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田园体验活动中享受自然的乐趣
——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2021-01-07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实验幼儿园连秀明

天津教育 2021年20期
关键词:园本田园课程内容

■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实验幼儿园 连秀明

虞永平教授指出:课程改革是创新学前教育的必由之路。幼儿园课程建设是一项与幼儿的发展紧密联系且长期而烦琐的工作,也是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主要工作,关系到幼儿的全面发展。目前,园本课程建设逐渐成为一个热点问题,越来越多幼儿园开始重视并构建园本课程。我园地处陈大镇,是一所农村公办幼儿园。陈大镇有得天独厚的、富有特色的农业生态园,各种各样的果园、蔬菜种植基地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可挖掘的、优质的生活资源和人文资源。在此背景下,该幼儿园以大自然为背景,以幼儿生活为基点,建立了适合幼儿发展的“田园体验”课程,并开始了一系列的思考和实践探索。

一、以幼儿和谐发展为尺度,明确课程内涵

明确的课程理念和内涵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影响着课程实施的质量。笔者认为,本园建立的“田园体验”课程,是以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为背景,幼儿的生活环境为基础,幼儿儿童和谐全面发展为尺度的优质课程。幼儿园将课程内容设计成各种丰富的体验活动,即体验生活的价值、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探究的过程、体验表达的丰富、体验交往的快乐。这个核心概念必须让所有参与课程研究和实施的教师都能理解和明白,共同了解课程的背景、理论依据,创设适合本园特点的园本课程架构,引领大家共同建设和完善园本课程。经过多次反思与研讨,我园提炼出“亲润自然,悠乐童年”的办学理念,确定了“培养具有‘亲自然、乐探索、善表现、会合作′的快乐儿童”为课程总目标。在课程的建设和实施过程中,我们让所有有份参与的教师一同建立一个美好的愿景,明确努力的方向,为园本课程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以幼儿探索需要为导向,整合课程资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教师应有效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创造探索性的学习环境,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归纳经验,构建新知识体系。

(一)朴实自然的材料资源

材料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必要条件。“田园体验”课程秉承大自然的特性,最大限度地利用陈大镇当地的材料资源。我们随时收集沙、石、泥、土,花、草、树、竹等当地随处可见的自然材料,投入班级、活动室、功能室中,让幼儿进行自由创作、自由探索,把幼儿作品展示在各个活动室中,使所有低成本的自然材料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价值。

(二)富有特色的环境资源

落实幼儿园课程,环境创设是基础。因此,幼儿园要对全园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改革。根据“田园体验”课程的实际需要,我园对全园环境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改革,让幼儿园每个地方都充满田园的味道,建设一道道田园风景线。我园分别以春、夏、秋、冬为创作思路,设立了“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四块幼儿亲自然户外体验场地。同时,幼儿园建设了竹林和果林,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发富有本园特色的自主游戏活动,《小小野战队》《红军长征》《寻宝活动》等都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这些场景恰到好处地把乡间田野的风景与园内环境有机结合,将现代与自然元素有机融合起来,使幼儿在园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四季更替和植物生命的周期交替,形成具有浓厚乡村气息的园所文化。

(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资源

陈大镇历史悠久,拥有丰硕的文化资源。三明市首批红军村——碧溪村是梅列区唯一的革命老区村,其中的汉剧口口相传,流传至今。大源村每年正月十四举办元宵灯会和碧溪村的板凳龙灯会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游戏素材。

三、以幼儿生活世界为基点,丰富课程内容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知”。在此背景下,我们不仅要让幼儿能接触自然、接近生活,更要以生活为基点,激发幼儿探索自然和生活的兴趣,及时、适当地实施教育,以此来丰富“田园体验”课程内容。

(一)回归童心的庭院游戏

幼儿园利用园内户外场地大、竹林地势平坦的优势和特征,创设了多个庭院游戏场地,把操场和野外变成幼儿游戏场,为游戏提供丰富的游戏素材和空间。如大一班开展的《小小野战队》对抗性游戏,幼儿尝试在竹林里自主摆放器械、自主讨论角色、自主商讨战术、自主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和困难。于是,有关游戏战场中掩体的安排、陷阱的设置、规则的制定、场地的运用等都在幼儿的讨论与合作中得到解决。通过该游戏,幼儿提高了自身的身体素质,增强了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实现了深度学习。庭院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实现与自然、生活的有效联结,从而提升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引发幼儿探究的自然探秘

利用园内资源和陈大镇的地域资源,我们组织各班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认知活动。如“蚯蚓找家”“蚂蚁工坊”“动物的眼睛”“动物怎么睡觉”“石头畅想”“毛毛虫”等。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观察、认知、发现、记录动植物生命的奥秘,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此过程中引导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最终让幼儿在亲身经历和体验的过程中认识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品味自然的野趣运动

为充分利用陈大镇本地的自然资源,幼儿园开展了富有挑战性、趣味性的野趣运动。如通过远足活动《寻找笋宝宝》《陈大平菇种植场》等,带幼儿进入竹林,走入种植场地,认识竹笋的生长环境、生长过程,并参与挖笋、晾晒笋干等体验活动,引导幼儿认识各种菌类植物的生长条件和生长过程。幼儿在走进田野、翻越田埂中,体验到自然的神奇和趣味性,并从中亲近自然、磨炼意志、开阔视野。

四、以幼儿收获完整经验为目的,推进课程实施

为了让幼儿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收获完整经验,幼儿园采取多项措施保证“田园体验”课程的顺利实施。

(一)游戏切入——启动课程实施探索方向

为了满足每一个幼儿个性化的发展需要,幼儿园以开发农家游戏为切入点,组织幼儿参与系列农家游戏活动。比如,我们利用户外环境资源开展的游戏活动有“小小野战队”“碧溪板凳龙”“瑞云山庄”“挑战极限”等。在实践中,我们坚持做到:一是打造好玩、丰富的游戏环境。让“玩”成为幼儿成长的风帆,营造充满农家特色的环境;二是优化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坚持弹性作息时间制度。即允许教师根据各年龄段、季节、地域等特点灵活机动地对作息时间作出调整;三是在游戏中以幼儿的视角来开发游戏主题、推进游戏情节、讲述幼儿故事。尽可能以幼儿发起的互动为教育契机,满足幼儿参与活动的需要,同时,引导幼儿从“好玩”到“会玩”再到“智玩”,促使他们进行深度学习,发展幼儿的思维品质。

(二)课题驱动——引领课程实施探索深度

为了使田园体验课程得以顺利进行,幼儿园申报了两个省级课题,以此为驱动,推进园本课程的落实。首先是“问题导向式园本教研制度的实践研究”的管理课题,旨在规范园本教研的过程管理,帮助教师有效地解决“田园体验”课程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和难点。其次是“农村幼儿园体验式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通过该课题研究,探索一套适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本园特色的园本课程内容。

(三)路径引领——打通课程实施探索通道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途径是实施课程内容的关键方法,是课程内容由静态活动向动态活动转变的媒介。“快乐学习”“生活实践”“自主游戏”“节庆活动”是“田园体验”课程的四大实施途径。在实施过程中,我园用开放的空间和材料给予幼儿自主探究的机会;用持续的感知和体验活动丰富幼儿多元化的经验;用恰当的支持与回应推动幼儿小步递进地发展;用动态的途径和方法推动课程的不断完善,为课程的实施打通了探索的通道。

通过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田园体验”课程立足于大自然,立足于幼儿生活实际,能让幼儿在体验的基础上创新知识;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增加经验。教师应立足于幼儿的视角,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力挖掘幼儿各种潜能。这也使我们理解了“儿童是学习的主人”的基本内涵,理解了“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园本田园课程内容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为“田园CEO”成长添把火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田园乐趣多
田园美景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