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生自主健体能力的培养

2021-01-08天津市和平区昆明路小学朱志勇

天津教育 2021年34期
关键词:步频运球双减

■天津市和平区昆明路小学 朱志勇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双减”政策落地后,学生有了充裕的课余时间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其中“体育活动”成为大多数学生的主要选择。能否充分利用休息日、寒暑假、节假日、课后服务等时间强身健体、发展专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自主健体能力。

自主健体是“学会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国民素质、实现国家2035远景规划中提出的“建设体育强国”的途径之一。其要求学生不仅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锻炼,而且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能够进行自我锻炼,并养成锻炼的习惯。

社会调查表明:相当多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各行各业人员,90%以上认为自己是体育外行,他们不会自己进行身体锻炼,不会安排生活作息,不会欣赏体育比赛,甚至到老年还要在别人带领下做最简单的徒手操。然而,这些“体育盲”至少在中小学学习过12年、上过800多个学时的体育课。这足以说明以往体育教学存有弊端,也足以说明培养学生自主健体能力的重要。

小学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小学教育关乎学生的一生成长,因此,自主健体能力应从小培养,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一、自主健体能力的概念及结构

“自主健体能力”是指人能够运用已掌握的体育知识、技能、方法进行自主锻炼的习惯和本领。

任何一种能力都是一个整体结构,自主健体能力结构是由自主健体能力因素或成分组合起来的有机整体。自主健体能力可分为“自我锻炼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两个基本方面。自我锻炼能力包括:自定锻炼目标能力、自选锻炼内容能力、自选锻炼方式能力、锻炼安全认知判别能力、自评锻炼效果能力等;自我保健能力包括:自理生活保健、个人卫生保健、保健知识应用、合理安排作息、合理饮食习惯等。

二、“双减”背景下,自主健体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1.激发学生运动兴趣,逐步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运动兴趣是激发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体育锻炼的重要前提。小学生生性好动,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感兴趣。因此,教师要针对小学生这一特点选择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如:创设贴近学生生活情境的活动、选择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游戏等;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分层教学法、区别对待法、竞赛激励法等,以不断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另外,在体育教学中还要注重面向全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体育学习和活动的成功感。如:在三年级“篮球运球”教学时,可根据学生技能基础程度的不同,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提出不同的要求:一组(基础最好)做“穿越丛林”游戏,也就是曲线行进运球;二组(基础较好)进行“较快速度的行进运球”练习;三组(基础一般)进行“慢跑直线运球”练习;四组(基础较差)由教师亲自带领进行“由原地运球,逐渐过渡到走着运球”的基础练习。前两组还可以由小组长带领,在此基础上开动脑筋,积极创编,做运球游戏等。这样就可以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基础上有所进步,都能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和自豪。

2.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以“学为主体”的观点看教学,在我国教学论的发展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如:“因材施教”“知人善教”等。现代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不单纯是要求学生学好本门课程,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掌握学习的内部机制,理解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所以,把学习的内容和应达到的目标、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教材的意义和作用等交给学生是十分必要的。如:在五年级50米快速跑(途中跑)教学时,教师首先将教材意义(提高奔跑能力、发展灵敏、速度等身体素质)、内容及要达到的目标告诉学生,使学生对教材有个总体了解,然后采用“引导发现法”,让学生在学习快速跑技术动作的同时掌握锻炼方法。具体实施可通过初探、交流、总结、运用四个环节进行。

(1)初探。教师设问:大家都希望能跑得快,那你有没有秘诀,能和大家说说吗?学生:跑直线、保持正确姿势、步子大等。下面按照大家归纳出的动作方法,进行30米放松跑、30米快速跑体验性练习。

(2)交流。教师:经过体验性练习,得知步子大、步子快是跑得快的关键,但要想步子大、步子快应该做哪些练习?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小步跑、后蹬跑、高抬腿跑等。

(3)总结。教师:我们既了解快速跑动作方法,也知道了提高步幅、步频等练习方法,这些练习方法,今后可用于自我锻炼。

(4)运用。游戏超市:“让距跑”“听信号跑”“换物赛跑”“追拍跑”,学生分小组自选练习,教师穿插帮助步频、步幅有问题的学生改进动作,不断提高动作质量。

3.课上课下结合,让学生掌握多种锻炼方法和手段。

随着“减负”工作的不断深入,特别“双减”要求的全面落实,学生有了更加充裕的课余体育锻炼时间(体育大课间、课间15分钟、课后服务体育活动等),但能否对这些课余体育锻炼时间进行科学安排,是各学校面临的十分现实的问题。笔者认为,一是加强课上课下的结合,让学生掌握多种锻炼方法和手段,如在快速跑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小步跑、后踢腿跑、弓箭步交换跳等方法;在跳跃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立定跳远、蛙跳、蹲起、单脚交换跳等方法;在技巧教学中掌握压腿、压肩、踢腿、横叉、纵叉等练习。二是努力使学生做到不仅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锻炼,而且在无体育教师指导情况下也能进行自我锻炼。三是采用“教师带领”和“学生自主”两种锻炼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锻炼。如每天一小时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可采用教师指导下的整体锻炼(广播操、校操等);课间15分钟及课后服务体育活动,则采用班主任管理下的“学生自主锻炼”,即学生根据已掌握的锻炼方法,自主选择内容(高抬腿、跳长绳、跳短绳、仿生游戏、横叉、纵叉等),进行省时、省地的自主锻炼。

4.布置“家庭体育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健体能力。

许多学校的经验告诉我们,“双减”以后,学生确实是有了较多的空闲时间,而这些空闲时间如何去使用的问题,以往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导致“减负”以后的学生在没有很好的帮助和指导下,一方面会感觉无聊,另一方面会把这些过剩精力用于其他的地方,如:看电视、看手机、上网打游戏等。因此,通过“家庭体育作业”把学生引导到体育锻炼中来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通过“家庭体育作业”,可培养学生自定锻炼目标、自选锻炼内容、自选锻炼方式、自评锻炼效果等能力。如:小学五年级《暑假家庭特色体育作业》。学校要求: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运动项目,持续锻炼,注意安全。

学生自定的锻炼方案目标明确,易于操作。(1)锻炼内容:快速跑。(2)锻炼目标:提高50米快速跑成绩,力争由原约9秒5提高到8秒8以上,达到五年级男生体质测试“良好”标准。(3)锻炼方式:每天上午练习30分钟——a.每周2至3次提高步频的原地高抬腿跑、小步跑练习或原地摆臂练习;b.每周2至3次提高步幅的后蹬跑、正压腿、弓箭步交换跳或后踢腿跑练习;c.每周1至2次50米或25米往返跑练习。(4)安全事项:练习前做好准备活动,提高步频、步幅练习在小区内家长陪同下练习,50或25米往返跑在家长带领下到附近公园塑胶跑道上练习。(5)锻炼效果自评:在家长帮助下,不定期进行50米跑成绩测评。

家庭体育作业变化多样、各有千秋(达标型作业、巩固技能型作业、家庭成员合作型作业等),但自主选择性作业不可或缺,它不仅是体育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而且是课堂教学成果的转化,长期坚持定能促进学生自主健体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步频运球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苏炳添、谢震业百米跑技术变化特征的比较分析
完形填空一则
我最喜欢的课
苏炳添60米跑全程节奏研究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苏炳添与世界优秀男子60 m跑运动员步频节奏对比分析
谢震业与世界优秀100m运动员步频节奏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