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筠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1-01-12覃清蓉郝儒杰熊学江周淘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24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覃清蓉 郝儒杰 熊学江 周淘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文简称“非遗”)是一个民族和地区历史的活见证,保留着民族历史记忆、凝聚着民族的智慧、传递着民族情感。筠连县通过加大培训传习、壮大传承队伍、展览宣传、开展实地调研、采集文化信息,开展多种活动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缺少非遗知识的专业技术工作人员、非遗普查工作力度不够,待挖掘和亟待保护的项目多,缺少开展普查工作的经费和保护力量薄弱等问题。因此,通过多维度分析和剖析上述困境和突出问题形成的原因、发展、特征及趋势,拟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一、现状概览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1]筠连县境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丰富、形式多元、特色多样,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结合课题组调研情况看,筠连县非物质文化传承保护,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第 一,从非遗的数量和内容上看,品种丰富、多样多元。目前,全县共有县级及以上非遗项目24项(省级3项,市级5项,县级16项)。其中,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传统美术《苗族刺绣》、传统音乐《苗族大唢呐》、传统音乐《筠连山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传统音乐《宜宾民歌槐花几时开》,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高台竹竿狮子》,民俗《筠连苗族花山节》,传统音乐《南广河船工号子》,传统技艺《筠连红茶制作技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民间文学《筠连民间故事》、传统音乐《苗族情歌》、传统舞蹈《苗族芦笙舞》、传统美术《武德乡农民书画》、传统美术《筠连根雕》、传统手工技艺《苦丁茶制作技艺》、传统手工技艺《筠连水粉制作技艺》、传统手工技艺《糟黄瓜制作技艺》、民俗《端阳场(娃娃场)》、传统技艺《筠连土锅浇铸工艺》、传统技艺《筠连应氏正骨技艺》、传统技艺《筠连月饼制作工艺》、传统技艺《筠连蛋圆子制作工艺》、传统技艺《苗家九大碗制作工艺》传统技艺《筠连苗家黄牛干巴制作工艺》、民俗《筠连苗家牛灯》。第二,从非遗保护传承的平台和机制上看,自2006年以来,筠连县就根据国家、省、市、县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精神和要求,成立了非遗中心,设有非遗展厅,配备专职人员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同时,在筠连县的筠连镇、蒿坝镇、龙镇乡、塘坝乡、腾达镇等多个乡镇,涌现出杨代蓉、刘光本、韩德虎、李华友、李成全、熊文品、王友林等多位省、市、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第三,从非遗保护和传承的举措和成效看,近年来,筠连县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主要通过加大培训传习、壮大传承队伍,坚持展览宣传、增进交流传播,开展实地调研、采集文化信息,特别是在筠连镇胜利街小学、筠连中学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知识进校园系列活动,以民族文化培训会、非遗知识现场交流、非遗相关舞台展演、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传习培训的形式让学员们更加深入、系统的了解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增强了大家对传播民族文化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壮大了民族文化保护传承队伍。同时,积极开展春节文化遗产保护知识进乡镇活动、国际博物馆日展览活动、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展览活动、文化遗产进校园展览活动、非遗图片成果展等。其中,以展板展览、舞台演出、送春联、送年历、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宣传单发放、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现场交流的多元化形式为筠连镇、双腾镇、镇舟镇等多个乡镇的群众献上文化大餐。此外,还坚持不定时开展实地调研工作,分别对县级非遗项目武德乡农民书画和民间传统技艺筠连大圣丹炼制技艺进行了多次的实地调研和资料搜集整理工作,为下一步非遗项目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工作做准备和文旅资源普查工作,对邀请专家对筠连县内的非遗项目的资料进行了重新梳理,查漏补缺,上报更详实更准确的数据资料等领域,取得了良好成效。(说明:文中所涉及相关非遗种类、名录等资料均由筠连县提供)

二、问题分析

筠连县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实践中还依然面临着一系列突出困境和问题,特别是在筠连县加强传承人管理和传承人考核管理工作等方面,还不能精准联系传承人,适时掌握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虽然召开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习工作总结会,就《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进行了传达,依据考核结果发放传习补助经费。同时,定期深入筠连镇、蒿坝镇、龙镇乡、塘坝乡、腾达镇等多个乡镇,走访慰问了杨代蓉、刘光本、韩德虎、李华友、李成全、熊文品、王友林等多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对他们在生活和传习时出现的问题给予帮助和解决等方面做了有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本质要求还具有明显的差距。这些差距集中表现在,筠连县依然缺少非遗知识的专业技术工作人员和相关专家;非遗普查工作力度不够,筠连县储存项目少,待挖掘和亟待保护的项目多,缺少普查人员和开展普查工作的经费;没有专职开展非遗工作的编制人员,非遗相关工作都是其他工作人员兼任。综合分析现象问题,究其原因,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一是非遗传承保护经费缺乏。县域非遗传承和保护事业的高质量开展,离不开较为充实的县域财政的强力支持。筠连县地处祖国内陆,高速公路还没有同主要城市连同,刚刚脱贫摘帽,筠连县经济发展水平虽然较之以往有了质的变化,但是与相邻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交通发展滞后、信息流通不畅、产业结构不优、市场活力不强等严重制约着县级财政对县域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的投入力度和保障力度的发挥。二是非遗传承保护机制不畅。提升和巩固非遗传承保护的效果和成果,传承保护的体制机制是关键。从筠连县域非遗传承和保护的机制构建和机制运行效果看,县域非遗传承保护机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文中第一部分非遗保护和传承的一系列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已经构建和运行的机制作用的发挥,可是,机制作用和有关内容还要及时更新变革、制度要及时修订才能及时更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和非遗传承保护相关工作的要求,否则就会形成机制体制与相关工作的脱节,进而失去了机制发挥的积极效能。三是非遗传承保护人才紧缺。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人才是关键,尤其对于县域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来讲,更是如此。筠连现有的非遗传承和保护人才结构,远远落后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发展需要,高質量人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非遗传承和保护的研发人才、经营人才、媒体运营人才、对外交流人才、后备人才都是异常缺乏,现有的条件还不足以形成人尽其才,人人都是非遗传承保护工作者的良好氛围。四是非遗传承保护设施不足。非遗传承和保护设施,主要分为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硬件设施主要是非遗传承保护的场所、技术设备以及物质保障。软件设施主要就是非遗传承保护的人员素质。筠连县虽然有文化馆、博物馆、传习所等,但这些基础设施无论在规模上、运行质量上,还是技术水平、服务群众力度、综合服务能力等都还远远落后全国其他同类地区。基础设施投入不足,非遗内容得不到研发,空间体验、远程传播等方式无法有效呈现,这些都制约着新时代非遗传承内容形式的生产拓展,影响着非遗保护工作的高质量开展。五是非遗传承保护理念落后。集中表现为非遗传承人理念不新、思路不开放。就筠连蛋圆子传习而言,非遗传承人自己觉得目前自己做的工作依旧有许多不足,特别是在传承人的培养方面,必须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使蛋圆子摊蛋皮、调味、包裹方面的技艺得以传承。但是目前自己对继承人的培养工作中,在时间的安排,系统的传授方法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还有就是县域非遗传承和保护的整体理念有待更新,从调研情况看,非遗传承和保护的工作在紧锣密鼓推进,但依然没有认识到培养越来越多的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者的重要性。综合上述情况,可为进一步统筹推进筠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聚焦筠连县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存在的问题、特征,拟从非遗传承人培养培育、路径创新、非遗传承保护工作者培养、非遗传承保护理念和机制以及平台构建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三、对策建议

第一,加大非遗保护传承人的培养培育力度。地方领导要继续重视非遗保护传承人事业的发展,为非遗保护传承人提供必要的保障。相关部门要坚持服务传承人,开展传承人调研慰访工作;要坚持做好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览工作;要坚持传承人传习工作的考核管理,及时了解他们在开展传习工作、培养传人的情况;要适时开展非遗调研工作和逐级申报工作。非遗传承人要继续做好自己的传承工作,要不断熟练和完善自己的技艺,在得到的成绩面前,不骄不躁,继续为筠连蛋圆子制作工艺发挥自己的力量,使筠连蛋圆子更加受省内外人士的欢迎。要高度重视继承人工作,尽其所能无偿传授一些学子学习制作非遗,“数字化保护的优势,建立数据库、共享网络平台、达到资源共享与整合,让更多的人通过网络检索”[2],确保非遗制作工艺后继有人。还要继续优化自身的教学传承方式,争取能够形成一套完善系统的传承方法,使学徒在接受非遗技艺过程中进步更快。

第二,多措并举创新非遗保护传承多元路径。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规定精神,遵循“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立足现实,把握机遇,趋利避害,循序渐进。非遗传承保护的相关部门要参与努力营造非遗保护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文化部门开展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建设。还要跟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引入全面规范的轨道,促进苗族花山节日文化得到有效保护、良好传承和合理开发,努力为实施“民族文化强县”,打造文化筠连积累文化资源。

第三,加强非遗传承保护工作者的培养培育。现有非遗传承保护工作者要坚持调研,更加深入了解县域非遗保护和传承的状况,集合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的实际,特别是非遗本质内容,科学辨析那些非遗需要传承和保护,那些非遗需要何种方式的传承和保护。同时,在认真开展调研,进一步挖掘整理筠连非遗文化的本真和特色,逐步了解掌握传承和流变的客观规律,为做好传习工作打下基础。也要搞好理论学习,撰写筠连非遗文化的调研文章或报告,参加相关学术研讨会议,宣传苗族花山节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意义。还要扎实开展传习,积极参加宜宾市内苗族传统花山节的举办和指导,争取在全国相关学术研讨会议发表论文。

第四,强化非遗传承和保护理念机制的革新。非遗传承保护“作为一个整体性、动态性、延续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系统工程”[3],政府要高度重视,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发展”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强做好“苗族刺绣”项目的保护传承工作。在人才机制上,要采取多种方式,扩展现有非遗人才交流和学习的主要渠道,拓宽现有非遗人才的晋升通道,全方位提高非遗传承和保护相关人才待遇的保障力度,要尝试采取弹性引进一批、兼职聘请一批、灵活培养一批、挂职锻炼一批等人才培养机制模式,聘请高校专家制定非遗技艺及工艺提升工作方案,为非遗传承保护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商业契机,特别是要在促进苗族刺绣产品与文旅发展融合下功夫;要善于利用现有的平台技术、传播模式、新媒体等技术工具,多平台搭建非遗产品销售平台,打造线上线下市场,为非遗制作工艺人员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助。

第五,巩固拓展非遗传承保护的平台和空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面临着新挑战和新机遇,特别是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5G时代、抖音、APP、物联网等科技领域的革新,为非遗传承保护提供了更加有利的平台和广阔的空间。县域非遗传承和保护,就是要抓住新时代带来的新机遇,“通过"乡村旅游+政策""乡村旅游+设施""乡村旅游+产品""乡村旅游+品牌""乡村旅游+市场"现代营销理念,积极运用,借助会展、旅行社、知名媒体等平台,举办乡村旅游节、音乐节、文化节,开展特色营销活动,拓展旅游市场,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天府旅游名县等方式”[4],为县域非遗传承保护插上时代进步的翅膀,创造更多的产业宏利,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逐渐形成了全域旅游带动、社会资源带动、现代农业带动等多种产业形态相互支撑的发展格局”[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和地区历史的活见证,保留着民族历史记忆、凝聚着民族的智慧、传递着民族情感。这里展示的,只是筠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个别部分和有关领域,文中发现和剖析这些部分和领域,都是从个别领域、部分发现的问题,不能精准代表筠连县域非遗传承保护的整体状况。同时,非遗传承保护是一个动态性、持久性的工作,对筠连县非遗传承保护的相关研究,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持续深入的研究,筠连还有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需要我们深层次地挖掘,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县域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传承文化血脉、维护精神家园、增强文化自信、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爽爽,张恝锴,梁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研究——以广西非遗旅行馆为例[J].商展经济,2021,(13)

[2]田奋颖.非遗传统舞蹈“凤秧歌”的传承现状及数字化保护优势[J].戏剧之家,2021,(20)

[3]唐辉,唐云,郝儒杰.乡村经济新形态发展的路径探析——以四川省崇州市严家弯湾样板区打造为例[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新论),2020,(05)

[4]郝儒杰,张元黎,刘文刀,谢坤.康定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J].当代县域经济,2020,(08)

[5]张元黎,刘文刀,郝儒杰.海螺沟生态产业发展对策[J].当代县域经济,2020,(07)

基金项目: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2021年一般调研课题“筠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SCJD2021DY11)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