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中的作用探析

2021-01-08邵剑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51期
关键词:中华德育传统

邵剑

[摘           要]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文化,这些优秀的文化都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德育中可以更好地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觉悟,让中职学生对我国的优秀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对我国中职德育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中的作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德育提出一些意见,以期促进我国中职德育的发展。

[关    键   词]  中职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51-0124-02

中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越来越重要,但是教育部门对中职德育关注程度还远远不够,中职德育对中职学生有着重要意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德育中,可以更好地促进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发展。中职学生正处于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阶段,还需要教师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思想引导,帮助其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中职生的特点

(一)思想较为活跃,但缺乏学习动力

当前中职学生大多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对自由有着较为强烈的渴望,思想意识也较为活跃。由于中职学生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在日常学习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习热情,使学生丧失学习动力,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有进取意识,但学习习惯较差

中职学生由于接受过较为良好的教育,多数学生都能正确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普遍具有积极向上的进取意识。但大多数中职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有较多不良的习惯,父母有效管教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他们主动学习方面的惰性。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中职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虽然他们具有积极向上的进取意识,但由于学习的被动性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三)渴望被认同,但缺乏交流能力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这使得中职学生可以从网络平台获取更多的信息,见识到更多的新鲜事物,同时在互联网平台中学生也不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因此多数中职学生对互联网虚拟世界的依赖性较高。也正由于多数中职学生沉迷于互联网平台,这弱化了他们在现实世界的沟通能力。但实际上这些学生更渴望得到身边人的关注,因为他们受到了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生活与学习的不如意才使他们沉迷于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中。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中的应用

现阶段,我国部分中职学校已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了德育中,但是融入模式以及成果都不尽如人意,因此需要对其融合模式进行更进一步的升级优化,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德育的有机融合。笔者曾经对中职学生进行过“是否需要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5%的学生都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需要我们进行发展传承的。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中职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他们普遍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正向的、积极的,需要我们进行传承发扬的。一方面由于部分中职院校的学生自身文化基础较薄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刻、全面,同时学生家长对中职学校的认识仅停留在“学习职业技术的学校”这一层次,这也是多數中职学生家长送孩子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目的。这就导致多数中职学校忽略了对学生的德育,将教学重点过多地放在了职业技术教学上。学生家长与学校二者的共同影响导致了中职学生对纯理论形式的德育课程失去了兴趣,学校的德育课程如同摆设,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并且现阶段多数中职学校对德育课程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重视,德育无法正常开展,也进一步导致了德育的落后。另一方面由于部分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师缺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认知,同时也缺乏相应的德育教材,导致德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授课时缺乏理论指导,无法为学生讲解优秀文化的精髓所在。在以上一系列原因的共同作用下,中职德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变得异常困难,并且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中的价值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传统文化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其中蕴含的思想观念哲学变得越来越深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正确的价值观念与思想观念会对中职学生造成较为重要的正面影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德育课程中,可以提高中职德育的教学质量,提高中职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较为深刻的思想道德理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提高中职学生自身道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塑造中职学生思想道德观念是对中职学生进行德育的最终目标,同时让中职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第一,提高中职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强烈的民族自尊、自信,中职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高其民族自尊和国家责任感,爱国主义情怀是优秀品质的核心,提高中职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可以培养其高尚的情操。第二,让中职学生学习仁爱精神。我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儒家思想的根本理念就是“仁”,让中职学生学习仁爱精神,可以更好地促进中职学生健全人格的建立。第三,树立正确的“三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职学生的“三观”形成会产生正面影响,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都是积极向上的,并且经过长时间的沉淀与积累,这些优秀的理念同样适用于当前。

(二)提升中职教学效果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德育中,可以丰富中职学校德育课程的内容,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典故实例,可以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明白,教书育人不仅是一种工作,更是一种艺术,一种让学生感受美好知识的艺术。中职德育教师在对中职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时应注重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对学生有充分了解之后通过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对中职学生进行知识传播,提升中职德育的教学效果。

四、中职德育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一)完善德育教材

由于受到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多数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为加强中职德育发展,中职学校应根据学生的状态与特点合理地选择教学材料,并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材中,以此来帮助中职学生更好地理解较为抽象的德育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编写德育教材时应适当加入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教材中所占的比例,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德育相融合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提升教师团队的素养

提高教学质量最有效的方法是提升教师团队的知识素养,只有教师团队的专业能力得到提高,才会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在促进传统文化与中职德育相融合的过程中,需要中职德育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较深刻的认识,只有中职德育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达到要求才可以满足其教学需求,才可以进行知识传授。因此,中职德育教师需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自身的职业素养与知识储备,才可以有效地提高中职德育的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德育的融合。

(三)丰富教学模式

在中职学校加强德育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本校的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优化,丰富德育教学模式。因此,在进行德育时应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来丰富德育教学模式。中职德育教师可以在中职学生教育守则中加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对中职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提高中职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四)将传统文化与德育相融合

传统文化与中职德育相融合可以有效提高中职学校的德育水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当前仍然使用的道德理念,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让中职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还可以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更为健全的人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目的与中职德育的目的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因此中职学校应促进传统文化与中职德育的融合。

五、总结

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越来越重要,因此我国多数职业院校都在积极进行扩招,但是中职学校在进行扩招的同时忽略了对自身教学环境的建设,无法认识到自身教育理念的不足,对中职学生的德育不够重视,这直接导致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中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越来越重要,但是教育部门对中职德育关注程度还远远不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德育中可以更好地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觉悟,让中职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宗君.中华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中的渗透研究[J].文渊(高中版),2019(9):21.

[2]徐鹏飞,刘玉静.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中的作用[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6):321.

[3]胡蕾.淺谈中华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中的作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7(9):330.

[4]哲福,王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生德育中的渗透[J].速读(中旬),2017(1):11.

◎编辑 栗国花

猜你喜欢

中华德育传统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少年力斗传统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