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公共产品卫生防护交互性设计研究

2021-01-12郑楚倓韩众非

数字通信世界 2021年12期
关键词:卫生防护产品设计公共卫生

汤 懿,郑楚倓,韩众非

(南京传媒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2)

0 引言

在疫情下的城市生活特殊环境中,卫生防护的常态化需求开始倒逼公共产品在卫生防护方面的设计以及使用研究。立足高度发达的社会公共产品配套的角度进行分析,目前我们日常所接触的公共环境成为控制疫情传播的核心场景。在这其中,因其用户划分存在一定差异,公共环境又被划分为不同的功能类型,此分类的重要依据是环境中的用户出现的频次与时长。以2021年7月出现的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疫情为例,相关人员出现在机场的次数与停留时间成为重点关注指标,这是以往公共产品交互研究所忽视的,在当前人们公共卫生意识不断提升、个人认知意识不断加强的背景下,需要在公共产品卫生防护交互设计进行迅速提升,满足目前人们在应对复杂多变的公共生活需求,在这样的需求下,安全性、实用性、便捷、人性化的公共产品会成为此领域的主流发展方向。而产品交互性设计主要是立足群众的角度进行思考,其具备良好的现实意义,又能够很好地体现其发展形势,可以满足群众的心理需求以及使用需求。

1 公共卫生设施与公共产品卫生防护

一个城市的现代化程度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公共卫生设施的配套设计与科学管理层面,科学有效的公共卫生设施系统有助于塑造城市品牌形象和提升大众的集体文明程度。在约2000年前,古罗马帝国便修建了城市公共厕所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完整的城市地下排污系统,正是这样具有现代卫生意识的厕所遍布于罗马帝国的每一个角落。这种超前的现代城市管理意识不仅造就了现代厕所的雏形,更在医疗卫生水平极度落后的时代,成为保证公共卫生的重要手段。这种先进的公共卫生管理意识使得古罗马在历史上的多次致命瘟疫当中,绵延不倒,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甚至对整个欧洲的城市公共卫生意识的建立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城市公共卫生设施与公共产品卫生防护旨在为大众提供更为便捷和舒适的公众服务,同时通过设计和管理降低公共卫生风险,有效阻断流行性疾病广泛传播的有效途径。现行我国公共场所卫生标准由《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制要求》《公共场所设计卫生规范》《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规范》《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五部分组成,其中针对设计环节的是于2019年4月4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2019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GB37489《公共场所卫生设计规范》,该套执行标准对公共场所的卫生设计和管理指定了较为全面和详细的要求,但是对于公共产品的卫生防护和用户体验环节的卫生风险缺乏足够的约束,特别是在该标准执行后出现的全球传播的新型冠状病毒卫生风险管控缺失直接导致了巨大的病毒传播风险,造成了卫生间不“卫生”,公共产品“碰不得”的负面影响。

2 目前公共产品卫生防护设计存在的不足以及应用分析

对城市发展来讲,其整体面貌塑造离不开公共设施建设的发展,不过目前城市规划中公共产品卫生防护设计存在一些显著不足,其主要体现在一些设计人员、管理者在公共产品设计和维护的过程中缺乏对公共卫生防护、公共思维、公众体验方向的理解和创新。为数不少的公共设施、公共产品重建设、轻维护,重效果、轻管理,尤其是在机场、车站、电影院等人员密度大、流动性强、重复使用率高的热点区域、焦点产品所提供无差别服务,缺乏足够的管理和必要的引导,公众在使用的过程中完全丧失公共卫生风险知情权。以地铁站公共卫生间为例,上下班高峰期,一个热点车站的公共卫生间门把手使用频率可以高达每分钟3-6人次,其中超过一半的接触位于同一位置,稍加观察不难发现该位置的磨损水平远高于该把手的其他区域,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总能在公共卫生间的门把手接触到水迹,因为在众多的使用者中总用一定概率出现手未擦干便使用门把手的行为,而这种现象如果不加以及时管理和维护或者从设计源头降低使用风险,势必对传播性疾病的管控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持续性的隐患。

公共流动性作为现代城市规划整体布局的核心所在,公共卫生产品防护设计应基于公众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充分考虑不同人群使用行为的差异性及其管理维护环节的容错率,充分调研并考虑环境中的不同要素之间的差异性以及联系性,尤其是需要侧重使用者的实际习惯,建立属于公共产品卫生防护的交互系统。

正因如此,即便交互设计发展至今已经相对成熟,但是在公共卫生设施与公共产品卫生防护领域忽略这一重点,由于用户群体不聚焦,功能粘性不强等原因导致不能将使用环境以及公众的潜在需求联系到一起,造成产品交互性与环境需求分开设计,二者存在不相匹配的现象。公众在使用公共产品的过程中应得到关于该项功能卫生情况的正向反馈,通过完善的信息交互手段,充分了解其潜在风险从而作出正确的使用判断,公共产品的卫生设计也应当通过建立正向卫生防护功能而提高使用行为的容错率,如在上文提到的门把手位置加装快速消毒、烘干功能模块或者直接取消用来开关的门把手替换为感应开启方式等,提升公共产品主动卫生防护能力,在降低疾病传播风险的同时提高用户使用舒适度,强化交互体验。

结合上述内容进行分析,新时期的公共产品设计理念需要立足人性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即需要考虑群众的使用情况。同时这一需求包含了卫生安全被动防护、功能化设计以及情感化设计,而在这其中,情感设计的核心是交互设计,是给使用者提供直接或间接心理体验的主要渠道,其不仅满足了群众在使用中的内在需求,同时可以对全新的体验以及技术予以正确评价。基于这一内容,则需要重点研究公共产品设计的交互问题,且对于城市民众以及环境设计人员来讲,这些都是应考虑到的因素。为此,在研究中需要以人们在城市环境中公共产品设计问题的有效解决方式入手,从而创造出交互性强、安全性高、具备人性化的公共产品设计,进一步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

3 关于交互设计以及公共产品卫生防护设计的探究

3.1 当前与公共产品设计的交互性研究

对任何一件产品来讲,其创造以及出现都需要进行人为设计。基于这一内容,本质上的产品塑造任何观念的形成需要立足人性化的角度进行思考,在这其中,人性化的交互设计是自然性以及社会性的统一。为此,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转变基本的理念,不仅仅是产品本身的设计,同时也需要规划人与产品之间的联系、审美感知以及心理反应等本质内涵。由此来看,交互设计的实质内涵为考虑产品设计的同时,需要以人的需求为核心进行思考、分析。其中包括了人的动机因素、文化协调因素等。而设计人员需要积极与终端用户进行交流,围绕其反馈内容将设计资源进行整合,并进行科学的分析以及总结,并借助这些信息实现设计的创新性发展,从而设计出安全、高效、实用的产品。例如,在机场、车站等重要人流集中区域的卫生间设计中,无接触冲水设施的普及化就较好的解决了用户体验问题,从被动卫生安全防护的角度上大大降低了卫生接触风险、同时又给使用者带来了轻松便捷的使用体验,但是由于公共场所使用人群的复杂性和多用性,无接触冲水产品的设计仍需进一步加强。

3.2 交互设计在公共产品卫生防护设计中的不足

从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公共产品卫生防护设计中的交互性具体指目标人群在卫生安全前提下的公共环境以及服务之间的交互模式以及相互作用,能够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关注到产品与环境的统一性。有这一角度来看,在公共产品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环境因素以及人群特征进行分析,掌握其中的内在联系以及规律,从而完善其交互形式。此外,还需要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侧重规划,并始终将人的切实体验作为设计核心,进而形成交互联系。通过走访调查以及资料分析不难看出,目前在公共产品卫生防护设计中存在以下不足,即产品研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基本功能需求,设计思路尚不能满足公共卫生意识的提升,因此所设计的产品以及服务忽视了用户心理安全这一重要层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共产品的未来发展。为此,设计人员在设计中需要分析目标客户,做到明确定位,充分落实交互原则。

例如,广泛设置于公共场所出入口处的体温检测通道,作为常态化使用的公共卫生预警性产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从公共产品交互性设计层面分析,其温度显示装置大多处于检测门正面门楣处,即被检测人无法在通过设备时第一时间了解个人体温数据,从而导致停留及集聚性传播风险,带来较差的用户体验,造成抵触性心理暗示。

3.3 公共产品卫生防护交互设计的发展趋势

目前,公共产品卫生防护交互设计的发展与科技存在密切联系,相关领域的设计人员除了在考虑以用户的角度考量产品设计之外,同时也要结合目前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以及审美标准等因素,围绕这些内容以及群众需求进行创新、完善。公共产品卫生防护交互设计是一项长期、层叠的发展过程,这一点可以用一个实例验证,即高铁车厢门设计,从早期的列车车厢门的手动机械开闭发展到现今感应式自动开闭,这一细节的变化在大大提升乘客使用舒适度的同时更加大大降低的接触病毒传播的公共卫生风险,给乘客带来更加舒适安心的乘坐体验,类似公共产品设计正在快速发展和普及,卫生安全性设计也在不断加强,如基于大数据人脸识别、体温监测等数据的高科技智能化公共产品也在逐渐进入公众视野。

除了信息统计与呈现外,公共产品卫生防护交互技术应加强对公众行为算法的研究,即预判性研究,通过大量的公众行为数据综合该区域各设备管理运行情况预判该区域疾病传播风险,如使用公共卫生间的人数、搭乘自动扶梯的人数、密闭区域人员密度、室内空气质量、通风口消杀数据反馈等建立数据模型,对该区域的卫生风险进行预判,公众可以通过查询预判结论结合自身需要作出是否前往该区域或者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通过该区域,建立主动式预防预报体系,而该系统中所用公共产品卫生防护设计都将成为该系统的末梢神经,以更积极主动的方式建立全新的公共产品卫生防护交互系统。

公共产品卫生防护交互设计的提出,提醒人们在公共产品基本功能满足前提下如何能更大程度提供卫生防护及多样化感官体验的提升,诸如佩戴口罩情况下的人脸识别技术发展、零接触的物流转运与储存、公共环境下的个人废弃物物处置等问题,都是未来亟待解决的公共产品卫生防护交互设计的重要切入点。

3.4 公共产品卫生防护设计中的交互性因素

立足交互设计的角度来看,其在公共产品卫生防护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互动性的导向作用。在这其中,互动性的设计理念贯穿了产品设计的整个过程,且交互性产品的形式也更具亲和力能够为群众带来更为安心丰富的使用体验。因此,为了实现公共产品卫生防护交互的重要目标,则需要在设计理念上将注意力集中在交互功能元素、科技交互元素等。交互性功能元素的内涵具体是指交互产品需具备双向互动传导的功能。

比如,较为常见的是口罩贩卖机,操作者与产品直接进行互动,操作者的行为则可以直接影响产品生产的多项环节。这样,用户直接对产品进行控制,能够激起使用者的参与感,实现功能使用的交互,进而提升产品的亲和力。

再如,产品设计也要符合当前社会结构中不同年龄、不同文化水平消费者以及受众的认知水平,特别是如何提升差异化人群对公共产品卫生防护使用意识的引导,如“健康码”的使用,深度研究进一步提高其使用的便利性与主动性,最大程度上降低因为使用不当导致的综合性风险。互动性设计作为用户和产品之间的沟通媒介,研究重点在于让产品“说人话”,用交互的方式主动和被动的降低使用风险提升舒适度,在全球疫情持续性发展的不确定背景下,如何通过科学高效的交互手段提升公众卫生意识,降低公共产品卫生管理风险,最大程度上减少疫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将会是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目前公共产品卫生防护设计存在的不足以及应用进行深入探究,有利于把握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设计理念、思想等问题可以发现公共产品卫生防护交互性发展的规律。为此,社会不同领域的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围绕“人本”理念,将用户的需求置于首位,进而设计出符合人们需求、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产品。

猜你喜欢

卫生防护产品设计公共卫生
智能产品设计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发挥传染病防治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主控作用
“彭大将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供暖系统整改方案
浅谈高校图书馆卫生防护工作策略
放射卫生防护工作中的问题分析与措施探讨
《冷·暖》
《教堂之夜》
动物胶制造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应用局限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