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微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21-01-08天津市河东区教师发展中心

天津教育 2021年34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知识点微课

■天津市河东区教师发展中心 李 勇

“互联网+”时代下,数学课堂彰显出新优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解决传统课堂的顽疾,促进学生自主、移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教师也提高了自身的课程与教学研究意识。笔者结合认识微课、研究制作微课、应用微课等方面的学习和实践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一、微课不同于多媒体课件

(一)替代与开发

微课进入数学课堂教学以来,在合理的范围内,微课可以替代课堂中的某个教学环节,比如:新知导入、教学情境的创设等。微课的形式、容纳的内容和呈现内容的方式,可以令数学课堂环节比以前更加精彩、更加有效。

(二)多媒体课件是完整的,而微课是分解的

1.当前的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总是贯穿于其中,其弊病是师生很容易被课件牵着鼻子走,目的性不明确,很难在关键时刻吸引学生的注意。随着微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逐步摸索将一堂课的内容制作成不同知识点的微课,教师可以针对某一知识点选择某一微课进行教学,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重难点突破,师生也不必整堂课都被多媒体课件“绑架”。

2.微课尤为重要的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对于重点、难点或疑点,学生在课堂上即使掌握了,也同样需要进一步理解、感悟的过程。微课可以发挥计算机和智能移动设备在教学方面的优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在线或下载,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和自主探索。

二、微课在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植入

(一)课前预习,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课堂预习,教师非常重视,但常常事倍功半。因为很多时候,学生并不清楚如何去预习,多半是看看教材、做做习题。

一个学业水平中等的六年级学生曾经对笔者说过他的一个学习例子,他说:“在上数学课时,您讲到圆的周长,用到了一个倍数——圆周率,这个内容是以前从来也没有接触到的,由于我在预习时对圆周率进行了预习,弄明白了,因此课堂听讲就很轻松地掌握了它的由来和用处,否则很可能听不懂课上所讲的新内容。”

是呀,新知识永远存在学生理解有困难的现实,有意识地预习才是学习的独门绝技。微课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可以在微课中指出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明确这些互有关联的内容分布在何处,对于极其重要的新知识或难以理解的旧知识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讲授和回顾,起到预习启发、复习巩固的作用。教师还可以将新知识所涉及的知识点核心内容绘制成导学网络图,配以讲解制作成微课,让学生观看,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结合上述案例,笔者在下一年度关于《圆的周长》课堂教学前,制作了《圆周率的历史》的微课,提前作为预习作业上传给学生,学生课前预习完成得非常好。看来新课导入与课前预习是密不可分的,在课前预习时使用了微课,教师就可以不必再花费时间在课堂进行新知识的导入讲解,而是将精力集中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上。

(二)课堂导入,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新课导入的常见方式是配以复习题、教材插图、文字的讲解,其实制作视频形式的微课会更加直观。

1.情景式导入。

数学课堂导入重在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数学思考,顺利进入课堂的学习情境。情景式导入是最常见的方法,微课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微课中可以融入日常的生活现象和实践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时事、趣事、广告等素材,运用音乐、手绘、图片、动画、实录等不同形式制作微课,使学生在对本堂课的知识点有所了解的同时,也感受到数学所特有的魅力,产生好奇和求知欲,引发数学思考,从而收到很好的导学效果。

例如:在小学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垂直》一课上,教师常将居室中的推拉窗作为课堂导入的具体情境,这种情境的呈现方式一般是图片。但是,相比图片而言,动态的视频呈现显然更加形象。利用手机,教师甚至可以将生活中相似的情景拍下来或者制作一个动画并加以标记,放进微课中,在给学生带去视觉冲击的同时,也强化了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和特性。学生不会觉得这是与己无关的事物,接下来的新课学习便顺畅、自然。

2.方法式导入。

在愈来愈强调自主学习的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索、思考、讨论的环节越来越多。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若利用微课作为导学案,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比的基本性质》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一个微课:“同学们还记得以前学习的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如何探究出来的吗,咱们一起回忆一下吧。”其中,“回忆”和“探究”就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式导入活动,随着微课的播放,学生头脑中同时浮现当时学习这两个内容时所用的学习方法,这就形成了一个对新知识探究的方法积淀。

这样在之后的自主学习阶段就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学生不仅能更好地感悟和理解这一学习方法,而且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方法巩固。

(三)重难点解析,辅助教学的好帮手

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中之重。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创设情境,突破重点、分散难点、提醒易错点、提示易混淆点等。在微课的辅助下,教师可以相对宽松地把控教学,从组织者的角度观察学生。在授课的过程中,适时植入微课,辅助重难点教学,特别是对于传统方式无法解释清楚的内容,或者是在一般情况下很难演示或不易观察的现象,都可以有效地采取植入微课的方式帮助课堂教学质量的再提高。

微课播放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反应,适时调控课堂学习节奏,以便最大限度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情现状。

例如:在小学三年级数学的一堂《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课上,微课通过讲解是这样融入课堂的:

想一想。

师:“给大家看一个有趣的视频,同学们要边看边思考,看完后把不会的地方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解决,一定要大胆说出你的想法。”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同学们还记得老师是怎样教你们用竖式计算除法吗?”

生:“知道,它的一般步骤是除、乘、减、落。”

师:“很好,既然大家都知道了,那接下去视频里老师就要带着大家一起复习巩固了。看完视频后,就是大家展示本领的时候啦,你们想不想试试?”

生:“想!”

看一看。

利用提前做好的微课,在教室的多媒体上播放给学生看,根据视频内容引导学生对除法竖式计算过程的思考。讲到关键地方时,教师及时抛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并当堂回答、讨论。在微课视频中直接切入例题,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看视频时,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精神能够高度集中,对于视频中的问题能够积极思考回答,与教师实时互动。

议一议。

首先,全体学生一起对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进行总结,逐步理清思路。接着,将学生分为两组,学生对除法竖式各步骤代表的意义进行理解讨论,互相说一说、议一议。最后,教师给予总结性评价。

通过观察和互动发现,学生对于课堂上植入微课是非常感兴趣的,因为在微课里知识讲授得更加立体、生动,看完微课后,学生把尚未理解的知识向教师求助、与同学合作交流,课堂学习气氛更加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同时,微课可以在家随时观看,作业的压力也得到适当缓解,对于遗留的困惑也能随时学习、及时解决。

(四)课堂小结、作业练习,课堂的有效补充

当一节课进入倒计时时,学生往往注意力下降,教师可瞄准时机利用小结性微课重新唤醒学生,激发学习数学的原动力,帮助学生归纳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此外,不论是课堂练习还是作业练习,都可以制作成微课。

(五)微课平台,师生共同的资源库

微课平台的创设,一是教师将每一次制作的微课按序列上传至微信公众号、微信家校群,供师生在有需要时随时回顾,促进资源的再利用,把价值最大化;二是针对单元、知识类别专门制作微课,构成完整的微课平台。

当今的数学课堂,微课已经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作为更加生动、更具交互性的新形式,微课必将起到更好的作用。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知识点微课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