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专利运营平台建设的关键要素与模型构建实证研究

2021-01-11陈二松

科技管理研究 2020年23期
关键词:关键专利要素

杨 芳,陈二松,汪 庆

(1.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北京 100032;2.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河北石家庄 050022;3.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20)

专利资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已经成为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激发创新驱动力的核心要素。如何有效利用专利资产,高效地开展专利运营工作,已经成为很多企业面临的一个问题。据了解,当前专利运营普遍通过线下或中介平台进行,更多是市场实践经验,缺乏对企业专利运营平台及运营关键要素的系统研究,同时,由于专利的经济价值与其投入的劳动、时间和资金等不具有对称的关系,专利运营效果并不完全由其投入成本决定,更多的受到其他市场要素的制约,限制了企业专利运营工作的开展。

本文通过调研国内专利运营平台的典型案例,梳理其主要功能和特点,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炼出企业专利运营平台建设的关键要素。通过集合论方法,对专利运营的各类企业级信息化应用、专利运营模式进行刻画,并结合专利运营关键要素,构建涵盖企业专利运营关键要素的数学模型。

1 专利运营关键要素研究及运营实践现状

1.1 专利运营的定义

2011 年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布《全国专利事业发展战略(2011—2020 年)》[1],专利运营这个概念首次在政府文件中出现,随后在数份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布的规范性文件中也多有提及,但对其内涵并未明确加以界定[2]。从狭义层面上,学术界普遍认为专利运营是将专利技术实现产品化、产业化和许可转让交易的产业化过程;而从广义层面上来看,专利运营是将集技术方案、法律权利和商业资本于一体的专利资产实现交易化(许可转让)、资本化(投融资、证券化)和收购托管等商业化操作的一种经济价值活动[3-6]。可见,从本质上来说,专利运营就是实现专利权价值的一种市场活动。本文所提到的专利运营是指企业为获得与保持市场竞争优势,综合利用专利权法律资源和技术资源,以实现专利资产经济价值最大化的一系列活动。

1.2 专利运营关键要素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对影响专利运营的关键要素进行了相应的归纳总结。李黎明等[7]指出专利运营体系的组成要素包括技术评价网络、政府支持、资源获取能力、业务领域、专利布局、商业开发网络和运营模式七大要素。李昶[8]在《中国专利运营体系构建》一书中从宏观层面提出了专利运营的三大核心要素,即专利资产有效性、市场运作资本化和商业模式成熟度,三者紧密结合直接决定专利运营体系的成败。马碧玉[2]从专利权、渠道和产业界3 个方面对专利运营必备要素做了简要归纳,分别包括高质量专利权、法律保护周延、产权明晰,中介服务完备、交易规则明确、运营能力强,用户市场规模大、企业形成集群。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8 年第27 期公益讲座中提到,专利运营必要要素包括5 点要素,分别是环境、专利、资本、人才及信息[9]。杨晨等[10]中提到,专利运营政策完善的关键点包括专利运营基金的治理机制、专利运营服务机构的盈利模式、专利运营人才培养机制及专利金融资本化机制。张冬等[11]中提到,产业通过专利技术的研发、投入产出以及品牌文化建设,能够有效提高产业链的附加价值,为企业盈利。

国内学者也开始了对专利运营平台方面的研究,国家层面更是把完善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列为交易运营体系建设专项的首要任务。顾大炜[12]针对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建设提出了以下3 点构想,一是知识产权托管转化,运营平台是以知识产权托管为主要手段,通过市场化运作,将闲置知识产权投入产业生产中,以起到推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二是建立网上技术交易平台,搭建知识产权技术展示交易平台,利用互联网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的优势,通过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和创新需求,结合线下知识产权联盟、托管的运作,开拓技术转移交易的广度;三是开展知识产权产学研服务,通过整合高校、科研院所资源,对接区域内企业的技术、人才需求,以网上信息对接、网下跟踪反馈的模式,为校所企的项目沟通牵线搭桥,提高产学研对接效率和成功率,促进高校优质知识产权向企业转化。王佩玉[13]指出,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专利运营平台在前行过程中逐渐出现一些问题,主要包括转化资源质量不高、转化方式单一、评估与反馈办法缺乏。朱欣昱等[14]提出专利运营平台的建设要点,包括一个伴随建设周期始终的运营主体是最基础的、一个与资源特色相结合的业务模式设计是最重要的、确定专利运营平台的业务范畴以及策划好未来的盈利模式。王晓辉[15]指出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化”建设还存在诸多盲点,主要体现如下:(1)知识产权运营需求与供给对接难;(2)难以提供高端、个性化的知识产权运营定制服务;(3)特色、产业(行业)专题知识产权数据库的建设不足;(4)知识产权运营平台技术支撑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不高;(5)知识产权运营平台生态链的建设滞后。

可见,目前针对专利运营关键要素及专利运营平台方面的研究尚处在初步探索阶段,有必要对企业专利运营平台建设的关键要素进行深入研究,进而帮助企业对自身情况进行定位,有效开展专利运营工作。

1.3 专利运营平台实践与实施现状

随着国家对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愈加重视,及电子商务的的飞速发展,诸多企业和第三方服务机构也在尝试建立线上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及运营机制。通过调研国内几个影响力较大的专利运营平台,了解其主要功能和特点,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我们提炼专利运营平台建设过程中的关键要素,主要调研内容详见表1。

表1 国内几个主要的专利运营平台

表1 (续)

通过调研发现,以上几个专利运营平台均以信息展示、流程管理为主,无法真正实现线上专利运营,从而导致专利运营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专利运营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平台定位不清、供需稳定差、评估机制缺失、在线交易效率不高、专利价值难以呈现和缺少符合专利交易特殊性功能模块的开发,具体如下:

(1)平台定位模糊。专利运营的本质是将凝聚了技术要素的专利权进行商业化。而商业化的前提是准确定位商业模式和理清交易条件。由于商业模式的多元性和目前知识产权行业发展的诸多限制如人才、评估手段和法律条件等,现有诸多专利运营平台定位相对模糊,未能融入专利运营实际所需的各种要求。

(2)供需稳定度差。在商业体系中供需条件是必要因素。从供应方来看,供应主体应是企业、研究院所及个人。通常创新主体会通过专利盘点的方式将专利权按照重要程度进行分类,并依据分类对非核心技术专利及不满足机构知识产权战略的专利权进行商业化运作。从需求方来说,创新主体在开放式创新过程中通过一定渠道获得相应技术,其主体主要为企业。然而,由于我国现阶段创新主体对知识产权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部分企业为了满足高新技术认定条件等政策要求而进行低价值专利交易,从而导致技术需求方的购买行为仅仅是出于政策套利需要的非持续的单次行为,供需关系网络稳定度差。

(3)评估机制缺失。专利的价值评估,不仅要考虑专利所代表的技术先进性、成熟度,还要考虑其法律属性如专利权稳定性、保护年限等。更重要的是,当专利权作为一种商品进行交易时,则需要从市场的角度去进行衡量。因此,对于专利等知识产权无形资产而言,目前仍未有成熟的评估机制对其质量、价值与价格进行辨识评估,各类专利运营平台缺乏足以让用户信任的优质评估服务,导致市场信息不透明并存在一定的交易风险。

(4)在线交易效率不高。鉴于专利无形资产的特性、交易复杂度等因素,现有专利运营平台的线上功能主要为发布供需双方的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际运营工作仍基本依赖线下执行。这主要是由于专利运营平台线上交易与传统线下交易差异不大,导致供需双方通过线上专利运营平台开展交易的积极性不高。

(5)专利价值难以呈现。目前国内的专利运营平台在专利交易过程中,交易标的主要以单件专利为主,专利运营平台无法展示专利与专利之间、专利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因此也无法使专利价值最大化。另一方面,现有专利运营平台的信息展示通常直接摘录自专利附图、名称、摘要等专利申请文件,而这些专利申请文件属于法律文件,撰写方式较为专业,内容拗口难懂,且内容有限,这使得技术供需双方很难通过这些内容准确地把握专利的价值。

(6)缺少符合专利特性的功能模块开发。从运营流程来看,现有的专利运营平台基本照搬有形商品的交易流程,未能充分考虑专利技术作为无形资产而呈现出的交易特性。例如,专利许可模式下,双方交易的执行可能持续数年,现行专利运营平台并没有相应的支持功能。

2 专利运营关键要素提炼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企业专利运营平台建设的关键要素应该包括运营定位、标的呈现、交易诉求、运营流程、运营网络5 项一级要素;同时考虑专利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交易特性,提取出这5 项关键要素对应的二级要素,如图1 所示。

图1 专利运营关键要素及其二级要素

2.1 运营定位

运营定位系对专利运营平台自身的“定义”,是服务内容和边界的确定,也是开展专利运营工作和信息化工具开发的基础。在专利运营平台开发中,首位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运营定位,运营包括:产业定位、主体定位、客体定位和业务定位[17]。

(1)产业定位。产业定位是明确专利运营的技术所属产业,运营方可以提供单一产业的专利技术,也可以包含多个产业的各类技术。产业定位的关键在于确保专利运营具有持续稳定的供需市场,并能占据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关键位置,形成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不同产业具有不同的知识产权特点,如电子通讯等行业具有专利密集,诉讼频繁的特色,而农业则与之截然不同,运营方应充分考虑这些特点并结合自身的优势来做出抉择。

(2)主体定位。主体定位是明确运营服务的主体,即定义用户群体。其关键点在于发现有价值的顾客。明确主体定位时应考虑交易主体的显性度对运营工作的影响。对于企业级专利运营,主体以内部单位为主,显性度非常高,有利于真实交易诉求的交互。

(3)客体定位。客体定位可以帮助我们明确所运营的知识产权的类型、来源。即明确运营客体对象是专利、商标、著作权、版权等何种类型的知识产权。客体定位与运营平台的运营模式或商业模式直接相关。客体定位同样与产业定位直接相关,例如电子通讯行业以专利为主,而纺织行业和食品行业通常更侧重商标。

(4)业务定位。业务定位可以帮助我们明确运营的服务内容、功能及目标。诸如,服务内容包括专利转让、专利许可、作价投资、技术标准、专利联盟、质押贷款和项目投资等运营服务以及相应的周边服务。

2.2 标的呈现

标的呈现是运营主体对专利标的以更加直观、清晰、易懂的方式进行描述、包装和展示,以方便供需双方辨识和识别专利的产业价值、技术价值及市场价值,从而促成供需双方交易,提高专利运营效率。呈现信息包括专利内容、专利与专利、专利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专利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专利技术方案、专利的应用情况等内容。

2.3 交易诉求

交易诉求不仅需考虑专利本身的价值,还应考虑交易双方的需求及最终目的。比如应该事先分析清楚卖方出售专利是想要处置专利资产,还是单纯地追求专利货币化;买方购买专利是购买专利本身还是需要专利背后的技术支持。在专利运营过程中,只有深入挖掘主体交易诉求,才能设计出更合适的交易方式和交易条件。此外,交易诉求还需将某类或某项知识产权或其组合在产业及技术上的地位、价值与影响力,直接、具体且聚焦地凸显出来,彰显更多附加价值。

2.4 运营流程

运营流程不仅是指专利商品化的过程,而是将早期的研发创新、专利申请与专利布局及成果转化整合在一起并建立规范化的流程。同时,运营流程还包括整合内外的各种运营机能,通过系统或者接口将专利创造、保护、管理及运营的各个环节串联起来,实现专利运营全流程在线交易,为专利运营工作建立良好的创新和有效的保护基础,既节约成本,也能避免专利运营工作流于片段。

运营流程的设计可以分为3 个层次,分别为:整合运营机能、搭建运营工具以及构建信息网络。整合运营机能是指将专利相关工作与各项动态的经营机能紧密结合,来避免专利运营脱离基础实施,将技术提升为知识资本,让企业或研究机构的专利经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搭建运营工具是指将每个阶段采用全局流程方式相互串联,通过搭建信息化工具,设计规范的流程,关注与产业数据库、市场数据库等资源的链接,以利于整合规划和案件的持续处理,避免个案式、片段式、割裂式、独立式的作业方式。搭建过程涉及专利相关工作均应导入流程系统的概念和相应的制度。构建信息网络是指企业及研究机构有必要将其运营平台提升到信息网络层次,通过信息网络实现在线管理、在线运营等,支撑专利运营全流程在线交易。

2.5 运营网络

运营网络指支撑专利运营的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各类关系网和资源网,包括运营所需的各类数据库、服务资源、产业网络等,如专利权利人单方或与投资者双方驱动、建立及维持的产业主体间的关系。由于专利运营跨领域甚至跨产业的复杂性原因,同时各产业领域皆有其关系网络,加上专利运营对象多以B2B 或NPO2B 为主,供需双方极其有限,因此关系网络显得更加关键,更加需要有智慧与创意的跨国或跨地区的布局经营。

发展专利运营关系网络需要相应的配套资源,主要包括3 种。其一,数据库。建立有关产业、技术、市场及投资等数据库,以及推展数据库的运营机制,可促使专利运营成为可长久运营的事业,从而提升专利运营的效率;其二,服务资源。通过行业人际关系网络运营,同时,建立并维持按产业、专业属性及国家区域分类的外部专家稳定支撑关系,例如:专利代理师、律师、技术专家、市场专家、评估专家以及税务专家等,从而及时获取适合的专业意见和协助,促使知识产权交易的顺利或快速进行,并减缓阻碍交易者的不同或负面意见;其三,产业网络。利用信息网络科技,建立及维持知识产权跨国或跨地区的运营关系网络,可降低对人依赖的不确定和不稳定性。

3 专利运营平台建设的关键要素及模型构建

针对上文提炼的5 项一级关键要素及14 项二级要素进行集合化整理,构建专利运营的关键要素模型,为企业专利运营平台建设工作提供科学的模型及方法论指导。

3.1 模型构建

通过采用集合论方法,对专利运营的各类企业级信息化应用进行刻画,以此为基础,设计企业级专利运营关键要素模型如下:

设定专利运营应用以集合P 来刻画,P 包括M个关键要素,第i个关键要素对应ai个二级要素,在这ai个二级要素中,二级要素n(1 ≤n≤ai)的取值集合为Ai,n,其中Ai,n包含两种类型,第一型为性质型,即给定性质,取值集合有限且已知;第二型为参数型,可取任意参数。用type 代表集合Ai,n的类型,即:若type(i,n)==1,则Ai,n为第一型,type(i,n)==2,则Ai,n为第二型。

则:

M=5,第1,2,3,4,5 个关键要素分别对应P1运营定位,P2标的呈现,P3交易诉求,P4运营流程和P5运营网络。

以P1运营定位为例,ai=4,第1,2,3,4个二级要素分别对应A1,1产业定位,A1,2主体定位,A1,3客体定位,A1,4业务定位,故。

其他二级要素以此类推。其参数和或取值范围,具体如下表2 所示。

3.2 参数提取

针对已构建的专利运营关键要素模型,对关键要素的二级要素及其取值进行进一步参数抽取。针对每个关键要素及其对应的二级要素,确定其参数和或取值范围,具体如下表2 所示。

表2 专利运营关键要素的参数和或取值

4 实证研究

企业专利运营平台建设的关键要素涉及5 个一级指标及14 个二级指标(详见表2),每个二级指标包含的若干参数,这些指标和参数对企业专利运营工作方向及成效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完成专利运营平台的搭建还需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对参数进行取值。本文以企业专利运营平台建设的关键要素模型为理论指导,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公司)专利运营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开展参数取值,构建适应电力企业专利运营特点及需求的专利运营模型。以国网公司下属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为样本,通过前期的走访调研,明确其主要专利权人对于自拥有技术的运营想法,以此为基础对整个国网公司的专利技术运营诉求进行梳理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提炼主要需求,再结合专利运营要素关键模型,对专利运营平台的运营定位、标的呈现、交易诉求、运营流程及运营网络方面进行分析,完成专利运营平台试点构建。

4.1 国网公司专利运营平台模型参数提取

结合国网公司专利运营特点及需求,进行14 项二级要素的参数取值,具体如表3 所示。

表3 企业专利运营关键要素模型取值对比

4.2 国网公司专利运营平台构建

以表3 中的专利运营关键要素及参数作为指导依据,结合国网公司自身特点及需求,设计并构建国网公司专利运营平台。

以关键要素P1和P2为例。针对关键要素P1运营定位,根据前述研究,关键要素的二级元素应包括产业定位、主体定位、客体定位和业务定位。从产业来看,国家电网的专利运营平台主要服务于国网公司所属的电力行业。从主体来看,旨在服务于国网公司系统内的单位和发明人;从客体来看,以技术类资产的成果转化为主,因此包括单件专利,专利组合,专利+专有技术的组合等;从业务看,旨在提供专利运营交易前、交易中和交易后的全链条服务。

针对关键要素P2标的呈现,结合专利资产的无形性特征,包括数据、对象、形式等二级元素。数据指需要针对拟运营的专利标的进行数据深加工,提供详细的技术信息、应用情况、实施配套要求、应用指导等内容;对象指以构建专利组合作为基础交易单元,明示专利相互关系,提升专利价值;形式指引入视频和直播,弥补图文方式不足。

以此作为设计指导思路,完成了国网公司专利运营平台试点构建,平台总体框架如下图2 所示:

图2 专利运营平台总体框架

国网公司专利运营平台具备买家及卖家两大主要功能,包括在线专利管理、客户管理、价值评估、多种采购方式、直播等线上交易撮合功能,确保了专利运营业务链条的完整性。具体功能简介及主要优势如表4 所示。

表4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专利运营平台特色功能模块

可以看出,以专利运营关键要素模型作为理论基础,试点构建的国网公司专利运营平台,将平台设计成轻量化的移动端应用的形式,设计友好易用的运营流程和规则、新颖丰富的标的呈现和界面,不仅具备现有专利运营平台具有的线上信息发布、流程管理的功能,同时还兼具了多种在线交易方式、需求发布、网络直播互动、专利资产评估及智能检索与组合构建等丰富的线上功能,并解决了现有专利运营平台的供需稳定差、评估机制缺失、在线交易效率不高、专利价值难以呈现等问题,将专利资产价值显性化体现,提升了供需主体之间的专利交易积极性,拓宽了企业专利运营渠道,可见本文提炼的专利运营平台建设的关键要素和模型具备科学性,可以为相关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猜你喜欢

关键专利要素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专利
高考考好是关键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蒋百里:“关键是中国人自己要努力”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
2007年上半年专利授权状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