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考背景下中职校机械基础课程“8字螺旋”教学改进的探索

2021-01-08林莉萍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51期
关键词:螺旋机械基础

林莉萍

[摘           要]  新课改促进学科建设的同时,满足了学科发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相关学科在新课改指导下迎来蜕变,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考”)凸显出中职素质教育的改革成果。对于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而言,机械基础是一门重要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学考在强化机械基础课程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8字螺旋”设计为优化该课程建设,满足中职学校的学考需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就学考背景下中职校机械基础课程“8字螺旋”教学改进方面展开探索,旨在为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进提供教学思路参考。

[关    键   词]  学考背景;机械基础;8字螺旋;教学改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51-0210-02

机械基础课程作为院校学科建设中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学科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为强化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全面发展,提高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需要结合新课改的实际要求,满足学考的实际需要,通过采取专业的课程改进优化措施,促进学科建设高效发展。对于机制方面而言,需要强化采用“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简称“8字螺旋”。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优化和调整教学,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机械基础学科相关的知识内容。

一、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进中正确认识“8字螺旋”

在20世纪中叶,爱德华·戴明博士的理论中提到了“戴明循环(PDCA循环)”,主要涉及的循环是计划(PLAN)—执行(DO)—检测(CHECK)—改进(ACTION),其内涵是强化以人为本的方式,主要采取以数据说话和持续改进的先进质量管理理念,这种管理理念符合学考背景下机械基础学科建设和改进的需求。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中职学校在机械基础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动静两态”的“8字螺旋”,不断满足学科建设和改进的需求,保障机械基础课程课程课堂教学改进措施满足学考需要。对于“8字螺旋”而言,其主要是通过静态和动态两个螺旋叠加,进而组成了“8字螺旋”。

二、当前中职机械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知识基础薄弱,求知欲不高

中职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对机械基础所涉及的关联知识积累很少,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另外,班级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有一定难度,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教学模式单一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丰富,但课时安排略显不足,教学任务重。为了完成学期教学计划,通常由教师主导讲授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即便教师采用现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知识的讲解过程中,过于理论化的教学方式也会让学生产生对机械基础学科学习的倦怠情绪。因此,机械基础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三)理論教学与实践相脱节

机械基础课程内容广且抽象,涵盖了机械基础概述、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齿轮传动、带传动和链传动、轴承、轴、联接、轮系和减速器、其他机械传动、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抽象学科内容,兼具实践性和理论性,部分章节知识学生要在实践操作中予以掌握。因为教学压力大,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授课过程中通常只是零散讲解学考大纲知识点,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割裂知识体系,使实践与理论脱节,无法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违背了学业水平考试考核初衷。

(四)教学评价效果差

机械基础教学效果主要以期末的考试评价为主,且主要考试内容以理论答题为主,对过程性考核的重视度比较低。虽然教师在平时考核中将学习效果纳入考核标准,但实际采用的考核评价机制并不完善,缺乏多元的考核体系,难以形成相应的考核激励,评价效果不佳也是造成学习缺乏动力的因素之一。

三、中职校机械基础课程“8字螺旋”教学改进策略

(一)教学主体强化认识,积极培育“8字螺旋”理念

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进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强化学生主体意识,以需求为导向,进行多元诊断,贵在改进。围绕机械基础学业考试大纲,强化学生对机械基础知识的认知,在掌握相关教学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不断采用积极的培育措施,加强师生对“8字螺旋”的认识,主要的优化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是找准起点。杜绝将“评估指标”作为螺旋起点,把“诊断改进”变成项目,迷失了自我的责任。二是落实主体。一个螺旋是一个主体,不可以在中途出现“越俎代庖”的现象。三是聚焦过程。在机械基础教学改进中,需要积累两轮评估。建立静螺旋难度相对较小,但容易受评估思维定式制约。中职学校习惯性将重点集中在结果上,从而忽视过程的重要性。通过实践发现,在启动诊改工作后,中职学校“重静(螺旋)轻动(螺旋)”的情况比较普遍。这些现象同样存在于机械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因此,需要自觉地对机械基础课程诊改设计、组织进行评估,在强化明确目标以及标准的前提下,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过程的诊断和持续改进上。四是优化技术。要有效发挥动螺旋的作用,对于数据采集方面的数量、维度、完备性具有较高的要求,数据采集对原始性、实时性、准确性数据有较强依赖性,而在分析、判断、警示、指示方面存在的即时性、有效性数据具有决定性作用。五是营造动力。“8字螺旋”的重要意义主要以建立教学工作“持续良性运行、上下左右联动、自觉改进提升”的动力机制为主,最重要的环节是“诊断”与“激励”。机械基础教学诊断呈现出来的作用以准确定位、发现问题等为主线;以诊断结果为主要依据,通过教师工作考评办法、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办法等激励手段,采取“走出去引进来”、专题研讨、改进心得分享等方法,提倡创新思路,持续改进“动态螺旋”,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建设和改革,而在关于学生的评价考核中,需要强化诊断的“自我”,并通过激励的方式来落实“自我诊断”。同时,对于诊断分析,主要强调的是“数据说话”,该过程需要采集的数据主要以动态轨迹为主,借助互联网平台,在教学改进的过程中,做到立足自我、动态改进、简捷易行。

(二)“8字螺旋”联动,有效促进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提升

对“8字螺旋”联动进行分析,其中,诊断与改进在实施完成后进行,而主体因诊断、激励产生学习动力和创新活力,引发知识创新,形成自“目标”开始的、比较全面和深刻的改进方案。对于动螺旋分析,在质量生成的主要过程中,结合实际监测得到的相关数据,能够根据相关数据,快速发出预警,进而采用及时跟进的调控以及改进方式,通常情况下,并不涉及目标以及标准的调整。对于两个螺旋而言,主要相交于“设计—组织—实施”环节,有效组成具备有机性的整体,二者呈现出来的效果是相辅相成以及互联互动的方式,实际缺一不可。

(三)认真践行“8字螺旋”,注重理实一体化

机械基础理论教学需要强化理论和实践的有效联系,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不断引导,强化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中职学校在机械基础教学过程中,同样也需要强化对教学内容的注重,尤其是在教學改进中,需要强化应用“8字螺旋”。这种方式对于中职院校而言,既可以有效激发自我诊改的内生动力,又可以在教学中以联动的方式产生新的动能,强化学习以及创新成为自发性和自身需要的行为,提高中职学校以及学生个体的核心竞争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理论讲解,有机结合“8字螺旋”的践行方式,向学生讲解采用“8字螺旋”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实践作用,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在当前的中职学校教学中,关于“8字螺旋”的建设和使用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其最终衡量标准主要还是依赖于师生在教学优化过程中的满意度以及践行情况。

四、总结

在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积极探索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优化课程教学方案,对于提高学考质量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强化对“8字螺旋”的有效应用,营造教学工作持续良性运行、自觉改进提升的发展模式,能够满足机械基础课程改革可持续发展需求。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师生通过激励的方式落实“自我诊断”准确高效,为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孟杰.中职机械基础教学中微课的渗透途径探析[J].时代汽车,2021(13):103-104.

[2]高玉强.机械基础教学创新模式分析与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1(11):246-247.

[3]夏晓.探讨中职机械基础课堂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J].职业,2021(8):50-52.

[4]闫志兰.技工院校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探索[J].职业,2021(2):38-39.

[5]陆影.提高中职机械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究[J].内燃机与配件,2021(1):234-235.

[6]马秀明.机械基础数字化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20):221-222.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螺旋机械基础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调试机械臂
呜嗷,怪兽登陆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简单机械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按摩机械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