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司法公正对这个社会太重要了”

2021-01-14曹颖

南方周末 2021-01-14
关键词:名义南方周末检察

南方周末记者 曹颖

巡回检察组组长冯森(于和伟饰)赴橙州调查“九三零案”“黄四海命案”“郑玮丽车祸”等系列案件,发现公检法和监狱系统内部有人以权谋私为服刑人员操办减刑。              剧组供图

拍摄《人民的名义》期间,导演李路产生了制作“人的三部曲”的构想,计划由《人民的名义》《巡回检察组》《人世间》组成。图为李路(左三)、胡雪娥扮演者宋春丽(右一)及工作人员在拍摄现场。剧组供图

★每家每户每个人多多少少碰到过不公平的事。社会不但需要李达康,更要防止孙连城。很多人为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作为,而通过冯森这样的角色,我们更多的是呼唤司法战线的每一位战士必须作为,如果不作为,就是对普通百姓、对司法公平正义的亵渎。

抵达橙州监狱要坐公交行驶一段长长的路,沿途都是海。这是导演李路在做案头工作时就确认的场景,他选择青岛作为该剧拍摄地,就是要把大海的元素融入进去。李路称,剧中的监狱场景是费了好大工夫才得以进去拍摄的。“进监狱拍摄要经过五六道岗,武警、公安、保安……监狱原本是我们的认知死角,这也是第一次作为创作者深入了解监狱系统并用一定笔墨对监狱干警、服刑人员进行艺术展现。”

2018年5月3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对监狱实行巡回检察试点工作,在对监狱派驻检察人员的基础上,组织专门力量进行巡回检察,以改变派驻检察人员潜在的因熟生腐、因熟生懒等问题。《巡回检察组》以巡回检察制度为背景,监狱戏是剧中的重头戏。

《巡回检察组》备案时名为《人民的正义》,但并非李路导演的反腐热播剧《人民的名义》的续集。“一种类型,只拍一次”是李路一贯的原则,拍摄《人民的名义》第一周他便和编剧周梅森说,“这种类型,咱们就玩一次,再合作咱就玩别的。”

“周梅森的作品主要是政治小说,我想各种题材都尝试,如果光看《人民的名义》,别人不会想到我拍过那么纯情的《山楂树之恋》,拍过那么温暖的《老大的幸福》,拍过那么怀旧的《坐88路车回家》。我觉得每次思考不一样的内容才是有趣的工作,就像能多活几次。”李路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但因个人兴趣问题他表明不碰玄幻题材,但不排斥古装剧,有好的古装历史剧本也可以尝试。《人民的名义》出品方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金盾影视中心最初找李路执导《巡回检察组》时,他有过犹豫,看了编剧余飞的剧本后,觉得题材很新颖,有成为一部好作品的基础,决定与老朋友们再合作一把。

2020年12月13日,《巡回检察组》在湖南卫视“悄悄”开播,并于2021年1月8日收官。这部剧经历四个月的拍摄、五个月的后期制作、半年多的送审。该剧以上访群众胡雪娥揭开“九三零案”冤情开篇,省政法委书记张友成委派冯森作为巡回检察组组长赴橙州调查该案,同时“黄四海命案”“郑玮丽车祸”等相关案件的真相也慢慢浮出水面。调查的同时,冯森发现公检法和监狱系统内部有号称“甩棍”的人以权谋私为服刑人员操办减刑,“谁是甩棍”也成为贯穿全剧的谜。

上升星座为摩羯座的李路形容拍戏就是玩命,拍摄的时候他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每部剧都是如此。“不这么整,周期会非常长,成本也会很高。想用拍电视剧的时间拍出电影的质感必须牺牲自己的睡眠,增加工作量。”经历过《人民的名义》的热潮,面对《巡回检察组》的考验,李路较为淡然,“我‘老司机了,不会太在意。什么阶段接力棒在谁手上,我非常清楚,我负责艺术创作和生产管理,剧播出后接力棒就交给观众,评价留给历史。”

拍摄《人民的名义》期间,李路诞生了“人的三部曲”的构想,由《人民的名义》《巡回检察组》《人世间》组成,呈现众生相是他喜欢的事。“如果平常没有去和社会各阶层有过比较深刻的接触的话,是无法拍这类剧的。如果都不明白开(省委)常委会时省委书记坐在哪,常委几个人怎么发言,基层的艰苦是什么样的,是拍不了的。我个人的优势是清楚这些,家里也有下岗的亲人,朋友中也有当官的,对中国一些富豪也熟悉,我对这些形形色色的人有过深入的了解与仔细的分析,所以知道复杂的人性是什么样的。”

南方周末记者到达李路工作室的时候,一圈人正围着他,进行梁晓声作品《人世间》电视剧版的选角工作。2020年1月4日,李路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的专访。

“每次的修改报告都有厚厚一沓纸”

南方周末:为什么剧名由《人民的正义》改为《巡回检察组》?

李路:我比较关注名字,主题曲《像一道光》还有一些角色名,比如“外星人”,都是我起的,《巡回检察组》的名字也是我起的,《巡回检察组》这部剧以巡回检察制为大背景。现在国内各个行业从民企到国企到纪检部门都采取巡回检查监督形式,由第三方发挥监督作用。“巡回检察组”这几个字乍一听像工作报告,但从整部剧而言用它作为剧名还是准确的。“人民的正义”当然有力量,但我希望这部剧是另起炉灶。这部剧也是“人的三部曲”之一,和《人民的名义》、《人世间》一样都与人相关联。在当下社会,关注人是最有价值的,让观众看到人在复杂情况下的不同侧面。

南方周末:如何定义这部剧的类型?

李路:这部剧称为“检察剧”,也叫法治剧,具体什么类型很难归类。参加剧本研讨会的时候,我提出几个坐标,第一给余飞松绑,不能写行业剧,不唱赞歌,不喊口号,只写当下活生生的人,以巡回检察制为背景写复杂人性。作为编剧,要触摸当下的热点问题。大众对巡回检察制可能感觉生僻,但扫黑除恶家喻户晓,从城市到农村扫黑除恶的标语随处可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行三年了,所以我把这个主题也融了进去。既然找我来导演,我认为要做就别做平庸之作,还是要做高级的东西。拍戏这么累,我必须让我自己在愉快的创作气氛中工作。

南方周末:什么是在愉快的气氛下工作?

李路:就是没那么大压力。比如说出品人、投资人往剧里安插自己的演员,为了省钱损失艺术质量,这些情况我不允许,要做就做好剧,控制成本我来想办法。

南方周末:这部剧里出现很多广告,因此受到争议,你怎么看?

李路:不管是《人民的名义》还是《巡回检察组》在创作上还是有瑕疵的,这次观众反映广告多确实也是问题。拍的时候我们明确说过不要植入太多广告,但植入组的小孩都刚毕业,天天盯着桌子放植入,我们也不忍心骂。广告作为商业植入无可厚非,它是收益的一个端口,但要植得高级,这次植入不高级,只有摆放的人,没有文学融入的人,没有把植入更好地融入剧情,吃相难看,加得太多,我也非常恼火,但没控制好我是有一定责任的。

南方周末:剧中有些情节被指出不符合事实与逻辑,比如身为检察官的罗欣然在男朋友的手机里安装定位软件;身为监狱警察郑锐对犯人动手。你对此如何回应?

李路:打人这个事既讲法理也讲情理,郑锐真的就打了对方两下,这在全剧中都有体现,他有武术功底,知道孰轻孰重,后来也揭示了是沈广军自己把自己弄伤,情理上郑锐受到言语的极大侮辱,是人都得(发)飙,这就是情理,就是艺术创作。我觉得观众应该能够明白。至于在手机上安定位软件就是小年轻谈恋爱,不是律师男友安到检察官手机上,我觉得问题不大,不犯大忌。

南方周末:《巡回检察组》送审长达半年多,剧中涉及“富二代”“上访”“假立功减刑”等话题,收到什么修改意见?

李路:这部剧是近年来唯一一部经历多部门审查的剧,有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央政法委、国家广电总局、公安部、司法部等单位。我们做了多轮修改,把合理的意见吸收了,比如说监狱警察不许在监狱外用枪等类似问题,有一些我们坚持的想法也会沟通保留。我们都做了很认真的修改,每次的修改报告都是厚厚一沓。

南方周末:审查修改后在呈现上有没有遗憾?

李路:整体都挺好的,包括中央政法委、公安部、司法部等给出的意见都极其好,最高检就不说了,最高检是第一出品方。这些单位都有专人认真审阅,所以给出的意见都很中肯,看得我挺激动的。有时候第一页纸写的全是表扬,第二页才写意见,很少有这样做的。播放时间一直悬着,不知道能不能行,播了十集以后终于放心了。

南方周末:担心什么?

李路:主要担心恶意解读,我们怀着好的初心去做这部剧。但是它的表述方式、特别接地气的现实主义内容不知道观众能不能看懂,会不会遭到恶意解读。

南方周末:你有关注网上的评论吗?哪些是你不能接受的?

李路:我不看恶评,我就看阳光向上的评论,我还想多活几天呢。有道理的评论、有建设性的意见可以琢磨琢磨,但从专业角度分析的还是比较少。有黑韩雪、黑张思乐(注:剧中饰乔逸)的,我替她们说了几句话。从比例上来说,大部分观众认为这是良心剧。现在做东西多不容易,影视投资的热钱全跑了,疫情、税收、热钱各方面都很难的情况下做良心剧也挺难的,不飞来飞去,

不翻拍不穿越。

“达摩克利斯之剑握在这些人手上”

南方周末:这次真正走进监狱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李路:我带着于震、鲁诺这些演员去监狱里体验,都震惊了:自由多可贵啊。和监狱警察们聊天,他们当时说的几句话打动我了——“犯人判的是有期徒刑,我们判的是‘无期徒刑,我们永远在这里服务。”他们真的挺不容易的,天天面对的就是这些罪犯。这次我们特地安排了一场戏,于震和于和伟关于监狱系统的总体评价,于震对于和伟说了一长段话,其中说道:“你英雄,就你行,我们监狱系统都不行吗?”但于和伟只有一句台词,最后给于震鞠躬敬礼。

南方周末:如何理解巡回检察制度?

李路:巡回检察制是最高检张军检察长提出的,进入了立法。当年叫驻监检察,检察官常年驻扎在监狱,与监狱系统常年相处,可能成了朋友,在这个情况下可能很多事情就变成“你好我好大家好”。巡回检察制下,检察组巡回不驻扎,就不会产生“友谊”。名词解释之后要通过艺术创作来具象化,和《人民的名义》一样,我向最高检明确表示不做行业片,做行业片有拍纪录片的人,我们只呈现大背景下的众生相,比如关注像冯森这样有血有肉的人,他在调查案件的同时,还背负着调查妻子被谋杀的痛苦,公事是大事,自己的事是小事,但也要查。冯森不是侯亮平,侯亮平是单面的,冯森是多面的。

南方周末:冯森的作风行事不像体制内的工作人员,他会用体制外的一些手段方式去处理事情,为什么塑造这样的检察官形象?

李路:他是负责任、有正义感也有能力的检察官,检察官也可以混,但他没有混,他自己做功课调查去梳理这些案件。公检法系统里有这样的能人,各个省市的检察院、公安厅都会有这样的骨干能人。

南方周末:像冯森这样性格的人在现实中的处境会如何?

李路:当学历阶段结束之后,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冯森双商都具备,但他没用在搞人际关系上,而是用在破案上,对“九三零案”和妻子被谋杀案寻根问底。他和熊绍峰发生多次争执,没有对对方好言好语,“网开一面”。这个人物是巡回检察组的代表,没有友情,只有天平,司法公正对这个社会太重要了,每家每户每个人多多少少碰到过不公平的事。社会不但需要李达康,更要防止孙连城。很多人为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作为,而通过冯森这样的角色,我们更多的是呼唤司法战线的每一位战士必须作为,如果不作为,就是对普通百姓、对司法公平正义的亵渎。达摩克利斯之剑是握在这些人手上的。

▶下转第20版

猜你喜欢

名义南方周末检察
一份来自南方周末的特别邀请
检察版(五)
假蜂蜜
检察版(四)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检察版(十)
检察版(九)
爱国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