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

2021-01-08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里田中学贺小小

天津教育 2021年34期
关键词:心理学法治道德

■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里田中学 贺小小

近年来,积极心理学受到更多关注。这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编排时要适当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的正确指导,加大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关注力度。本文以积极心理学为出发点,对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内容等方面进行探析。

一、积极心理学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丰富学生的学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学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初中阶段的教育在人生中的重要地位始终不可替代,初中阶段是一个学生从孩童到花样少年的过渡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塑造性较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这个阶段上十分必要,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思政教育对学生的人生态度、感知力等都有重大的积极影响。

二、积极心理学落实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积极心理学教育落实方式单一化

在长时间的积极心理学落实观察中发现,很多班级积极的心理学模式落实仅仅局限于每天课堂上的课前“三秒钟鼓励”,虽说在学习过程中每天上课前对学生的鼓励是必不可少的,但若长期不懂得推陈出新,也会使学生感到疲劳无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三秒钟鼓励”,更重要的是要将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精髓深入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感觉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学有所力”,这里的“力”是“动力”的意思。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新媒体新兴技术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学暗示。当前是一个网络蓬勃发展的时代,学生从小便开始接触各种各样的网络媒体新兴事物,对教师来说,利用网络媒体进行教学时,短视频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二)教育目标脱离实际,过于形式化

在一部分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过程中,教师培养脱离实际,过于形式化,只浮于表面,不深入探究,更不会带领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真正内涵,更不会落实积极心理学教学,导致教师盲讲、学生盲听。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探究讲解的内容,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同时,了解学生的接受心态。例如,在讲述“如何应对全球性问题”这一专栏时,不少教师在讲到这一部分的时候会觉得这一部分的内容较为宽泛,不贴近学生的生活;或教师讲解内容过于泛泛,更偏向于时政性新闻内容,没有很好地贴近全球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使学生在全球大背景下低估了全球性问题给生活带来的影响。

三、道德与法治课堂积极心理学教育落实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

在积极心理学教育初试阶段,各种形形色色的教育短板开始频频出现。例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对心理学教育认知存在差异,学生受小说、影视等作品影响认为心理学十分“高大上”,而在教师的视角中,心理学仅仅是对人类心理活动规律的总结,而这使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满足自己对心理学的期望。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加强思想政治觉悟的感知能力,在对学生普及知识前做好准备工作。教书育人的前提是要将教师的知识量储备到位,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因此,教师要始终牢记自己的身份,时刻将教书育人这一任务放在首位,心系教育事业的发展,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八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第四单元的整体单元内容为:社会生活讲道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社会道德素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投放一些积极向上的教学案例,对学生进行教育;与此同时,可以寻找一些反面的不尊重他人职业、危害社会的案例进行对比,为学生灌输正确的三观,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与此同时,积极心理学要教给学生的更是一种生活技巧,以及培养学生面对困难不退缩、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运用课堂进行积极心理学暗示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本就应该是充满活力和青春的课堂。时代发展的同时,学生也越来越注意自身形象和性格的个性化。在初中课堂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积极心理学落实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课堂辩论的形式,加强学生对人生的正确理解。例如,将“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恶”的题目进行课堂辩论。由于学生知识储备量不足,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做好充分的准备,而教师在最后的评分结果中不能仅仅以哪一方的观点犀利作为评判标准。观点的犀利只能当作评判过程中的一部分,最终的成绩还应结合学生是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是否践行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基本内容,又是否始终追随积极心理学的根本知识进行辩论,以及是否能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等作为综合评判标准。在这个辩论过程中,教师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增加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量,检验了道德与法治课堂积极心理学教育的成果,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还激发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

(三)教师应成为学生积极心理学习榜样

在初中的教育过程中,一周的有效积极心理学学习时间仅占学生一周时间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课堂的时间中需进行知识的传输,导致学生接受积极心理学教育的时间大打折扣。为了更好地给学生普及积极心理学,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心态,教师应成为学生积极心理学习榜样,在课后进行及时的心理教育宣传,如画黑板报、手抄报等,及时跟进政府新出台的政策,进行反思和自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渗透积极心理学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使学生面对困难和问题时能从容面对。

四、结语

总而言之,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积极心理实践方式,教师需不断探索,但不能急于求成。教师在积极心理学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时刻谨记以自身为榜样,当好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在教学过程中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欲望,带领学生更上一个台阶。

猜你喜欢

心理学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