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低年级室外教学活动探微

2021-01-08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林雅玲

天津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树叶蚂蚁情境

■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 林雅玲

小学生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科学学习的内在动力,对其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选择多样的教学方式,创设更贴合生活的教学情境,有利于保护一二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呵护他们对科学的学习兴趣,爱上科学。

小学科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苏教版小学科学低年级课程里设置的探究活动量多,涉及的类型广,室外活动的教学内容覆盖学生每一学期的学习,一年级上册有《树叶变黄了》,一年级下册有《石头》《玩泥巴》《沙子和泥土》《形形色色的动物》《多姿多彩的植物》,二年级上册有《今天天气怎么样》《晒太阳》《数星星》,二年级下册有《栽小葱》《养蚂蚁》《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一二年级的课时设置为每周一课时,每一学期的课程内容包含12节内容与专项学习内容,除去节假日等活动冲突,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大约每一课时要上完一节学习内容。在短短的40分钟内,创设情境、开展教学工作、答疑解惑、回顾小结,时间过得很快,教学内容却不一定能够完成。

一、分析课标与教材,明晰室外教学目的

一二年级的学生能够持续高效注意的时间相对较短,这就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关注,及时进行组织和引导。那么把学生带到室外进行教学是必要的吗?出去做什么呢?怎么管控学生呢?如何分享和总结呢?把学生带出教室容易,把知识带回课堂却是个问题。在室外教学让探究发生,首先需要研究课标,明晰教学目的,设计实验记录单帮忙落实科学发现的生发。

一二年级注重观察和描述能力的培养,室内常规教学过程中准备的真实材料有限,利用多媒体展示常展示的是整体部分或者平面图片,细节和空间立体情况难以满足。室内的环境也相对单一,难以表现出现实中环境的复杂多样。走出教室可以看到更多真实的情境,学生的观察也有了更多选择,通过室外环境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促进学生的学习是必要的。例如,在《今天天气怎么样》的室外观察中可以实时观察到风云变化,认识天气的多样与多变,上一秒晴空万里,下一秒可能就乌云暴雨。而在室内教学时,只能以多媒体图片或视频展示,欠缺全面体验,可以看到阳光雨雪,却感受不到冷暖变化。在《多姿多彩的植物》中观察身边的植物,如果在室内提供盆栽植物给学生观察,学生的观察对象比较单一,限定性比较高,自主选择探究的能力受限。而室外教学活动因为环境的原因,可供选择的对象就更宽泛,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和实践锻炼也有所提高。提供任务单:测量校园里最粗的一棵树、拓印粗糙的树皮、找到五片花瓣的花朵、寻找叶子有毛的植物,学生就要去寻找和对比,校园里的树哪棵更粗?他们要观察对比更多的大树,量取树干的粗细再选择记录。拓印树皮时,学生用手摸树皮,感受不同树皮的纹路,用复写纸拓印后分享,一个班的学生就能观察到更多纹路粗细不同的树皮了。数花瓣时,要观察不同的花,在数的过程中还要看颜色、形状,闻花香……不同的植物开花的位置也不尽相同。找叶子有毛的植物就要用手去摸各种植物的叶子,摸的时候除了有没有毛,学生还能体验到叶子的蜡质情况、软硬程度、叶脉的粗细……室外观察能给学生更多体验的机会,而室内仅仅是摆放的几种植物,真实环境中高矮不一、形态各异、生长环境多样,是室内远远无法比拟的。

室外活动可以营造真实情景,但并不是所有课堂都适合室外教学,例如《数星星》。天空中的星体我们大多通过观察描述进行认识,《数星星》一课从星空导入,探究白天看不到星星的原因,再用手电筒照射天花板模拟星星进行观察,最后指导学生课后观察时场地和时间的选择。在上课过程中,有的学生用手电筒套套住外筒模拟小星星,有的学生不套手电套要模拟大星星,有些孩子为了观察自己制造的星星的位置频繁移动自己的手电筒……这时候观察到的星空跟实际的星空有了较大的差别,但基于课堂组织教学的实际情况,无法组织全部同学在真实的星空下进行教学,只能选择室内教学。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引导他们思考,星空中什么物体会快速移动?学生就会联系实际生活,联想到飞机或流星,反思自己的行为,在模拟星空时就会减少手电筒不必要的移动。

二、整合环境与情境,安排室外教学流程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各种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启发学生思维。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明确学习任务,有助于推进教学流程,一个个的目标驱动有利于整体教学流程的流畅开展。

例如,在《养蚂蚁》的教学活动中,通过问题设置既创设了教学情境又提出了观察任务,“去哪里找蚂蚁”“怎么快速找到蚂蚁”“要把蚂蚁养在哪里”“蚂蚁吃什么”……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让学生尽情猜测,并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和自己的猜测到室外去寻找答案。限定活动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带着记录单,在草丛里、石头下、树下等地方找蚂蚁,观察蚂蚁的家,看看蚂蚁在土里进行的活动。小活动结束进行小结,帮助所有学生快速找到蚂蚁,然后布置下一项任务,“为蚂蚁布置温馨小家”“怎么吸引蚂蚁”“如何把蚂蚁移动到属于它的温馨之家里”。前一阶段的小结有利于学生快速找到蚂蚁,而新的任务又为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和观察做了准备。

又如,在《树叶变黄了》一课中,从家乡哪些树叶变黄了导入,猜测银杏树叶变黄的过程,是整体慢慢变黄、从中间向边缘变黄、从边缘向中间变黄还是从下往上变黄,然后寻找证据验证自己的猜想。这个过程是猜测与验证的过程,从室内教学向室外教学的引导,重在以问题拓展延伸进行情境创设。厦门没有银杏叶,厦门的秋天也很少见到树叶变黄,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所有的树叶都像银杏树叶这样变黄呢?哪些树叶会在秋天变黄呢?其他树叶是怎样变黄的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和记录单去观察树上的叶子,收集掉落的树叶,再回到室内进行对比。

带着问题进行观察是必须的,因此需要给每一个学生都准备实验记录单,让每一位学生都被充分调动。带出教室之外的学生就像放飞的风筝,观察地点各异,但是风筝线攥在教师手中,能收能放。因此让学生猜测、给学生任务单,还要给学生限定必要的活动范围和时间,在一定时间里给学生自由探究的空间,在规定时间结束后,要集合学生,及时点评小组和个人的表现,表扬优秀代表,对完成的顺序和质量进行排序,组织学生到典型地点描述分享,及时总结,在室外完成相应的教学工作。

三、点明纪律与要求,确保室外教学实效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小学科学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科学规律的基础之上,以较小的人力物力投入帮助学生收获知识,进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更好地满足个体教育价值需要。学生喜欢室外教学,室外教学也给学生带来了更直观的认识,虽然学生学习的发生不局限于一节课,远远超过40分钟时间。但是在一堂课里面只有短短的40分钟,需要从教室里设置情境、布置任务,到室外观察、描述、分享,再回到教室小结,教学环节必须紧凑连接,需要教师明确课堂任务要求、提前踩点演练、思考时间分配安排、在课堂中明确纪律要求、利用好路队长和小组长、让组员分工与合作、教学过程中及时点评反馈总结,都是促进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

室外活动的有序开展需要教师与学生的高度配合,教师应该在活动前对学生提出“静、竞、净”的要求。“静”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保持安静,不打扰到其他班级的学习,不影响其他小组和同学的学习。上下楼梯轻声慢步,同学间交流时轻声细语,呼叫教师时举手示意。“竞”要求学生之间相互竞争,比比谁能更好更快地完成观察任务,比比哪个小组长的管理能力更好,比比哪个小组的合作能力更强。在活动过程适时表扬学生的优点,点出学生的需要改进的地方,让学生相互学习,在竞争环境下探究。“净”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保持环境的干净整洁,做一个文明有礼的活动者。只带必要的观察材料,不乱扔垃圾。友好观察,不伤害动植物,不破坏动植物的家园,观察活动结束后对环境进行复原。这些要求看起来与室外活动关系不大,但是这些习惯对学生习惯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课堂中的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明确的学习任务和相对严格的要求能够更直接地推动教学进程,搭起课堂框架。而要填充课堂,丰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要有贴切的学习情境,要有充分的观察,转换成学生的认知,转达成交流与分享,最终形成共识,并拓展实践学习。室外教学是一个出发点,从教室外延,走向课外的连接点。如果学生在室外教学中能够沉淀探究的品质,那他们在课外活动中也能自我探究和发现。

猜你喜欢

树叶蚂蚁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树叶的不同称呼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蚂蚁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一片树叶
蚂蚁找吃的等
小树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