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隈研吾建筑理念下的石头纪作品浅析★

2021-01-13郝书坤杨可欣李欣颖李思雨

山西建筑 2021年18期
关键词:腾冲石头建筑

郝书坤 沈 航 杨可欣 李欣颖 李思雨 张 丹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1 隈研吾与石头纪

1.1 隈研吾理念分析

日本大多数的建筑设计师仿佛都特别注重自己所设计的建筑作品与周围大自然的联系,其中的安藤忠雄就十分注重这点,他曾经提出建成的建筑必须要满足三点要素,其中“自然”则是他格外强调的,这所指的自然并非是原始的自然,而是人所安排过的一种无序的自然或者自然中概括而来的有序的自然[1]。而与之并肩的日本的另一名建筑设计大师——隈研吾也曾经提出过类似的概念,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负建筑”。

隈研吾是当今世界建筑师领军人物,而他作品中的美好就好像与自然本就是一体,每一次建筑作品的建造却好像不是人工的打磨,而是来自自然的生长,毕竟从土地中自然生长出来的东西,更能展示其自然的美好。他的作品与大自然浑然天成,也因此其作品受到大众的喜爱,其中建成时间离我们比较近的,并且可以被称为是“负建筑”的典型,“云南腾冲——石头纪”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1.2 作品石头纪介绍

云南腾冲的石头纪是一个温泉类的休闲度假酒店,有人曾经说过即使你可能看腻了腾冲的星空,但在石头纪的庭院里,你依旧可以守着晨曦日落,在这里,感受自然并且享受与平时不同的平静,这一切都更能表明隈研吾追求“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2]。

石头纪是建筑师隈研吾用石头建成的一座座的小房子,这个小房子也是隈研吾第一次将自己的“负建筑”理论体现其中的作品。这个作品位于腾冲滇滩云峰村,云峰山原始森林公园脚下,从远处看上去,石头纪就像是一个个伫立在天地间的精灵碉堡,这所有的一切都融入到了腾冲的这块秘境般的乡野之地。“天人合一”,远离世俗,当石头屋连成片的时候,就好像将这片天地与外界的尘世隔离开来,所有的一切取自于自然,加以改造后,使其变得更加美好,然后又回归于自然,大概这就是设计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石头纪又叫The lost stone,这个名字会让我们想起《红楼梦》中那个被人遗忘的石头,神秘又有世俗的美,在每个清早和夜晚,石头纪的建筑在山脚的雾气中,朦胧而又缥缈,感觉在这里,时间仿佛消散,随风随雾而去,四周十分安静。这种感觉与隈研吾的《负建筑》中提到的观点:建筑和周围环境的融合是相互印证的。在房子里感觉可能没有那么强烈,但是走在清晨的荒野里,你必然可以感觉到这种无缝的融合,那是自然与设计的完美融合。

石头纪中的房子是用石头贴片制成的,所有的线条和规则都有着隈研吾的个人特色,在腾冲湛蓝的天空下,房顶的、脚下的石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而在夜色下又闪着温润的光。顺着石头纪的小路,或许可以走到背后的灵峰山深处,石头纪仿佛与背后的大山毫无分界,它们相映成趣,勾勒成彼此相融的艺术品。

石头纪的结构非常特别,它是来自附近采石场的石板,石板的颜色深浅不一,不仅在建筑的墙面、屋顶上和花园里,就连在周边其他的地方也能在不经意间看到这种特别的材料,这就是隈研吾的建筑材料选择理念——就地取材。腾冲的山上本就多石头,所以石头纪所使用的就是这其中的四种石材:武定砂岩、施甸米黄、云龙青石和腾冲本地的火山石。

1.3 隈研吾与石头纪

在许多有关被冠以日本著名建筑师的隈研吾的设计思路的论文中可以发现其实他们都会有一些共同点,并且加以分析,他的设计大多都会以“道”文化为载体,营造出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有天、天上有月[3]的居住空间,石头纪也是这样,从这个温泉类的休闲度假酒店的布局就可以看出来。

隈研吾曾经自称比贝聿铭更追求自然,他也曾经说过“无法与大地割裂开的,才是建筑”。他的“负建筑”理论对于西方传统建筑来说,可以说是离经叛道的。但他依旧执拗的认为他的建筑应该谦逊地矗立在它所在的环境。在腾冲的石头纪,除了葱郁的高山杜鹃,以及引来的水源,没有再多余的装饰,就连每个建筑所处的位置都依着地势,让这个设计在自然面前是谦逊的,因此是可以相融的。

其实可以说“石头纪”是隈研吾与云南的不解之缘。听说一开始听到这个项目的时候隈研吾是拒绝的,但是最后还是同意了,并且成就了“石头纪”的精彩。有人问他,为什么之前拒绝,但是最后还是接受了呢,隈研吾说:“我并没有拒绝,只是当时对云南这个地方没有概念”[4]。隈研吾出现在腾冲的时候,正是腾冲改造的正激烈的时候,而隈研吾正是在合适的时间,来到了恰好的地点,给予了云峰山的石头纪灵魂。

那段时间隈研吾不是在中国,就是在去中国的路上,为了石头纪,隈研吾先后来了腾冲3次。从2008年—2010年,每个月的6号他的设计师团队都会到中国来,北京、上海、腾冲之间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会躺在腾冲的庭院里面,仰望一望无际的天空。

石头纪建成之后,隈研吾也曾经回来过,站在云南腾冲的山上,透过云峰山上飘起的雾气,看山下的石头建成的石头纪,也曾热泪盈眶。石头纪对于隈研吾来说,有着不一样的含义,在我看来,石头纪可能是隈研吾的作品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实现《负建筑》中他所提出的论述的。

有一首写给石头纪,写给隈研吾的诗——《白日梦FLOWER|写给隈研吾石头纪的一封情书》。诗中写道:石头被遗忘,石头里长出了另一种石头,石头以另一种面貌重现了自己,石头盛开成自己晶莹的花朵。有时,石头会忘了外面的世界,轻盈如棉絮,仿佛荡漾的柔情,穿过坚硬的时光,唯一,但并不孤单。因为有我(花)如约而至,春雨绵绵的日子,小花在雨中舞蹈,石头在雨中酣睡,小花伴着石头守着沉默,灿若星空,星空下,石头拥着小花惜语如金。

隈研吾的设计思想是符合当今社会现状的先进思想,崇尚自然和简约的设计理念是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研究和学习的。同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创新,使之成为长远发展角度看极具可实施性,环境极为友好的设计方式。

2 建筑材料的选择

2.1 隈研吾建筑材料的选择理念

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千城一面”的问题愈发严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几乎在哪座城市,抬头都只能看到形态相似,材料一致的高楼大厦。城市自身特有的文化仿佛被设计规划者们所遗忘。甚至就连处于城市边缘的乡村,都统一的盖起了小楼房,做成了农家乐失去了当地的特色。因此,建筑如何传承和表现当地地域文化,也成为了中国当代设计规划者们努力的方向。在建筑如何更好的融于环境这个方面,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有着很深的造诣。他将本土的文化与现代的建筑理念融合的恰到好处,例如:长城脚下的公社——竹屋、中国美术学院民俗艺术博物馆、知美术馆(成都)、Z58(上海)等等。在这些作品中,他运用了多样化的材料,不仅仅局限于当下流行的钢筋水泥混凝土。运用多元化的技术手段,让建筑在环境中不再突兀,使其“生”于自然。

隈研吾建筑材料的选择理念在上述诸多的实践项目和著作采访中都有所体现——随着自然环境和场地需求的变化所表现出的建筑表达都以“自然”为核心。由此出发,隈研吾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理念在实践项目中不断地探索与深入,因此也形成了其独特的观念。他认为材料是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媒介,应该体现出文化特征与地域特征,同时,材料作为构成建筑的重要元素,也是人与建筑的媒介[5]。材料的选择多种多样,人们可以从材料的材质、色彩、触感等方面来认识和感知建筑的形态。不同的建筑材料也有不同的组合和呈现方式:规则式的拼接、扭曲的交错的缠绕、镶嵌式拼接等等。与当地的地域文化结合来选择不同的材料,从外观和文化底蕴上都能与周围自然环境相结合,使建筑在场地中不是一个孤零零的个体。可以说,隈研吾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理念的根本来源是其建筑理念。

根据隈研吾建筑应融于场地的“负建筑”理论延伸,他喜欢结合场地来选择建筑材料。不论是自然材料例如竹子、木材、石料……还是高新材料例如橡胶、玻璃金属板等等,通过这些材料本身的性质和特色将建筑和场地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2.2 隈研吾中国本土作品建筑材料选择分析

2.2.1 长城脚下的公社——竹屋(北京八达岭)

竹子——隈研吾认为竹子是中国的符号和象征,竹子也和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诗句中都表达着诗人对隐居竹林的向往。竹屋所在的场地坐落在长城脚下的山野间,“青山合拱,竹树环合”,隈研吾在竹林中获取灵感,因此,竹成了竹屋的主要用材。

2.2.2 中国美术学院民俗艺术博物馆(浙江杭州)

瓦片——对于一所位于杭州的建筑物来说,瓦片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建筑材料来使用最合适不过了。隈研吾对于这所博物馆的出发点便是“感知土地”。这片场地原是一片茶园,周围是起伏的坡地,如果要“感知土地”,那么最好的方式便是延伸融入。通过将建筑的楼层延伸到上下起伏的坡地上。平面布局几何划分成平行四边形的单元,来适应地形的细微变化。每一个单元都有独立的小的屋顶,这样外观看起来就像是一片瓦片屋顶的村庄。室外墙壁上覆盖了用不锈钢丝悬挂的瓦片,调整了进入室内的光线。立面和屋顶上的旧瓦片都来自于当地的住宅。瓦片的尺寸不一,帮助建筑更好地融入了土地的自然环境[6]。

2.3 腾冲的“石头纪”

2.3.1 腾冲与石头

腾冲位于云南省,地处于遥远的中缅边境附近,是一座小而美的极地边城。尽管腾冲古城毁于抗日战争的炮火,但城中的石头经历了战火岁月的洗礼后以一种经历者的姿态诉说着腾冲的历史文化。可以说,石头与腾冲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

2.3.2 石头纪

腾冲石头纪坐落于云南云峰山原始森林公园。西侧的云峰山,是徐霞客笔下的灵山福址,也是明朝天子心中的龙脉所在,山顶的道观烟火不息……晨闻鸟鸣虫乐,夜观繁星缀月,四时四季景不同,空谷幽兰,郁郁青青。在云峰山这座迷城之中,隈研吾将对这座极地之城的情感融入到石头纪之中,秉持着其一贯的思想理念“与建筑共生”,就地取材,以腾冲云峰山上的主要石材为创新材料设计并对其精雕细琢,让这个建筑群中的每一栋建筑都有着自己独特刚毅的品质。

隈研吾被腾冲大自然的奇妙工艺所折服,在建筑外部,他选择了6种云南的石头,35种规格,210块石头作为外部,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封闭式建筑,形态不一但相互契合,与自然和谐。仔细探索,仿佛漫步在千年之前,与古人同住,石林相交,都是大自然的杰作。每一块石头在分裂的瞬间,隐于云峰山中的石头纪,就像是在未来世界里的天外来客,在腾冲这个极地边陲小镇里闪烁着历史与现代交织的光芒。

不仅如此,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石头纪的室内设计部分,还融合了腾冲25个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酒店内部装修以红、蓝、棉、麻、明黄色竹木为主。细节用少数民族的装饰元素用鲜花和滚边装饰,使建筑内外相互交融。

隈研吾将他的“负建筑”理论与中国传统的“道”文化相结合,利用腾冲本土的历史文化优势,采用了当地特色石材,设计出了这座宛若从土中生长出的图腾——石头纪。

3 石头纪的“原创性”及当代意义

3.1 原创性

“原创性”是全世界对万件事物最原始的理解,在社会意义上被称为信息通明——通则一目了然。在建筑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建筑非常具有渗透性,石屋是用石头建造的,板房是用木头建造的,在“建筑表皮”的概念开始出现之前,一切都很清楚。作为一种维护手段,建筑的立面不仅限制了内部空间,还限制了相邻的外部空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巨大增长,现代建筑需要满足功能的必然“大容量”。“超高层建筑”因此出现。另外,建材的迅猛进步使得建造高楼的想法得以付诸实际,通过运用钢筋水泥、玻璃、预制板等材料,对建筑外立面及建筑层高的追求日益高涨。古来的建筑用材,如石材、木材等建筑材料,因这些建筑用材的造价高、供应小,在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为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逐渐被新型材料所代替。然而,人们的审美和文明需求不能停止生活在城市中充满钢筋水泥的森林,这样的趋势使建筑师在施工混凝土建筑时要穿上外衣,称为建筑表皮,就像建筑的混凝土表面一层石、木,才能赋予建筑特色。这样的做法治标不治本,它实际上破坏了建筑的“独创性”。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下,隈研吾并不赞同大主流的想法,他探索将建筑回归本源,并保证能同时满足现代建筑的功能需求。

3.2 石头纪的原创性

位于云南腾冲的石头纪完美体现了隈研吾对建筑“原物性”的追求。他曾在《自然的建筑》一书中写道在他的某一作品中使用了一种全是孔的石材料,对这种石材他对其作用说到:1)小孔进行具有明显弱化,软化以及物质,将环境与物质文化融为一体的作用(光滑的瓷砖企业显得“太强势”);2)使物质和空气相互交融,相互交织;3)孔洞能够可以向我们展示自己物质的纵深感;4)“布料”能舒适身体,安慰人,是因为布料上有很多“洞”。同样的,石头纪也采用了类似的天然石材。他用一种质朴而回归原始的方式将建筑与环境融合。

石头纪让人感到这是一群从山谷中生长出来的石屋,全是石头,而不是砖头,以石头为墙,以石头作顶,以石头修路。所有的石头都是用大小不一的切片混合而成,没有多余的手法,是一片原始天然的土地的呈现。城市综合体采用武定砂岩、大理石、香格里拉白玉、石店米黄、云龙青石和腾冲火山石六大主石。为了形成自己不同的墙体,专门设计了108个不同尺寸、厚度和不同石材规格,以匹配色调和镶嵌不均匀使得没有建筑独树一帜不可接近,反而让人很容易产生亲和感。房间的内部不像从外面看到的那样方。向下延伸的屋檐形成自然过渡到墙壁,与邻里屋檐并排交错,形成一种内屋间线向内收敛的舒适檐口,只有空落落的压迫感,沿袭了日本人生活空间的“版本”。同时,在设计上,隈研吾融入了一大批道教文化,在户外设计中采用具有特征和象征意义的方法,其中道教天人合一,无成就者的精神得到了体现。

3.3 石头纪的当代意义

石头纪的存在使人与建筑,建筑与自然,人与自然的三者关系得到了更好的体现与升华,也不断促使着建筑界和建筑师思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8]。他完美展现了隈研吾建筑师内心所追求的负建筑,即不停地削弱建筑的存在感,使其与环境融为一体,成为环境的一部分,但同时又满足人对建筑功能性的需要。同时,石头纪的建造无不时刻唤醒世人对腾冲当地地质文化的重拾。腾冲境内存有火山群,其地貌特征及地质形态多样,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瑰宝。石头纪巧妙的将石材应用于建筑体,呼应了当地独有的地质,同时也再次强调了腾冲当地的文化特色与其重要性。

4 结语

德国文学大师席勒曾说: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般飞逝,过去永远静止不动。关于建筑的思考人类一直处于探索的道路上,隈研吾的“石头纪”为未来建筑与环境,建筑与人类,人类与环境的思考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从根本上唤醒了人类对于建筑外立面以及建筑用材的认知与使用。依附于自然的建筑设计在不同的环境中都将带给受众群亲近自然的身心体验。建筑不应是独立存在的,建筑与环境相融合,相辉映将是未来建筑建造领域不可阻挡的趋势。

猜你喜欢

腾冲石头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云南腾冲:农旅融合促发展
腾冲 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上的璀璨明珠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别小瞧了石头
建筑的“芯”
石头里的鱼
腾冲大救驾 —云南十八怪之一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我可以向它扔石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