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瘀毒同治”理论予自拟解毒散瘀汤治疗肛门炎性疾病疗效观察

2021-01-08许爱军梁起寿邹占全职雁雄刘成伟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黄连素性疾病肛门

黄 燕,许爱军,梁起寿,邹占全,职雁雄,刘成伟

(粤北人民医院,广东 韶关 512026)

肛门炎性疾病包括肛窦炎、炎性痔、肛管炎等,其临床上不同程度地出现肛门局部的红、肿、热、痛、坠胀等不适。中医学认为肛门为蓄血之官,病则动血,易郁易瘀;肛门又为糟粕之器,病则毒聚,易伤血脉。根据肛门的特殊性与病变特点,本研究小组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肛门炎性病变的根源在于“毒”与“瘀”,而清热解毒和活血散瘀是治疗肛门炎性疾病的关键所在。本研究依据中医异病同治的原则,基于瘀毒同治理论,观察自拟解毒散瘀汤对肛门常见炎性疾病肛窦炎及炎性混合痔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 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粤北人民医院肛肠科2018 年1 月至2020 年2 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及住院患者12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解毒散瘀汤组、地奥司明组和黄连素组,每组各40例。解毒散瘀汤组中,男21 例,女19 例;年龄25~65(39.1±10.5)岁;肛窦炎19例,病程0.5~18(6.4±3.9)个月;炎性混合痔21 例,病程5~20(8.7±3.4)d。地奥司明组中,男24 例,女16 例;年龄21~65(39.9±11.7)岁;肛窦炎20 例,病程1~18(7.3±3.7)个月;炎性混合痔20例,病程3~20 d(8.5±4.2)d。黄连素组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龄23~65(41.3±10.9)岁;肛窦炎22 例,病程1~18(7.0±3.5)个月;炎性混合痔18 例,病程3~14(7.8±3.0)d。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由粤北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且入选本研究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诊断标准 炎性混合痔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拟定,临床表现为肛门局部红肿、坠胀疼痛,伴有便血、痔核脱出、局部分泌物等,舌紫,苔淡黄,脉弦涩。肛窦炎诊断标准参照《中西医临床肛肠病学》[2]拟定,临床表现为肛内灼痛,有异物感,指诊见病变肛窦变大变浅,压痛明显。肛门镜检见隐窝明显充血、水肿、色泽发暗,分泌物增多或有脓血,舌紫,苔淡黄,脉弦涩。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18~65岁;③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 ①伴有肛瘘、肛周脓肿需要手术者;②伴有直肠息肉或结肠病变者及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③不能配合治疗或精神疾病患者;④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⑤过敏体质者。

1.5脱落标准 ①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并发症和特殊生理变化,不宜继续接受观察者或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②试验过程中自行退出者;③资料不全、影响有效性和安全性判断者。

2 方 法

2.1治疗方法

2.1.1解毒散瘀汤组 将解毒散瘀汤(组成:黄连6 g、栀子12 g、黄柏8 g、生石膏15 g、乳香20 g、半枝莲15 g、当归6 g、赤芍20 g、枳壳12 g、荆芥12 g、延胡索12 g)各药用煎药机煎煮后密封胶袋包装,每剂煎成450 ml,分3袋装,早晚各口服1袋。第3袋用于肛门湿敷,湿敷方法:患者采用侧卧位,将毛巾浸湿在已加热的药液中,湿敷于患者肛门患处15 min。

2.1.2地奥司明组 患者口服地奥司明片(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45 g/片,国药准字H20066737)每次1.35 g,每天两次。

2.1.3黄连素组 患者口服黄连素片(杭州赛诺菲民生健康药业有限公司,0.1 g/片,国药准字H33021708)每次1片,每天3次。

各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同时配合痔宁熏洗剂(粤北人民医院制,生产批号:20180121)便后坐浴,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上3 组均5 天为1 个疗程,疗程间间隔2天,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治疗结果。

2.2疗效观察

2.2.1观察指标 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3组病例治疗前后的疼痛、水肿、肛门坠胀感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并采用四级加权评分法进行评定[3-4]。具体评分标准为:①肛门疼痛:无疼痛为0分;排便时偶感疼痛为1分;疼痛呈间歇性,可耐受为2 分;持续性疼痛,不可耐受,需使用镇痛药物为3 分。②肛门水肿:无水肿为0 分;肛内水肿仅限一处且水肿直径≤1 cm 或水肿面积<1/4 肛周面积为1 分;肛内有一处或多处水肿,1 cm<水肿直径≤2 cm,或水肿面积介于1/4~1/2肛周面积为2分;肛内水肿一处或多处,水肿直径大约>2 cm,或水肿面积>1/2 肛周面积为3 分。③肛门坠胀:没有坠胀感记0 分;偶尔感觉肛门坠胀不适记1 分;坠胀而且有排便不尽感记2 分;持续的坠胀感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记3分。

2.2.2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制定[3]。显效:治疗后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疗效指数≥67%;有效: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33%≤疗效指数<67%;无效:治疗后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疗效指数<30%。疗效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三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三组治疗前患者的肛门疼痛、水肿、坠胀积分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的三组肛门疼痛、水肿、坠胀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解毒散瘀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均显著低于黄连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毒散瘀汤组治疗后的肛门疼痛、肛门水肿的积分显著低于地奥司明组(P<0.05),但治疗后两组肛门坠胀的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分,x±s)

3.2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解毒散瘀汤组疗效优于地奥司明组和黄连素组(P<0.05);地奥司明组疗效优于黄连素组(P<0.05)。见表2。

表2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 讨 论

肛门炎性疾病的产生,其发病因素错综复杂。《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首先提出了痔是由于筋膜和血管驰缓,血液瘀滞,澼积而成。《诸病源候论》云:“诸痔皆由伤风,房室不慎,醉饱合阴阳,致劳扰血气,而经脉流溢,渗漏肠间,冲发下部。”朱丹溪《丹溪心法》云:“痔者皆因脏腑本虚,外伤风温,内蕴热毒,醉饱交接,多欲多戕,以致气血下坠,结聚肛门,停滞不散而冲突为痔者。”陈实功《外科正宗》云:“夫痔者乃素积湿热,过食炙煨,或因久坐而血脉不行,又因七情而伤生冷,以及担负重,竭力远行,气血纵横,经络交错,又或酒色过度,肠胃受伤,以致浊气瘀血流注肛门,俱能发痔。”以上论述说明引起痔疾的病因虽有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酒食不节,起居不调,劳倦过度,房劳精亏等不同,但其基本病理为局部筋脉失和,运行不畅,气血瘀阻而成。故血瘀与肛门炎性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由于血瘀(微循环障碍)引起组织细胞的炎症、水肿、坏死等继发性病理改变,不通则痛,因而出现疼痛、肿胀、出血、痔核脱出等症状。此外,肛门为糟粕之所,邪毒凝聚之处,伤及肛脉,则变生诸病。在临床中肛门炎性疾病中因热邪而致者亦较多见。热邪入于血分,聚于局部,腐蚀血肉而发为痈肿疮毒。许多肛门炎性疾病的急性期都表现为火热的证候,如急性肛周脓肿、炎性痔、肛周化脓性汗腺炎等。由此可见,肛门炎性病变的根源在于“毒”与“瘀”。本课题小组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的原则,采用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的治疗法则,予自拟解毒散瘀汤来治疗肛门常见炎性疾病取得较好效果。

本研究选择的病种是在肛肠炎性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肛窦炎和炎性混合痔。其共同的病理表现为血管扩张导致局部充血和灼热,炎性渗出引起水肿,局部炎性介质释放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5],因此笔者选择的观察指标为肛门疼痛、水肿、肛门坠胀。结果显示,解毒散瘀汤组疗效优于地奥司明组和黄连素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水肿、肛门坠胀感等临床症状。解毒散瘀汤中君药黄连,性味苦寒,入心、胃、大肠经,寒能清,苦能泄,既清且泄,起清热解毒、泻火除湿之用,使邪气能迅速消除。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连不但有良好的抗菌抗炎的作用[6-9],还有促进机体免疫、抗氧化的作用[10-11],能有效地促进炎症消除及病灶的修复。辅以栀子、黄柏、生石膏,加强清热泻火、解毒除湿之力以更好祛除邪气,佐以当归、乳香、半枝莲、赤芍、延胡索散血行瘀、通畅脉络,起解毒消肿、生肌止痛之功。枳壳、荆芥行消肿止痛之力。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之功。

综上所述,通过自拟解毒散瘀汤治疗肛肠炎性疾病具有功效显著、安全性高、经济方便等优点,是具有中医特色的保守疗法,值得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黄连素性疾病肛门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肛门瘙痒如何治疗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改良肛门镜治疗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效果评价
肛门瘙痒不能挠
卫生纸也能治疗肛肠病
用黄连素别陷误区
黄连素非中药 儿童应慎用
盆腔炎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治疗探讨
奥美拉唑联合黄连素治疗胃溃疡4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