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城市空巢老年人精神慰藉研究
——以长春市S社区为例

2021-01-13◆何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1年5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空巢子女

◆何 荣 白 帅

一、研究背景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二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三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 2019 年底,65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7603 万人,占总人口的12.6%,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亟待解决。

二、S 社区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一)经济支持

据调查,长春市S 社区的大多数空巢老人愿意和子女分居的一个原因是他们自身能够保持经济自立。但是社区内空巢老人所呈现的经济状况也有所差异,社区针对部分低困老人会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但支持水平有限。对于部分没有退休金的空巢老人而言,子女提供的经济支持是他们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经济来源。

(二)日常照料

调查显示,除了一些高龄空巢老人的自理能力较差而需要有人辅助或照料之外,大多数空巢老人都还能够独立完成饮食、穿衣、洗浴、如厕等个人日常事务,他们遇到的日常生活困难主要是搬重物和看病就医两个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退化,健康状况随之变差,自理能力也就逐渐减弱;大多数空巢老人看病就医的过程中缺少陪同照料者,少数高龄空巢老人缺少长期护理者。

(三)精神慰藉

1.子女探望情况

通过调查访谈得知,大多数空巢老人的子女前来探望的频率是一周至两周一次,少数空巢老人的子女是每天前来探望,每月探望一次,甚至是每年只能探望一次,极少数老人无子女。离子女居住地较近的、子女较多的、身体状况不佳的空巢老人的子女前来探望的频率较高,反之则较低。

2.日常沟通交流与倾诉状况

大多数空巢老人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难过之事需要找人倾诉或是有事想要和他人商定时,他们最先选择的倾诉对象会是配偶,其次是子女,最后才是邻居或好友。配偶就在身边,想要倾诉比较方便;空巢老人担心自己会过多地占据本就忙碌的子女们的时间,不愿再给子女们增添额外的负担;空巢老人与邻居接触不多,对邻居的信任度不高;空巢老人觉得朋友之间能谈的事和朋友能提供的实际帮助有所限制,因此他们几乎不会把自己的事告诉亲人之外的人。此外,部分独居的空巢老人更是连倾诉或聊天的对象都找不到,他们仅能独自排解忧伤或是偶尔找人倾诉,缺少精神慰藉的问题更加突出。

3.文化娱乐和社会参与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S 社区中参加社区活动的空巢老人很少,会参加老年大学或是外出旅游的则更少。一方面,对于身体较健康的空巢老人而言,他们需要或想要做自己的事,对社区所提供的文化娱乐活动和社区内的其他人员不感兴趣。另一方面,对于身体欠佳的空巢老人而言,他们确实不便参加文化娱乐活动,即使他们想要参加但又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安全问题,不太敢去大型公共娱乐场所。因此,大多数空巢老人就选择或愿意待在家里看报纸、看电视、做手工等。也由此可见,部分空巢老人缺少文化娱乐活动,社会参与度较低,长此以往便可能出现不良精神隐患。

三、社会工作视阈下空巢老人缺失精神慰藉的原因分析

由调查情况可知,S 社区的大部分空巢老人在经济支持、日常照料上基本不存在大问题,即他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但是由于空巢老人只有配偶陪伴或是无子女等亲人陪伴照顾,社会参与度低,自我实现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空巢老人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三个层次的满足情况:第一,归属与爱的需求。人都是需要被关注和关心的,这种需求往往只能在家庭内部或是其他关系最亲密的人之间才能获得满足。对于空巢老人而言,当他们遇到烦恼或困难时需要有信任的人可倾诉和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现实中大多数空巢老人只能通过配偶满足这种需求。第二,尊重的需求。尊重他人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不过度地限制或反对,适度地支持他人的思想和行为。对于空巢老人而言,需要有人倾听和理解他们的想法,感受和安慰他们的情绪,支持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在各方面的选择。第三,自我实现的需求。这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即个体的各种才能和潜能在适宜的社会环境中得以充分发挥,实现个人的理想和抱负。大多数空巢老人退休赋闲后与外界的联系变弱,没有机会继续参与工作、体现自身价值、展现个人魅力、继续指挥和帮助他人,仅在家庭中是很难甚至无法实现他们的自我实现需求,因此自我实现需求的长期无法得到满足就可能影响其身心健康。

四、社会工作介入空巢老人精神慰藉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促进社会参与

S 社区内的空巢老人大多居家不外出,他们与外界的沟通交流相对不足,生活内容单一,社区需要为他们提供宜居的生活环境和丰富的日常活动。社区内的空巢老人具有多元的需求,社会工作者应与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多方面联合,在充分调查了解社区内空巢老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身体健康、特长及兴趣爱好等基本状况后,分析并结合他们不同层次的实际需求,策划组织开展对应的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积极推动和带动空巢老人参与社区活动。例如在社区内组织开展麻将比赛、烹饪比赛、歌舞比赛等,邀请社区内的空巢老人参与,同时通过观察老人们参与活动的身心变化与情绪变化来判断活动效果并做出相应调整,切实做到提高社区空巢老人的社会参与度。

(二)实现增权赋能

社会工作者主要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和增权赋能理论帮助社区内空巢老人实现增权赋能,有效地应对在生活中面临的苦难与挑战。首先,社会工作者要相信空巢老年人自身是有资源和能力基础的,他们的资源和能力是可以被深入挖掘并发挥作用的,他们的权能是可以通过与环境的互动而增加的。其次,推动空巢老年人实现自身的增权赋能。在个人层面,社会工作者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身无力感的来源,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自我认知和相信能够通过自身努力改变不良现状的信心,如社会工作者可以根据社区空巢老人的现状和需求,在尊重其独立想法与决定的基础上,帮助其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活计划,确立生活方式和目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社会工作者积极为空巢老年人开展相关讲座,为他们补充相关知识,参与实践提供机会。在人际层面,社会工作者要帮助空巢老人认识自身拥有的人际关系网络及其可能带来的支持,从而将其转换为帮助自己摆脱困境的有效资源和手段。社会工作者要促进空巢老人积极学习拓展和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知识与技巧。在环境层面,社会工作者要帮助空巢老人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了解社会资源的存在、分布及其可利用性等。此外,社会工作者还可以在社区内组织开展增权赋能小组工作,以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帮助社区空巢老人形成具有相同境遇的空巢老人相互帮助,共同提升的可持续发展的社区互助模式,从而帮助更多的空巢老人摆脱困境。

(三)推进资源整合

资源整合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资源的整合,其主要目的是帮助空巢老人获取和利用各方面资源并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扩大自身的社会支持网络,满足自身需求。社会工作者帮助社区空巢老人实现资源整合,扩大社会支持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帮助空巢老人实现个人的资源整合;二是推进空巢老人所在社区的资源整合;三是推动由政府或社会提供的相关资源整合。社区是空巢老人赖以生存的环境,社会工作者在开展社区工作的过程中要积极洞察、链接及拓展社区内的一切可利用资源,推动社区资源的合理配置,为空巢老人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社会工作者要推动空巢老人积极了解和利用社区资源,通过组织活动等形式使其与社区内的同辈群体、社区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等有所接触,相互了解,从而进一步扩大其社会支持网络。政府和社会的资源体系十分庞大,其可拓展性和利用性也充满可能。社会工作者可根据社区空巢老人的需要帮助其链接并合理利用。例如帮助空巢老人了解政府相关惠民保障政策,申请或争取相关权益。为一些有意愿有条件入住养老机构的空巢老人联系养老机构,联系一些相关社会公益组织为社区内的空巢老人提供免费服务等。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空巢子女
高等继续教育在提升社会工作者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作用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角色理论下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及困境研究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