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0例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结果倒置与临床疾病关系分析

2021-01-13肖春梅李富荣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肌酸激酶病种风湿

肖春梅, 郭 东, 李富荣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医学检验诊断中心,银川 750002)

肌酸激酶(CK)广泛存在于许多组织细胞内,但以心肌、骨骼肌、脑组织为主,它是由脑型亚单位(B)和肌型亚单位(M)组成的二聚体,组合成脑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BB)、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M)、杂合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K-BB 主要存在于脑、前列腺等器官,CK-MM 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CK-MB则主要存在于心肌。正常人血液中大部分是CKMM,少量CK-MB,而CK-BB 极少。正常血清中CK-MB 只占CK 的5%以下,理论上CK 一定大于CK-MB。但在日常工作中发现CK、CK-MB 检测结果倒置的现象时有发生,给检验人员和临床医师均造成一定困惑,不能准确向患者解释,并且干扰疾病的正确诊断和治疗。本文对工作中收集的CK、CK-MB 检测结果倒置的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K、CK-MB 倒置的原因与临床疾病的关系,为临床正确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心电图及临床症状排除心肌疾病的住院患者CK、CK-MB 检测结果倒置的血液标本60例(溶血标本除外),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2 h~86 岁,平均年龄42 岁。收集健康体检者血液标本6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38~78 岁,平均年龄58 岁。

1.2 试剂

血清肌酸激酶(CK)采用上海华臣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采用上海惠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试剂。

1.3 仪器

采用Sysmens ADVIA2400 或日立7600/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CK、CK-MB 水平。

1.4 方法

CK 活性采用速率法测定,参考范围0~190 U·L-1;CK-MB 活性采用免疫抑制法测定,参考范围0~25 U·L-1。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60例CK、CK-MB 检测结果倒置标本病种分布及构成

以病理结论和影像学、心电图资料为诊断依据,按疾病诊断对60例CK、CK-MB 检测结果倒置的标本进行病种分布统计,结果发现CK、CKMB 检测结果倒置主要分布在恶性肿瘤、早产儿、炎性疾病、脑损伤或脑疾病、风湿免疫病5 种病种中;5 个病种中,恶性肿瘤有25例,占41.6%;早产儿14例,占23.4%;炎性疾病9例,占15%;脑损伤、脑疾病7例,占11.7%;风湿免疫病5例,占8.3%。5 个病种中恶性肿瘤占比最高,其次为早产儿,见表1。

表1 60例CK、CK-MB 检测结果倒置标本病种分布及构成

2.2 不同病种患者CK、CK-MB 检测结果比较

恶性肿瘤患者的CK 检测结果与早产儿、炎性疾病、脑外伤或脑疾病、风湿免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恶性肿瘤患者的CKMB 检测结果与炎性疾病、脑外伤或脑疾病、风湿免疫病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早产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恶性肿瘤患者的CK-MB 高于除早产儿外的其他病种患者(P均<0.05),见表2。

表2 不同病种患者CK、CK-MB 检测结果比较(±s)

表2 不同病种患者CK、CK-MB 检测结果比较(±s)

与恶性肿瘤患者比较*P<0.05。

组别 n CK/(U·L-1) CK-MB/(U·L-1)早产儿 14 366.5±112.7 481.3±182.3炎性疾病 9 252.4±85.8 306.0±175.1*脑外伤或脑疾病 7 223.1±57.5 284.3±88.5*风湿免疫病 5 193.5±8.5 213.3±13.8*恶性肿瘤 25 158.3±29.3 231.4±85.2

3 讨论

CK 和CK-MB 是急性心肌梗死和肌炎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首选实验室指标。目前大多数实验室采用免疫抑制法检测CK-MB。其原理是在抗CK-M 亚基抗体存在的条件下,标本中的全部CK-MM 活性和50% CK-MB 活性被抑制,而CK-MB 和CK-BB 中的B 亚基的活性则不受影响。正常人血清中几乎不含CK-BB,故将CKB 活性测定值乘以2,即得CK-MB 活性[1]。该法是在假定标本中无CK-BB 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凡使CK-BB 活性升高的疾病均可影响CK-MB水平,使之假性升高。李瑞等[2]研究报道,因多种因素的影响,免疫抑制法检测CK-MB 活性时会出现CK-MB 假性增高现象。

本研究60例CK、CK-MB 检测结果倒置的标本,CK-MB 活性采用免疫抑制法进行测定,结果发现60例CK、CK-MB 检测结果倒置的标本主要分布在恶性肿瘤、早产儿、炎性疾病、脑损伤或脑疾病、风湿免疫病5 个病种;5 个病种中恶性肿瘤构成比最高,占41.6%,与马骢等[3]报道CK-MB 假性增高最多的是肿瘤一致。不同疾病患者CK、CK-MB 检测结果比较,各病种CK 检测结果与恶性肿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早产儿外,炎性疾病、脑外伤或脑疾病、风湿免疫病CK-MB 检测结果与恶性肿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庞丹凤等[4]对CK-MB/CK 倒置的标本进行CK-MB 质量检测,发现恶性肿瘤患者中同时存在CK-BB、巨CK1 和巨CK2。巨CK1 是酶与一种免疫球蛋白的复合物,通常免疫球蛋白是IgG 和IgA,偶见IgM,当形成复合物时,CK-MB 试剂不但不能抑制CK-M,且因计算时结果乘以2,更加扩大了误差;而巨CK2 是一种不正常低聚的线粒体CK,又称Mt-CK,Mt-CK 抗原性与CK-M 不同,抗M 抗体不能抑制Mt-CK,故形成CK-MB 的假性升高[5]。

国内外多项研究发现Mt-CK 在多种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尤其对于某些早期肿瘤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并发现了Mt-CK 与某些肿瘤病理分级、分期的相关性[6]。比如肺癌、淋巴瘤、乳腺癌等各种恶性肿瘤和一部分肿瘤化疗患者[7-8],在预后不好的患者中过表达尤其明显[9]。由此可见,由于恶性肿瘤患者同时受CK-BB、巨CK1 和巨CK2 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CK、CKMB 结果倒置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率最高,恶性肿瘤组CK-MB 检测结果也明显高于除早产儿外的其他病种组。

脑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BB)是评判神经元损伤的敏感性标志物,参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病理生理过程,是反映窒息缺氧程度及脑组织受损程度的重要指标[10]。本研究14例早产儿CK、CKMB 检测结果倒置主要发生在早产儿窒息、低体重儿等,造成CK-MB 活性假性增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胎儿产时窒息,导致脑缺氧,脑神经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害,造成组织中CK-BB 释放入血,外周血中CK-BB 活性升高,导致CK-MB 活力的异常升高。因此,新生儿血清CK-BB 的增高不能忽视,这种主要存在于脑组织中的同工酶在血清中出现可能是脑神经细胞损害的信号。如果发现早产儿CK、CK-MB 检测结果倒置,检验科应及时与临床沟通,提醒临床医生给予高度重视,以免延误患者病情。

CK-BB 主要存在于脑组织、胃肠道及子宫平滑肌中,脑组织中的CK 几乎全部都是CK-BB,正常人血清中无CK-BB 或痕量。当脑部组织发生病变时,脑细胞损伤、水肿,使血清中CK-BB增高,会干扰免疫抑制法CK-MB 的测定[11]。本文资料显示,60例结果倒置标本中有9例患有胃肠道等炎性疾病,7例为脑外伤或脑疾病患者,由于脑组织及胃肠道损伤使血清中CK-BB 增高,导致CK-MB 假性增高。

王爱华等[12]研究发现,采用免疫抑制法检测风湿免疫病患者CK-MB 活性时,由于风湿免疫病患者血液中存在已知、未知的自身抗体,这些自身抗体与CK 同工酶形成复合物巨CK1,抗M 的抗体不能抑制这些复合物,因此风湿免疫病患者CK-MB 出现假性增高现象,引起CK、CK-MB结果倒置。

综上,CK、CK-MB 结果倒置可在多种非心源性疾病中发生,其中恶性肿瘤发生率最高,其次主要发生在早产儿、炎性疾病、脑疾病及风湿免疫病等。采用免疫抑制法测定CK-MB 活性,易受患者体内存在的CK-BB、巨CK 及免疫球蛋白等因素干扰,出现CK-MB 假性增高现象,临床应用中发现CK、CK-MB 结果倒置时,应及时与临床沟通,以免延误病情或误诊。

猜你喜欢

肌酸激酶病种风湿
全科住院医师在风湿免疫科轮转时带教模式的探讨
风湿免疫病住院患者的抑郁与自杀风险分析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湖南省:按病种收付费新增胃息肉等54个病种
“新病种”等十五则
看病花钱,心里“有数”
我国全面推进按病种收费改革
探讨心力衰竭治疗前后心肌酶、cTnT、CRP水平的变化
1例脑梗死合并肌酸激酶升高患者病例分析
风湿宝风湿灵 从三四百元起步开始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