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对策研究

2021-01-08张莉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51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新课改德育

张莉

[摘           要]  语文课程与德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将语文课堂作为德育的阵地,将德育和语文知识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学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应重点思考如何在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由此借助语文学科扩大德育的影响力,给予学生合理的引导,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关    键   词]  语文学科;中职语文教学;德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51-0038-02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传道,就是把做人的道理教给学生,这就是今天的德育。由此可见,作为教师,从古至今,其职责不仅仅是教书,还要育人,不论何时,我们都要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要搞好语文教学,把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在我国新课改背景下,加强全民身体素质和增强全民道德意识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职业学校应该紧跟时代发展,转变守旧的教学观念。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让学生背古诗、写作文,应该着重按照“先育人后教书”的教育初衷来推进德育活动。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对学生品德培养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应该积极寻找语文学科中的德育元素,将其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关键要素,找到德育和语文教育的结合点,选择科学的手段开展教学工作,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

一、传统语文教育与新课改后语文教育的不同

(一)传统语文教育

传统语文教育关注生僻字和古诗词,将学科基础知识教学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例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人教版(新课标前)教材中大部分是通过著名古诗词和散文的阅读来让学生找出其中的生僻字,标注出来供学生做阅读参考并且解释其含义以及用法;另一部分是大量的古诗词背诵部分以及阅读理解,训练点集中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背诵能力。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主要围绕高考设计,而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知识也以应对高考为主。除了生僻字和阅读理解之外,作文成为教学的关注要点,传统中职语文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学生作文来判断学生的学识涵养,同样作文部分也是高考中语文学科分数最多的一项。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传统语文教育是以应试教育为主[1]。

(二)新课改后的语文教育

新课改后,语文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为主,赏析课程在教学中的占比增加。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人教版(新课标版)教材为例,在教材第二十一章中加入《诗经两首》,在现代诗词方面也增加《我爱这土地》,更是绝佳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传统语文教育和新课改之后的语文教育存在巨大差距。传统语文教育注重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而新课改后的语文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语文渗透德育有一定的帮助。因此,针对现在新课改后的语文教育,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环境,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并不存在过大的难度。

二、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一)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语文教材是由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组成的,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应深入教材,挖掘其中的爱国教育、品德教育、理想教育等内容,将教学内容与德育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受到启迪和感染。

爱国主义能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是激发民族使命感与责任感的强大动力。所以语文教师应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我爱这土地》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给学生介绍诗的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寫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了解了写作背景,学生就能对诗人对祖国土地的一片赤诚之爱及爱国主义感情有更深的感悟。接着通过诗句中语言文字的教学,加深学生对诗句思想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对经历种种磨难的祖国心生敬佩,并对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另外,教师讲这篇文章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抗日主题纪录片片段或者歌曲,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情绪,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怀[2]。

(二)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有效途径。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将作文指导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习作训练都有深刻的德育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习作要求,弄清写作目的,利用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坚强品格、崇高理想以及正确的审美观点等。以写人为题的训练中,重在让学生发现他人的闪光之处;写景的文章则可借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三)在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中渗透德育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增强学生素质的途径之一。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接龙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能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素质,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还可以开展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等,让学生既能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又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三、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优缺点

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有不少优点,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群体的德育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优化学生的学习生态环境,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给予学生更完美的教育体验。在现代化教育时代,德育已经不仅局限于道德和法治教育,还有劳育和美育的结合,智育的配合,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教育体系,发展和渗透德育是必然的趋势[3]。

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学科教育中滲透德育也存在一定短板,有可能影响学生的课本学习进度。渗透德育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成果,更加考验教师的教学经验和能力,有一些师资力量不够的中等职业学校会存在对德育的实施进度不足,实施计划不能完成,有一些偏远落后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导致出现焦虑等情绪,需要教师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必定会利用课堂时间和课余时间,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考试成绩下滑问题,拉低学校的整体成绩[4]。

四、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优缺点对比总结

目前在中职学校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会出现很多问题,也会有很多缺点,在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下,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进修和外出学习等活动,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从而更加从容地完成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任务。学校通过完善语文教学硬件基础建设,可以解决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从而更容易落实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任务。教师应该维持好课堂纪律,保证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这样才能更好地渗透德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该五项平衡进行,各个击破,集中整合,从而落实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任务。

德育是新课改后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将德育作为教学任务的核心内容,发挥德育的优势,提高学生自身的修养和能力。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思想,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素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胡利婷.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分析[J].读与写(教师),2020(5):244.

[2]杨晓华.浅谈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1):69.

[3]肖扬.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措施探讨[J].语文课内外,2019(31):229.

[4]潘胜莉.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J].中外交流,2019(5):87.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新课改德育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自治区近年将建65所标准化中职学校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