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窥山西音乐文物

2021-01-13刘素华

艺术评鉴 2021年24期
关键词:乐器图像

刘素华

摘要:山西自古便是人类繁衍发展的重要地区,也是华夏民族的发源地,尧舜都城所在地。诸多文物的挖掘中,许多音乐文物的发现给音乐历史研究工作者提供了很高的研究参证。故此,梳理存见山西音乐文物势在必行。

关键词:音乐文物  乐器  图像  历史悠久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24-0168-04

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和历史,是世界上拥有最悠久历史的国家之一。而山西自运城垣曲县“世纪曙猿”的遗址被发现时,便将类人猿在历史上出现的时期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三皇五帝传说中的尧舜城邦都城,无论从文献记载还是考古佐证,都足以说明拥有丰厚文化内涵的山西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东周时期,春秋五霸之一晋国以及战国的韩、赵、魏三国,更是将山西文化发扬光大。正是因为这样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山西拥有灿烂的音乐文化,音乐文物挖掘才屡屡惊现,文物之丰富居全国前列。迄今为止,山西出土音乐文物约三千余件(尚不包括近千座明清时代的戏台、乐楼),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之高令人啧啧赞叹。

一、乐器

从现有出土乐器来看,山西音乐使用乐器最多的是敲击乐器,其次是吹奏乐器。根据迄今的考古发现,我国古代乐器的可考历史已经追溯到新石器早期。而山西的音乐文物出现的历史时期多集中于春秋战国以前,目前所发现最早的乐器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主要的乐器类型为击乐器和吹乐器。如五台阳白特磬,于1987年秋出土于五台县白村西墩台梁(东距五台县城约15千米)的一处古文化遗址,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验室测定以及对H111的陶片标本分析,得出这枚特磬的年代应属龙山文化早中期。此磬的保存十分完整,并且已具备后世石磬的一部分主要构成因素,现藏于忻州地区博物馆;闻喜南宋村特磬与1976年村民搞农田建基建时被发掘,亦属龙山文化;襄汾特磬具体的出土时间、地点不详,但其通常138厘米,是目前全国出土同类特磬中最大的一个;侯马乔村陶埙出土于1989年侯马市乔村遗址,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万荣荆村灰陶埙以及太原义井的埙年代最早,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此外还有襄汾大崮堆山1、2号石磬坯、垣曲丰村陶埙等。

从这些出土乐器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乐器呈现出以下特征:

第一,从使用材料上来看,主要以石制乐器和陶制乐器为主。20世纪60年代初在山西芮县西侯度村附近发现的石核、石片等经过加工的32件石制品,足以反映当时的石器工艺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另外在新石器时期,人们已能烧制精美的陶器,故这一时期的乐器多为石制和陶制乐器。

第二,从制作技术上来看,主要以“打制”“磨制”为主。在旧石器时代,最初的原始人所用的石器都是打制而成,后随着石器工具的改进,至新石器时代才逐渐出现了磨制石器和陶器。如上文所列举的属龙山文化石器的五台阳白特磬,中阳谷罗沟特磬等均为“打制”石器。

陶寺遗址是一处位于现今中国黄河流域中游一带的文化遗址,是以龙山文化为主的遗址,还包括了庙底沟二期文化及少量战国、汉代和金、元等多个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目前在陶寺文化遗址发掘出土的各类古代音乐器物大致主要有鼍鼓、土鼓、特磬、陶铃、铜铃、陶埙等,总计出土类似乐器约26种。据王子初先生在《山西音乐文物大系》一书中提到,“在26件出土的乐器中,根据保存状况,实取标本19件,现今收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足见陶寺遗址对于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重要性。

陶寺遗址中出土的鼍鼓和特磬是迄今为止所知产生最早的同类乐器。鼍鼓共出土8件,由于墓地多年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今人无法窥其全貌,根据鼓腔的实际保存状况,取型保存3件;特磬约4件,现有3件完整,1件残器。陶寺土鼓约6件,在出鼍鼓的5座墓中各伴有土鼓的一件以及出土的特磬旁侧有鼍鼓或土鼓,足以反映其与鼍鼓、特磬的关系。且土鼓的出土让这种失传已久的乐器再次被大家們所熟知,这在中国器乐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使人们重新认识到土鼓这个乐器。铃在史前音乐乐器中起源较早,陶寺所保存和出土的铃约有6枚标本,是出土陶铃的诸多史前文物遗址中最多的,并且所出土的铜铃从音乐史的角度来看是中国目前所发现最早的金属乐器,此发现在音乐史乃至整个历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此外还有铜铃、陶埙各1件等。陶寺遗址中诸多乐器的发掘和出土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历史、探索中华文化的起源、以及佐证文献记载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夏商时期的乐器在山西只有零星的发现,夏时期的乐器仅出土夏县西下冯特磬。商代所出土的乐器较多一些,如阳城灵泉寺特磬现藏于阳城县博物馆,具体出土的时间地点不详,且该特磬已具备后世磬的形式。此外还有潞城鱼形特磬、平陆前庄特磬、石楼曹家垣铜铎形器、林高红铜铃(商晚期)、柳林高红铃首剑(商晚期)、石楼诸家峪蛇首岭匕(商晚期)、灵石旌介1号鼍鼓(商晚期)等。从所出土的乐器便可以看出商时期已出现铜制乐器,同时标志着我国已进入青铜时代。

到了西周时期,乐器的种类依然以“金石”乐器为主。曲村晋侯墓地遗址就出现了大量西周时期的甬钟和编磬,如曲村晋侯8号墓编磬(10件),此编磬出土于1992年曲沃县北赵村的晋侯墓地,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还有产生于西周晚期的乐器,如闻喜上郭的210号墓和211号墓出土的钮钟、洪洞永凝堡墓所出土甬钟等以及晋侯邦父墓楚公逆编钟、洪洞永凝堡銮铃等。这一时期所呈现出来的乐器特点与西周的礼乐制度有关,占主导地位的亦是金石之乐。

东周时期,由于春秋晋国及三晋分家后的赵、魏、韩三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具有重要的地位,所出土的文物乐器也较其他时期更多。山西已发掘的墓群均已经有大量古代金石不同类型的乐器出土,数量之庞大令人叹服。如目前所知已发掘出土的临汾市曲沃县曲村晋侯墓群考古遗址中的有土钟、磬乐器作品多达80件。长治分水岭的春秋晋侯墓群、战国晋侯墓群已发掘出土的金石乐器多达104件;运城临猗程村春秋晋侯墓群已发掘出土的钟、磬乐器多达63件;侯马县上马家崖墓群;太原金胜村墓群等。除以上列举的古代墓群之外,山西的其他地方也或多或少有钟磬乐器的遗址和出土,如长治分水岭127号墓编磬(20件)、闻喜邱家庄磬(4件)等。这些乐器文物的出土进一步反映了山西作为整个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国争霸之一的晋国,青铜文化的历史悠久,同时音乐的繁荣发展也印证了晋国当年的强盛。

秦汉时期的出土乐器较少。由于秦朝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较短,目前山西境内并未发现秦代乐器;汉代目前仅闻喜七里店铜铃、交城安定铜铃两件乐器的出土,其他乐器的发现还有待发掘。

弦乐器的出土自隋唐时期才有,如隋唐五代时期发现的雷氏造七弦琴,其属唐开元三年的作品,1956年由山西省文物委员会收藏,后1959年拨交省博物馆,至1963年定为馆藏一级品,由此可见其研究价值之高。据有关资料显示,此七弦琴虽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但如今依旧拥有较强的表现力及广阔的音域,这主要与其制作材料及工艺有关,其为木质音箱,由整木掏空而成,箱壁厚,弹奏出的音响深沉、浑厚,且具有古朴的神韵,耐人寻味。此外还有清角遗音琴(唐宋);宋元明清时期的凤鸣枚琴、明琴、黑漆七弦琴、八宝灰漆七弦琴等。

二、音乐图像

山西是我国现存古代建筑最多的省份,素有“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之称。与音乐表演场合相关的建筑,戏台、舞楼、咽喉祠在山西这座文物广博的省份比比皆是。如出现在翼城武池的乔泽庙舞楼是元时期的音乐文物以及明清时期的翼城樊店关帝庙戏台、蒲县东岳庙明清戏台(4座)、晋城玉皇庙等,并且这些古建筑上的壁画、伎乐砖雕、伎乐石刻等图像类音乐文物也是极其丰富。王子初在《山西音乐文物大系》中将山西所出土的音乐图像类文物整体分为五类:伎乐砖雕、伎乐石刻、乐俑陶戏楼彩塑、壁画、器皿饰绘。

目前所出土的伎乐砖雕大约17余件,经考古学家鉴定主要属于辽、金时期的产物,除灵丘觉山寺塔伎乐砖雕是辽时期外,其余均出自金时期。闻喜小罗庄、峪堡金墓、寺底村就出现了大量金朝不同时期的伎乐砖雕,共计30余件,还有稷山、代县、垣曲、新绛等地均有出土。出现在这一情况的原因与北魏以来佛教文化在山西的发展有关,也可以从以上文物中看出金代音乐文化在山西范围的发展脉络。

伎乐石刻的图像文物大约20余件,分布与山西各地的寺庙中。其中属北魏时期的伎乐石刻有大同司马金龙墓出土的伎乐人石棺床和石柱础,榆社伎乐人石棺等;唐时期的伎乐石刻有高平高庙山石窟飞天伎乐石刻、浮山天圣宫乐舞人经幢、五台佛光寺伎乐人经幢、潞城辛安原起寺伎乐人经幢德等。宋时期的伎乐石刻繁峙伎乐人石堂、沁县南池1、2号伎乐人经幢。金时期的伎乐石刻特赐广济大师之塔线刻伎乐图、高平西李门二仙庙线刻奏乐图。元明清时期各有一件伎乐石刻的图像文物,分别为洪洞广济寺迦陵鸟伎乐经幢、翼城胡乐伎石狮、晋城府城关帝庙伎乐图檐柱。以上所列伎乐石刻中的音乐图像,反映出各个时期的音乐现象,以及各民族乐器的交流融合。如高平高庙山石窟飞天伎乐石刻其出土于高庙山石窟,此石窟位于高平县城西南10千米唐庄乡南陈村高庙山腰,窟内浮雕有佛、飞天、伎乐,所呈现的画面内容为8人奏乐,所奏乐器分别为筚篥、竖箜篌、法螺、大鼓、腰鼓、曲项琵琶、笙、排箫。此飞天伎乐石刻可佐证汉唐以来,外国的乐器如筚篥、琵琶等大量外来乐器逐渐为中国音乐采纳,显示出中原乐器与外来乐器并置交融的局面。

乐俑、陶戏楼、彩塑一类现有出土文物约15件,其中在我国山西所发现的在汉、北齐、隋、唐、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文化时期均有出现,如山西夏县司马村乐俑,其为1994年司马村民在农田耕作时出土的一套汉代乐俑,现由夏县博物馆收藏;太原北齐娄睿墓乐俑其为太原南郊王郭村村民于70年代初期整地时发现,后于1979年4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发掘,此乐俑为南北朝时期上层贵族仪卫队伍的写照;此外还有寿阳厍狄回洛墓乐俑、长治唐代乐俑等,虽然上述的乐俑品种较少,数量不多,但足以真实反映当时的音乐社会和实际音乐生活,真实再现了当时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和当时的音乐艺术生活。陶戏楼目前有位于运城乐舞百戏陶楼(2件)以及平陆乐舞伎陶楼。山西音乐现存的彩塑文物约1200余尊,其中关于音乐的彩塑有山西太原关帝庙伎乐彩塑(10件)、定襄洪福寺观音堂、隰县小西天长治梁家庄观音堂的悬塑伎乐。

壁画在山西图像类音乐文物中发现的较多,约30幅,主要保存于墓室和庙宇中。其分布年代较广,除汉、北齐、宋、辽、金、元时期有少量出现外,大部分都属于明清时期,如原娄睿墓奏乐壁画、太原刘廷斌墓乐舞壁画等。壁画保存了当时大量杰出的艺术作品,其生动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音乐生活,充分展现出当时的音乐盛景。

器皿饰绘目前仅发掘4幅。战国时期的襄汾大张铜壶、水陆攻战纹铜方壶、长治分水岭的大麂礼图青铜鉴,以及明朝时期的兰釉罐伎乐图。古代的工具和器皿上常常刻着关于各种音乐内容的文字、画像和雕塑等装饰作品,可以通过其看到各个历史时期及地方的特色,如襄汾大张铜壶于1994年在襄汾县南贾镇大张墓地出土,目前收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铜壶上所纹采桑纹表现了士大夫们春天与妙龄女子会于桑林,歌舞说爱。

云冈石窟享誉国内外,是目前为止中国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始建于北魏,于2001年被联合国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窟中蕴藏着丰富的内容,并且独具风格。在这个石窟中,雕刻着大量古代乐器和乐伎图像。据统计在云冈石窟中有涉及近30个乐器种类、69组乐器组合,可辨认的乐器图像约496件。王子初在《山西音乐文物大系》中将所发现的乐器按三个种类进行总结:气鸣式的乐器主要包括横笛(50余件)、义觜笛、异形笛、筚篥、排箫(60余件)、吹叶、埙、笙簧、螺、角等;弦鸣乐器主要包括琵琶(50件)、竖箜篌、五弦直项、阮咸、琴、筝等;膜(体)鸣的乐器主要包括腰鼓、齐鼓、檐鼓、魏鼓、两杖鼓、手鼓、铜钹等。除了发现的乐器之外,云岗石窟目前22个洞窟雕刻乐器,可辨识的伎乐雕刻作品已经达近600件,其中包括天宫伎乐、飞天伎乐、故事图伎乐、化生伎乐、七宝树、幢倒伎乐、龛楣伎乐等。云冈石窟中丰富多彩的音乐文物给我们认识北魏时代的音乐文化提供了一份细致、详实、生动的材料。

山西古建筑商的壁画、砖塔上的伎乐等雕塑都因佛教文化的发展呈现了一番天地,从以上列举出来的各种图像和文物中便已经可以清楚看出很多都是出自于各個朝代寺庙的遗迹和墓室中,为我们研究各个朝代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可靠依据,全方位准确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在音乐和生活各个方面的发展,其所产生的信息量也是远远大于乐器本身的。

三、结语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山西有着绚丽多彩、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正所谓五千年中华文明看山西,在这片土地上所产生的音乐文物也并非是本文可以囊括的。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文物古迹问世,而山西也在向世人彰显着晋文化的博大精深。

参考文献:

[1]方建军.中国上古乐器的发现和种类[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6(02):29-32.

[2]陈克秀.雁北笙管乐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音乐学,1994(03):46-64.

[3]赵昆雨.云冈北魏伎乐雕刻探微[J].中国音乐,1988(03):73-74.

[4]刘玉华.吉金光华——光耀三晋的青铜时代[J].艺术市场,2021(01):44-49.

[5]吴巧云.大同云冈石窟乐器图像的统计与再校订[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5(02):49-62.

[6]霍文琦.陶寺 尧帝之都 中国之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06-05(A04).

[7]李健民.陶寺遗址的早期发掘[J].中国文化遗产,2004(01):64-65.

[8]王子初.山西音乐文物大系[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乐器图像
雨伞
乐器
A、B两点漂流记
乐器也疯狂
名人语录的极简图像表达
自制小乐器
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重难点讲析
趣味数独等4则
奇妙乐器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