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紫砂壶“石瓢”的陶刻装饰和历史传承

2021-01-14刘少明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11期
关键词:陶刻器型泥料

刘少明

在紫砂千百年的历史之中,从紫砂的泥料开采开始,到成型的工艺,还有烧制的火候把握等等,都是背后的紫砂艺人在默默的付出。江南宜兴自古以来就是文教盛地,艺术氛围浓郁,自然而然地这里从事艺术工作的艺人就比较多,再加上7000多年制陶史的孕育,紫砂的辉煌似乎顺理成章。无论何种的紫砂器物,最关键的当属紫砂原矿泥料,这才是根本,关于紫砂泥料的来源,在宜兴丁蜀民间有着“始陶异僧”的传说,在很久以前的一天,一位外地来的僧人一边匆忙地走着,一边大声喊着“这里有富贵土,这边有富贵土”,吸引了许多的人们跟着他,走到黄龙山附近的时候,僧人突然消失了,人们沿着陶土矿坑挖掘,发现了紫砂泥料,用来试验烧制而成的紫砂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非常适合用来泡茶,也有了“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的说法。正是在紫砂泥料的基础之上,宜兴的紫砂艺人妙手生花,演绎出了许多的经典作品,“石瓢”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我的这件紫砂艺术作品《石瓢壶》就是在景舟石瓢的基础之上,采用了陶刻装饰的手法来锦上添花,使其更加地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让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之中能够感受到传统古文化的无穷魅力。石瓢壶架子稳定,器型简洁,出水爽利,受到了许多壶友的喜爱,也是我们最为常见的器型之一。此壶壶身延续了三角形形态,只不过相较于其他的石瓢,景舟石瓢最大的特点就是壶身更为饱满,壶口更为宽敞,这样就更加有利于茶叶的投放和清理,使得整体更加的磅礴大气。壶嘴直流,钢管设计,与之相对应的壶把也是三角形,和壶身组合而成四边形形态,壶盖则压合壶口,严丝合缝,上面点缀的桥型壶钮也是凸显出江南特色。此壶壶身的陶刻装饰“水宽山远春云冷,月淡风和小阁幽”,字体秀丽隽永,镌刻流畅老辣,其中营造的山水风景、云淡风轻的意境和石瓢壶“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文人雅韵不谋而合,书卷气息扑面而来。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石瓢》,用传统的紫砂造型艺术演绎经典,用陶刻的艺术形式进行装饰,使其更加地符合我们的艺术审美,让我们在喝茶品茗的过程之中,能够充分地感受到其中的无穷魅力和了解紫砂器型历史的演变沿革。

众所周知,在紫砂的器型之中,石瓢可以说是“跌不破的形”,无论后来的石瓢器型怎么变化,始终是在三角形结构的基础之上进行微妙的改良。传说,最早的石瓢壶是从烧水的“石铫”改良而来,其中的关键人物正是宋代著名的大文豪苏东坡,他与宜兴紫砂壶的渊源可谓颇深,直到今天,依然是宜兴紫砂最著名的代言人。正是苏东坡在宜兴把烧水之用的石铫改良成为冲泡茶叶的端把,紫砂陶石瓢壶从此流传下来。到了清代,制壶高手杨彭年又经过改良,和陈曼生共同设计铭文,形成了曼生石瓢。还有最为著名的子冶石瓢,其器型更加的挺拔清矍,符合文人的艺术审美,现在我们经常见到的石瓢类型,也以子冶石瓢最为多见。石瓢造型传承到现代,除了紫砂宗师顾景舟的演绎之外,他的弟子徐汉棠又开创了汉棠石瓢。还有平盖石瓢、高石瓢等等,都是万变不离其宗,受到了壶友的广泛关注和热爱。我的这件紫砂作品《石瓢壶》正是传承了景舟石瓢的精髓之所在和陶刻艺术的金石韵味,沿着石瓢造型的发展脉络,向我们展示了紫砂艺术的悠久历史和无穷魅力。

结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茶越来越受到高度的重视,不仅仅是对于茶叶的品质需求,还有对于茶具的审美。紫砂以其良好的透气性和器型的多变,赢得了许多壶友的青睐和喜爱,特别是在文人雅士们的参与设计和陶刻装饰之下,紫砂壶集书法、绘画、篆刻等等艺术形式为一体,引起了我们情感的共鸣。相信在未来,紫砂艺术在年青一代的发展和创新之下,器型会越来越多样化,内涵会越来越丰富,带给我们的快乐也会越来越多。

猜你喜欢

陶刻器型泥料
从《陶刻人物对瓶》看紫砂陶刻的工艺特征与人文精神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盘山行旅,山店风簾
——浅谈陶刻作品“山店风簾图”的陶刻艺术以及寓意内涵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浅谈紫砂壶手工成型中泥性的应用
浅谈紫砂壶的器型与功能
小羊首圆炉
福州脱胎漆器器型创新设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