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利他之心的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改革尝试

2021-01-08天津市天津中学贾欣雁

天津教育 2021年34期
关键词:阿嬷女儿责任

■天津市天津中学 贾欣雁

一、教学主题的确立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中包含培养热爱家庭、热爱父母,初步形成为家庭作贡献、为父母分忧的人生态度;知道尽孝应在当下,等等。在八年级的教学目标中提到能对那些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人心怀感激之情;懂得每个人都应当对自己负责,等等。青春期的孩子在生活、学习中渴望自己去承担、去选择为家为父母做些什么,家长应该耐心地将其当作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新课程改革提到“为理解而教”,其重点是着眼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将理解作为教学目标。我尝试用电影片段和问题思考,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不断建构自己对亲子关系的理解。通过电影来了解他人的故事,他人的经历和处事方法,希望用电影来传递智慧,培养利他之心。下面是我选取的几段电影、电视剧的素材进行的一次亲情电影赏析。

二、教学过程的开展

1.导入。

单纯、活泼、真实可爱、讲义气的林妙妙是电视剧《少年派》的小主角。她是正值青春期的高中女学生,在文科上具有比较明显的学习优势,但是理科方面糟糕得一塌糊涂。她的母亲要求她所有学科都要考试及格……

在导入环节,视频1、视频2的内容是母亲要求女儿把所有科目都考及格而发生母女间的争吵。其间,母亲的每句话都很有冲击力和杀伤力。在教学中,我就此设问:“视频中的场景,你们在现实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开放性的设问,激起了学生发言的欲望,有关于学习的、有关于生活的、有关于兴趣的,等等。我接着提问:“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些问题的产生呢?接下来就通过一系列不同角度、不同风格的电影去体会,看看遇到此类问题都是怎么处理的吧!”

2.新授。

我的开场语:“儿时,我们与父母是亲密无间的。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彼此之间的共同话题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沉默或是不耐烦。现在,请同学们仔细回想,大家每天放学后回家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每个人与父母之间的有效交流时间是多少呢?聊天的话题都有哪些?”实际上,不止一位学生跟我反映,他们和父母的交流可以用“一句起,两句止”来形容。这意味着亲子间的交流缺乏深入沟通。大家想想自己是否也有这种问题存在?进一步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我们和父母的关系疏远了?是什么阻碍了我们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呢?

下面展示给学生一段七年级知识回顾:父母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首先,父亲和母亲为我们建立了温暖的家庭,父母在,家就在,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但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升入初中学习的孩子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与父母的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希望父母像对待成年人那样尊重我们,不要过分干涉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如果父母对孩子过于信任和放手,就又使得我们感到不安和失落,更期望从父母那里得到更多的呵护和关注。于是,我们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并且有意识地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这样就导致我们与父母之间的摩擦增多了,这种摩擦时而甜蜜,时而紧张,甚至有时候会发生冲突。这都是大家成长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冲突缘何而起?视频3是电影《摔跤吧爸爸》。主人公“父亲”是摔跤项目的全国冠军,他一直希望有一个儿子来继承他的事业,让印度在摔跤项目上取得世界冠军。但是,天不遂人愿,妻子一连生了四个女儿,当他快要放弃希望的时候,发现自己的两个女儿很有摔跤的天赋,令他的希望重燃。视频3讲的是:在摔跤训练的过程中,女孩们是抵触的,有人在观看影片时也觉得父亲过于专制,把自己的梦想强加给孩子,甚至为了训练剃掉了她们的长发,让她们饱受他人的白眼。

接着播放视频4《向日葵与幼犬的七天》的电影片段。电影描绘了一只名叫“向日葵”的母狗,它即将在7日后被动物管理所杀害,但出于对3只幼犬的保护,这只狗妈妈开始对人类进行威吓。没想到,狗妈妈保护幼犬的“母爱”,深深地打动了宠物管理所的职员,并通过相处产生了奇迹,也帮助管理员得到了女儿的理解,化解了父女的矛盾。

片段内容:父亲为了不让女儿担心,隐瞒了自己的真实工作。女儿得知父亲的工作不是救助动物,而是屠杀狗狗,便与父亲产生矛盾,父亲解释这并不是他的本意,女儿依旧与父亲产生了隔阂。成长的过程是很奇妙的,当我们长大了就会渐渐明白,当时的我们和父母其实谁也没有错,只是出发点不同而已。

在我们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中,可以通过一些互动技巧、沟通策略来缓解双方之间的冲突,这是一种爱的“智慧”。当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爱逐渐加深时,亲子之间的冲突就在良好的互动与沟通下迎刃而解。

作为子女,我们无法选择自己家庭的贫富,也无法选择父母的相貌和性格,更无法选择父母对我们的态度以及教育子女的方式,但当我们换位思考,如果你是爸爸或者妈妈,遇到同样的问题,你可能会怎么做?站在父母的角度,理解父母行为中的爱,这样我们就可以不断地接纳父母、体谅父母、理解父母。同时,你也可以用父母接受的方式,让他们了解你的变化和需求,向父母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和想法(七年级知识回顾)。

有心理学家针对青春期存在的亲子冲突问题给出建议:调整心态,改变相处方式;学会分担日常生活中的个人责任与家庭责任;家长要多关心孩子。专家指出,养育是对孩子的心理进行投入,这种投资是无价的。从视频5和视频6中来看看父母长辈的智慧。

视频5电影《佐贺的超级阿嬷》片段。电影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男主人德永昭广被寄养在佐贺乡下的外婆家。乡下外婆过得十分艰苦,日子穷到不行,但生性乐观的她总能使用神奇而层出不穷的妙招来应对生活中的困苦,这让昭广学会了坚强、勇敢、乐观……

视频5讲到:昭广因为想念妈妈就到通往广岛的铁路上,想沿着铁路走回家,结果迷了路,被警察送回阿嬷家。设问:“同学们,如果是你的外婆会怎么做?”同学们说:“报警、给爸妈打电话、到处去找;找到后就是暴风骤雨呗……”是的,一般情况下,家长会教训一下孩子。但是阿嬷一句话都没说。如果阿嬷打他和教训他,目的只是让他对家长负责。因为你让我担心了,你如果走丢了这个责任我可担不起;如果打他,阿嬷所有做的一切是为谁?完全是为家长。并且阿嬷的行为就是在告诉孩子你要对我负责任,而这位阿嬷很清楚这时该怎么做,阿嬷想要告诉昭广,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自己负责。

最后观看视频6《少年派》的片段,这段能看到父亲对女儿的理解,同时也用女儿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为其指明了未来的方向。林妙妙干起了主播的工作,父女在小区花园谈心,父亲认为女儿活泼可爱,有想法创意,但不隽永。建议女儿多把时间放在读书上,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

结束语:在生活的流转中,每个人都会扮演着不同的人生角色。如今,我们是子女、是学生,将来大家会成为工人、教师、公务员、科学家,同样也会为人父母……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作为学生,遵守校纪、认真学习是一种责任;作为子女,孝敬父母、热爱家庭是一种责任;作为社会成员,遵纪守法、维护公德是一种责任……而这一切的开始,首先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对自己负责(八年级知识回顾)。

三、教学反思

导入环节的两个短视频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接着的两个视频看到了父亲角色在孩子成长中的力量,视频5和视频6则把学生带入更深层的思考,什么是担当,什么是责任。无论是视频5中的阿嬷还是视频6中林妙妙的爸爸,他们都用自己的智慧来引领孩子的成长,这是亲子关系处理中的技巧。作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在孩子出生前就已经产生,并且会伴随我们每个人的一生。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促进大多数人健康成长、正常发展的有利条件。培养孩子的向善、利他进而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是家长、教师共同的责任。作为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多想办法,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强调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有些深层次的问题不是一节课能解决的,可以借鉴家庭治疗的理论方法回到原生家庭,慢慢解开。

猜你喜欢

阿嬷女儿责任
阿嬷,生日快乐
一间阿嬷的灶KA,滋润四口人家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大三的女儿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圣斗士阿嬷
海的女儿
期望嘱托责任
女儿福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