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源性致病菌盲样考核分析

2021-01-10陈红艳戴桂华

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 2020年6期
关键词:弧菌食源性琼脂

陈红艳,戴桂华,刘 婷

(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 济南铁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 济南250001)

铁路疾病预防控制单位实验室担负着铁路系统疾病预防控制的重要使命,为铁路食源性致病菌疾病等卫生应急事件处理提供技术支撑。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每两年对所属疾病预防控制单位进行盲样考核,通过实验室室间质控来提高检测人员的检测能力[1]。在此,对某年度考核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安瓿瓶冻干粉1支(编号43)。瓶装半成品培养基及成品显色培养基均购于广东某公司;氧化酶及API生化鉴定试剂盒购于法国某公司;诊断血清由宁波某公司提供。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所有培养基经过质量控制[2]合格使用。

采用的主要仪器有生化培养箱、显微镜。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其他微生物检验规程进行检测。

2 检测过程及结果

2.1 样品处理

将冻干粉安瓿瓶外部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待表面晾干后打开瓶盖,用1.5 ml无菌营养肉汤溶解(按样品说明要求不做增菌直接分离)。

2.2 分离培养

用无菌取菌环取上述样品匀液分别划线接种血平板、沙门氏菌显色平板、志贺氏菌显色平板、XLD琼脂平板、SS琼脂平板、O157显色平板、EMB平板、麦康凯平板、弧菌显色平板、TCBS琼脂平板、李斯特菌显色平板、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平板、Baird-Parker平板、蜡样芽孢杆菌显色平板、阪岐肠杆菌显色平板、TSC琼脂平板、CIN-1平板、改良Y平板。将CIN-1平板、改良Y平板置26℃培养箱;将TSC琼脂平板放厌氧罐中置37℃培养箱,将蜡样芽孢杆菌显色平板置30℃培养箱;将剩余平板置37℃培养箱,均培养24 h。

2.3 检测结果

2.3.1 分离培养及生长情况

观察各平板菌落生长情况,菌落形态描述如表1所示。

表1 盲样菌分离生长情况及菌落特征

2.3.2 初步生化及染色镜检情况

从EMB平板、TCBS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分别接种三糖铁琼脂斜面(TSI)、3%氯化钠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平板、血平板和营养琼脂平板,置36℃培养24 h。分别挑取营养琼脂平板上的单个菌落作涂片、染色,观察初步生化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2.3.3 氧化酶试验

取洁净的滤纸块置于平皿内,用接种环分别挑取A、B、C、D纯培养菌涂于滤纸上,加1滴氧化酶试剂,A、B、D氧化酶试验结果均为阴性,C氧化酶试验结果阳性。

2.3.4 生化鉴定

分别挑取A、B、C、D的纯培养菌落,根据API20E操作要求将菌悬液接种试剂条小管内,37℃培养24 h。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API20E生化鉴定结果

根据API板子生化结果编码输入API软件系统得出A为大肠埃希氏菌,B为产气肠杆菌,C为创伤弧菌,D为产气肠杆菌。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所有医疗废物均经高压灭菌后,按照《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要求处理。

2.3.5 结果报告

43号质控样品为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大肠埃希氏菌、弧菌科弧菌属创伤弧菌和肠杆菌科肠杆菌属产气肠杆菌的混合菌。

3 讨论及分析

3.1 问题及原因分析

(1)发生漏检情况。以前盲样考核均为分装的多支单株菌,本次考核为单支装混合菌。分离培养前,只采用脑心浸液肉汤(BHI)复苏菌株,而嗜盐性弧菌在无氯化钠的环境下不生长或微弱生长[3];又因混合菌种中强势菌生长优于弱势菌,可能导致弱势菌无法生长或生长少而被忽略。本次考核中创伤弧菌少量生长,通过菌落形态辨认,多次生化鉴定后才未被漏检。由此可见,在实验室进行盲样检测时,应尽可能采用多种检测方法或辅助设备以防漏检[4]。此外,近年来实验室人员更替,新检验人员经验不足,观察培养菌落不仔细也可能发生漏检情况。

表2 三糖铁琼脂斜面及染色镜检结果

(2)原始记录及报告书写的规范化有待提高。本次考核样品检测结果为3株混合菌:产气肠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和创伤弧菌,符合考核内容,但考核结果要求报告食源性致病菌。以往的考核菌株均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的食源性致病菌,直接报告即可。本次考核中,对于大肠埃希氏菌的检测,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GB 4789.6—2016)[5]的要求,应进行PCR确认实验,因实验室未配备PCR仪器,无法按照国家标准进一步分型,因而无法将其判为致病菌。检出的创伤弧菌虽然有报道称是人类和水产养殖动物的重要病原菌[6],但创伤弧菌没有国家标准,并且不在《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工作规范(试行)》[7]名录中,因此结果报告应为未检出食源性致病菌。针对上述2种菌的报告,在原始记录中并没写明原因及判断依据,提醒检验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根据国家标准进行检测,规范报告程序。

(3)针对商品化试剂,尤其更换厂家时应进行培养基质量控制程序。

3.2 建议

(1)加强人员培训,提升检测能力。近些年,随着人员新老交替及检验人员调岗转岗等,实验室整体检测能力有所下降。针对这种情况,除了以老带新、日常练兵之外,建议定期举办专业技术培训,培训技术的同时促进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检测人员之间的交流,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分析原因,从而提升检测能力。

(2)加强质量控制是提升检测能力的重要手段。建议以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培养基的质量控制、试剂是否在有效期等为关键点,选择性能稳定的仪器、优质的培养基及对新购买的培养基进行质量控制等,在日常工作中真正做到遵循质量体系要求,以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增加考核频次。铁路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参加地方盲样考核较少,铁路系统2年1次考核频次不足,建议增加考核频次,通过实验室间比对和盲样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并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疾病预防部门实验室检测能力。

4 结束语

通过定期的盲样考核可以促进实验室及时发现检验过程、结果报告中存在的细节问题,以便在工作中进一步完善,可以提高实验室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对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培养基的质量控制、试剂是否在有效期等关键点的认知,今后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人员、仪器设备、质量控制等,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

猜你喜欢

弧菌食源性琼脂
琼脂基环保包装材料的研究进展
销量增长200倍!“弧菌克星”风靡行业,3天杀灭98%弧菌
秋冬季高发食源性疾病的危害与预防
消除国产琼脂磷酸盐沉淀的工艺优化及设计
辽宁省大菱鲆源弧菌的药物敏感性分析(下)
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趋势与控制策略
副溶血弧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论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的控制
夏季食品安全头号杀手——食源性疾病
马传染性贫血琼扩试验中琼脂配比浓度及温度因素对琼脂板制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