的这些认知特点、个性需求和行为表现,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勇于认识自己在思维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适时转变育人思维, 使其与受教育者的身心及思想行为渐进演变的规律相契合。在育人方式上,由感性思维转向理性思维,当受教育者处于主要依靠感觉、动作、经验等元素认识事物时, 教育方式应以情感引导为主,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到受教育者的反常变化,了解其心灵上的困惑、痛苦,与他们进行真诚交谈,帮助其建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当受教育者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渐提高时, 他们看问题不再就事论事,而是透过现象分析本质,但分析是否深入则取决于其理论知识掌握得是否扎实, 这一阶段的教育方式应以理论教育为主, 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帮助受教育者掌握一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教育和引导他们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消除片面认识。在育人内容方面,由并列思维转向进阶思维,并列思维容易使受教育者的知识传授获得感不强和价值升华感受度不高, 甚至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厌倦感和消极心态。 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明确不同阶段的育人目标,掌握好育人内容的难易度、区分度,采用从低级向高级逐步提升的进阶思维方式, 把不同阶段相同或相似的教育主题系统地连贯起来, 避免出现重复和驳杂,以此提升育人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精准施策, 需要建立在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有一定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之上, 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知行观的认识。马克思主义认为,“知”和“行”是辩证统一的,“知”是“行”的基础和前提,要做到“精准”,首先要全面了解事物发展的现状, 科学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准确研究事物的发展趋势;“行”是重点、是关键,只有在“知”的基础上,制订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策略,将其做细、做精、做实,才能达到“知”与“行”的高度统一。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把握人的发展规律,搞清楚受教育者当前面临的问题及其症结所在,精准对接受教育者的需求与呼声, 有的放矢地制订出解决策略,提升教育的科学性。

3 以精准有效为基本导向,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具备问题意识、细节意识、实操意识

3.1 问题意识是思维创新的前提

马克思曾经指出,“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12]。这段话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维创新提供了思路, 也指出了路径。 同理论创新一样,思维创新也要从问题开始,思维创新发展的路径也蕴含于“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也就是说,思维创新的过程, 就是保持思想观念的敏锐性, 积极进行“思维创造”,以新的认识和思路发现、筛选、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思维创造”依赖于思想政治教育者个体积极的思维活动, 它的本质在于打破陈规和超越传统的思维定势。要想克服思维定势,实现思维创新,前提就是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因为问题意识既是一种批判性的思维活动, 也是一种反思性的思维活动,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这种具有批判性、反思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有助于他们形成一种警觉、揭示和反思矛盾的自觉意识和试图解决矛盾的积极精神状态,发现和把握思维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勇于探索解决问题的出路。 具体而言,“批判性的思维活动”是从质疑开始的,质疑是对现今已经存在的观点进行的一种理性批判, 这种理性批判有利于撕开思维定势的缺口,在矛盾中不断进行自我更新。具备这种质疑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者, 善于以问题反观理论,对前人的研究成果不是照抄照搬,而是注意观照现实,持一种批判继承的态度。“反思性思维”是指“对于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照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导出的结论所进行的主动、 持续和周密的思考”[13]。这种思考能够使人重新建构对某个问题深层次的理解。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经常反思教育实践的过程和意义,养成分析、反思、总结的习惯,要抛开面子,舍得对自身“揭短”,不断变换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使教育质量得到持续性提高。 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来说,知识和经验非常重要,但对原有知识和经验的过度依赖也会成为我们进行创造性思考的巨大羁绊,所以,它要求我们打破惯常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将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加以综合,给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这也启示我们:面对日新月异的国际国内形势, 思想政治教育者沿袭过去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是行不通的,需要探索出空前未有的思维路线,提高自己认识未知事物的能力。

此外,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只需要具备问题意识,还要能够有效地识别真实的、关键的问题,即问题意识须准确。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时间和精力、资源和条件有限,如果胡子眉毛一把抓,常规工作都做不完,更不用说搞创新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着力解决那些关键的、核心的矛盾和问题,确保思维创新高效且有针对性。

3.2 细节意识是思维创新的关键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做事情要注重细节,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工作、生活要充满上进心,如果仅仅满足于一般现状,各项事情一把抓,必然会使得实际问题被掩埋”[14]。这一论断表明了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精准化的做事方法。“做事情要注重细节”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开展工作时,要严格按照标准,严格遵循程序,反对马马虎虎,要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如果“各项事情一把抓”,就很有可能会忽略甚至掩埋掉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 导致工作抓得不具体、不细致、不扎实,这从本质上体现出人的思想问题,尤其是欠缺“细节意识”。

这也给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维创新敲响了警钟:重视细节是思维创新的关键!思维创新要从细节中获得启发。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看不到细节的人,可能无法全面发现并提出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可能无法从小处着手、 从平凡的事物中获得新的知识和学问;而重视细节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凭借其认真的态度、严谨的作风和科学的精神,发现那些容易被人忽视但又可能决定成败的环节、 行为和态度,剥丝抽茧般地发掘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为思维创新提供重要的突破口。 在现实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敏锐地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推进思维的创新发展, 不仅可以通过提前调查去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状况,还可以通过细心观察,及时准确地发现受教育者所遇到的职业困难、 经济压力、情感挫折、人际关系紧张、心理失衡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设计,细化每一个教育环节、教育内容以及针对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教育对策, 真正将细节意识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此外,重视细节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还非常善于留心观察人们的生活,对一切细节都认真加以分析和把握。 正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他们坚持不懈地从细微之处获得学问,不断丰富原有的知识储备,就能从细节中获取创新、创造的灵感,不断改革原有的育人方式和内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前人为我们创造和总结了许多充满智慧的教育方法和经验, 为现今育人实践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凡事皆有利弊,过度依赖于既有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也会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思维创新的一大阻碍。历史停留在了过去,但是我们生活在与时俱进地发展的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应建立在生活的根基之上, 因而我们必须摒弃单向度的理论灌输,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意或无意地通过言语、表情、眼神、动作等小细节传导科学的思想观念,以期能够潜移默化地达到育人效果。

3.3 实操意识是思维创新的归宿

思维创新要从实践中来,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到实践中去, 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过程中习得真知。 马克思曾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15]。 这段话阐明了实践是检验“思维真理性”的标准,“思维的真理性”需要满足“思维能够科学正确地反映客观对象”这一条件。检验思维是否科学正确地反映客观对象,需要将实践作为桥梁,通过实践把真理性认识转变成物质上的力量, 使理论成为现实。可见,形成科学而正确的思维倾向离不开实践,不管是制定发展战略,还是谋划工作方案,都应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可行性出发,也就是需要具备实操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者在用创新的思路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要秉承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以目标实、内容实、措施实、效果实为标准要求自己,确保思维创新具有可操作性。目标实,也就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需要具备阶段性、 层次性和个性化等特征。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目标的确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先后经历了培养建设者、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阶段。 在育人的素质结构要求上,不同时期也有具体的规定。应注意关注受教育者的个性特征, 有针对性地为其制定成长目标规划。 内容实,也就是说内容要“有意义”,即教育内容与受教育者的个体经验相对接, 教育内容符合受教育者自身的需要, 这样更能引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增强育人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全面关照受教育者的生活空间, 与受教育者已有的经验建立密切的联系,这样才能引起共鸣。 措施实,即为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采取的措施既要有力还要具有可行性。 措施有力且具有可行性有利于帮助受教育者科学高效地解决其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思想认知困惑,使其坚定从容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去。效果实,即能够真真切切地看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成效。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 它的育人方式具有渗透性和隐蔽性的特征, 能够在潜移默化和循序渐进中指引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总之,思想政治教育者思维创新所要达成的育人目标和所要传递的育人内容,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它们的确立既要符合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 又要考虑受教育者的精神需求和思想实际。 “措施实”是“效果实”的前提条件,措施到位是产生良好育人效果的重要保障,在具体的育人实践中,应当坚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实实在在地把育人工作做出成效。

4 结语

以精准有效为基本导向, 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思维创新保持客观性和先进性的根本保障和必然要求。一方面,精准有效的思维方式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者准确把握事实和时代的发展变化情况, 据此做出的判断和得出的结论才具有客观性;另一方面,精准有效的思维方式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育人过程中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遵循人的发展规律,以此提升育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创新育人的思维要从问题开始,从细节中获取创新、创造的灵感,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创新成果的真理性,这样才能提升育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教育者精准
品读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精准的打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