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01-08陈浩昌广东创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00

化工管理 2021年32期
关键词:监测技术全过程环境监测

陈浩昌(广东创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0 引言

社会生态环境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可看作是一个地区发展的精神内核,体现出其对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视,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支撑发展。近年来,建设生态友好型社会被提上日程,环境监测部门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是也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受限于监测技术因素、监测体制因素,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对全过程质量管理落实不力,亟需针对性地加以改进,为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提供监测工作支撑。

1 生态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现存问题

1.1 体制有待健全完善

一是全过程质量管理机制推进不够深入。在现代化的生态环境监测要求下,需要将全过程质量管理作为重点,但是由于此种质量管理模式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还处于初级的应用发展阶段,且对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宣传教育不到位,监测人员对全过程质量管理认识不够深入。二是针对先进技术的操作机制缺失。在监测技术不断升级发展的背景下,监测部门引入了大量的先进机械设备与监测技术,但是由于操作经验不成熟,相应的缺乏指导性的操作机制和监理机制,导致在执行先进技术的过程中缺乏科学参照。三是项目责任制缺失。生态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工作周期长,需要管理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而现阶段,我国针对生态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还缺乏对项目责任制的完善和纵深推进,导致全过程质量管理工作落实不力[1]。

1.2 技术有待更新进步

生态环境监测对监测技术的依赖性高,需要不断更新监测仪器设备和技术,以适应新时代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要求。分析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现状来看,在执行全过程质量管理时,对各环节采用的技术、仪器设备等缺乏跟进管理,对于相对落后的仪器设备、监测技术等没有及时更新,监测设备参数查验不到位[2]。此外,在全过程质量管理过程中,对先进信息技术如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缺乏应用,导致管理工作成效低下。

1.3 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生态环境监测对象复杂,监测技术操作难度大,细节多,对监测人员素能要求较高。虽然大部分监测人员都经过专业的知识教育和技能锻炼,且能够完成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但是从提升监测质量要求来看,监测人员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监测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此外,针对先进仪器设备和技术而言,其处于不断更新之中,若技术人员对上述要素没有及时跟进学习和实践,将导致监测工作质量下降。再有,针对生态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活动而言,管理人员可能存在管理目标不明确、管理职责不清晰的问题,且缺乏多部门之间的协调,监测问题和环境问题解决效率较低。

2 生态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的优化措施

2.1 思想上重视,结合实际完善体制机制

生态环境监测全过程管理人员要搞好一个定位,即在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与原有能力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与发展优势,制定和完善符合地区实际的生态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体制机制。要秉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理念,建立健全管理机组织架构,应组建生态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和重点工作任务,确保各项生态环境管理工作有序推进。领导小组成员要下沉到各个片区,明确重点区域监测责任,同时应关注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重大修复工程,在监测事权财权相统一的原则下,布设监测站点,有序开展监测工作和管理工作。

要针对性的完善监测技术管理机制。以现场采样环节为例,要详细的对采样流程、采样具体要求、职责等进行明确,避免技术操作缺乏规范指引。再者,要针对生态环境监测执行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应覆盖生态环境监测全过程,在制定考核指标时,注重从各阶段出发进行选取,并对生态环境监测进行抽检,对监测结果进行复核。同时,应注重完善生态环境监测质量评估机制,确保各个管理维度的管理成效均达标。

2.2 能力上提升,打造素质过硬人才队伍

要着力提高两方面能力,即提高生态环境监测人员素质能力和全过程质量管理素质能力。注重从多个维度对人才进行培养,包括生态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理念更新、全过程质量管理技术培训等。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则要时刻围绕生态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工作需要和市场需求,要在坚持质量为先的理念下,逐步对人员技能进行培养,要定期更新培训内容,并注重加强经验交流,定期开展专家交流会和技术人才交流会等,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人才素质。同时,应注重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氛围,完善奖惩机制,激励管理人员团结干事、创新干事,打造一支生态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铁军。

2.3 数字化赋能,构建全过程质量管理系统

采用先进的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可大幅提升全过程监测的水平和效率。结合地区实际,明确全过程质量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界定,可涵盖“空气质量”“主要河流水质”“道路交通噪声实时数据”等方面。依托基础感知层、数据支撑层、智慧应用层搭建高效能的系统架构,不同层级结构对应不同的功能区间[3]。

基础感知层可全面收集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应对河湖和城市主要雨水管网那个、工业园区、噪声等关键节点设置监测站点和设备,对生态环境实现网格化监控,由此,覆盖全域的环境监测感知系统初步形成;依托数据支撑层,着力提供云储存资源与安全服务,以多源异构大数据集成与存储系统及平台软件为基础,集成各项数据资源,充分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如云计算、物联网、AI算法等,对生态环境大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并进行深度的价值挖掘,充分发挥出数据价值;在智慧应用层,则主要侧重于对有价值数据的具体应用,为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声环境综合应用、环境应急与风险管控等提供重要数据信息。在该3层系统架构下,可有效减少无效巡查和监测工作,且可在全过程、精细化监测的前提下及时发现监测过程中的问题。

结合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来看,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方面,还要着力打破信息孤岛,将其与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社会发展等多项社会治理领域充分融合在一起,并在遥感监测、移动监测等技术的支持下,实现对监测工作的全方位协同监管,并对重点污染区域加强实时监测,确保在数据共享、系统互联的基础上,全面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效益。

3 生态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实例

3.1 明确监测范围

某地区在进行生态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时,将重点排污单位管理作为管理工作核心,在监测时,明确了监测范围,即2020年度重点排污单位和根据属地管理责任划分需要纳入监测范围的其他排污单位。针对上述单位,监测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制定了全过程质量管理计划。

3.2 确定监测项目

确定监测项目时,其依据为执行的排放标准、环评及批复和排污许可等,并严格参照《关于加强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工作的通知》(环办监测函〔2018〕123号)文件对监测项目进行审查,不同监测项目的具体实施要求如下:以废水、废气监测项目确定为例,对于执行行业或地方排放标准的厂区,在确定废水、废气监测项目时,其参考依据为相关排放标准、企业环评报告书及批复、排污许可证等。同时为进一步细化监测项目,在确定废气项目时,还需严格以HJ/T 91—2002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中表6-2中的项目为参照,确保确定好的监测项目符合实际情况。而对于废水项目,则参照文件则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试行)》(环发〔2000〕38号),具体为其中的附录二,对于废气,还要强化流量监测。此外,对于重点排污厂区,还要做好厂界噪声监测,确定监测点和监测项目合理[4]。

3.3 确定监测频次

针对废气、废水以及厂界噪声等,在国家、行业规定中,对监测频次都有一定的要求,若为重金属,则按照每月一次确定监测频次;若为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填埋厂,则在监测恶臭时,应一年一次;若为季节性污染源,在生产期间,则要保持每月一次的监测频率。若通过监测,发现出现超标排污现象,则对该单位要适当增加监测频次。针对不同的监测项目,其监测频次存在较大差异,必须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3.4 全过程质量管理实施细则

生态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人员,要跟进生态环境监测全过程,即从监测范围明确和监测项目、频次明确阶段就进行管理,确保上述要素把控合理。而在此基础上,则要对现场监测进行实时跟进管理,要确保在每个监测周期内对监测数值进行复核,并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进行定期督促,联合生态环境执法部门、智慧城市建设部门等,实现对生态环境监测活动的全面、客观的监测。

4 结语

生态环境保护是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其关系到社会的长期发展效益,更关系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基于此,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将生态环境监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结合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需求,构建系统化的生态环境监测全过程管控模型,在完善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技术,通过数字化赋能提升管理实效。作为监测人员和管理人员,则要提高责任意识,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为生态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提供人才支撑,进而不断推动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向好发展。

猜你喜欢

监测技术全过程环境监测
土建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问题与处理对策
汽车胎压监测技术探讨
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在工程中的应用
关于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陡帮强化开采边坡立体式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分析
关于如何做好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研究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基于6LoWPAN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广播电台播控系统的监测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