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存在主义视角浅析韩国犯罪悬疑剧《他人即地狱》

2021-01-14李若曦四川农业大学

环球首映 2021年10期
关键词:考试院萨特异化

李若曦 四川农业大学

“他人,就是地狱”是法国著名哲学家让·保罗·萨特的戏剧作品《禁闭》中的名言,其亦被认为是萨特存在主义的直接表现。在《禁闭》中,萨特呈现了一个大众所认为的大相径庭的地狱:一个封闭的空间,三架沙发,一座雕塑,一把裁纸刀和一盏永不熄灭的灯。出乎意料地简单陈设让随之住进来的三个灵魂互相伪装、猜疑,每个人都想通过利用他人来实现对自己的救赎,却最终囿于遥遥无期的纠缠。2019年韩国同名电视剧《他人即地狱》播出,其以影视性的夸张手法展现出一种没有烈火、没有烤架而人人都可以是行刑师的人间地狱。主角尹宗佑是一位从地方到首尔工作的青年,因为缺乏资金而租住进一家名为伊甸的考试院,这里不仅环境阴暗、空间狭小,还藏匿着一群体系化的变态杀人魔。在周围环境的不断催发下,尹宗佑租住考试院期间逐渐丧失自我,成功完成了徐文祖的“培养”计划,反杀了考试院的其他恶魔。尹宗佑的考试院生活,也可以称作他的异化之路:环境包裹下的个体情绪被群体情绪淹没,挣扎在由善向恶转变过程中人性的迷失,困于由他人建造的禁锢之地亦受禁于自我的地狱,这部剧作通过表现重重推动主角异化的因素张扬着对社会现实问题与人的哲学的深思。

一、地狱

(一)究竟什么是地狱

世人通常所描绘的地狱是我们还未到达过的地方,传达者施加以残酷的想象,以达到对接收者的精神惩戒,其真实的模样甚至究竟存在与否生者是无从得知的。而《他人即地狱》所描绘的是一种现世的地狱,每个人或都处身其中无法解脱。尹宗佑曾说,“我那时候才明白,地狱既不是考试院,也不是公司,而是我周围的这些人”。全剧的点睛之笔可谓在此,这是主角对自我形势的把握,也是对周边环境的宣判。考试院里一个个行迹诡异的人、公司的代表以及自己的上级、不理解自己的女友等,围绕着尹宗佑的生活圈层织就了一个密不透风的茧房,无论他身在哪里,茧房的压迫都不会消失。每一个人都是行刑者,在生活这绵密的茧壳上插满了箭。地狱究竟是什么?——是他者。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他人,就是地狱”,不论是难以逃离他者与自我的冲突,还是囿于他人给予自我的精神枷锁都如同陷身地狱。

(二)外界与自我的双重地狱

萨特说,“存在先于本质”。人性并非天成,而是在后天的实践过程中逐渐生成。尹宗佑的异化,来自于现实中无法转移和消灭的冲突;一部分是自我渴切追求的自由,一部分是极度压抑的自我约束,一部分是外界强行施加的禁锢,三者在他的脑海中不断拉扯,过多的禁锢使他的自由难以突破限制,形成稳固的难以消灭的冲突。尹宗佑本性是一个文静的礼貌的青年,同时他也敏感、易怒,在感受到恶意时,他的心理动态是汹涌但压抑的,他时常想象着自己直接宣泄出情感,用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但代之以现实的却是平静且沉默的忍受。长期处于持续加深的压抑情绪之中,一旦内心的汹涌膨胀到顶点,对自我的禁锢到达极端,便会诱发自我的质变,沦陷于外在世界与自我意识构建起的双重地狱。从这一层面而言,剧中的最大反派徐文祖或许也正是历经了无数次“劫后重生”,其本质才会演化成恶魔。剧中有几个画面展现了徐文祖因为身上有伤疤,大夏天总是穿着长袖长裤,由此可以推测他曾经可能也是别人的实验品,被“他者”逐渐异化,最终在隐忍中爆发,从规则的受限者变成了规则的制定者。

二、他者

萨特认为,由于他人意识的出现,自我意识才会发生,“他人”是“自我”的先决条件。人类的自由先于人的本质,并且使人的本质成为可能。萨特肯定了自由的绝对性,因此,他者的存在,是使人的自由产生异化的可能。《他人即地狱》便向我们展现了一个自由的自我在他者的驱动下发生异化的故事。在这部剧中,他者既是压抑的社会环境,也是阴暗的实际环境,更是扰乱自由磁场的形形色色的人。在他者的不断影响之下,一个自由的个体终于沦陷入外在世界与自我意识的双重地狱之中。

(一)规束的自由——权力场

1.禁闭的空间

这个犯罪悬疑故事背景设置在一间破败的考试院。观其内部条件,阴暗狭长的走廊,公共卫生间、洗浴间和厨房,简陋低配的设施,密不透风的房间,可以说是将人完全与世隔绝,孤立其中,形成一个压抑的小世界。再者,期间的住户,或为虐猫的精神变态,或为性犯罪者,每个人都透露着不正常的气息,阴森可怖,给人一种强烈的窒息感,小小的房间门成为阻隔他们的唯一屏障。而考试院的外部条件则是在地图上都难以找到的位置,立于长长的楼梯之上,鲜有人烟。伊甸考试院,名为伊甸,实为恶魔的乐园,常人的地狱。放眼现实,韩国的考试院本是应试教育下的产物,这便更为其染上了规束的色彩。禁闭的空间与追求自由的天性相违背,限制的不断延伸使得自我仅存一隅之地。

2.形形色色的规则

在考试院里,密闭的空间内建构起专属的规则。框架式的结构显得密不透风,一个个小框架将里面的人圈起来,形成一个小型社会,考试院禁闭的空间隔绝了内外的磁场,推动其建构起专属的规则。而游戏的主导者自然而然立于金字塔的顶端,享受支配权力带来的快感。徐文祖作为考试院的中枢人物,自然成为权力的掌控者,他维系着考试院的秩序,也牵动着考试院的体制,制定“没有考生,没有阳光,没有人来找我们”的考试院规则。让考试院更加名正言顺地成了自己的狩猎场。离开考试院,进入职场,尹宗佑同样面临着规则,尊重前辈,尽管前辈时常嘲讽自己甚至侮辱自己的理想;保持礼貌克制,就算上级随意捏造误解自己,官僚气息和职场生存规则令人厌恶却不得不强制适应和遵守。形形色色的规则压得人喘不过气,让人性在挣扎中逐渐更加偏向于恶的一方。

3.伪善的人群

这部剧渲染了极度阴暗的人性色彩,刻意展现出人性丑恶的一面。考试院的经营者大妈,本是恶魔的庇护者,却经常对尹宗佑说“现在,这里真的只剩下好人了,是吧”,然而,这里的人明明没有哪一个是正常的。这是一群变态的狂欢派对,插入了男主角一个与此相排斥的磁场,为了不破坏甚至升级原有的体制,考试院的恶魔决定同化这个自由体,尹宗佑初来乍到,明显感到了这个地方的诡异,但却无可奈何。然而当其来到工作地点,却又受到来自另一片不同的磁场的排斥。每一个人都与他的异化脱离不了关系,每一个人、包括他自己,都是炼化这个变异体不可或缺的元素。

(二)他者的注视——摄魂者

剧中的大Boss徐文祖既是游戏的参与者,也是游戏的掌控者,他站在上帝视角洞悉每一个租客的潜在人格,挑选着最值得倾心的作品,毁灭,再重构,打造自己心仪的艺术品。尹宗佑表面文弱,却在徐文祖的一次次注视下被嗅到隐藏于皮囊之下危险气息——同类的味道。剧中曾多次切入眼睛从墙上的小洞中窥探尹宗佑房间的画面,徐文祖的注视像锋利细小的刻刀,眼神投射出的视线如同一针一磨地雕刻自己的作品。本来密不透风的房间,却因小小的洞暴露出一个人藏得最深的秘密,而注视者却处于一种绝对的施虐者状态,观察着受虐者的一举一动。再辅以其不隔音的墙板,一个人的全部仿佛都被光明正大地揭露出来。摄魂者,即徐文祖,以一种上帝的姿态实施行为与心理上的压制和操控,以一种先知的身份加以亲切暧昧的引诱,使得尹宗佑一次次在他人对自己的认证中产生怀疑,又在不断印证的现实中破防,开始迷失自我,不相信自我,而慢慢相信由摄魂者精心重构起的自我。

(三)自我意识的丧失——异化体

失去自我即陷身地狱。在萨特的《禁闭》中,被置于同一间屋子的三个灵魂都曾于生前犯下罪过,但他们聚集到一起后,都不相信地狱会如此“安全”,在三人的沟通中,他们首先选择的是欺骗对方,隐瞒自我的犯罪事实,即便如此,他们却达成彼此之间互为行刑师的结论。在焦虑、恐惧、不安中,他们最终全盘托出,但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更加沉陷于他人对自己的谴责中,三个人形成一个循环的圈,每一个人都尝试从他人身上看清自己(地狱中没有镜子,隐射自我不能看清自我),以他人之名完成对自己的解脱与救赎,但三角恋的模式,使得谴责得以永恒,可以说,本来地狱的惩罚是从对自我的强烈谴责到释然,然而事情发展最后,却变成了祈求别人心中的自己能够保持纯洁,他人意识渐渐超越自我意识成为主宰,且自我意识被逐渐吞没,产生异化,地狱的惩罚也便因此难以宁息。所以,“他人,就是地狱”。这并非单纯指他人是恶,人是真正的地狱,而是说如若自我难以保持独立性思维,一味相信他人眼中的自我,或是陷身于他人所认为的自我中无法自拔,且逐渐丧失本我,而选择他者意识,这才是真正沦为地狱。在《他人即地狱》中,每一集的标题翻译后依次为“他人即地狱”“人间本能”“隐秘的耳语”“精神错乱”“玛律特随笔”“迷失”“地下室的恐怖”“绷紧的声音”“认知脱节”“煤气灯”。从分集标题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剧情的大致脉络,也可以看到尹宗佑循序渐进的异化轨迹,这也是被徐文祖慢慢实现精神控制的演化之路,但试想如若尹宗佑本身坚持自我,以及他自身并没有暴力、愤怒、敏感等潜在性格,是否故事又会有所转折?所以比起他人是地狱,不如说自我是构建地狱的主体。这也正印证了萨特的话“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眼光对待一切,因此任何人都会受到其他人的欲望和眼光的干预而变得不自由和痛苦”。

三、结语

《他人即地狱》虽然一定程度上夸大了现实社会的恐怖性,但其以现实的眼光向我们呈现出韩国社会的阴暗面,同时也展现出具有普适性的人性欲望的丑恶面,这是对现象的揭露,也是对大众的警醒。“他人,就是地狱”,绝对不只是单纯的字面意义,这句话在侧面隐射了乐观自主的期望。如若自我失去自我意识的判断,囿于环境所营造的一切,坚信他人眼中的自己,便到了难以逃脱的境地。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虽然具有其局限性,但是它充分肯定了人的自我的主观能动性,提出他人就是地狱的说法,但却是表达了对人们的警戒与期待,只要坚持独立的自我,正确看待环境对个体自由的干预,便不会轻易陷于可畏的人间地狱。

猜你喜欢

考试院萨特异化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自因还是自为?*——萨特自因理论探究
戴季陶的考选思想
萨特的电影剧本创作与改编述评
甘肃省外院校艺考成绩5月见分晓
江西考试院与清华大学各定录取线且互不认可,区状元即将落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