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概述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中医体质及证候特征研究进展*

2021-01-08许朝霞王庆盛王忆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1年2期
关键词:证素病位年龄阶段

高 慧,许朝霞,王庆盛,冯 晓,王忆勤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上海 201203)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至而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葵竭……丈夫八岁,肾气实……二八,肾气盛,天葵至,精气溢泻……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葵竭,精少。”故认为“天葵”“精气”的变化是人体正常生、长、壮、老过程的内在因素;同时在“阴阳应象大论”也存在“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的说法,指出了人体各脏腑气血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相应改变,而中医体质及中医证候的变化实质则是气血阴阳的变化。现代文献对中医体质及中医证候特点的概述较多,而不同年龄的中医体质及证候特点的概述尚未见报道。三位一体的辨证观是中医重要的诊疗原则[1],研究不同年龄人群的体质、证候特征及舌脉象特征符合中医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学术思想。本文从不同年龄人群的中医体质、中医证候特征及舌脉象特征进行概述,以期为不同年龄人群的中医诊疗提供一定依据。

1 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体质特点

中医学认为,体质是按时限展开的、与机体发育同步的生命过程,人体生长发育的阶段性的存在致使人体体质也表现出相应的阶段性[2],故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上也存在着差异,而这种差异决定了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对不同疾病的易感性及预后转归的不同。

1.1 健康人群的体质分布特征

健康人群中以偏颇体质较为显著,而平和体质相对较少。小儿(3-7 岁)的体质研究提示约1/4 的小儿为均衡质,其余均为不均衡质,且呈现出随着年龄增加,不均衡质人数增加的趋势,而在不均衡质中,以脾肾阳虚质较为常见[3]。对15-88 岁的健康人群进行研究发现,平和体质约占30%,其余为偏颇体质;而在偏颇体质中以气虚质、湿热质、阳虚质较为显著[4]。有基于108015 例健康人进行研究后发现平和质占28.98%,偏颇体质占71.02%,而偏颇体质中居于前3位的为阳虚质(16.41%)、气虚质(13.18%)、湿热质(10.23%);而不同年龄阶段的体质分布存在一定差异,其中15-64岁人群中,以偏颇体质(71.20%)较为常见,而平和质(28.80%)相对较少,偏颇体质以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较为常见,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平和质占30.25%,偏颇体质占69.75%,而偏颇体质常见于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5]。

不同年龄段的健康人群的中医体质有一定规律。15-24岁人群体质多见于阴虚质与气郁质,而在25-44岁时,则阳虚质及痰湿质相对普遍。邸洁等[6]研究发现15-24 岁人群多见于阴虚质、湿热质、气郁质,可能与该年龄段患者多食肥甘厚腻、压力较大相关,而25-44 岁人群以平和质较为常见。有对福州地区的健康人群体质研究发现居于前3 位的依次是平和质,阳虚质,气虚质;18-24 岁人群以阴虚质与气郁质较为常见,在25-44 岁阶段则多见于阳虚质及痰湿质[7]。同时,也有研究指出性别因素也是体质差异的原因之一。如有研究提示男性人群以痰湿质、湿热质较为常见,女性人群常见血瘀质[6]。

1.2 不同年龄段的疾病与体质相关性

体质在生长过程中的具有动态变化性,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病机有一定的倾向性。不同年龄段的肺系疾病患者体质特征具有一定规律性。如刘同坤等[8]研究发现支气管哮喘患儿多存在兼夹体质,在中医体质分型中多见于气虚质、阳虚质及阴虚质;而中医体质与年龄具有一定相关性,其中8 个月-12 岁哮喘儿童常见于气虚质并兼夹痰湿质、特禀质,其中8个月-3岁哮喘儿童可见阳虚质,6-12岁多见于湿热质。上述研究提示可能与支气管哮喘的儿童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相关;中医学认为“运血者,即是气”,故气虚而无力推动血行,而随着病程的延长,久而成瘀,且久病伤阴,故出现了大龄儿童阴虚体质逐渐增多并逐渐兼夹气郁质、血瘀质。

不同疾病类型的易感体质稍有不同。如干眼症患者的易感体质为气虚质、湿热质、阴虚质,且存在明显的年龄阶段性:青年患者多见于平和质、特禀质,中年患者前3位依次为阴虚质、湿热质及气虚质,老年患者则以阴虚质与阳虚质相对常见[9]。李思逸等[10]对426 名泌尿系结石患者进行研究后发现,患者体质最常见于平和质(46.7%),其次为阳虚质(15.3%)、湿热质(13.8%)及气虚质(8.0%)。综上所述,体质与年龄、疾病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为中医治未病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2 不同年龄人群的证候特征

证素是对疾病不同阶段的症状、体征的本质的概括,其作为中医证的基本要素,主要分为病位证素及病性证素,其中病位证素是对目前疾病的病位(心、肝、脾、肺、肾等)判断,而病性证素是对疾病当前的本质(寒、热、虚、实等)的判断。

2.1 不同年龄人群的病位证素特征

不同年龄阶段的病位证素有一定特征,如中年患者常见病位证素为肝,而老年患者病位以肾较为显著。翁慧等[11]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围绝经期妇女研究后发现中医病位证素常见于肝、肾、胞宫、脾、胃、心,其中年龄与肾、胞宫、胆病位证素具有正相关性,即随着年龄的增长,该证素成立的可能性越大。李冠慧等[12]研究发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中,主要病位证素依次为肝、肾、脾,而三个年龄段(50-56 岁、57-63 岁、64-70 岁)之间的病位证素未见明显差异。有研究对392 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证素研究,发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病位主要在脑,与心、肝、脾、肾密切相关;其中45-59 岁人群的病位主要见于肝,60岁-74 岁人群的以病位在心较为显著,75 岁以上人群的病位常见于肾和脾胃[13]。而有研究对老年共病患者病位证素进行研究发现肾、肺、脑居于前3 位,胃、筋骨、膀胱病位证素较为少见;而病位证素与年龄的相关性提示60-79 岁老年共病患者以病位在肝较为显著,而≥80岁的老年共病患者病位主要见于肾、肺、心神(脑)、经络较为常见[14]。

2.2 不同年龄阶段的病性证素特征

青年患者以心虚、脾虚较为常见,中年患者以血虚、阴虚较为显著,老年患者病性证素常见于气虚、阳虚、血虚,同时兼杂痰湿、血瘀证素,提示老年患者以脏腑的气血亏虚为其病理基础,痰湿、血瘀是其主要病理因素。翁慧等[11]发现围绝经期女性虚性证素以气血阴阳的亏虚较为常见,实性证素多以气滞、湿热、血瘀和痰浊较为显著;其中年龄与湿、气虚、血虚病性证素有一定相关性。有研究对392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证素研究发现45-74岁年龄段患者以虚性证素较为常见,且均可见于血虚证素,其中45-59岁人群也可见于阴虚证素,而60-74岁人群中,病性证素以气虚和血瘀较为显著;75 岁以上患者中,病性证素常见于阴虚、痰湿[13]。而有对老年共病患者研究发现,病性证素居于前3位的依次为气虚、阳虚、血虚,而水饮、火热、内风中医证素较为少见[14]。有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证素分布研究发现,45-59 岁及75 岁以上患者均可见于阴虚证素,而45-59 岁患者也可见于血虚证素,75 岁以上患者多夹杂痰浊证素,而60-74岁患者病性证素常见于血虚、气虚和血瘀[15]。

而有研究有不同结论。如李冠慧等[12]研究发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实性证素以痰湿、气滞及血瘀较为常见,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在虚性证素中占主导地位,且虚性证素的影响大于实性证素,但不同年龄段的病性证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李健阳等[16]对绝经后骨量减少的女性(41-85岁)研究发现排在前两位的病性证素为肾虚、肝虚,心虚、脾虚的占比较大,而气虚、血虚占比相对较低;而不同年龄组病性证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样本量过少、各个年龄阶段的样本量不均衡有关。

不同疾病的证素分布也有一定特征。如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证素主要以气滞较为显著;而脑血管疾病患者中以痰浊证素较为显著;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中,阴虚、痰浊、血瘀较为常见,且存在更多兼证;有下肢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血虚证素较为常见[14]。

2.3 不同年龄阶段的证型分布特征

2.3.1 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肺系疾病证型特征

肺炎是常见疾病,肺炎的中医证型分布与年龄有一定相关性。研究提示小儿与青年患者均以实证较为常见,老年患者以虚证或虚实夹杂较为显著,其中1-14岁患儿主要见于痰热闭肺证,中青年患者主要见于风热犯肺证,而老年患者常见于肺气虚证、脾肾阳虚证等。有对380例小儿肺炎的中医证型分布进行研究发现,14岁以下患儿病机以痰热、风热较为常见,其中1-7 岁患儿以痰热证为主,8-14 岁患儿多见于风寒、风热证,而1-3 岁患儿还可见于毒热闭肺证,4-7岁患儿也可见风热闭肺证[17]。另有研究提示2-3 岁急性期小儿肺炎常见于痰热闭肺证,在疾病后期,主要见于痰瘀互结证及脾虚痰蕴证;4-7岁、8-12岁患儿急性期肺炎以风热闭肺证较为显著,而4-7 岁患儿疾病后期以脾虚痰蕴证较为显著[18]。有研究提示社区获得性肺炎中青年组患者以表实证较为显著,风热犯肺证为其常见证型,而老年组患者以虚证、虚实夹杂证较为显著,多见于肺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肺阴虚证、气滞血瘀证、肺脾气虚证[19,20]。青年患者证型以表里实证较为常见,而中老年人易外感,多以虚证较为显著,且多夹杂痰、瘀等实性证素。可能与中老年人慢性病日久,素体气血虚弱,气虚无力推动血的运行,久而成瘀,故多见于虚实夹杂。

2.3.2 不同年龄段的心系疾病患者的证型分布特征

心系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心系患者其证候分布有一定特征,如年轻患者以实证较为显著,多与痰湿证、湿热证等相关;而中老年患者多见于虚实夹杂证,以气虚证、阳虚证、阴虚证与血瘀证、痰浊证夹杂出现为主。王静等[19]对不同年龄阶段的高血压患者的证型分布进行研究,发现年轻患者常见于脾虚湿困证、里热炽盛证,且以实证为主,可能因年轻患者正气尚可,而其饮食不节、多食肥甘厚腻导致痰湿内生,湿邪困脾,从而形成脾虚湿盛,而湿邪郁久化热,进而出现里热炽盛;中老年患者以瘀血阻络证、痰浊阻络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多见,以虚实夹杂较为常见,可能与老年人素体正虚,病情迁延日久相关。有研究发现高血压中年患者阴虚阳亢证较为常见,而老年患者常见证型居于前3 位的依次为痰湿壅盛证、肝火亢盛证、阴阳两虚证[20]。有研究发现心衰患者常见证型为气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阳虚证;其中50-80 岁年龄组患者中医证型均可见气虚血瘀证,65-74 岁年龄组还可见于痰瘀互结证,75-80岁年龄组也可见于阳虚水饮证[21]。

2.3.3 不同年龄段的其他疾病患者的证型分布特征

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疾病的不同证型分布有其自身特征。有研究发现黑龙江地区的手足口病患儿男性多于女性,中医证型以邪犯肺卫证较为显著;其中1-4岁患儿常见于邪犯肺卫证、肺胃热炽证、湿热交阻证、心脾积热证;而7-9月患儿以邪犯肺卫证较为常见[22]。李健阳等[16]发现随着年龄增长,肝肾阴虚证、肾阴虚证的比例不断下降,肾虚血瘀证、肾阳虚证的比例不断上升。有研究基于聚类分析发现,老年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常见脾胃湿滞证、肝郁脾虚证、脾胃湿热证等[23],可能与其病因病机以脏腑功能虚弱为主,或因老年人体质虚弱,易致邪气侵袭而发病相关。

3 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舌、脉特征

3.1 脉图特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脉诊仪的研制为中医诊断客观化提供了条件。健康人群中,40-49 岁年龄人群较 39 岁以下年龄人群,h5 值明显降低,h3、h4、h3/h1、w1/t 等值明显较高,且随着年龄的增加,h5 值显著降低,t1、t4、t4/t5 值显著升高;亚健康人群中,39 岁以下人群的脉图参数h5值显著降低[24]。姚天文等[25]探讨健康人的年龄与中医脉图的相关性发现,与>40岁年龄组人群相比,30-39岁、20-29岁年龄组的w/t显著降低,h5/h1 明显升高,同时 20-29 岁的 h3、h3/h1 明显降低。上述研究提示脉图参数变化与年龄有一定相关性,其中变化较为显著的是40 岁以后的脉图参数,提示脉图为评估不同年龄阶段的身体机能状态提供了客观化方法。

3.2 舌象特征

舌诊是具有中医特色的诊法,对中医临床辨证具有重要价值。有研究对高血压患者不同年龄的舌象进行研究发现,发病年龄≤44 岁者,舌象常见于舌红,苔薄黄腻,并可见于齿痕舌、点刺舌,提示年轻高血压患者以湿热较为常见,可能与年轻人多食肥甘厚腻之品,导致脾虚湿困,郁久化热进而出现里热炽盛;发病年龄≥45 岁者,暗、紫、绛是其舌色主要特征,舌苔可见于少苔、苔剥,苔色以灰黑较为常见,同时可见舌态以颤动舌、痿软舌较为显著,上述研究提示中老年患者以邪盛正衰为主要病机,病机以血瘀、气虚、阴虚、痰浊较为显著,且多以虚实夹杂为主[26]。不同年龄阶段的舌象特征研究相对较少,未来仍有广阔空间。

4 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不同年龄人群的体质、证候及舌脉象特征具有一定规律性。如支气管哮喘患儿常见于气虚体质,而随着年龄增大,阴虚体质患儿数量相应增加并逐渐兼夹气郁质、血瘀质。青年患者常见于心虚、脾虚,中年患者以血虚、阴虚较为显著,老年患者常见于虚证,其中气虚、阳虚、血虚是其常见证素,同时兼杂痰湿、血瘀证素;不同年龄段脉图参数变化有一定规律性,尤其40 岁以后脉图参数变化最为显著;年轻患者的舌质多表现为齿印舌、点刺舌、红舌,舌苔多表现为薄黄腻,发病年龄≥45岁者,舌色多以暗红、紫、淡暗、绛为主,舌苔多表现为厚腻、灰黑、苔少、苔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健康需求的提高,中医的辨病、辨证与辨体相结合的三位一体观的个性化诊疗已然成为研究热点。不同年龄人群的中医体质、证候特征及舌面脉特征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诸多不足。如众多文献中的年龄分层标准尚不统一;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体质与证候相结合的疾病的研究相对较少;舌、面、脉的判定主要依赖于传统中医医生的经验,有一定的主观性;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诊断客观化研究相对较少。故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中医研究尚有广阔空间,如从不同角度挖掘疾病与体质、证候的相关性,将体质与证候相结合应用于中医临床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从大样本、大数据方向出发,对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体质、证候分类进行系统的评价;同时加快推进中医诊断客观化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中医体质与证候分类的应用研究。在提倡“个性化”医疗的今天,将中医体质与中医辨证、辨病相结合,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及多学科融合,加快客观化、标准化的中医智能系统的建立,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精准诊疗体系。

猜你喜欢

证素病位年龄阶段
膝骨关节炎患者中医证素及证型分布特征研究
我的各路好友
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及证素特点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和中医证素分析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型及证素研究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案例举偶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
消渴病合并抑郁症之病位探析
当代中国高校学生的自我评价状况分析
少儿美术培养的年龄阶段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