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情性

2017-04-13古东燕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学养书体

古东燕

摘 要:情性包括个性、才性、天性、禀赋,也包括一时的喜怒哀乐。书之情性是指在书法创作中变现其个性和情感,本文主要探讨能否表达情性、何时表达情性、怎么样表达情性。

关键词:情性;书体;取法;学养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8-0266-02

一、“情性”的概念

所谓“情性”包括情和性,既包括先天的秉性才情也包括后天养成的性格。总的来说就是情绪和性格,书之情性,是指在书法创作中表现出自己的性格或者心情。但是表现情性的不仅仅是书法的形式还包括其内容。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情绪表现出不同的书法面貌。扬雄:“书,心画也”、清代刘熙载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即书法直接源自人的内心,书法作品格调的高下与作者的学识、才能、志趣密切相关。孙过庭《书谱》中讲:虽宗学一家而变多体,莫不随其性欲,便以为姿……达其情性,形其哀乐……。这些都说明了情性对书法作品的影响。

二、“情性”之于书法

情性是书法欣赏和创作的灵魂,因为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打动观者的不仅仅是点画之间的形式美,而更在于作品所传达出的人格美和情感美。对创作者而言,书写是一种情的寄托与抒发,是“娱己”的功能。对欣赏者来说,是通过作品的审美来体会其中的情怀和意蕴,是所谓的“娱人”功能。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如高闲《千字文残卷》,从笔画的跳跃、连缀、跌宕起伏,我们可以体验到高闲的兴味不减,并且有得意的神色。整个作品给了我们以雄阔而深远之感。杨凝式的《神仙起居法》虽为草书却和张旭、怀素的大起大落、疾风骤雨是不一样的,它显示出来舒缓、柔和、湿润的气息。显示出作者的似乎有点松弛、有点懒散,漫不经心,淡淡地流露出作者晚年的淡定和从容。书家在作品中变现出来的情感不一定要肝肠寸断、痛苦不堪的情感才引起欣赏者的共鸣,细细的、绵绵的、淡淡的、清清的……这些都能打动欣赏者,达到“娱人”功能。

情性是书法的灵魂,那能否抒情,何时能抒情?

对于能否抒情,普遍都觉得那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台阁体馆阁就是被公认为没有情性的书体,此书体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中产生和发展的,作为一种实用功能的书体,要求“乌、方、光”的三块字,所以其书家技艺精准水平整齐,数十人共同完成一份奏折或者长函,所抄如出一手,他人莫能辨。这样的书体很明显没有表现个人情性,为了迎合社会需求,此时应当去其情性。相反不符合“乌、方、光”标准的书写就会失去求职谋生的机会。著名学者和诗人龚自珍在道光九年考中进士后,由于字迹不工整而未能进翰林书院。可见能否达其性情,形其哀乐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不是任何的书写都允许书其情性。

在学书过程中要先为奴后为主、先去情后抒情。做字要熟,熟则心手双畅,所以在习书的过程就是不断向古人汲取精华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带着镣铐跳舞的过程,极其拘束,然而却是步步踏在古人的足迹上,越来越接近古人。正像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到: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一点一画毫厘不爽,一波一磔中规中矩。这个过程是带着一种“奴性”,此时是割情、无情和屈情的,减少个性的张扬和发挥。在习书过程中,汲取古人精华就像挖一口水井,挖得越深,水量越大,水也越纯越甘甜。当足够深入古人之后再加上自身阅历和修养,适意而书是自然而然的过程。米芾性格癫狂,其书也奇崛浪漫,令后人高山仰止。他也曾有集古字的过程,学一家似一家,曾临摹前人的作品达到乱真的地步,二王流传到现在的作品中也有是他临摹的。他生性不羁,在学书过程中也能收起自己的脾性,倾心临摹,先为奴后为主,先去情后抒情。

三、书法家如何表达情性

每个书家都希望在作品中尽可能地表达自己的情性,那如何恰当地表达情性呢?

(一)顺性取法

《六体书论》曰:如人面不同,性分各异,书道虽一,各有所便,若顺其性,则业成,达其衷则功弃,岂得成大名者哉。若得其法,则何攻不克,何业不成。不同的书体对书法情性的表达程度是不一样。草书得连绵不绝、疾风骤雨、起伏跌宕的特点决定它比真书更适合抒发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情感。往往情性温和者适合写真书,如篆、隶、楷,性格灵活敏感的适合写行书和小草,而急性子、好动率直者则适于大草创作的节奏。吴门四家中的文徵明和祝枝山因为性格各异,祝生性佚荡、幽默豪爽。所以代表他书法水平的则是草书,《济阳登太白酒楼却寄施湖州》,全篇疾风骤雨斜势而下,下笔大胆毫无顾忌。相反的文徵明,他性格热忱而谦逊,谨慎而正直,他的行草书在用笔用墨上没有大起大落或波澜之兴,欣赏起来没有激动和惊喜。他所谓《乐志论》和很多作品一样精细。线条光滑、平直、均匀之至,没有起伏跌宕、没有情绪变化,但是他的小楷一笔一画一丝不苟,其中也不缺乏优雅,正是他性格的最好体现。祝枝山和文徵明性格不同,祝枝山性格在同一书体创上表现出来的情性也截然不同。所以书家在书法创作上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性格的书体,顺性而为或许能事半功倍。

(二)得其法

书法作为一种书写文字的艺术,其情性的表达必然受制于一切與书写有关的因素,如点、线、字法、笔法、墨法、章法等。如宗白华先生所言: “ ( 书法) 通过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就像音乐艺术从自然界的群声里抽出纯洁的乐音来,发展这乐音间相互结合的规律。”故书写过程中笔法的轻重缓急、墨法的浓淡燥润、结体的欹正疏密、章法的承接呼应都要服务于情感的表达。然情性之流露,必依赖于对艺术的精熟把握。要让这些因素都能够很好地为抒发情感服务,就要在技法训练上下功夫,技法的娴熟才能使书法家笔一上手就龙蛇驰走,骏发之士,举笔便成,只有熟练才能尽量避免失误,意在笔前也是熟练作为前提的,若不熟练,情和意则无法完美表达。张旭怀素的狂草连绵不断、率意而为,可是其点画之间又不失法度。所以在技法训练和书体的选择上都对情性的流露有重要的影响。

(三)应该增加文化素养和生活阅历

周敦颐曾让二程去“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希望通过对孔、颜求学行踪的追溯,达到深刻的人生体验和超功利的精神境界,获得持久的快意,如此无形之中会把这种快感表现在日常书写中。积学是一个精神需要,是个人高雅的倾向,在积学中个人逐渐丰富和充实,眼界也慢慢开阔和敏锐。同时古人常说不读书无以言。纵观古人的书法都是文书俱佳,而今人书写内容大都以抄写古诗词。书之情性不是简单的抄写痛快,没有深入理解感受文词含义怎么能融入自己的情感。

四、结语

书之情性,即书家书写表达自己内心情感情绪,他得情性自己在书写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作品完成之后透过作品依然能够感受出来。要更好地抒发情性首先在取法上合乎自己的情性;其次是得其法,只有过硬的技法基础才能心手双畅。第三是作为一个书家的必备素养。正如清人汪婉所说:“文虽小技,然而其源不深者其流不长,古人所以取喻于江海也。由此一个人的学养和阅历对书家的提升尤为重要,若字不能传其神、文不能达其意,在书中何以言情性。

参考文献:

[1]崔尔平.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

[2]朱以撒.书法百说[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4.

[3]中国书法史七卷本.[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4]朱以撒.中国行草名帖一百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4.

[5]周睿.传统心性论于书法性情观——以“性情”为核心的书论诸范畴集解[J].艺术与设计,2015(07).

[6]徐明利.中国书法风格史[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7.

[7]华人德.历代笔记书论汇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学养书体
敦煌汉简书体“重出江湖”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浅谈魏晋南北朝的书法艺术
汉代草叶纹镜的铭文研究
王熙凤的用人之道
张家山247号汉墓《二年律令》书手、书体试析
浅析龙岗秦简的书风与章法
文献馆员之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