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秋婷老师《唯一的听众》教学视频观后感

2021-01-08江苏省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李建国

天津教育 2021年34期
关键词:自然段教授习作

■江苏省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 李建国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从2019年秋学期全面实施,这对一直习惯于苏教版教材的江苏语文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于老师是这样教授《唯一的听众》的:首先引导学生复习概括课文内容,然后抓住课文中四句老人语言描写的句子,通过朗读叙述自己的感受,其中对“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和“我能每天早晨做你的听众吗?”这两句用法比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老师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他们感知第一句好的原因;接着于老师抓住课文中三处老人神态描写的句子训练学生口语表达,用上“仿佛在说……”,引导学生想象说话,训练扎实有效;最后突出本节课阅读教学中相机渗透习作指导的重点“环境描写”,通过找出文中三处环境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读写结合,阅读与习作有效融合,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真正形成。今后的教学,笔者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以趣促写,寻求读写结合的兴奋点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让学生爱上写作,对写作有兴趣,习作教学便成功了一半。平时练笔时,可以根据不同时间开展一些活动,比如,中秋节来临时,笔者开展了“话中秋”活动,让学生畅谈中秋风俗习惯、讲述跟中秋节相关的故事,以及在中秋节与家人一起过节的情形,这时,学生兴趣浓厚,畅谈结束后,再完成相关的习作,学生自然就有了兴趣,有话可说。统编版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六课《盼》紧扣“盼”字,具体写了“我”放学路上惊喜地发现下雨了,就兴冲冲地跑回家,想借买酱油的机会穿上新雨衣,却未能如愿。教授这篇课文时,笔者设计了“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学生一方面学习了“围绕一个中心意思选取不同材料写作”的方法,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交流、表达、写作的兴趣,使学生的写作热情高涨。此外,平时笔者还积极开展其他活动,比如,组织“赛诗会”“故事会”等,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积极性非常高,有的学生甚至自己编写剧本,创作一些相声、小品,登台表演,有了这样的兴趣,写作自然也不是难事。在平时学生练笔时,教师要多鼓励,对能用上名言警句、古诗词、谚语、歇后语等,哪怕是一两个成语的学生,都要适时表扬,让他们享受习作的乐趣。

二、以例促写,寻求读写结合的着力点

课文中有好多精妙之处,这是学生学习习作最好的素材。通过课堂让学生学习课文写法进行仿写,便找到了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的着力点。从于秋婷老师的《唯一的听众》中,笔者感受到了适时指导学生进行环境描写带来的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记得去年执教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最后的姿势》,从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分析谭千秋老师的形象,最后进行环境描写片段训练,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由此,笔者立即运用于秋婷老师的方法教授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五课《夏天里的成长》。《夏天里的成长》的作者选择了各种各样的事物作为例子,写了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让学生深深感受到了夏日的生机与活力。回顾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怎样围绕中心选取不同事例写”,强调的是“立意”,笔者在学完课文后,立即安排一次小作文《秋天里的收获》,要求学生模仿课文《夏天里的成长》写作,这次学生的习作非常成功,他们也从写植物、动物的收获,再写到事物的收获,最后写到人的收获,而且注意到“围绕中心选取不同事例写作”,那一节课的写作才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什么叫“文思如涌”。笔者想,只要语文教师坚持不懈地这样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地这样练笔,学生的写作能力必将提升。

三、以读促写,寻求读写结合的连接点

课文中优美的词句、多样的修辞、精妙的写法,必须通过学生的阅读去感悟。语文教师应反复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有感情地朗读,写阅读感悟等帮助学生学习读写结合的方法,学会写作。例如,教授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这篇课文时,笔者重点指导了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后,将重心放在模仿第一自然段进行景物描写上。课文对草原的描写是由“天空”到“地面”再加“感受”形成的,笔者就以此作为读写结合的连接点,进行习作教学。第一步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老舍先生是如何描写草原美景的,并让学生大声朗诵并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同时让他们对写景文章结构有一个总体把握;第二步是将书中出现的一些优美词语和句子罗列出来,给学生增加一些感性的材料;第三步是布置学生仿写:“选择一处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一个片段,学习《草原》第一自然段的写法,将描写景物和抒发感情结合起来,尽量用上积累的词句。”这样,学生的写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从学生的笔端不断流淌出来。语文教师应善于捕捉和发现可供学生写作的内容,先通过读体会写法,而后找到写的切入点,让学生学会写作。

四、以想促写,寻求读写结合的发散点

课文中有许多的文章可以改写,如古诗的改写等,也有很多的课文可以续写,记得以前教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爱之链》时,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想象“乔依醒来之后”的情形,每名学生都能写出想象合理、丰富的习作,真的不错。本学期教授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课《穷人》这篇课文时,笔者在教授完课文后,让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想象桑娜和渔夫带着七个孩子生活的情形。学生写得真不错,有的学生想象“一家人生活虽然很辛苦,但是生活是幸福的”,有的学生想象“渔夫出海打鱼,捕到了宝贝,从此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再如,教授统编版六年级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二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时,教授完古诗后,让学生对古诗描写的情景进行改写。通过改写训练,学生不仅提高了习作能力,而且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更浓了。

五、结语

语文教师如果能对这些课文加以科学合理地利用,学生必将通过自己大胆、合理的想象、细腻的细节描写,写出一篇篇优美的作文,形成习作能力。或许笔者的思考还不够深入,但笔者认为,于秋婷老师在阅读教学中相机渗透习作指导已经使广大语文教师意识到以前教学的种种弊端,语文教师必须借助课文的文本,进行读写结合,努力实现阅读与习作有效融合,对原有的重分析的课堂进行改变,才会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

猜你喜欢

自然段教授习作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秋天
美丽的秋天
习作展示
恐怖的教授
心不在焉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