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政策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2021-01-13郑迎军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1年7期
关键词:财政政策国民经济货币政策

◆郑迎军

一、经济政策的概述

(一)经济政策的概念。中国推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创造了自由开放性质的经济环境,这也为我国经济政策更好的施行创造有利的条件。中国经济水平在短短的40多年时间里不断有质的变化,经济政策也随之获得有效调整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起来。这个经济体系首先是平等的,更是自由开放的,它依靠市场天然的自我调节机制以及经济政策的宏观调控来保持国家经济稳定,健康,可持续的高速发展。中国应用经济政策来调节经济的手段主要是财政和货币政策,我国经济长期受到这两项政策的扶正,在复杂环境中保持发展。

(二)中国经济政策的种类介绍。一个国家想要保障国民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需要应用适合国情的经济政策来对经济的正常增长以及收支平衡进行一定的调节和保护,经济政策的管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种有弹性和持续性的管理措施。在现代社会中,市场经济是始终保持着变化的,正是市场的变化万端,要求国民经济政策跟随着市场的变化灵敏地作出调整。当国家对经济政策作出一定调整时,国民经济会随着经济政策的调整而受到相应的影响。因此,为了可以巩固国民经济发展的地位,可以随时保持国家经济政策的稳定状态,当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时候,需要依据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方针,以及社会供求需要来整体地规划产业布局。应用合适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财政、信贷中和平衡政策可以有效达到国民经济调节的作用。

二、经济政策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意义

(一)经济政策实行的重要性。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我国的特色经济是两者兼备的,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手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计划和市场两种经济手段共同在宏观上对国家经济作出调整,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是将市场作为主体来建立国民经济计划,同时建立和我国社会基础相适应的长远发展目标。经济调控的主要方向是在长期发展目标建立的前提之下,借助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的合力作用,使得企业可以长期稳定健康地在国家经济计划之下获得高速发展。宏观调控对于国家经济是必须的,其中,经济政策是其重要的手段之一,比如,在商品价格普遍上涨,出现通货膨胀的时候,国家就可以应用合适的经济政策对社会的供给作出调节,使得经济发展可以保持在健康的范围之内。

(二)经济政策对于国民经济行政管理的意义分析。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并且在多年的社会发展中逐渐趋于完善。通过经济政策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应用市场来实现企业的正确发展,可以有效调控和管理国民经济的总量,对国家的发展战略实施有很大的帮助。经济政策作为中国市场体系的重要制度,对经济市场作用影响深远,它可以帮助市场经济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也正因为有经济政策的努力,我国经济才可以到达今天的高度。因此,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上,更加深刻了解经济政策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加深经济政策的研究和发展完善,寻找到最符合我国国情,最科学的经济政策是中国经济向上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经济政策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一)财政政策在我国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作用分析。在我国的经济政策中,财政政策是为了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经济发展目标而制定的,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策。财政政策预示着一个国家的产业政策,它对于社会的供需结构以及资源收入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首先,财政政策可以很好地调控市场的总需求与总供给数量之间的结构联系,从而可以构建良好的国民经济结构,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财政政策很多方面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体现国家经济的发展趋势。所以,需要借助一定的市场作用,利用与此适应的财务杠杆效应,对国民经济模式作出相应的调整。其次,财政政策更可以有效地调节国家资源和人民收入的关系。在特定的中国经济制度下,我国目前的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整体的形式将上面说的分配方式作出表示。实施这样的分配方式主要是因为财政分配是国家在制定相应的计划的基础上完成的,它可以控制相对应的产品分配过程,使得上面所提到的分配模式和中国国民经济的实际状态相适应。最后,财政政策还可以对社会的供给和需求总数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当社会经济中出现供给大于需求的时候,国家可以灵活地应用这一政策,借助税收,利率,债务等等的方式进行恰当合理的调控,稳定社会供给和需求的关系。而相反地,当社会经济出现供给小于需求的时候,可以借助上面提到的政策来有效减少国民需求的数量,又或者是增加供给的数量,同样可以让供求关系趋向稳定。财政政策的实施是带有明显的目的的,它主要是为了完成宏观调控供求关系的任务。为了达到目的,在一段时期内将经济增长的速率提高,首先是要做到社会供求关系的平衡。从宏观调控的短期目标来看,需要借助恰当的财政政策来对国民的需求总量和供给总量加以正确调节,进一步地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简单来说就是把可以应用的所有资源进行有效分配,最终实现高效率利用的目的,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当下,在中国市场经济环境中,为了可以实现这一目的,主管部门会通过行政管理来对国家特殊的资源加以合理分配。而如果想实现宏观调控的长期目标,进一步地,必须要对社会公共和效率进行适当的平衡,为的是确保中国国民经济的协调增长。

(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行政管理的作用分析。货币政策简单来说就是央行为了预设目标,借助不同的工具来调控货币的供给,进而可以宏观调控经济,货币政策对于中国的宏观调控是非常关键的。首先,可以借助信用渠道,合理地调控分配流通中货币的供给数量,从而实现社会需求和供给的平衡。货币政策可以直接地调节货币供给,控制需求总数,在需求过热的时候,国家部门可以适当地降低国家货币的发行量,从而可以让经济回到一个正常的水平区间里。而相反,当国民的总需求下滑,使得产品滞销,无法实现高效流通的时候,国家部门可以增加货币的发行量,同样地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回到正常的水平区间里。货币政策还可以对供应的总量进行合适的调控。举个例子,当货币发行量加大,或者贷款利率降低的情况下,更多的企业会加大投资生产的力度,而当货币发行量减少,贷款利率提高的时候,企业会相应地减少投资,减少产品的生产数量。其次,货币政策对于产业优化生产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普遍来看,完整的产业结构和市场的需求有着很大的关系。当市场的需求出现变化的时候,商品的价格自然而然地会随着商品的供求变化产生一定的变动。这样的现象就为产业的框架调节指定了方向,当产品价格提高的时候,企业要大力地发展,而价格降低的产品,企业需要根据市场来进行合适的减少。投资的变化情况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快速地传递到银行,对于生产链短,生产时间短的商品来说,价格的增加,相应的商品利益就会增加,银行在这样的状况之下会对信用贷款的利率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得企业可以通过银行贷款获得投资资金,为实行货币政策提供了经济的支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相应的货币政策可以优化产业的结构框架,降低企业的风险。最后,货币政策对于市场中商品价格的稳定有着很大的影响,稳定商品价格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一般而言,在市场范围内,价格表示产品的价值,而在社会中,也是根据价值这一标准来实现相应的资源配置目标的。正因为此,在允许的合理范围之内,价格的变动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刺激资源的分配,使得分配更加合理,推动社会资源的价值实现最大化。可是,当全部商品出现持续涨价的情况时,通货膨胀就会出现,这个问题的出现一方面会让购买者的购物花费提高,而另外的人则会获得更为乐观的效益,这会使得固定收入的人群有更多的损失,生活质量会由此降低。此外,由于货币的贬值,债权人会因此有不合理的损失。与此同时,购买力的直接降低会让每个部门消耗更多的货币进行消费,内部资金的储备会缩减,经济的发展会进一步受限。而实行货币政策,可以很大地减轻和防止通货膨胀的产生,应用利息提高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延长货币的使用时间,同时,也可以降低贷款规模。央行可以根据金融市场调控货币的供给规模。

四、结语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中国的经济政策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价值越来越大,正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或者矛盾都可以有效地化解,帮助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健康发展,经济政策完美地体现了其自身的优势以及成效,为了更好地进行国民经济行政管理,有必要将经济政策纳入经济研究的重点内容里。

猜你喜欢

财政政策国民经济货币政策
预算执行紧缩下的积极财政政策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北斗导航助力国民经济发展换挡提速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下半年促经济稳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