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外高校藏族学生在化学实验课程中存在问题分析

2021-01-07杨美盼陈依春马利锋裴令敏王乐瑞马睿潇康龙丽

化工时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实验课藏族实验

杨美盼 李 靖 陈依春 马利锋 王 莉 王 珊 裴令敏 王乐瑞 马睿潇 康龙丽

(西藏民族大学 医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向着世界科技强国不断前进”的重要思想,吹响了建设科技强国的时代号角。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主导创新发展的力量是人才。大学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的基础所在,也是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如何打牢我国科技创新的科学和人才基础,培养造就一大批具备坚实科研背景的青年科技人才,是摆在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很严峻的问题。西藏民族大学作为西藏和平解放后党中央在祖国内地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为祖国的和平发展贡献了力量。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西藏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并且要求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们是为西藏培养“土生土长”的本土人才,藏族学生毕业后大都是返乡参加当地经济建设,这是西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中,从实践实验环节所获取的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更是得到了最直接的体现与应用[1]。高校课程中的实验课正是拓展学生实践能力的最佳机会[2]。实验课程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延伸,更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3-4]。但是在长期的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实验课程是藏族学生学习的难点,存在着各种问题,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

1 语言障碍

语言问题是藏族学生面临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尽管在来内地高校学习之前,他们都经过了较长时间系统的汉语学习,但是受到原生态环境、语言习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的影响,大多数学生还是习惯于优先藏语的思维模式,导致其在汉语的听、说、读和写等环节仍然存在着一定困难。受到藏语语法的影响,有些学生会出现语句主谓语颠倒,用词不当等现象。加之,藏族学生的民族情感较为厚重,自我保护意识强,部分学生与区外同学的互动交流相对较少,其汉语表达能力提高不明显。汉语能力的欠缺更容易对大学生活产生不适应,引发学生的自卑感,以及明显的挫败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严重影响[5]。

2 高中实验课程基础相对薄弱

高中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相关结论都是科学家在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后得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验课程的开展能激发学生学习理论课程的热情,理论课程的强化学习能使学生带着问题来上实验课,更具启发性。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上课效果更好[6]。但是受到自然和地理条件的影响,西藏一些偏远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师资欠缺,教学配备不完整。部分学生早期接受的教育较零散,理论基础薄弱,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7]。同时,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往往不太重视化学实验课程,忽略了对实验课程的投入。实验课课时较少,教师教学的形式感较强,学生根本没有机会真正的接触到实验器材、设备等,这些均导致课程开展的并不理想。课堂中老师多是简单地演示,学生观摩,课后背诵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并没有真正达到实验课的教学目的。实验教学环节缺失较严重,导致藏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相对薄弱。

3 大学实验课程学习现状

大学教育的目的不只是知识的传输,更是激发学生了解世界、发现世界的能力,培养学生“纯粹思维”的意识,引导其学思结合,知行统一。进入大学后,实验课程课时明显增加,但是教学效果仍然没达到预期。主要原因总结如下。

3.1 课程安排较多

相比高中,大学课程明显增多,相应的实验课的投入也有所增加,很多课程的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接近,增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甚至超过了学生的负荷能力。学生的精力有限,学习内容的增多必然导致学习重点有所倾斜,愈发不重视实验课[8]。加之,实验课一般为考查课,期末通过率高,学生观念里会认为实验课不如理论课重要,必然不愿投入较多时间。实验课的基本学习步骤本应是课前预习、实验进行、总结分析。课前预习可以对本次实验内容有初步了解,这样在课堂中才能带着问题学习。但是就目前的学习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的实验课只存在课堂的实验环节,即便老师要求预习,学生也只是照抄实验讲义,以完成实验报告为目的。

3.2 实验课安排不尽合理

在普通高校中,化学课程安排的实验很多是验证性实验,开放性实验较少[9]。开放性实验相当于创新实验项目,包括实验方案的提出、实验中遇到问题的解决、实验后数据的处理及结果分析,都需要学生有很高的参与度,能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0]。而验证性实验大多是对理论课内容的证实,对于实验现象、结果都已明确的,学生只需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最终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即可。很显然,这种方式只是单纯地培养了学生简单动手操作的能力,学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面临问题时大脑空白。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启发、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现实中更复杂的问题[11]。教学效果无疑是不理想的,较难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热情及主动学习的意识[12]。

3.3 不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

实验课后,学生会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但是,实验报告的书写存在很多问题[13]。许多学生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实验过程,而是将课本中的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照抄。有的学生做实验时出现了与原本实验结果不符合的情况,只会简单地得出自己实验失败的结论,而不重视实验过程的总结和分析,对于“不正确”的实验数据也缺乏思考和讨论,甚至在实验报告中写出“正确”的结果。这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几乎毫无帮助。

3.4 恶性循环

有些藏族学生刚开始还对实验课很感兴趣,课堂认真观察老师的操作示范,自己也积极完成实验。但是由于基础知识薄弱,实验中逐渐显露出各种问题,如对实验原理及目的不明确、动手操作能力不强、急于结束实验完成“任务”等。刚开始实验出现问题时,学生还会有意识地主动寻求老师帮助,但是随着实验难度的逐渐增大,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感觉。加之有些藏族学生性格敏感、害羞,不太愿意或者不好意思多次询问老师,出现实验完成困难的普遍现象。部分学生逐渐在实验课上失去信心,甚至出现不配合老师上课的状况,课堂教学氛围受到一定影响,教师忽略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互相之间的不理解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教学难度明显增大,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

4 总结

藏族学生学成返乡后会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对于维护民族团结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作为民族教育工作者,我们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但同时,我们必须充满信心的去完成这份工作。在化学实验课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了种种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总结。关于相关问题的解决,我们也在努力探索一些可行实用的方法步骤, 使实践能与理论较为完美的结合, 以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我们尝试通过网络多媒体等一些新鲜平台吸引学生,以多种形式开展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结合学生特点以及现存问题,从实验课时的合理安排、实验环节的优化设计、难度的精准把握、学生操作能力的有效提升、创新意识的引导与培养等方面加大探索力度,将来在教学探索中获得的成果会和大家分享。同时,我们力求因材施教,找到最适合藏族学生学习的培养方案,使其在学成返乡后,能对祖国稳定和平发展、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也是我们少数民族教育工作者最希望看到的。

猜你喜欢

实验课藏族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有趣的实验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