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2021-01-14刘洁陈花杨侠胡爱丽

海南医学 2020年24期
关键词:脑出血肢体高血压

刘洁,陈花,杨侠,胡爱丽

安康市中医医院神经外科,陕西 安康 725000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发病率高且呈逐年递增趋势。高血压极易诱发脑卒中及冠心病,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71%的脑卒中、54%的心肌梗死死亡患者都与高血压有关[1]。大多学者认为,长期的高血压会使脑动脉出现玻璃样变性,导致血管内膜的下基质肿胀,内膜下有脂质沉淀;且无结构物质会在内膜与内弹力层间形成,降低弹力的同时,使得脆性增加[2]。此时,血管壁张力会明显丧失,纤维素性出现坏死的情况。局部动脉在血压的冲击下,呈现出纺锤体凸出或球状,表现为粟粒状动脉瘤,若血液入侵管壁,还可促进夹层动脉瘤的形成。动脉瘤受血压急剧升高的影响发生破裂,进而导致脑出血。此外,脑小动脉还可在高血压的影响下出现痉挛,远端脑组织会发生坏死、缺氧及缺血,产生出血,以恶心呕吐、剧烈头痛、嗜睡或昏迷、躁动为主要临床特征[3]。目前,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虽能有效清除颅内血肿,但高血压脑出血多集中在伴有多种病症的中老年群体,加之其自身免疫力低下,患者的恢复较慢,且预后较差[4]。因此,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尚待解决的难题。本研究主要分析实施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在安康市中医医院住院治疗的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排除标准:①存在脑出血病史者;②存在肝肾功能病变者;③存在肢体功能障碍者;④既往有精神病史者;⑤不能配合本研究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50~74岁,平均(61.97±3.51)岁;病程1~10年,平均(5.47±1.42)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51~73岁,平均(62.88±3.52)岁;病程2~11年,平均(6.39±1.43)年。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晓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具体包括:(1)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2)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并告知其遵从医嘱的必要性,以避免患者错误用药,减轻病症加重的风险。在患者服药期间,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密切监测,以预防发生不良反应;(3)根据患者的病况及饮食习惯,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并对患者每日维生素、蛋白质、能量、碳水化合物及钙的最佳摄入量进行计算,以确保其营养均衡;(4)对存在语言功能受损的患者进行舌面肌、声带及软腭功能等训练,同时予以适当的鼓励,以提高患者的发音功能;吞咽功能受损患者在训练前需对其口腔进行清洁,为促进其恢复进程,可指导患者进行舌肌咀嚼恶及吹气等与吞咽相关运动的学习;肢体功能异常患者,需协助其进行旋转活动足趾、弯曲膝关节、屈伸首座及翻压手腕的训练,并有序进行站立、步行的训练,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干预时间为1个月。

1.2.2 观察组 本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针灸和按摩干预。(1)中医针灸干预:针刺穴位包括曲池、手三里、谷穴,针刺深度为1.5 cm,每穴留针时间为15~20 min,再对穴位行20 min的艾灸处理,一天1次。行针灸前,护理人员对针灸的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并告知患者针灸疗效及价值,以缓解患者的恐惧感,并协助患者调整舒适的体位。针灸过程中,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对患者的神志进行密切监测,若有异常情况,应停止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措施;(2)中医按摩干预:患者病情稳定时,方可实施按摩。按摩时间为上午9点、下午3点,按摩穴位:上肢(内、外关穴、曲泽穴、手三里),下肢(昆仑穴、足三里),按压以上穴位,上下肢肌肉可实施按法按摩,按摩力度可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3次/d,30 min/次。干预时间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Fugl-Neyer运动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6]评价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的运动功能、生活质量;记录两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的生活能力分级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Fugl-Neyer运动量表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上肢最高分66分,下肢最高分34分。两项分数相加评分标准[6]:1级(总分<50分):存在重度的运动功能障碍;2级(总分≥14分):存在明显的运动功能障碍;3级(总分≥21分):存在中度的运动功能障碍;4级(总分≥29分):存在轻度的运动功能障碍。采用SF-36从心理卫生、躯体功能、健康程度、情绪角色等4个方面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单项总分100,分值与生活质量成正比。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标准[7]:1级,生活能力良好,无需依赖他人可独立活动;2级,轻度功能障碍,基本生活能自理;3级,中度功能障碍;日常生活需要依靠他人的帮助;4级,重度功能障碍,日常生活需明显依靠他人的帮助;5级,无任何自理能力,完全依赖他人。

1.4 疗效评定标准[8]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不存在生活及运动功能的障碍;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一定改善,存在轻微生活及运动功能的障碍;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得到缓解甚至恶化。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显效34例,有效1例,对照组患者显效21例,有效7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明显高于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2,P<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P<0.05。

images/BZ_141_1270_785_2270_897.png21.68±2.92a 17.84±2.93a 5.569 0.001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36 36 33.78±2.11 33.51±2.12 0.541 0.558 41.35±4.04a 37.29±4.02a 4.274 0.001 13.71±2.56 13.73±2.55 0.033 0.973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卫生、躯体功能、健康程度、情绪角色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P<0.05。

images/BZ_141_207_1611_2273_1726.png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36 36 58.31±6.04 58.27±6.05 0.028 0.977 76.25±7.53a 65.38±7.51a 6.132 0.001 53.74±5.25 53.63±5.24 0.089 0.929 73.48±6.23a 65.79±6.22a 5.241 0.001 61.34±4.82 61.30±4.81 0.035 0.972 82.97±5.10a 75.55±5.09a 6.178 0.001 50.87±5.72 50.82±5.70 0.037 0.970 77.31±6.37a 70.16±6.34a 4.773 0.001

2.4 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分级情况比较 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7.494,P=0.001<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能力分级情况比较[例(%)]

2.5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7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2,P=0.024<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疾病类型之一,而高血压脑出血又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此病好发于50~70岁的男性,较多数患者是由于过度的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以及情绪等因素致使血压不断升高,进而引起毛细血管、微小动脉血管瘤的破裂出血[9]。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常常在激动时、活动时发病,起病较为急骤,往往在数分钟或者数小时内,病情会发展到高峰。此外,患者的临床表现会随出血量及出血部位、全身情况变化而变化。通常情况下,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剧烈头痛,并伴有嗜睡及躁动。部分患者会迅速发生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导致其活动、意思及语言出现障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0]。研究发现,给予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干预,效果尤为显著[11]。

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属于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以控制患者病情进展、改善患者治疗中的舒适度为主要护理原则,护理干预内容包含心理疏导、饮食干预、合理用药、康复训练、中医针灸及按摩等。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以上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提升患者的治疗配合度,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12]。本研究中,中医护理内容为穴位按摩及中医针灸,患者在针灸的刺激下,会加快其肢体的血液循环,可起到舒经活络的作用。通过中医穴位按摩,促使患者的肢体肌肉得到放松,进一步促进穴位周边组织的血液循环,加速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进程,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13]。本研究结果显示,给予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22%,明显高于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患者的77.78%;且给予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患者的上肢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较高。分析其原因:较大部分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存在肢体障碍,给予患者肢体的早期被动训练,协助其进行弯曲膝关节、站立、步行的主动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侧肢体的神经功能能,有利于促进其血液循环功能的恢复。予以患者曲池、手三里、谷穴及外关穴位针刺,可消除其肢体障碍,促进神经元的再生。同时予以患者穴位按摩,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肢体麻木症状,加快患侧局部的血液循环[14]。

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死率、致残率极高,即使存活的患者,也伴随不同程度的神经及肢体功能障碍。而肢体功能障碍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及康复进度的主要因素,加之此病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中老年群体,身体的痛苦及经济的压力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不利于患者的预后[15]。本研究结果显示,给予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给予常规康复护理的患者,且给予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患者的生活能力分级情况明显优于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患者。究其原因: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对存在心理负担的患者进行疏导干预,有利于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激励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护理工作的开展;饮食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体内的营养均衡,以达到提高机体免疫力的目的;通过对患者吞咽功能及肢体功能进行康复训练干预,加快患者肢体及语言功能的恢复。同时,予以患者中医穴位针灸及按摩,可改善肢体的血液循环,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16]。此外,给予患者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78%,明显低于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患者的19.44%,表明相较于常规康复护理,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更为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脑出血肢体高血压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全国高血压日》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