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人街探案》系列:一个独特电影宇宙的陨落

2021-01-14孟可南京大学文学院

环球首映 2021年10期
关键词:秦风杀人案唐人街

孟可 南京大学文学院

与西方电影擅长通过系列电影勾画独特宇宙、塑造经典偶像、建立电影品牌不同,中国的系列电影“重叙事、轻品牌”,“无间道”系列、“古惑仔”系列、“窃听风云”系列等国产经典系列电影虽然也展现了一众有血有肉的形象,但题材与技术的限制让创作者们无法呈现出如同“007”系列、“钢铁侠”系列、“漫威”系列一般独特的电影宇宙。近几年,国产系列电影数量回落,“捉妖记”系列、“新大话西游”系列、“战狼”系列均只产出2部就难以为继,“唐人街探案”系列以3部电影、1部网剧的数量成为近年来国产系列电影之显,并在品牌意识姗姗来迟的国产电影中打出了一张“唐探宇宙”的名片[1]。

根据姚斯“接受美学”理论,品牌效应在观众观影中起到“完善作品”的作用——“当我们再次走进电影院,我们大多有所期待,这种期待基于第一次的观影经验和固有的品牌预期”[2]。所以,在《唐人街探案》与《唐人街探案2》大获成功的基础上,《唐人街探案3》(下文简称“唐探”)在上映前一天光预售就达到了9亿,被行业频道预测为今年新春档票房冠军。然而,正式上映之后,《唐探3》的口碑和票房开始屡屡下滑,上映4天后单日票房就被《你好,李焕英》超越,豆瓣评分也跌破6分,与《唐探》的7.7分和《唐探2》的6.6分形成梯次降级。那么,阔别两年最受观众期待的、被誉为“真正的中国推理片”的年度大戏为什么会遭遇滑铁卢?系列电影为什么难以逃脱“续集无法超越首集”的噩梦?本文从“唐探”系列的叙事结构、人物塑造和镜头语言三个角度来对比分析“唐探宇宙”的陨落。

一、叙事结构:从整一走向松散

《唐探3》故事发生在日本东京,而日本作为本格推理的老巢必然铺垫着这一次故事的基调,与第一部相同,本格、密室、人情成了此次案件的看点。

本格推理与社会派推理不同,在电影叙事层面更加困难:《唐探2》纽约故事中的“五行风水连环杀人案”属于典型的社会派推理,注重写实,背景是广阔丰富的社会现象,案件细节并不会全部告知观众,剧情一边发展一边有新的线索浮出水面;《唐探》的“泰国黄金大劫案”与《唐探3》的“日本黑帮密室杀人案”则是古典派本格推理,在故事最开始关于案件的所有线索观众和侦探就已经一同全部掌握,案件只剩下静态的推理,那么剩下一个半小时该如何推进剧情,就考验编剧和导演的叙事水平。

《唐探3》讲述的是唐人街神探唐仁、秦风受日本侦探野田昊的邀请来到东京破获一起密室杀人案件,在破案的过程中秦风发现“CRIMASTER世界侦探排行榜”中排名第一的Q在东京向自己发起了挑战,侦探秦风在“凶手是谁”和“Q是谁”的双重困惑中走向真相。同第一部电影中的叙事手法相同,这一次编剧仍然采用了本格推理电影常用的双线并进模式,侦探和观众不仅要解开密室杀人案的真相还要破解“Q是谁”的谜题。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Q的出现让主线的密室案件变得支离破碎。双线并进往往是两个事件、两个矛盾互相缠绕,最终一起解决,并非平行进行,虽然导演在一开始是想呈现出密室事件和Q事件的相互勾连,但因为两者相去甚远,在事件本质上毫不相关,所以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故事开端,由侦探秦风说出“杀人案发生三小时后,Q就在CRIMASTER发布了该课题”来引出影片的支线,但仅此一句,Q就短暂消失在观众的视野,直到女主角小林杏奈被绑架,才继续带出Q。为了救出密室杀人案的核心人物小林杏奈,侦探们不得不联手解决Q给出的三个任务,但是这些任务与破解核心案件“黑帮密室杀人案”毫无关系,为了推动剧情而刻意制造矛盾——小林杏奈不认识Q,Q也和密室杀人案毫无关系。故事的发展部分中长达一个小时二十分钟与核心案件无关,这无疑是对主线叙事的一种瓦解,当影片回归主线、进入最后庭审的时候,观众早就忘记了主线剧情,“凶手是谁”似乎也变得并不重要。将支线凌驾于主线是《唐探3》在叙事结构中出现的最大问题,那么什么样的双线并进叙事才是合乎情理逻辑的叙事,这就要回到本系列的第一部。

《唐探》也是由两个事件缠绕组成的,“颂帕之死”为主线,“黄金大劫案”为支线,但在一开始的设定上,这两个矛盾就是相关的——颂帕是“黄金大劫案”的主谋,但他已经被人杀害,找出凶手才能找出颂帕私藏的黄金。泰国案件中唐仁因为被警方误认为是杀死颂帕、运走黄金的凶手,所以他不得不联手自己的外甥秦风找出真相,而为了展现双线并进,唐仁和秦风同时被主攻杀人案的泰国警方和主攻黄金案的唐人街黑帮追杀,你进我退、你退我进,任何一条线都没有阻碍另一条线的推进。这样设定的好处是不会出现叙事上顾此失彼的情况,因为二者息息相关,所以不管如何发展,解决其中一条线,都是同时在解决另一条线,观众不会游离于剧情之外,故事也更加具有整一性。

正是因为“黑帮密室杀人案”的凶手与Q的关系完全为零,只有编剧刻意制造的小林杏奈的绑架案耍了一下花活,所以《唐探3》的叙事才会如此的支离破碎,而Q的谜底也因为过早揭晓,影片最后三分之一显得力量不够、寡淡无味。

二、人物塑造:从立体走向扁平

作为中国电影中典型的推理喜剧片,除了故事的出彩之外,经典人物的塑造也是“唐探系列”备受人们称赞的优点。“‘情节是性格的发展史’,衡量情节设置好坏的尺度其实在于塑造人物性格”[3]。“唐人街神探”是由王宝强饰演的唐仁和刘昊然饰演的秦风组成的双人侦探组合,这样的搭配在推理界十分常见,最著名的就是贝克街神探福尔摩斯和他的助手华生。但和福尔摩斯为主、华生为辅的组合不同,“唐人街神探”的魅力在于缺一不可——“喜剧担当”唐仁并不是仅是负责搞笑,在《唐探》和《唐探2》中都是靠他的道教知识来突破推理瓶颈的,而“智力担当”秦风需要和自己的表舅一起偷鸡摸狗来丰满自己的形象。

唐仁是生活在泰国唐人街的黑户,平常以给街坊邻居当私家侦探为生,做的都是抓小三、找宠物狗的营生,好色、迷信、贪财,但是本质善良;秦风是唐仁的表外甥,父亲因为犯罪入狱,他的梦想则是完成一次完美犯罪,智商虽高但是善恶不明。一阴一阳,这样的人物搭配要比普通的一主一辅更加吸引观众的眼球,也更加立体圆形。在《唐探》中,唐仁充分展现了自己市井小民的一面,但是每每危难关头,他都挺身而出去保护秦风,更是在故事最后,发现了黄金藏在佛像之中的秘密;《唐探2》中,这个玩世不恭、好逸恶劳的人物更加发挥了其侦探的本质,在“五行风水连环杀人案”中充分运用自己的道家知识预测到下一个受害者信息,最后也是靠他的寻龙尺发现了凶手的藏匿地点。这样丰满的人物超越了往常喜剧电影中喜剧人物一味憨、傻、痴的形象,并在关键时刻展现自己的智慧,成了喜剧电影中一个经典人物。而秦风与唐仁相比则略显逊色,“高智商”在人物塑造上并不吃香,很容易流俗成大众熟悉的“高冷、面瘫、不近人情”的形象,不仅不会增加观众的记忆点,反而会因为无法引起观众共鸣而达到反作用,但是秦风并不是完美的“高智商”,他同样有着许多缺点——结巴、善恶不明、固执,在电影呈现上,他的缺点被放大、优点被缩小,但是效果却意想不到的好,所有的观众都记住了这个一心想犯罪的侦探。

但到了《唐探3》中,“唐人街神探”组合变得扁平而松散。在日本故事中,唐仁对于主线故事推理的作用几乎为零,从神探组合不可缺少的一员沦为单纯的搞笑角色,负面形象被放大,让观众大失所望;而另一位主人公秦风也只完成了表面的立体,在《唐探》和《唐探2》中,秦风两次放走真凶都充分显露了自己阴暗的一面,但是在第三部作品中秦风不再是那个“想要完成一次完美犯罪”的少年,仅靠着耍帅和刻意的推理完成故事的普通高冷的侦探,而影片二分之一高潮处被观众以为的“黑化”也很快被导演解释为误会,虽推动剧情,但并没有完成角色的成长。

“唐探系列”最大的谜团就是“Q到底是谁”,这样一个在前一部作品中亦正亦邪的角色似乎对标的是福尔摩斯故事中的高智商反派莫里亚蒂教授,可以说是《唐探3》的最大看点。这样一个藏在黑处的立体人物却在日本故事中被处理成了影片的最大败笔——整个系列最受关注的问题在影片三分之二就解开了答案,一个“Q是一个组织”就浇灭了观众们的所有期待。在《唐探2》中Q所释放的是与主人公秦风同样“善恶不明”的气质,但当面纱被揭开时,Q则被编剧和导演处理成了一个愤世嫉俗、只享受高智商乐趣的组织,与秦风的关系从并肩走向对立,也与观众的关系走向对立。在“福尔摩斯系列”中,莫里亚蒂教授自始至终都是和主人公福尔摩斯对立又缠绕、惺惺相惜的,以至于在莫里亚蒂坠入莱辛巴赫瀑布后被读者强烈要求回归。无论是正派角色还是反派角色,片面、表层的人物都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只有丰满的人物塑造才能够发挥自己最大的角色魅力。

三、镜头语言:从独特走向流俗

“唐探系列”在镜头语言上一直维系着独特风格,特别体现在第一部作品中。由于侦探秦风有着“记忆宫殿”和“人肉照相机”的技术设定,所以影片中最精彩的几个镜头都是在推理部分呈现的。在《唐探》电影中期,唐仁和秦风一直在追寻杀人凶手,却一直没有任何线索,只好来到了案发现场进行推理并展开了犯罪现场的大脑联想还原。在这里,导演可能利用了替身演员或后期剪辑技术,使画面中同时出现了真正的唐仁和秦风与他们脑海里联想出来进行推理的“自己”,让其推理的过程与具体的想法能够通过画面进行清晰的表达,这样的手法为中国的侦探电影开辟了新的思路。这种有趣又充满漫画感的镜头语言不仅能让观众清楚整个案件的细节而不再是一个看客,更加体现了影片案件作为本格推理的专业性。镜头中一种类似于戏剧舞台的聚焦式灯光让推理部分超脱现实、与想象接轨,完成了现实世界与大脑世界的流畅连接,也将人物烘托得有棱有角,丰满了人物形象,让观众能够更好地把视线和心理聚焦投入到人物和推理过程中去。这样的镜头语言支撑起了《唐探》和《唐探2》几乎所有的推理部分,清晰、专业、有趣,正是镜头语言与推理部分的完美融合,才让“唐探系列”成了中国电影史中不可多得的优秀喜剧推理片。

但到了《唐探3》,这样的优势随着主线剧情的松散而消失,因为日本故事中的推理部分并不多,导演将笔墨安在秦风与Q的博弈上,所以观众们只能看到快速移动的镜头、疯狂的人海大场面,而不能品味到其中真正有效的镜头。镜头作为电影独特的语言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传递信息,多样化的剪辑则是一种修辞,但在《唐探3》中本末倒置,镜头语言不再传递有效信息,而剪辑则成了主体,复杂多样的剪辑手法带动影片走向炫技的极端,让整部影片像一篇辞藻华丽却言之无物的骈文。

《唐探》作为一部喜剧片显然是合格的,特别是靠镜头语言支撑起的喜剧效果:影片高潮是发生在医院的一场打戏,选择这个地方非常巧妙,因为主要场景是医院的走廊,左边是电梯,右边是走廊,中间是病房,这就为唐仁秦风、泰国警方、黄金劫匪三股冲突势力制造了一个不可避免的会面,很好地营造了一种矛盾和冲突氛围,而在拍摄时,导演选择了一个在窗外的视角对整条走廊进行拍摄,让观众从全知视角观察到每一个人的动态,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把握住整个场景的节奏,同时又能照顾到三个势力各自情况,将所有的情节囊括其中。激烈的枪战与经典老歌相映衬,爆炸的物品和椅子下隐匿的主人公形成反差,所有的矛盾被放大,也同样被戏谑,形成了电影独特的黑色幽默气质,让喜剧显得很高级。但到了《唐探3》,这样高级的镜头语言不再存在,所有的笑料都依靠大部分喜剧会采用的“屎尿屁”和黄段子,与第一部作品相比,高下立判。

四、结语

“唐探”系列自2015年问世以来,就不断开拓疆土,网剧、桌面游戏、游戏APP、同人小说、漫画等一系列各种形态的媒介在丰富这个品牌,导演陈思诚的电影野心昭然若揭——他不再满足于仅仅创作一部电影、一两个人物,而是想要创造出一个媲美“漫威宇宙”、以推理为核心的“唐探宇宙”。世界侦探排行榜上的侦探们和一两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在第三部中或多或少都有露脸,但对于这种大杂烩式的影片观众似乎并不买账。这种抵制并不来自于让人目不暇接的人物和剧情,而是来自于影片松散的叙事、扁平的人物和流俗的镜头。在消费文化日益泛滥的今天,电影作为工业文化产品,必然要遵循工业美学的内在逻辑机理,要谋求商业性与艺术性、娱乐性和文化性之间的平衡,重视影片的社会效益和文化内涵[4]。

猜你喜欢

秦风杀人案唐人街
说安大简《诗经·秦风·小戎》的“五备桹”
《诗·秦风·晨风》的再讨论
国风·秦风——《蒹葭》或许,从来都只是一首爱情诗!
秦风
30年前韩国华城连环杀人案告破
墨凶杀案又创新纪录美国《时代周刊》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光影
热闹的唐人街
张子枫,她才是《唐人街探案》的最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