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融合对策探究

2021-01-14刘婷

考试周刊 2021年98期
关键词:融合对策新课程背景初中语文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也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尤其是教学课程中,其有着非常高的运用价值,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使其在课余时间也能够进行线上学习,增加了课程学习的趣味性,促使学生能够进行主动学习。而通过多媒体也能够让学生掌握较为深奥的文言文内容或者古诗内容,让学生更加简单地理解课程重点与难点。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信息技术;初中语文;融合对策

一、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术得到了全面运用,其能够改善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将课程内容进行全面优化,使其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点。此外,信息技术可以将课程内容制作成视频或者微课堂,一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进行下载,在课外再次复习,进行二次学习掌握,进面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此外,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相互结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语文课程提供了更加有趣的课堂学习形式。二者结合能够刺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设置课程期间,教师可以制定更多的问题,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探索,增加学习趣味性,使学生更加深刻全面地掌握课程内容。

二、 语文课程运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信息技术存在一定的技术性与专业性,各行各业的要求也在不断增高,使得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逐渐增高,且信息技术也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学校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其中,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结合,能够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进行直观分析,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掌握课程知识点。此外,信息技术的运用也能够帮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学生将有关课程的视频与PPT下载下来,完成线上学习,可以对学习时间与复习时间进行合理规划,逐渐适应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模式,进而激发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课程知识的掌握,在学习中产生成就感。

三、 语文课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一)课件运用

初中语文教学中,部分课程内容较为复杂和深奥,多数学生因为理解能力较弱,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理解错误或者理解较慢的现象。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都是通过板书的形式进行口头描述,本就深奥复杂的课程内容,经过这类教学模式,变得更加难以理解,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甚至还有一些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出现理解偏差的现象。为改善这一现象,学校逐渐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将复杂的课程内容制作成直观容易理解的课件,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将内容直观展示出来,并将知识点进行整合,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点,也能够在课程复习中起到良好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逻辑思维能力。

(二)资料运用

信息技術最直接的优势就是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各种资料信息,其中互联网不仅能够搜索到许多课外知识,还能将语文课程中的资料进行系统呈现,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虽然我们的语文课本能够为学生提供中心知识点,但缺少课外知识点,教师教学时甚至是一笔带过。学生虽然掌握课程知识,对课外延伸却并不明白,知识不够丰富。

教师也是如此,如果教师只掌握课本知识却不了解课外知识,在课程讲解时就会缺乏一定趣味性,甚至对一些学生的问题也难以解答。因此,运用互联网资料不仅对学生有用,对教师也有非常大的用处,其可以帮助学生拓展学习资料,帮助教师拓展教学资料,使学生与教师的语文知识库得到双重丰富。

(三)练习运用

经过信息技术的发展,课程学习已经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线上也可以进行二次学习,通过互联网技术帮助学生在网络上进行学习,不仅是学习,包括课后练习也能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此外,书本的课后练习册中许多练习内容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练习册中的题目较为简单,起不到提升的效果。而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弱,练习册中的题目部分较难,起不到帮助学生理解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将课后练习进行难度设置,上传云端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课后练习下载,这样困难的题目能够帮助学习好的学生进行二次提升,简单的题目能够帮助学习弱的学生进行二次复习。

(四)课后运用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能够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环境时间的限制。尤其是一些学习能力弱的学生,

并不能完全理解课堂中的讲解,课后教师也不能一直进行二次教学,这就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课程内容。现阶段,教师能够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将难点重点课程进行融合制作成视频或者微课,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课余时间进行二次学习,不断强化课程知识点学习。

四、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结合现状

为详细了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结合的有效性,学校在每个年级中选择两个班级进行了信息技术结合语文教学,

并对其中存在的弊端以及优势进行总结,每周开展总结会议,听取实践教师的建议,并进行修改完善,而听课教师则需要记录在信息技术教学期间出现频率最高的问题。

(一)过于依赖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运用虽然能够全面提升语文课程的趣味性,提升教学效率,而学生也能够逐渐适应这类教学模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听课教师发现多数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期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依赖性,有些老师认为只要是课程内容都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才能变得有趣、生动,这使得教师过分依赖信息技术。虽然教学效率很高,但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导师教师无法完全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改善这一现象,教师需要逐渐降低对信息技术的依赖,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手段,在课程设计中,还是要以学生与教师交流为主,从而使教师既能够通过交流掌握学生实际情况,还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增强课堂趣味性。

(二)主体地位

根据以上问题可以得出,传统课堂教学将教师作为教学主体,信息技术教学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主体,两种教学方式都没有将学生作为主体。虽然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发挥良好教学作用,但是这类教学模式却导致教师逐渐失去引导作用,而学生对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也不怎么重视,导致学习能力强、自主性强的学生,学习效果不断提升,而学生能力弱、自主性差的学生,则学习效率不断下降。为改善这一现象,教师需要对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进行改善,在其中设置相关问题,并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时解决其中问题,产生探索性,使学生在完成一项问题后,产生强烈的成就感。

五、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结合措施

(一)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文课程中,语言表达能力是最重要的一项,其也是语文课程中最核心的教学内容。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让学生更了解课程中的内容,在与他人交流期间也能更加了解,而较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语文课程内容理解中,较为困难,与他人交流期间也很难明白表示自己的想法。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更好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课程教学《苏州园林》中,课程主要是通过房屋结构描写阐述苏州园林特点,为学生展示苏州园林独有的特点以及传统建筑的优美,而学生在学习这类课程时较为枯燥,尤其一些语言交流能力较弱的学生无法顺利理解课程中的部分内容。这时,教师就可以采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苏州园林的容貌,将课程中的文字描写与图片中的实际景象进行结合。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图片中美景进行阐述,并纠正不正确的用词,鼓励精彩阐述,激发学生的竞争性。最后,引导学生对文章再次进行阅读,将自己的阐述与作者的阐述进行对比,了解自己哪里运用不对,哪里还可以更好,进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營造良好学习氛围

所有教学科目中,语文课程是最需要学习氛围的,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使学生形成良性竞争意识,既能够相互鼓励,又能够相互竞争。因此,语文课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氛围营造,利用音乐、视频、图片等形式丰富课堂。

例如,在课程教学《昆明的雨》中,课程主要是通过昆明的雨来回忆昆明,表达作者对昆明的留恋。而单纯的课堂教学虽然能够起到教学作用,但是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尤其在课程阅读期间,较为枯燥,导致课堂氛围不好,而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进行课堂氛围的营造,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尤其当学生阅读到这一段:“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瓷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时,教师可以采用音频的方式播放下雨的声音,也可以专门找一些下雨天去小酒店的热闹声,让学生一瞬间就进入书中,感受当时作者的感受,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进行文章阅读,活跃课堂氛围。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哪座城市有别样的感觉,或者在旅游时最喜欢哪座城市,又或者在看电视过程中对哪座城市最为向往,说一说如果是学生自己又该通过哪些方面进行描述,通过那些文字来表达自己对那座城市的喜欢与热爱,进而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课程内容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与语言能力。

(三)拓展学生课外知识

我们都知道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快速精准地搜索出许多课外知识,它的运用不仅仅只是在课本上,更多的是互联网。让语文课程更加丰富、饱满,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同时了解到更多的课外知识,进行语文知识库拓展。而语文知识量的积累与拓展,对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也有着全面提升的作用。

例如,在课程教学期间,许多课程内容其实与其他年级的课程内容都有关联,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将两者进行拓展结合。课程《愚公移山》就能够与古代神话故事结合,这样不仅能够起到帮助学生学习课程内容的作用,也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

六、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结合,是新时代教学背景发展的必要途径,不管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都能提升语文教学效果,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理解能力,并通过课外知识补充,不断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知识库,丰富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1]杨永泉.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对策探究[J].考试周刊,2019(54):71.

[2]张兰振,黄志群.在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的影响[J].明日风尚,2018(7):156.

[3]曾慧.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融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92.

[4]马秀丽.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6):42-43.

[5]徐瑶.探析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J].中外交流,2020,27(5):322.

[6]顾利玲.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结合的探究[J].读与写,2019,16(24):34.

[7]张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J].语文课内外,2020(19):117.

[8]韦靖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融合[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14):39.

[9]强科磊.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2021(25):148.

[10]梁辉盛.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策略分析[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33):89-90.

作者简介:刘婷,山东省淄博市,淄博市张店区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融合对策新课程背景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与中职德育的融合策略
试析流行音乐与中职音乐教学的融合
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融合对策探讨
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完善小学课程管理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