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畜牧生产设施装备发展分析及对策
——以浙江省为例

2021-01-13俞佳妃杨金勇高慧朱启崔艳军毛家真王翀

饲料博览 2021年1期
关键词:畜牧业畜牧畜禽

俞佳妃,杨金勇,高慧,朱启,崔艳军,毛家真,王翀*

(1.浙江农林大学集贤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浙江省畜禽绿色生态健康养殖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动物健康互联网检测技术浙江省工程实验室,杭州311300;2.浙江省畜牧技术推广与种畜禽监测总站,杭州310021;3.嘉兴市秀洲区畜牧兽医监督管理局,浙江嘉兴314001)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实现农民生活富裕、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产业。据测算,到2035年,我国畜牧业总产值占比将从30%提升到52%,成为我国第一产业的主导产业[1]。农业农村部在《关于加快畜牧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中提出统筹设施装备和畜牧业协调发展,着力推进主要畜种养殖、重点生产环节、规模养殖场(户)的机械化,到2025年,力争畜牧业机械化率总体达到50%以上,主要畜禽养殖全程机械化取得显著成效[2]。因此,畜牧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设施装备对于发展现代化畜牧业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畜牧生产的效率,然而,我国畜牧生产设施装备的研发和应用仍十分落后,严重制约了我国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以浙江省为例介绍了畜牧生产设施装备的发展现状,对畜牧业机械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畜牧业机械化的措施与对策

1 畜牧设施装备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畜禽养殖规模程度迅速提高,但仍以中小规模养殖场(户)为主体,畜牧业机械化总体水平为33%,远低于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67%)。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畜产品的需求量急剧增加。根据计划,到2020底浙江省生猪存栏量要达到542万头以上,万头以上猪场70家以上,生猪产能恢复到2017年的水平。到2022年,全省计划新建万头规模猪场120家以上,预计生猪年产能达到1 400万头以上,生猪自给率达到70%以上。面对生产的急剧上升,需要有大量配套的养殖设施装备和技术力量支撑。2018年,浙江省有畜牧生产各环节机具4.99万台(套),其中青饲料收获机0.18万台(套)、牧草收获机0.12万台(套)、饲草料加工机械2.49万台(套)、畜牧饲养机械1.72万台(套)、挤奶机0.05万台(套)、剪羊毛机0.003万台(套)、畜粪处理设备0.22万台(套)[3]。不仅畜牧生产机具总体数量少,在细分领域更是严重不足。《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号)明确提出,到2025年畜牧养殖机械化率达到50%左右。而浙江省规模养殖场整体设备使用效果还不十分理想。据不完全统计,各畜种多环节设备使用效果较好及以上未能达到90%,其中生猪养殖场设备总体使用效果最差,机械化率30%左右;其次是禽类养殖场,机械化率在40%左右。浙江省畜牧机械化实施过程中凸显出三大特点:一是各生产环节的机械化程度不一致,比如牛羊养殖中的挤奶环节机械化率接近100%,而养殖环节中的饲料投喂、废弃物收集与处理等环节的机械化率则不高;二是大型规模畜禽养殖场设施装备发展较快,中小型畜禽养殖场设施装备水平相对滞后;三是由于政策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废弃物和臭气处理设施装备越来越引起养殖场(户)的关注,但由于缺乏政策推动力,养殖场(户)虽有购置意愿,但实际购买能力有限,购买者较少。因此,为进一步提高畜牧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必须加快畜牧业机械化的推广与应用,提高畜牧生产现代化水平,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加强畜牧设施装备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补贴目录不完善

2020年,浙江省列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的畜牧机械设备有6类18个品目,其中饲料(草)加工机械设备5个品目[即铡草机、揉丝机、饲料混合机、颗粒饲料压制机、饲料制备(搅拌)机],饲养机械设备4个品目(即孵化机、送料机、粪污固液分离机、环境控制系统),畜产品采集加工机械设备2个品目[即挤奶机、贮奶(冷藏)罐],废弃物处理设备3个品目(即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备、有机废弃物好氧发酵翻堆机、有机废弃物干式厌氧发酵装置),养蜂设备中的养蜂平台和其他设备中的3个品目(即水帘降温设备、畜禽粪便发酵处理机、有机肥加工设备)。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相对滞后,一些新型且急需的畜牧机械,如猪用节水阀、牵引式刮板清粪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备、牛马修蹄装备、畜禽智能化监测设备等,不能及时纳入购置补贴目录中,有些设备虽已纳入,但由于产品价格高,而补贴额有限,无法起到促进农户消费的作用,存在“需要的不在目录中,在目录中的又补贴太少”的问题。

2.2 投资能力有限

购买一台新型的机械少则数千,多则上百万,购置费用较昂贵,而农机具购置补贴比例较小,对于农户而言,本金有限,银行贷款可获额度小,无法拿出足够的现金用于购置新型机械,且购置一台新型机械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回本,因此养殖户考虑成本后,降低了新型机械的购买欲望。

企业生产成本高且一台机械生产后需要足够空间用以储存,产品销售数量有限,假如不能及时售卖,不仅是对机械的浪费,而且也加剧了企业的负担,因此生产企业在考虑市场的前提下,难以扩大机械设备的生产,反而减少了生产投入。

2.3 创新意识缺乏

部分养殖户缺乏对补贴政策的了解,对新型养殖设备认识短浅,多重视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目光,害怕购买新型机械后无法操作、在生产中无法获取更多利益,没有认识到机械对于生产的巨大帮助,而是一味的否认与拒绝。还有一部分养殖户由于用地政策受限,无法扩大圈舍,使机械无法有足够空间进行工作,造成“有机难用”现象。但这些现象归纳起来还是缺乏养殖的创新意识和知识储备。

2.4 农机畜艺融合程度不高

畜牧业专家多注重畜禽的健康增产,虽然现在也开始关注研发成果产品机械化的推广,但由于专业的限制,农机科研人员与畜牧专家在整体上缺乏有效的配合,农机畜艺的联合开发机制尚未建立,研究机构缺乏,从业人员也严重不足。另外,研发的产品主要以喂养、喂水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主,对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管控环节的设施装备研究应用还较少,这也与当前国内畜禽业尖端数字设备人才严重不足有关。

2.5 机械生产企业竞争力弱

国内畜牧机械产业与发达国家先进的养殖设施生产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高端化产品领域。自动化喂料、自动化清粪、智能化控温已成为大型养殖场不可缺少的设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管理分析等信息化技术实现科学饲养已成为常态,但浙江省高端机械产业一直被国外品牌所垄断,与国外品牌相比,浙江省养殖设备生产企业整体规模不大,较少有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产品功能相似,趋于同质化。虽然近几年情况有所改善,但受限于整个行业基础和技术水平的影响,无法实现质的突破。北京国科诚泰农牧设备有限公司对国内485个牛场的调查结果显示,70%的牧场未使用全混合日粮(TMR),且应用的TMR中65%为外资品牌。从产品技术上看,国内厂家以模仿外资品牌为主[4]。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浙江省的牧业机械生产企业数量不足80家[5],且整体水平较低,存在养殖设施工程各环节发展不均衡,养殖工程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水平较低,关键养殖设施工程技术的基础性研究体系不健全,养殖设施配套性差,养殖机械的适用性和可靠性较低等问题。

企业缺乏研发基础,人才不足。浙江仅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和温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有关于畜牧业相关的专业,畜牧机械相关课程设置数量较少和招生人数有限,使浙江省的畜牧农机人才严重不足[6]。产学研结合仍不够紧密,科研单位或高校与生产企业的对接不畅,研究成果无法从理论走向生产,较少有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且部分企业的畜牧机械生产仅为副业,在创新环节投入资金少。

2.6 地区政策不同

2014年,宁波市高塘岛不少农民得到一个好消息,即购买江西某品牌的收割机可便宜1.8万元,警方调查发现该优惠是由于台州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江西某机械公司联合,将机械贴牌成江西某机械公司制造,骗取国家补助[7]。这桩案件究其根本是购买江西某机械公司生产的收割机政府会进行补贴,而台州这家公司生产的机械没有纳入补贴范围,为谋求利益,进行骗保。不同地区对机械的补贴力度不同,这种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利润,机械生产企业获利不是采取薄利多销的形式,政策补贴不仅可以加快企业发展,还可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2.7 售后服务意识不强

浙江省当前少有品牌性、高质量的养殖设备厂商,部分机械生产企业多关注于机械设备制造而忽略了售后服务,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使用户在购买机械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无法及时彻底解决,给用户生产造成较大损失,降低了用户的信赖与公司口碑。这又导致用户使用新技术、新设备的意愿变弱,阻碍了畜牧设施设备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而售后技术服务的缺失又和缺少相应技术人员有很大关系。

3 措施与建议

3.1 更新完善农机购置补贴目录

对不在补贴目录但畜牧业发展急需的大型机械如猪用节水阀、牵引式刮板清粪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备等进行“首台套”试点工作;不同设备补贴力度应考虑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成本,部分设备水资源、电能能耗过大,应进行适度的额外补贴。如果目录中没有的,可建立“申请”制度,避免一刀切。

3.2 出台扶持政策

当前浙江省内规模养殖场设备生产厂商呈现区域性分布并且差异较大,还未出现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养殖设备生产企业。数字化监控设备中的视频监控设备多以海康威视为主,其他设备生产厂家多不相同。养殖设备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设备生产企业,在保证设备质量、养殖场生产安全的基础上,政府应尽力推进养殖设备企业的发展,给予一定程度的购买补贴,给予一定的科研经费,降低企业研发成本,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对于研发出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机械的企业,应进行表彰以及对该机械的试用与推广。制定并切实实行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发展。

3.3 提高养殖意识和创新能力

可以聘请相关的畜牧业养殖专家和农机、信息化专家进行宣讲,通过开展观摩会、培训班,定期进行畜牧新机械的宣传等活动,引导养殖户转变传统的养殖观念,提高畜牧生产机械化程度。对养殖设备生产企业和相关科研院所给予一定的科研经费,降低研发成本,促进技术创新;对于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设备、新技术和新产品,应给予一定奖励;对于研发出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的设施设备,可设立一定补助用于该设施设备的试用与推广。

3.4 加强农机畜艺融合

农机和畜牧业的结合一直以来都存在结合难的问题,加强畜牧、农机融合,开发出新的生产设备、生产技术,才能进一步高质量带动产业发展。特别是要依托高校,在畜牧兽医专业开设畜牧机械相关课程,实现专业融合,培养所需专业人才。加快畜牧农机技术应用研究,集中力量重点研究产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不断补齐短板。

3.5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加强相关政府部门与养殖户的沟通

由于农机、畜牧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部门,导致养殖户对农机补贴政策了解较少,因此需加大补贴政策宣传力度,加强相关部门与养殖户的沟通,积极引导养殖户用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浙江省畜牧农机发展中心多次组织相关单位开展新型机械设备的示范应用与产品性能评估,还组织畜牧、农机部门负责人参加农机博览会,现场观摩机械组成、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还应扩大办会规模,增加参与人员数量,不仅是相关部门人员,还应该宣传到每家养殖场(户),通过推广应用交流,改变养殖旧观念。

3.6 强化监督服务,提升用户信心

政府应筛选优良设备生产企业,发展省内优秀设备企业,联合建立正规销售渠道,在做好品质控制的基础上方便养殖场(户)选购设备、办理优惠政策等。此类正规销售渠道应当在省内各地区按养殖场种类及数量分布建立销售咨询点,同时在销售点处配合建立设备使用培训及维修点,从而建成集设备销售、培训与维护一体化的地方销售站点。不仅可满足养殖场设备使用需求,也能促进养殖设备生产企业良性发展。与此同时,应吸引畜禽机械方面专业人才进入畜牧机械销售渠道内就业,成为设备培训员或设备维修员,提高畜禽机械工作市场接受度并反向促进人才流入,发展养殖产业机械化。

4 小结

目前畜牧生产中存在养殖装配制造企业缺乏、生产能力不足、数字化应用程度不高等困难重重。在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养殖设施装备必须以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为主攻方向,坚持创新驱动和科技引领,加大协同创新和推广应用、优先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畜牧装备制造企业,加快传统装备制造向现代装备制造转变,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畜牧业畜牧畜禽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映像畜牧业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黑科技”打造畜牧健康管理专家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