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Twin-block 矫治器治疗青少年骨性Ⅱ类错 合牙 畸形的疗效评价

2021-01-13闫娅霏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齿槽矫治器骨性

闫娅霏, 陈 龙

(银川市口腔医院正畸科,银川 750011)

Ⅱ类错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错牙合畸形,常伴有明显的颅面结构特征,如下颌后缩、下颌支长度不足等,由此进一步引发舌骨向后下移位及上气道结构性狭窄[1]。导下颌向前的功能矫治是纠正Ⅱ类患者矢状不调、改善侧貌的有效手段[2]。Twin-block 矫治器是苏格兰学者Clark 设计出的一种上下颌分离的功能性矫治器。该矫治器通过改变口面肌肉功能,促进牙牙合发育和颅面生长,纠正Ⅱ类患者矢状不调,从而改善侧貌。随着计算机三维数字化技术在口腔正畸学领域的发展,诊断设计及治疗发生了巨大改变。本研究采用数字化设备采集患者矫治前影像数据,通过3D 打印个性化制作数字化Twin-block 矫治器,对骨性二类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进行矫治,并对其治疗前后硬组织进行X 线头影测量分析,探讨该矫治器对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就诊于银川市口腔医院正畸科的患者中,选取上颌正常、下颌后缩的20例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9~13 岁,其中男11 名,女9 名。初诊时详细告知患者使用该矫治器的目的和可能引起的不适,患者理解并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1)SNA 正常,ANB>5°;2)无牙弓狭窄及个别牙反牙合;3)磨牙关系远中尖对尖或完全远中;4)患者处于替牙列晚期或恒牙列早期;5)无外伤史,无唇腭裂、无腭咽成形术及正颌手术治疗史,无颞颌关节疾病史及正畸治疗史;6)面部对称,张口度及开闭口型无异常;7)无夜间睡眠打鼾及日间嗜睡史,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无精神疾病史,患者健康状况良好[3]。

1.2 治疗方法

1.2.1 数字化Twin-block 矫治器的制作 治疗前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应用3-Shape 激光3D扫描仪采集数字化模型,并通过3D 打印制作模型(图1);将3D 打印模型放在牙合架上,通过面弓记录并转移患者咬合关系(图2);将牙合架咬合关系数据输入计算机,生成数字牙合架并设计矫治器(图3);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制作矫治器(图4);最后制作完成矫治器(图5)。

1.2.2 矫治器治疗 患者佩戴数字化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每天24 h 佩戴,说明佩戴矫治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充分配合。利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的双斜面引导下颌向前,其反作用力可抑制上颌生长。一般治疗4~6 个月时,切牙即可达到对刃关系,便可逐渐磨低上后牙牙合垫以便下后牙萌出,同时需注意保留上下牙合垫的斜面关系1~2 个月,以稳定牙弓的前后关系。治疗完成标准:磨牙Ⅰ类关系,下颌不能后退。当前牙建立正常覆牙合覆盖关系,磨牙建立中性关系且不能后退至远中关系,即达到矫治目标。矫治时间为10 个月。

1.3 X 线头影测量

本研究所有拍摄机器为头颅侧位定位曲面体层一体机,投照距离为148 cm;面部中线至X线胶片距离为20 cm,工作电压为63~81 kV,工作电流为4.5~10 MA。在治疗前后采用相同拍摄机器由同一名医生进行拍摄。采用数字化测量软件测量蝶鞍点-鼻根点-上齿槽座点(SNA)、蝶鞍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SNB)、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ANB)、覆盖(OJ)、上中切牙角(U1-SN)、下中切牙角(L1-MP)、有效下颌长度(Co-Gn)、下颌升支长度(Co-Go)、下颌长度(Go-Gn)、下颌平面角(FH-MP)和面角(NP-FH)。由同一名医生完成全部测量,于第一次测量后一周内进行二次测量,取平均值[4]。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治疗前后的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佩戴Twin-block 功能矫治器10 个月治疗前后分析结果见表1。治疗后ANB、OJ较治疗前降低,SNB、Co-Gn、Co-Go、Go-Gn 和NP-FH 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即下齿槽座点、颏前点明显前移,下颌骨长度明显增长。

表1 患者戴用Twin-block 功能矫治器10 个月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分析

3 讨论

安氏Ⅱ类错牙合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畸形,不仅矢状关系不调,同时还伴有上颌牙弓狭窄、不良舌习惯和口周肌群功能异常等。Twin-block 功能矫治器通过颌位改建,打破原有肌肉平衡,下颌位置重建在Ⅰ类咬合状态,从而刺激髁状突生长发育和下颌关节窝的改建,用于改善骨性Ⅱ类关系,并减小覆盖[5]。该类矫治器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作用机制是使下颌处于前伸状态,髁突和关节盘沿着关节结节后斜面向下向前滑动,关节盘前部和髁突前斜面对关节结节后斜面产生压迫性力量,从而引起髁突前部的骨组织吸收,而关节盘后部软骨表面和髁突后斜面将产生明显的牵拉性力量,经过一定时期后,颞下颌关节窝后缘可见骨改建形成,关节窝前移,最终达到矫治目的[6]。Paulsen 等[7]利用锥形术CT 观察到髁突后斜面有不同程度的新生骨组织,新生组织可以稳定存在,并且不管骨骺处于何种状态,髁突头部的骨膜及软骨都可以被激活形成新骨,以此达到疗效。X 线头影测量显示,使用Twin-block 矫治器6 个月后,髁突的后上部有“双轮廓”影像,即软骨增生、新骨生成、厚度增加。

研究发现[8],Twin-block 功能矫治器对下颌骨是持续的本体刺激,能最大限度地影响支持骨组织的生长速率和骨小梁的结构,使下颌升支甚至整个下颌长度均显著增加,从而使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面型迅速改善[9]。

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正畸的检查诊断和治疗设计过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三维数字化技术具有精确度高、真实反映三维形态、高效便捷、可视化和可操作性等优势,已经在广泛应用于检查诊断和辅助临床治疗设计等口腔正畸领域,极大提高了诊疗的精确性,同时为个性化正畸治疗提供了有效手段,增加了评测的客观性[10-12]。

本研究采用数字化Twin-block 治疗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采用3-Shape 3D 扫描仪及数字化设备设计加工矫治器,患者摘取方便、戴用舒适。通过10 个月的治疗,20例患者术后SNA、MP-FH 无明显变化,说明数字化改良式Twinblock 对上颌骨的作用较弱,不会改变颌骨的生长方向。SNB、NP-FH 增大,后缩现象得到改善,同时代表下颌生长的测量值Co-Gn、Co-Go、Go-Gn增大,说明下颌骨向前生长。有效的生长改良对面型改善及治疗效果的稳定更加有利。

综上所述,数字化Twin-block 能够有效达到治疗下颌后缩的目的。该矫治器既能保留传统的原理及技术,又更为舒适、精确。由于目前数字化设备昂贵且缺乏相应的专业操作人员,诊疗未得到完全普及,只能满足有更高就诊要求的患者。以后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希望能让更多患者接受到快捷、高效、美观、舒适的正畸治疗。

猜你喜欢

齿槽矫治器骨性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临床性能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直流无刷电机中齿槽转矩的能量分析
中医护理干预在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永磁同步电机齿槽转矩的优化分析
新型上颌垫矫治器治疗乳前牙反的临床应用
关节镜联合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早期疗效对比
永磁电机齿槽转矩分析研究
基于齿槽转矩优化的冷却风扇异响消除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