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汴京之围》的三个维度

2021-01-13徐幼军

全国新书目 2020年3期
关键词:金人汴京维度

◎文/徐幼军

《汴京之围》郭建龙 著天地出版社2019.7 78.00元

天喜文化出品,天地出版社出版的《汴京之围》,是作家郭建龙继他“中央帝国密码三部曲”之后的又一部精品力作。这部历史作品是一卷帝国衰亡史,一部成败启示录。作品的突出特点就是在一个宏大的历史架构下,以全新的视角观察中国历史上那一次最悲惨最羞辱的“靖康之变”。

之所以说此书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历史架构,在于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分别从宋、金、辽三方立场,梳理其各自不同的政治诉求和军事意图,这是一个全新的视角。而且对于北宋的失败,也从财政、军事、党争等角度,深入描述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使得读者对靖康之变有一个比较全面宏观的认识。

靖康之变是中国历史上十分少有的案例,略微有点历史知识的读者都会对这段历史的是非功过一目了然,也都会对这段历史的来龙去脉心知肚明。民间的注意力则集中于宋徽宗父子被掳掠后,南宋初年岳飞的顽强抵抗和与秦桧的是非纠葛。可以说没有一个中国人不知道大英雄岳飞是谁,可是谁都没有大篇幅地把这段屈辱、劫难的历史经过,以及大量的历史细节呈现给非历史专业的普通读者。

从一般读者到具备历史专业背景的读者,了解这一段历史,阅读相关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一种阅读刺激感受,主要兴奋点在于看宋徽宗、宋钦宗被掠走这个过程以及种种劫难,看这个帝国遭受的种种苦难,看这个王朝的每一个人遭遇的种种苦难。这些苦难让人记忆犹深,亡国之痛让阅读这些苦难的读者的阅读心情极其沉重。

《汴京之围》让我们看到当时的一系列历史细节:在皇帝举行投降仪式时,城内的官吏和百姓已经在南薰门内集合,他们摩肩接踵,比起前两天人数更加多了。从南薰门直到宣化门,道路的两侧都布满了香案,由于化雪,路上泥泞不堪,但为了通御车,人们专门拉来了新土,迅速将路铺平了。

皇帝投降完毕归来,刚到城门外,就有人认出了他的黄伞盖,民众哀鸿遍野,将消息传遍全城,山呼之声感天动地。见到皇帝后,许多人情绪激动,涕泗横流。马车上的皇帝也哭了,到了州桥,手帕已经湿漉漉的容不下更多眼泪,连话都说不出。郑建雄、张叔夜拉住马号啕大哭,皇帝也揽辔而泣。到了宣德门,皇帝才平定情绪,说道:“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万民了!”他的讲话引起了另一波悲哭声。

第二个维度是沉痛的道德批判,指责北宋昏君佞臣在道德上败坏,能力上缺失,谴责他们难逃历史惩罚的因果报应。这样的阅读也极具感情色彩,这种爱恨分明、是非立判的历史描述无疑是思想道德建设上必需的精神食粮。

第三个维度是深入探讨这次亡国之痛的各种原因,用以警醒后人。坦率地说,对靖康之变的深入探讨如果仅仅停留在文学和道德的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对历史人物的深刻剖析和对历史惨痛教训的纵深探寻,如果没有三五条鞭辟入里的历史解析,还原当时错综复杂的本来面貌,我们所期盼的吸取历史教训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汴京之围》在这三个维度上《可圈可点之处,既有作者对历史资料的耐心梳理、准确把握和细腻铺陈,也有冷静的思考。作者帮我们保存了诸多历史的细节,特别是在历史典籍中细心挖掘,借助于诸多历史文献,甚至于还原到当时的某一天,某一集团,某些个人的具体表现,这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里仅列举一些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的例子,第三维度请读者在阅读中仔细琢磨。

《汴京之围》作者郭建龙

书中列举了亡国屈辱的种种细节,皇帝为了满足金军的条件,要求大臣将家里的金帛都拿出来,诸王(皇帝的儿子)、内侍、帝姬(皇帝的女儿)也都按照这个要求去做。与此同时开封府尹贴出文告,要求富豪之家必须将所有金帛上交,偿还金军的索赔金额。金人的索求继续加码,在一天内提出三个新条件,第一是向金军供应一万匹马,第二是开始交割河北和山西地区,第三是要求宋皇帝提供一千五百多名少女劳军。开封府一共凑了七千多匹马,虽然不足万匹,基本上完成了任务,只是从此以后,士大夫都只能骑驴、乘轿、徒步,骑马的人基本上没有了。金人又提出所有兵器上交,在首都失陷时,由于溃兵们将兵器到处丢,许多都被百姓捡走了,于是开封府又发出了新的文书,要求百姓将武器都交出来,一并运送出城,运送武器的工作持续了好几天,才全交给了金军。宋军失去了马匹和武器,就再也没有了抵抗的能力,除了任人宰割不会再有其他的结局。金军围汴梁时,河北、山西等地区仍然控制在宋人手中的还有45个州,这45个州各有守将,如果金人将守将的家属控制住,对方就不敢反抗了。于是宋政府替金人把这些家属统统管制起来,可悲的是这些家属被弃置在院子里,连饭都不管,家属们在饥寒交迫中呼号着,他们本来是国家的功臣家庭,却由于皇帝的无能成了金人的抵押品,不仅如此,就连在宋人眼里都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金人索要绢帛一千万匹,皇帝的库房中就有一千四百万匹,皇帝下令军民将内藏的元丰库、左藏库、大观库所有的绢帛都搬出来,送到南薫门,移交给金军。原来保家卫国的军队和民兵都当起了搬运工,负责打仗的三衙(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司)专门派人监督搬运,还用旗帜区分各个队,防止放错了地方,就这样一天才搬了十万匹,也就是百分之一。

金人还要求宋朝提供国子监的书籍以及汉文的藏经,指名要苏轼、黄庭坚等人的文集以及《资治通鉴》,皇帝为了满足金人的要求,不仅把国子监的书送出,不齐不全的还要到书店里外购,以满足金人的要求。

宋朝皇家器皿都登记在《秘书录》里,金人得到了这本册子,按图索骥,要求皇帝提供册子里的古玩。金人还要走了五十个酒匠和三千瓶酒。

过去我们曾经习惯用阶级斗争的视角理解历史,爱恨立场凌厉分明。特别是当我们站在被统治者、被压迫者的立场上,站在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上,来看统治阶级的腐败、愚昧,荒唐和懦弱,就会把读者的爱恨、作者的爱恨和历史本身的真实全都纠缠在一起,升华为一种爱憎分明的阅读感受。这种感受让我们的感情更浓烈,体验更深刻,但同时不可避免地也使我们与历史之间形成了一种本来不应该存在的距离,这种距离难免让我们的感受可能有些失真,有些偏颇,郭建龙有些自我。

我们十分佩服《汴京之围》的作者在描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的冷静与克制,尽量少使用带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尽量削弱后人视角的文学性,从而稳固历史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也许只有这样,才能为以第三维度阅读本书打下平实朴素的基础。

我们揣摩,作者时刻在提醒自己不要过多地着墨于对史实的激情渲染,而是平静客观地将史实摆放在那里,这种笔法看似平静、平淡、简洁,实际上非常冷峻,不喧嚣本身才让看官惊出一身冷汗。

这段历史是非常著名的历史事件,各种历史书文学书多有涉猎,而这部《汴京之围》讲得与别人的角度不同,方法不同,给读者的感受也大大不同。其实,不管是在史实面前还是在现实事件面前,每一个人不管是当事者,是决策者,还是旁观者,都很难有一个多方位的冷静的观察,或者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旦有作者提供了这样的一种视角,这样的一种写作方法,读者会领悟到一种全新的感受。

宋徽宗的多少个儿女在这次劫难中遭遇了惨痛的人生经历,其中包含了多少血泪,多少屈辱,多少磨难,所有这些在这样一部大历史著作中已经来不及细说了。作者关心的不是个体的苦难,而是为什么会发生这些苦难,历史是如何一步步地走向苦难的深渊,是要真正找寻到这次亡国之痛的历史原因。

从君王到大臣,从叛臣到往来的使者,从决策者到执行者,没有一个圣人,也没有一个英雄,即便是将当时的一切偏颇和失误统统推翻,重新推演一遍,也仍然注定失败,这就是悲剧。

猜你喜欢

金人汴京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理解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维度——“利益代表”维度、功能维度、效果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水浒传》中的汴京
东坡梅
三个金人
秦汉史书中的长人形象初识
《庄家不识勾栏》创作年代与地点新考
三个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