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研究综述

2021-01-13□文/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市场化要素效率

□文/ 李 江

(海伦堡中国控股有限公司 上海)

[提要] 创新要素具有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科技进步以及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因此完善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有利于提高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形成优势产业结构,降低交易成本,产生并释放巨大的市场活力,促进技术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本文首先阐述学者们对创新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其次对区域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最后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以期为我国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体制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随着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的出现,技术不断发生变革,也与经济社会不断深度融合。各国进入空间结构优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期,创新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强调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是国家总体发展的核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将起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两个关键点之一。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分配制度和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它明确了要素市场体系的建设方向和重点改革任务。中央政府此时发布关于要素市场分配制度和机制改革的重要公告,目的是打破要素市场的流动壁垒,提高要素市场中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激发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在改革市场化分配制度和创新因素机制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问题引起国家各部门的关注。

创新要素——尤其是人才和资本要素,具有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科技进步以及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因此完善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使市场在资源分配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建立完善、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破除阻碍人才、资本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扩大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优化配置结构,实现创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有利于提高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发挥资源优势,从而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结构,降低交易成本,带来充分的劳动力和产品市场,释放巨大的市场活力,促进技术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一、关于创新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

20 世纪初,熊彼特从经济学角度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创新的概念。他认为,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他还进一步将创新分为了五种情况:新物品的提出;新生产方法的提出;新市场的开发;新原料或半成品来源的发现;新产业组织的形成。

现代创新研究的创始人Freeman 提出了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并完善了创新主体,他指出,创新的主体不仅是企业,而且还涉及政府、大学和其他科研机构以及其他中介组织。他还指出,创新取决于政策体系和体制框架。区域创新理论是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与现代区域经济理论相结合而产生和发展的。Cooke(1992)阐述了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他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指由地理上相互联系的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组成的区域组织系统,这个系统在产生创新的同时也支持创新。在特定区域内创新能力的形成不仅需要利用产学研互动和企业间的交流,还需要诸如社会资本和文化之类的区域资源。

吴朝影(2015)总结得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将创新和技术变革视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区域创新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特别是内生增长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将技术进步的内生化,使得研发活动不再是外生变量,并且对创新的产生机制及其决定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学者们考察各省域的科技创新效率及各种影响因素对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提供了依据。

二、关于区域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研究

创新要素包含了创新主体、创新资源以及创新环境三类,其中创新主体是指参与区域创新的主体,包括大学、企业、研究机构和政府;创新资源指区域创新中受到支配的客体,主要包括人才要素、资本要素、知识信息等;创新环境指有利于开展区域创新活动的相关政策、制度环境和创新文化氛围。

区域创新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资本、技术、氛围等创新要素的支持。然而,单个创新要素的聚集不仅会导致区域创新的边际收益递减,某一个创新要素的过度集聚还可能会挤压另一创新要素的集聚空间,以及锁定创新要素的配置能力在单一要素层面。合理的创新要素配置结构和有效的创新要素配置方式,已经成为了区域创新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

创新要素的配置不仅包括科技人员和研发资本等投入要素的配置,还包括影响创新能力的要素与要素主体之间的组合和比例关系。创新要素配置在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及内涵。其中,微观层面的要素配置表现为创新主体内部的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投入的规模,创新要素投入与产出的比重等。中观层面的要素配置表现为创新主体开展创新活动的过程中,利用技术、资本、人才等资源要素,形成的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及要素配置情况。宏观层面的要素配置表现为区域内各创新要素的配置情况以及各区域间创新要素的流动情况。

要素配置市场化的核心是充分利用市场价格、市场运行机制,促进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戴魁早等(2013)基于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发现,市场化进程优化了资源配置,促进了技术进步并提高了科技创新效率。孙早等(2014)发现,随着市场化的不断完善,尤其是转型经济体从追求数量增长到经济发展质量的逐步转变,凸显出创新要素市场化对科技创新活动的促进作用,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完善,并开始引导科技创新要素的合理流动和分配,市场运行体系的升级将促进科技要素的效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平稳过渡。白俊红等(2016)研究发现,区域之间技术创新因素的自由流动可以显著提高区域创新效率,但在中国“渐进式”的市场化进程中,技术要素市场存在明显的扭曲,如若消除科技人才市场的扭曲和资本市场的扭曲,可以实现中国创新生产效率的提升。

三、关于政策干预对要素配置及创新效率影响的研究

过度行政干预与政策管制会导致要素错配。De Melo(1977)建立一般均衡模型,定量研究要素错配问题。Hsieh 等(2009)认为如果要素流动不存在障碍,年均全要素增长率可提高两个百分点。以往大量研究考察了行政干预、资本扭曲、出口贸易比重、产业集聚程度、境外投资额对要素错配的影响,学者们认为是不完全竞争市场环境导致了要素错配,如经济结构失衡、行政垄断和制度的束缚,尤其是过度行政干预与政策管制。

不恰当政策干预将扭曲市场资源配置,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将要素配置完全交给市场,合理的政策干预能减轻要素错配并提高生产率。例如,对外投资政策可以加强企业竞争,引导国家之间的资源自由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并提高要素生产率。刘贯春等(2017)使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标准偏差来描述资源错配的程度,并结合工业企业和地级市的数据来检验最低工资制度的影响,发现增加最低工资可以提高低全要素生产率企业的效率并促使其退出市场方法,减少了要素错配。也有研究以特定政策出台作为准自然实验来讨论政策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例如,2009年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旨在提高资本配置效率,西部大开发战略通过企业税收优惠来优化资本配置。田红宇等(2019)政府和市场在技术创新发展中具有协同效应,政府和市场可以在区域技术创新效率上纠正彼此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

四、总结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于完善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相关问题已展开较为全面的研究,并普遍认可政府在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以及提高科技资源创新效率中的作用,但仍然存在如下不足:(一)国内外学者已提出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若干优化措施,但缺乏关于区域的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系统性的、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二)国内学者对于区域创新要素配置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缺乏把国内其他区域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的研究。

猜你喜欢

市场化要素效率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跟踪导练(一)2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
“钱”、“事”脱节效率低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