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羊 布鲁氏菌病诊治

2021-01-10严明奎

四川畜牧兽医 2021年3期
关键词:胎衣布鲁氏菌公羊

严明奎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南充 637000)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以感染家畜为主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 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山羊布鲁氏菌病是由马耳他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1 流行特点

病羊及其流产胎儿、胎衣是主要传染源。母羊比公羊易感,成年羊发病比幼年羊多。羊的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病菌也可通过结膜、损伤的皮肤等引起感染,吸血昆虫可以传播本病。

最危险的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羊,大量布鲁氏菌可随胎儿、胎水和胎衣排出,其流产后的阴道分泌物及乳汁中都含有布鲁氏菌。感染公羊精囊中存在大量布鲁氏菌。

2 临床症状

病母羊流产,流产前食欲减退,口渴,萎顿,阴道流出黄色黏液等。流产发生在妊娠后第3或第4个月,母羊流产后可能发生胎衣滞留和子宫内膜炎,从阴道流出污秽、恶臭的分泌物。新发病畜流产较多,老疫区畜流产的较少,但发生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关节炎、胎衣滞留、久配不孕的较多。病羊出现支气管炎、关节炎及因滑液囊炎而跛行,病公羊可出现睾丸炎。乳山羊出现乳房炎,其乳汁有结块,乳量可减少,乳腺组织可结节性变硬。

3 病理变化

病羊生殖器官炎性坏死,胎衣部分或全部呈黄色胶样浸润,部分覆有纤维蛋白和脓液,胎衣增厚并有出血点。胎儿呈败血症病变,浆膜和黏膜有出血点和出血斑,皮下结缔组织有浆液性、出血性炎症。病羊淋巴结、肝、肾、脾等器官形成特征性肉芽肿,脾脏和淋巴结肿大,肝脏出现坏死灶,有的可见关节炎。病公羊可发生化脓坏死性睾丸炎和附睾炎,其睾丸肿大,后期睾丸萎缩。

4 诊断

依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对本病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细菌学诊断、血清学试验)。

4.1 细菌学诊断 采集流产胎衣、绒毛膜水肿液、肝、脾、淋巴结、胎儿胃内容物等制成抹片,柯兹罗夫斯基染色法染色,镜检,如发现红色球杆状小杆菌即可确诊。

4.2 血清学试验

4.2.1 初筛试验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见GB/T 18646)。

将被检血清与布鲁氏菌虎红平板抗原各0.03 mL滴于玻璃板上混匀,于室温下,4~10 min内判定结果。出现凝集现象的判为阳性反应,完全不凝集的判为阴性。

4.2.2 正式试验 动物布病试管凝集试验(SAT)(见GB/T 18646)或者动物布病补体结合试验(CFT)(见GB/T 18646)。

初筛试验出现阳性反应,并有流行病史和临床症状的或分离出布鲁氏菌的判为病畜;血清学正式试验中试管凝集试验呈阳性或补体结合试验呈阳性,判为阳性畜。

5 防控

羊场应坚持自繁自养,必须引进种羊的,要严格检疫。引进羊隔离饲养两个月,两次检疫为阴性者才可混群。羊场应定期对羊进行检疫,阳性畜立即淘汰。被污染的用具和场所彻底消毒,流产胎儿、胎衣、羊水和产道分泌物深埋。羊皮、羊毛均应消毒,羊毛常用环氧乙烷气体消毒,消毒须在密闭的专用消毒室或密闭的容器内进行。

猜你喜欢

胎衣布鲁氏菌公羊
布鲁氏菌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提高种公羊繁殖力的几项措施
南方规模奶牛场胎衣滞留发病规律研究
羊布鲁氏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胎衣加赘物预防母牛胎衣不下的效果观察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调查及综合防控措施
牦牛产后胎衣不下的诊断及治疗措施
牛、羊胎衣不下的临床诊治
冰岛公羊育种要“看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