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北魏墓志有感

2021-01-10张琬琪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魏碑小字书体

张琬琪

我是在读研后才正式接触到魏碑的,对北魏墓志用功稍多一些。虽然对于这种书体的临习时间尚短,但也每日耕耘,渐渐于实践中有些许感悟与大家分享。

最初临摹墓志时,我以临得“像”为标准,故总是拘泥于点画用笔的细枝末节上。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我发现,这么临下去不但提取不到墓志的精髓,而且打破了字的结构,失去了书写性、趣味性。

在问题中学习是快乐的,问题引发问题,很多思绪逐渐在脑海里激荡。 我认为临习墓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善于对原碑上的字打破重组,建立自己的笔法体系去解读它。碑刻与墨迹不同,在学习墓志时,我们能从它同时期的墨迹中窥探当时的用笔,也可以纵向的来看书法史,汲取不同时代的笔法去合理的运用在对墓志的临摹当中。千百人写千百态,妙趣横生,阐述的是自己的思想与态度。怪异生奇,空前绝后方能塑造经典。而在临习过程中,字帖或者拓片上的字笔法有时候很模糊,或者某些字不够鲜活,在解决这类问题时, 我们当从帖学中寻求答案,但又不可生搬硬套,还需保持北碑书法的雄强和质朴。这种以临代创的状态,我想定能事半功倍。

临摹大抵是为创作服务的。在创作过程中要根据整体章法去调整字法,清人包世臣说:“唐人书无定势,而出之矜持,故形板刻。北碑字有定法,而出之自在,故多变态。”故学习魏碑应与学习唐楷有所不同,魏碑字体琳琅满目,一人一体,因其定法不在外形而在内核。起势既定则各字态随势而生,机杼自出,蜿蜒不绝,姿态万变。举些具体的例子:若本身属于方扁类型横向的字如“也”“己”“工”字等,我们在创作中则不必刻意把它们延伸成纵向字,不必为了改变而改变。若几个相同字相连在一起,也可通过调节轻重与墨色突出变化,这是比较符合书写性的。不过也不必字字筹谋。小字与大字不同,小字还更强调在矛盾中和谐统一,一幅作品要有一個整体基调。在一幅百八千字的作品中,若每个字都是前瞻后仰、搔首弄姿,会有故作姿态之嫌,小情趣必然有伤大气象。

面对浩如烟海的北魏墓志,如何取舍也是学习的重点。它们有比较经典的皇家墓志,也有穷乡儿女的无名墓志。郑板桥有言:“十分学七要抛三,各有灵苗各自探。”这正是魏碑书法的魅力,满则溢,盈则亏。

任何一种书体都不是硬写出来的,这种尚未成熟的楷书更是典型。北魏墓志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我们需要拿更多的营养来滋养它。

猜你喜欢

魏碑小字书体
无题
敦煌汉简书体“重出江湖”
寄妙理于“十美”之外
英声细语
汉代草叶纹镜的铭文研究
论情性
天公猪
打铁老太
浅析龙岗秦简的书风与章法
天公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