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1-01-08神木市永兴九年制学校

天津教育 2021年34期
关键词:生活化法治道德

■神木市永兴九年制学校 董 雄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他们思维往往表现灵活,敢于挑战权威,提出课堂的不同想法和观点,能独立思考,这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带来挑战。生活化教学指的是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将教学内容建立在生活背景上,在教学各个环节中联系社会生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生活实践中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强调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方面的协调发展。本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进行研究,在学生生活化教学的方方面面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一、生活化教学的概念

结合相关的思想政治教学方面的专业书籍和教育实践的一些经历,给生活化教学的一个概念是:以现实生活为立足点,将教学内容建立在生活背景上,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要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深化引导,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知识、能力方面的协调发展。生活化对几点内容进行强化,第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活动;第二,教师要保证学生的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也要顺应学生的主体地位配合学生进行学习;第三,将学习教材和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教材知识;第四,树立教学的目标,将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融入目标中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的三观,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融入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中,更好地服务教学。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实施对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都有显著的帮助。生活化教学中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可以连到一起。教师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加强教学,在具体的生活经验和课本中的抽象理论进行必要的联系。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教学理论进行理解,借助生活上的经验帮助自己进行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实现学习技能的提升。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掌握生活所需的思维能力

教师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将生活中的技能融入课本,并通过课堂上的教学讲述知识点和生活经验相结合的部分,努力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将生活经验迁移到学生的课本知识上,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问题的突破口,对教材中的情境和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思维能力。

(三)提升教师教学质量

生活化教学方式的课程要求教师具备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教师只有具备了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情境理解知识的能力,才能让学生具备生活化的思维方式,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学习的主人。教师也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思维方式的变化和学生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变化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进行生活化的学习。结合生活的实际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理解,从而在课堂上更加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下,教师的教学质量可以得到极大的提升,为更好地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奠定了基础。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一)生活案例引入,养成良好习惯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优良社会主义接班人。在课堂中,教师应将好的生活案例引入教学,比如,在教授“合理利用网络”时,就教学的目标:提高初中生在网络世界中的取舍信息、辨别信息的能力,对学生的媒介素养进行合理培养,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用教学案例,将网络上的案例用数据或视频的方式向学生授课,以此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防范意识,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网民,降低他们获取网络不良信息的概率,同时加强他们对视力保护的重视程度,合理安排使用网络的时间等。

(二)开展实践活动,深入学习课堂知识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课程知识的讲述,而在课外应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和教师在课外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课外实践活动主要围绕相关主题开展,例如,开展“生命的思考”的教学,可以用生命价值为实践的主题,引导学生参观纪念馆、烈士陵园等,让学生不仅在线下活动中能感受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以及为人民谋幸福实现生命价值的精神,而且能在实践活动中结合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特点,进行生活化思维培养,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感受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形成,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实现教学的目标。

(三)促进师生关系正向发展

教师是学生的主要课堂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在课堂外多关注时事政治,联系实际,关注焦点新闻和最新的政治报道,为学生的课堂提供更多新鲜的血液,并对传统的师生关系作出改变,积极地将教变成授,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学习知识的分享,鼓励学生对社会道德事件进行评论,将更多的生活素材搬进课堂中来。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应加强和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充分关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的优点,积极融入和谐的师生关系中进行自我道德法治教育和感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对学生影响的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所以教师作为课堂的引领者,在具体生活化教学的课堂中应更关注学生的成长特点,对学生的反馈和意见要积极听取,努力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中积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演讲者和分享者,让学生自由发言、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外的实践活动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将生活中所见到的道德与法治景象联系到书本知识,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思维的引导,不断深化课堂和课外实践活动与道德与法治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研究,促进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自我发展。

猜你喜欢

生活化法治道德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